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世界新生儿图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56.50 KB
- 文档页数:6
数学初一下3.3世界新生儿图学案本卷须知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学习目标】1.能从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能形象、有效地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2.经历估测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预习设计】某中学推行“课外书籍阅读奖励计划”,反映良好,下面的象形图所示为十月份各年级同学在图书馆的借书情况:十月份各年级同学借书的数目=5本书1.这个象形图的标题是什么?2.每个象形符号代表多少本书?3.哪个年级同学在十月份借书最多?4.初一年级同学在十月份借了多少本书?5.十月份各年级同学共借了多少本书?【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常见统计图的形式:条形、扇形、折线2.各种统计图的特征: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3.类似于“世界新生儿图”这样的统计图相比条形、折线、扇形统计图更为形象生动,我们称为象形统计图,实质与条形统计是一致的。
【二】师生互动例1〔见教材P98做一做〕例2〔见教材P101〕例3观察下图,说出你观察到的信息、【三】训练测评1.据信息产业部2003年4月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近年来都大幅度增加,移动电话用户接近固定电话用户,根据右图所示,我国固定电话从年至年的年增加量最大;移动电话从年至年的年增加量最大.2.如图甲、图乙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2007年海南省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比2006年增长%;〔2〕求2017年海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精确到1元〕,并补全条形统计图;〔3〕根据图甲指出:2005——2017年海南省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填“增加”或“减少”〕3.如图,光明中学七年级甲、乙、丙三个班中,每班的学生人数都为40名,某次数学考试的成绩统计如下:〔每组分数含最小值,不含最大值〕根据以上图、表提供的信息,那么80~90分这一组人数最多的班是.4.如图是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城市关于医疗方面的调查得到的统计图.〔1〕对医院满意度最高的城市是;〔2〕医疗消费占家庭消费中的位次稍靠后的城市是;〔3〕医疗保健支出占家庭年支出比重最大的城市是;〔4〕5.如图,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申请来源的统计数据,请你计算:志愿者申请人的总数为万,其中“京外省区市”志愿者申请人数在总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约为%〔精确到0.1%〕,它所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约为〔度〕〔精确到度〕6.如图是某电台一周内接到热线电话的统计图,其中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电话最多,共70个,请回答以下问题:〔1〕本周热线电话共有个;〔2〕有关问题的电话最少,有个;〔3〕假设用面积分别表示六类“百姓热线”,那么这六类“百姓热线”所占的面积之比为.7.图是某养鸡场2000~2005年的养鸡统计图1〔1〕从图中能得到什么信息?〔2〕各年养鸡多少万只?〔3〕从〔2〕中得到的数据都是准确数吗?8.为了解某校学生每周购买瓶装饮料的情况,课外活动小组从全校30个班中采用科学的方法选了5个班,并随机对这5个班学生某一天购买瓶装饮料的瓶数进行了统计,〔1〕求该天这5个班平均每班购买饮料的瓶数;〔2〕估计该校所有班级每周〔以5天计〕购买饮料的瓶数;〔3〕假设每瓶饮料售价在15元至25元之间,估计该9.某校数学活动小组随机调查学校住在校外的100名同学的上学方式,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按“步行”“骑自行车”和“其他”三类汇总分析,并绘制成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如下图〕〔1〕请你补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2〕求出扇形统计图中“步行”的部分的圆心角度数;〔3〕学校正在规划新的学生自行车停车场,一般情况下,5辆自行车占地2平方米,另有自行车停放面积的13假设全校共有1200名同学住在校外,那么请你估计,学校应当规划至少多大面积的学生自行车停车场?〔骑自行车的学生按每名骑一辆计算〕10.据2017年5月14日钱江晚报“浙江人的买车热情真是高”报道,至2006年底,我省汽车保有量情况如下图所示,其中私人汽车占汽车总量的大致比例可以由下表进行统计:〔单位:万辆〕〔1〕请你根据下面直方图提供的信息将上表补全;〔2〕请在下面图中将私人汽车占汽车总量的比例用折线图表示出来。
世界新生儿图》(第2课)佛山市第十四中学徐才岳(选入时有改动)一、概述1.课名是“世界新生儿图”,是初一新教材的一堂数学课。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节课,45分钟。
3.“世界新生儿图”作为统计图,它能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能运用它有效地描述数据是学生学习统计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已经学习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外,在日常生活中的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我们还会看到许多印象深刻的统计图,你能看懂吗?同时通过数据你能作出形象统计图吗?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能够区分不同的形象统计图的特点,及用途。
(2)能从不同的统计图中获取相应的信息。
(3)能根据信息尽可能选择并制作出合适的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1)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向他人展示你们的作品。
(2)在小组作品展现中学会更好地表达自我。
(3)在小组互评与自我评价中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以及评价他人的方法和态度。
(4)在数据的搜集与处理过程中增强处理信息、描述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意义,通过学习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热爱。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佛山市第十四中学初一(9)班的学生。
2.学生已在小学学过了几种统计图,了解这些统计图的特征。
3.学生平时对网络上的资源感兴趣,但还不能充分利用网上的资源来学习数学。
4.学生的能动性较好,能够自主学习和与他人合作学习。
5.所有的学习者都有一定的电脑水平,能在网上收集数据、描述信息,并能在小组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构思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丰富资源和工具,建立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过程,是学习者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育所具有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为创建以教师为间接主导、学生为学习主体和网络为传递信息渠道的新型三维教学模式,提供了最好的技术支持。
