美国翻译家葛浩文其人其事
- 格式:pdf
- 大小:255.91 KB
- 文档页数:3
葛浩文翻译观点探析摘要: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先生为中国文学翻译到美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他是把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最积极、最有成就的翻译家,但是关于葛浩文先生的翻译观点却少有研究,本文以《狼图腾》为例,总结出了葛浩文的翻译观点,也可作为今后学习的范例。
关键词:《狼图腾》;葛浩文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美国著名的翻译家,出生于1939年,20世纪60年代服役期间在台湾学习汉语,后获得印第安纳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学位。
目前是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
他的翻译严谨而讲究,“让中国文学披上了当代英美文学的色彩”。
葛浩文的翻译清单包括萧红、陈若曦、白先勇、李昂、张洁、杨绛、冯骥才、古华、贾平凹、李锐、刘恒、苏童、老鬼、王朔、莫言、虹影、阿来、朱天文、朱天心、姜戎等二十多位名家的四十多部作品。
他现在是圣母大学中文系教授,教授现代中国文学和文化已经二十多年了。
在翻译了大量文学作品的同时他还编著了一些关于中国文学的书籍,还是《现代中国文学》学术期刊的创始人之一,他还为《华盛顿邮报》《伦敦时报》《时代》《今日世界文学》《洛杉矶时报》等期刊杂志供稿。
他对翻译的贡献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肯定。
夏志清教授在《大时代——端木蕻良四十年代作品选》的序言中说,葛浩文是“公认的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舒晋瑜,2005)。
由于葛浩文的英文、中文都出类拔萃,再加上他又异常勤奋,所以他在将中国文学翻译成英文方面成就十分惊人。
在美国读研究院时已经开始阅读及翻译中文小说。
二、葛浩文主要作品介绍美国著名的中国当代文学学者和翻译家葛浩文,是近年来翻译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数量最多、贡献最大的西方学者。
葛浩文三十多年来共翻译中文作品四十余部,其中包括萧红的《萧红小说选》《商市街》《呼兰河传》《生死场》,李锐的《旧址》,贾平凹的《浮躁》,刘衡的《黑的雪》,王朔的《玩的就是心跳》《千万别把我当人》,苏童的《米》,王和的《玫瑰玫瑰我爱你》,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愤怒的蒜薹》《丰乳肥臀》《酒国》《师傅越来越幽默》等。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葛浩文英译当代中国小说研究综述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李元【摘要】葛浩文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汉学家和中国文学翻译家,他从事中国文学教学、研究30多年,其译作在国际上屡获佳绩,翻译了50多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的研究和推介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毋庸置疑,葛浩文在中国文学翻译及其海外传播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学者、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有关其翻译思想及译作的研究文献日益增多。
因此,对此类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将有助于推进翻译文学及海外汉学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葛浩文 中国当代文学英译 翻译研究在向英语世界引介中国文学,使中国文学作品获得西方读者认可的过程中,翻译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众多中国当代小说的翻译家中,葛浩文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他的翻译作品汗牛充栋,翻译质量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
葛浩文先后于1991年翻译贾平凹的《浮躁》,2000年翻译朱天文的《荒人手记》,2007年翻译姜戎的《狼图腾》,2009年翻译苏童的《河岸》,2010年翻译毕飞宇的《玉米》,凭借这些优秀译作,先后获得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美国“国家文学翻译奖”及“曼氏亚洲文学奖”,2009年他的译作《生死疲劳》更是使莫言荣膺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
葛浩文在英译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成就斐然,目前已经有50余部中国二十余位现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英译本结集出版。
在其诸多译作中,莫言译作自成一体,因此葛浩文也被誉为莫言作品英译本的“唯一首席接生婆”。
葛浩文用国际化的思维和本地化的语言为中国文学披上了“当代英美文学的色彩”。
本文旨在通过对葛浩文英译当代中国小说研究做文献综述,考查此类研究的重点方向、研究趋势以及研究特点。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对与“葛浩文英译当代中国小说研究”相关的期刊论文进行关键词检索后,获得了138篇期刊论文。
并将这138篇期刊论文根据其研究重点进行分类,分类结果为:翻译学及相关学科理论视角下的研究32篇,翻译现象研究29篇,翻译对象研究23篇,翻译方法研究17篇,翻译思想研究9篇,译者主体研究5篇,其他研究23篇。
“人”字的结构-莫言阅读练习及答案“人”字的结构-莫言阅读原文①2008年5月12日,地震那会儿,我正在飞往西班牙的飞机上。
舷窗外白云朵朵,苍茫大地上的山川河流依稀可辨。
到达阿姆斯特丹机场转机时打开了手机,十几条与地震有关的信息争先恐后地跳出来。
因为信息简短,再加旅途劳顿,说实话也没太当一回事。
转机飞抵巴塞罗那时已是当地时间凌晨一点。