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3.世界新生儿图(二)总体说明:本节的教学任务分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在了解并能理解一般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认识特殊意义的统计图,并经历估测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从“形象统计图”中去体会所表达的含义,并能结合实际设计出富有想象力的统计图。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体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从统计图中尽可能的获取信息,能形象的有效的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能通过观察和分析形象统计图去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并能对数据进行分析。
学生对统计图的设计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能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意识,对统计图中所反映出的数据有了一定的分析经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形象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以小组的形式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已经再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锻炼。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已经对统计图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观察统计图获取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本节课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学生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分析统计图,还要会结合数据及所要表达的信息去设计合理的、形象的统计图。
本课的中心应该放在统计图的设计上,充分地让学生经历设计的全过程。
同时设计统计图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过程。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进一步完善对统计图的认识,并能对统计图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分析。
2.在设计统计图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综合素质。
3.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分析、的统计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4.让学生在统计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三、教学设计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情境引入、统计图的制作、展示成果、练习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3.世界新生儿图(一)济南第二十七中学张大全总体说明:本节的教学任务分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在了解并能理解一般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认识特殊意义的统计图,并经历估测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从“形象统计图”中去体会所表达的含义,并能结合实际设计出富有想象力的统计图。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体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从统计图中尽可能的获取信息,能形象的有效的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过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并体会了各自的特点,并能根据数据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统计图,具备了制作各种统计图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统计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和作用,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教材在原有的统计图的基础上给出了形象的统计图,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读出统计图所表达的意义。
与以前所学的统计图不同,形象统计图不仅仅是数据的反映,更有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本课内容从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统计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与表示、数据分析以及作出推断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经历估测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从统计图中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
2、在读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分析、的统计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4、让学生在统计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3世界新生儿图数学教案
标题:探索全球新生儿分布:利用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地理统计学理解
一、引言(约500字)
1.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全球人口分布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世界。
2. 引入
3.3世界新生儿图,并解释其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约300字)
1. 学生将能理解和分析全球新生儿分布的数据。
2. 学生将能够使用图表和统计数据来描述和解释全球新生儿分布的趋势。
3. 学生将能够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新生儿的数量和增长率。
三、课程计划(约800字)
1. 阐述如何使用3.3世界新生儿图进行教学,包括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个人研究等环节。
2. 提供详细的步骤和指南,说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数据。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约700字)
1. 描述如何使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地考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解释如何使用各种工具和资源,如数字地图、统计软件和在线数据库,来帮助学生学习和分析数据。
五、评估与反馈(约500字)
1. 介绍如何通过测试、作业和项目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 讨论如何给予学生及时和有效的反馈,以帮助他们改进学习。
六、结论(约200字)
1. 总结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方法。
2. 强调全球新生儿分布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获得的技能和见解。
世界新生儿图教案世界新生儿图3.3世界新生儿图(2)(P88~P89)教学目标:1、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2、能从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能形象、有效地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3、经历估测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
教学重点:培养对数据的理解能力,要学会从统计图中分析出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会用图形面积表示统计数据,学习通过图形面积估计数据大小。
教学难点:会从统计图中分析出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会用图形面积表示统计数据,学习通过图形面积估计数据大小。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
教学工具:课件。
准备活动:对下列各题的制折线统计图:1、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统计:年份 19651980 1985 1990 1999 2000 2001入学率(%) 84.7 93.0 95.9 97.8 99.1 99.1 99.12、我国从业人员构成(合计=100)年份1990 1997 1998 1999 2000第一产业50.5 49.9 49.8 50.1 50.0第二产业23.5 23.7 23.5 23.0 22.5第三产业26.0 26.4 26.7 26.9 27.5教学过程:一、新课:下面是世界人口和我国人口变化统计表(单位:亿)年份1957 1974 1987 1999世界总人口数30 40 50 60我国总人口数6.31 8.68 10.86 12.78(1)用一幅折线统计图表示世界人口和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2)在上面的统计图中画出第三条折线,表示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人口的变化情况;(3)比较三条折线的变化趋势;(4)计算出不同时期的世界人口密度以及我国的人口密度;(5)求出不同时期我国人均拥有的国土面积。
二、巩固练习:下表是1949年以后,我国历次人口普查情况(单位:亿) 年份1953 1964 1982 7990 2000人口5.946.95 10.08 11.34 12.95(1)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2)计算每年平均增长的人口数;(3)分年段算出每年平均增长的人口数,并与(2)的结果进行比较,你能发现什么?小结:会从统计图中分析出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作业:课本P89习题3.5:1。
数学初一下北师大版3.3世界新生儿图第一课时教学案教学目标:1、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2、能从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猎取信息,能形象、有效地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3、经历估测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
教学重点:培养对数据的理解能力,要学会从统计图中分析出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会用图形面积表示统计数据,学习通过图形面积可能数据大小。
教学难点:会从统计图中分析出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会用图形面积表示统计数据,学习通过图形面积可能数据大小。
教学方法:观看、分析。
教学工具:课件。
预备活动:预备世界地图教学过程:一、新课:由《东体彩“36选7”图解分析》中的各中统计图而引出新课:说明我们学习“新生儿图”的必要性。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观看课本P84的新生儿图。
查找新生儿图透露出来的信息。
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图形的面积之间的大小关系;(2)面积的大小表示什么?(3)面积的大小与新生儿有什么联系?(4)该图与世界地图相比,哪个国家被画得特别大?哪个国家被画得特别小?(5)从该图你能不能大概的明白这四个国家的新生儿的数量呢?(6)分别可能在该图和世界地图中,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四个国家的面积之比。
你发明了什么?(7)如何可能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这一年的新生儿数。
(8)各个国家的新生儿之比与该图的表示新生儿的图形面积比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到信息。
再讨论、交流中进步。
教师应重视活动过程,而不必强调结果的准确性。
〔能够利用计算机关心解决问题〕二、下面列出了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四个国家1996年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情况:〔2〕假如要用图3-1的方式表示各个国家的人口总数,那么在这幅图中四个国家所占的面积之比大约会是多少?三、巩固练习:〔1〕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2〕计算每年平均增长的人口数;〔3〕分年段算出每年平均增长的人口数,并与〔2〕的结果进行比较,你能发明什么?小结:如何从各种统计图中分析出尽可能多的、有用的信息。