飞机降落时,看到迎面扑来的万家灯火,首先想到的是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前国际奥林匹克主席萨马兰奇。
十几年前,北京争办奥运会时,某校发动小学生给萨老写信,一位朋友的儿子写道:“萨爷爷,如果你让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我会请你到我的家吃饺子,我外婆包的饺子可好吃啦hellip;hellip;”现在,北京奥运会即将举办,中国人都希望在开幕式上,看到这个白发苍苍的慈祥老人。
②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是我的朋友张艺谋,从上世纪80年代他拍摄根据我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粱》时,我们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自从他接任奥运开幕式导演,我就一直替他想主意。
去年的夏天,我自认为想出了一个精彩的方案,便约他见面。
他很兴奋,于百忙中与我共进晚餐。
当我把自己的“方案”呈给他时,他看罢便笑了。
他说,你这些想法,网络上早就连篇累牍了。
有许多方案,比你的详细多了。
我感到很尴尬,为耽搁了他宝贵的时间。
现在,开幕式已经进入紧张的彩排阶段了吧?我相信张艺谋一定能够呈现给世界一个精彩的开幕式,因为他有过人的才华和疯狂的工作精神,因为他特别善于从别人的意见中汲取创作灵感。
③第二天中午,在西班牙亚洲之家接受埃菲社、《国家报》、《世界报》等媒体采访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因为,几乎每一个记者,都神色凝重、语调沉痛地提到了发生在中国的地震。
为我做翻译的中国留学生,也向我报告了地震发生的地点,以及伤亡的大概人数。
接下来的两次演讲,主持人都首先表示了他们对中国地震的关切以及对死难者的哀悼。
演讲效果非常好,观众掌声非常热烈。
我知道这并非是我的演讲有多么精彩,而是奥运会、某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扭曲报道、地震等诸多事件综合的效果。
经验交流翻译伦理视角下的译者葛浩文康宁1李莉2(1.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天津300000)(2.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天津300000)【摘要】作为莫言作品译介国外的最重要译者,葛浩文通过其对中西文化、中外语言和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等方面的了解和把握成功的将莫言作品介绍到了英语世界。
而在其翻译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一个成熟译者在各种翻译伦理之间力求平衡,以期贡献成功翻译作品的实践做法也为其他译者的翻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样本。
【关键词】翻译伦理;葛浩文;平衡一、翻译伦理“翻译伦理”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翻译家安托瓦纳·贝尔曼提出的。
在贝尔曼看来,翻译就是要尊重原著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差异。
贝尔曼的翻译伦理思想被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所继承和发展。
后者提出了“存异伦理”的翻译思想。
但是这两位学者所做的更多的只是奠基性的工作。
翻译伦理研究在安索尼·皮姆和安德鲁·切斯特曼两位翻译研究家的手中得到了系统化和具体化。
与前人相比,二人所提出的翻译伦理模型更具有操作性,也涵盖的更加全面。
皮姆提出了关于翻译伦理的五个原则,而切斯特曼更是提出了之后常常用来作为研究参考的翻译伦理研究的五个模型:1.再现的伦理,2.服务伦理,3.交际伦理,4.规范伦理,5.职业承诺的伦理。
这些翻译伦理研究模式和范式的出现为翻译研究,尤其是译者行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译者已有的翻译实践行为,亦可以对译者未来的翻译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葛浩文葛浩文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
作为目前最为成功的一位中国文学翻译家,其已经翻译了30多个中文作家的60多部作品。
先后获得了美国国家翻译奖、古根海姆奖和萧红研究奖。
对其翻译行为和翻译思想的研究,尤其是从翻译伦理视角来审视其翻译行为,可以对中国文学的外译活动提供一些启示。
下文将从切斯特曼的五个翻译伦理模型来审视葛浩文的翻译活动。
三、翻译伦理的动态平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把一方文化标准作为自己的唯一行为准则,更不能因为翻译活动而导致两种文化的对立。
翻译家葛浩文研究述评翻译家葛浩文研究述评摘要:葛浩文( Howard Goldblatt)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中国文学翻译家,在30 年的翻译生涯里翻译了50余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所翻译的作品在国际上屡获大奖。
同时,他也是一位汉学家,从事中国文学教学、研究30余年。
葛浩文在文学翻译及中国文学海外传播领域的贡献和影响也使他成了海内外学者、评论家、研究者、媒体报刊关注的焦点人物,有关他的生平、翻译思想及其译作的研究文献近年来日益增多,因此,对这类研究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对于翻译文学、海外汉学研究的推进就显得尤其重要。
葛浩文先生编写(或与人合编)了一些中国文学选集,这些书籍也成为在海外的中国文学学习者、研究者的重要文献。
葛浩文丰硕的翻译成果经常会使人忽略或忘记他也是一位学者。
在印第安纳大学做博士论文时,他选择自己非常喜欢的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作为其博士论文的选题。
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经他整理后作为他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出版,题名《萧红评传》。
这部专著为萧红研究者和学者们提供了非常详实和权威的文献资料和史料。