世界新生儿图教学设计(二)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需两课时讲授;教师可以利用类似于“地图”的“世界新生儿图”以及“象形统计图”,让学生从中获取相关信息,掌握一定的估测方法,并作出适当的分析和预测,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制作简单的象形统计图.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能从“世界新生儿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来感受此类统计图的特点.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具体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从“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能形象、有效地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统计图,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能形象地用统计图反映数据的情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有效的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二)教学难点:从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三、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四、教具准备计算机、投影仪.五、教学安排2课时六、教学设计(一)复习问题1.我们已学过哪几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世界新生儿图”)2.学生展示准备好的统计图,提问:这些统计图有什么特点?3.师生共同归纳: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世界新生儿图”是用面积来表示各国某年的新生儿数.(二)创设情境引入1.出示投影P88四个国家的1996年森林面积的统计图.2.分小组预习、讨论、认识此图.3.教师指出:人们经常用各种图来直观地表示数据,除了已经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外,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我们还会看到许多使人印象深刻的统计图.(三)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四个国家的1996年森林面积统计图相关的问题.1.学生交流以下内容:(1)图中的树高表示的是什么?(2)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让各组代表汇总讨论的结果,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小结:图中的树高表示四个国家1996年森林的面积,从而这个统计图就显得形象生动.从图中可以比较清楚地知道各个国家具体的森林的面积,能比较出各国的森林面积的大小.2.组织学生活动利用计算器计算出四个国家的人均森林面积,并分别与它们各自的森林总面积进行比较,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1)给出各国1996年人口统计表:(2)根据统计图中得到的各国1996年森林的面积,结合给出的1996年各国的人口,利用计算器算出各国的人均森林面积:人均森林面积=森林总面积/人口总数(3)分组讨论,交流想法.(鼓励学生在此问题上自由发挥)(4)组长汇总想法,归纳、总结.(5)鼓励各组代表大胆回答.师生归纳:森林面积大,人均面积不一定也大,人均面积同总森林面积、人口总数两者都有关系.要想人均森林面积增大,要么可增加森林总面积,或者减少人口总数.3.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制作统计图表示五个国家的人均森林面积,你的统计图要尽可能地形象.(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制作得更形象.可用类似于树高的物体来表示人均森林的面积.(2)制作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3)选出二、三组统计图,在投影仪上投影出来.(4)让其他小组同学点评.教师点评:实际上森林面积统计图的特点类似于条形统计图,通过树形、绿色显得更形象、更具体、更能清晰地表现数据的含义.(四)组织学生完成随堂练习P891.学生组内交流、合作,完成以下内容.(1)制作形象的统计图,表示四个国家1996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2)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2.把部分学生的统计图在投影仪上投影出来进行点评.(五)讲解、小结1.今天我们所研究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怎样制作统计图形象地表示一组数据?(六)作业1.课本习题3.5.2.收集生活中的有关“象形统计图”.七、板书设计。
3.3.1 世界新生儿图(一)
学习目标
1、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能从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能形象、有效地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3、经历估测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
学习重点:
培养对数据的理解能力,要学会从统计图中分析出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会用图形面积表示统计数据,学习通过图形面积估计数据大小.
学习难点:
会从统计图中分析出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会用图形面积表示统计数据,学习通过图形面积估计数据大小.
学习过程
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几种统计图,大家还记得吗?
、、
还记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可以见到一些形象的、吸引人的统计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形象、生动、吸引人的统计图.
Ⅱ.合作交流,从“世界新生儿图”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图3-4
注:图中每个国家的面积表示这个国家某年的新生儿数.
(1)观察上图,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2)将上图与下面的世界地图相比,哪个国家被画得很大?哪个国家被画得很
小?
图3-5
(3)分别估计在世界新生儿图和世界地图中,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四个
国家的面积之比,你发现了什么?
(4)估计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这一年的新生儿数.
通过大家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同学们肯定有很多发现,下面请就上面四个
问题,大胆地阐述你们的观点.
(1)从世界新生儿图中,我们可以发现的新生儿比中国、印度要少得多;
中国和印度同属于亚洲,所以说的新生儿数比较多,的新生儿不比中国
和印度,但要比多.
(2)和世界地图相比,的国土面积不大,但在世界新生儿图中,面积却被
画得很;而澳大利亚、美国的国土面积,世界新生儿图中,面积被画得很 .
(3)从“世界新生儿图”中可以估计到:美国的新生儿大约是澳大利亚的倍;
中国和印度的新生儿大约是澳大利亚的倍.
从“世界地图”中可以估计到: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大约是印度的倍,中国
和美国国土面积大约是印度的倍.
你是如何估测出来的?
Ⅲ.做一做
出示投影片(§3.3.1 B)
下表列出了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四个国家1996年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情况:
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国土面积/万千米2 960.0 936.4 328.8 774.1 人口总数/万122389 26519 94561 1831
数据来源:《世界统计年鉴2000》
(1)这四个国家之间的国土面积之比大约是多少?
(2)如果要用世界新生儿图的方式表示各个国家的人口总数,那么在这幅图中四
个国家所占的面积之比大约会是多少?
(使用计算器来帮助你解决问题)
澳大利亚与印度的面积之比为
中国与印度的面积之比为
美国与印度的面积之比为
所以中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四个国家国土面积之比为 .
(2)如果要用“世界新生儿图”的方式表示各个国家的人口总数,则图中每个国家的面积表示这个国家的人口总数.所以在这幅图中四个国家所占面积之比即为它们的人口总数之比.澳大利亚的人数最少,可以把这个国家的总人数作为1个单位,即可同(1)一样求出中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所占面积之比大约是课时小结
同学们在计算机上制作出你满意的统计图后,接着来总结一下你这节课的体会和收获.
课后作业
1.课本习题3.4;
活动与探究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曾对网民上网的目的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
上网目的百分比%
休闲娱乐68.84
学习新技术51.37
方便联系13.32
工作需要12.16
获得免费资源11.25
炒股需要9.90
赶时髦 6.41
节省通讯费用 2.59
其他 4.6 (注:调查时为多次选择,各栏数据相加大于100%)
(1)从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将上表中提供的信息按学习工作、实际应用、娱乐休闲,其他四个方面分类制作一幅统计图;
(3)调查一下你周围的同学上网的目的,制作一个统计表格.
3.3.2 世界新生儿图(二)
学习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具体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能从“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能形象、有效地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分析统计图,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2.能形象地用统计图反映数据的情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
学习重点
1.能从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能形象、有效地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学习难点
能形象、有效地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学习过程
Ⅰ.某中学推行“课外书籍阅读计划”,反应良好,象形图(如下图所示)为十月份各年级同学在学校图书馆的借书情况:
图3-8
在这个统计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呢?
像这种能让人们一眼就能了解此幅统计图所表达的是哪方面的信息,这种在报刊、杂志上是常见的,我们把它叫做“象形统计图”,它实质和哪一种统计图是一致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研究这样的统计图,加深对象形统计图的理解.
下面是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四个国家1996年森林面积的统计图.
图3-9
(1)图中的树高表示的是什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计算这四个国家1996年的人均森林面积,并分别与它们各自的森林总面积进
行比较.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可以利用计算器)
(3)制作统计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均森林面积,你的统计图要尽可能地形象.
(1)图中的树高代表的是,从图中可以发现,美
国的森林面积较,印度的森林面积最,的面积居中.
(2)我们从图中还可以用计算器算出中国、美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的森林面积
之比为。
(3)1996年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四个国家的人口情况如下表:
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人口总数/万122389 26519 94561 1831 用计算器就可算出这四个国家1996年的人均森林面积,如下表:
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人均森林面积/m2
由此可知这四个国家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的人均森林面积之比为
完成第(3)个问题,使制作统计图尽可能形象而富有个性,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
成统计图.完成后请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小组的设计意图和制作过程以及一些感想。
Ⅲ.课堂练习
1.下表记录的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四个国家199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人口自然增长率/‟10.4 6.0 18.6 6.7
(1)根据上表,制作统计图表示四个国家199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你的统计图能
画得形象些吗?
(2)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Ⅳ.课时小结
Ⅴ.课后作业
1.课本P102 习题3.5
2.(2003年杭州市中考题)据信息产业部2003年4月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近年来都有大幅度增加,移动电话用户接近固定电话用户,根据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固定电话从哪一年到哪一年的增长量最大;
(2)移动电话从哪一年到哪一年的增长量最大.
图3-10
[过程]学会从形象统计图中读取信息,并计算每年的增长量.
固定电话:1997年~1998年,增长量为亿户;
1998年~1999年,增长量为亿户;
1999年~2000年,增长量为亿户;
2000年~2001年,增长量为亿户;
2001年~2002年,增长量为亿户;
……
同样可计算移动电话用户每年的增长量.
移动电话:1997年~1998年,增长量为亿户;
1998年~1999年,增长量为亿户;
1999年~2000年,增长量为亿户;
2000年~2001年,增长量为亿户;
2001年~2002年,增长量为亿户;
……
[结果](1)1999年~2000年,的用户的增长量最大;
(2)2001年~2002年,的用户的增长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