作为现当代中国文学的研究者,葛浩文还发表了一些作家作品的研究文章,例如评论过黄春明笔下的乡村,鲁迅的读者接受情况,李昂作品中性描写以及莫言作品中的食人主义等。
葛浩文在文学翻译及中国文学海外传播领域的贡献和影响也使他成了海内外学者、评论家、研究者、媒体报刊关注的焦点人物。
鉴于上述事实,本文对翻译家葛浩文及其译作的研究进行大致的梳理和评述,对学者们的关注内容进行一下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之上就国外关于葛浩文及其译作的最新文献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评述。
一、国外研究正如葛浩文在采访中谈到的那样,译者在海外并不受关注,尽管译者对于文学传播和交流具有关键的作用,然而译者的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即便是海外的翻译研究也是大多关注翻译理论家,而非译者。
因此,葛浩文在海外的研究和关注度并不高。
但是在 20XX年,由俄克拉荷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合办期刊《今日中国文学》,作为海外中国文学传播和研究的重要平台,将葛浩文作为“特邀学者”进行了详细、全面的介绍。
·文艺之窗·180莫言作品英译者葛浩文与语篇翻译观西安外事学院文学院 周立波【摘要】葛浩文作为翻译者被大部分中国人熟悉还应该是在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而实际上葛浩文从事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工作已有多年,早已是学界著名的翻译家,而且葛浩文翻译的中国作家对象也不仅仅是大家熟知的莫言,还包括萧红、杨绛、冯骥才、古华、贾平凹、李锐、刘恒、苏童、王安忆、刘震云等一系列作家群,可以说为向英语世界介绍、传播中国现当代文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下研究葛浩文已成为中国文学界的热点之一,相关探讨葛浩文语篇翻译观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本文在广泛结合其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于莫言主要英译者葛浩文的语篇翻译经行较为细致的梳理,以和大家交流。
【关键词】葛浩文翻译观 语篇葛浩文,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原名Howard Goldblatt,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品的英文译者,在全世界享有良好的声誉,目前可以说是英文世界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
他的翻译严谨而讲究,“让中国文学披上了当代英美文学的色彩”。
葛浩文的翻译清单包括萧红、陈若曦、白先勇、李昂、张洁、张炜、杨绛、冯骥才、古华、贾平凹、李锐、刘恒、苏童、老鬼、王朔、莫言、王安忆、刘震云、虹影、阿来、朱天文、朱天心、姜戎等二十多位名家的五十多部作品,为向英语世界介绍和传播我国文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有观点认为莫言之所以能够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葛浩文英译作品的作用,而葛浩文的翻译理念也受到了学界的好评,顾彬这样说:“葛浩文采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翻成英文。
他不是逐字、逐句、逐段翻译,他翻的是一个整体。
也就是说,葛浩文对作者的弱点知道得一清二楚。
他把一切都整理好,然后翻成英文,语言比原来的中文更好。
”为了更好地了解葛浩文的翻译观,本文以下将从几点内容依次阐述和探讨。
我们需要从语篇翻译观的介绍开始。
语篇翻译是一个最近十几年学界关注比较多的概念,目前也没有一个比较准备、大家都接受的定义,笔者这里介绍一下李运兴教授对于“语篇”二字的解释:“所谓语篇,即在交际功能上相对完整和独立的一个语言片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中语文我译故我在阅读答案HowardGoldblatt,中文名是葛浩文,美国著名的汉学家,201X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品的英文译者。
是目前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
他翻译了包括萧红、杨绛、贾平凹、莫言等二十多位中国现当代文学家的五十多部作品。
我译故我在——葛浩文①访谈录季进季进:这么多年,你一直坚持不懈地做中国文学的翻译,我知道这在美国绝对是一项孤独的事业。
夏志清先生称你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首席翻译家,应该也包含了一种敬意在里面。
葛浩文:翻译这玩意,一言难尽啊。
我像个鲨鱼,你知道鲨鱼要不停地游动,一旦停止就死了。
我做翻译就是这样,一定要不停地翻,一旦没有小说翻了,恐怕就要归西天了。
季进:你曾经说过,其实翻译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选择。
你现在是不是还这么认为?葛浩文:也许说“困难”绝对了点,但重要的还是选择,这话没错。
中国每年不知道要出多少小说,我们只能选三五本。
美国人对中国不了解的地方已经够多了,还要加上对文学的误解,那就更麻烦了。
季进:有时候好奇怪啊,像《北京娃娃》《狼图腾》这样的作品在国内并不被看好,却在国外获得不小反响,甚至评价很高,真正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这里面文化的差异、解读的取向应该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葛浩文:没错没错。
一个国家的评价标准或者说文学观,跟另外一个国家的文学观当然是有差异的。
《狼图腾》的书评普遍说它非常好,甚至有人说是年度最好的中文小说,连美国的《国家地理》也发了《狼图腾》的书评。
到目前为止,《狼图腾》也许可以说是一本突破性的中文作品。
有时候我也纳闷,我常常选择我特别喜欢,也认为是老美非读不可的作品来翻译,可是他们未必那么喜欢。
其实美国人爱什么,我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爱中国文化,中国文学。
季进:好像莫言的作品销得还不错?葛浩文:《红高粱》最好,我查了一下,已经发行到两万册左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