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编 第三章 教育口语训练
- 格式:ppt
- 大小:548.00 KB
- 文档页数:45
幼儿教师教学口语训练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师口语训练教程》的第三章“幼儿教师口语表达技巧”,详细内容包括:语音语调的把握、表情与肢体语言的结合、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故事讲述与互动提问。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幼儿教师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学会运用表情、肢体语言等非语言手段,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 能够根据不同情景,运用恰当的口语表达方式,提升与幼儿的沟通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语音语调的把握、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教学重点:口语表达技巧的实践运用、故事讲述与互动提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录音机、音箱、卡片、挂图等。
2. 学具:口语表达练习册、彩色笔、小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幼儿教学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视频中教师的口语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理论讲解:(1)语音语调的把握:讲解语音语调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语音语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表情与肢体语言的结合:介绍如何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增强口语表达的感染力。
3. 实践演练:(1)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模拟不同教学场景,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口语表达技巧。
(2)故事讲述与互动提问:挑选一则幼儿故事,让学生轮流讲述,并设计互动提问环节,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口语表达练习题,让学生现场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口语表达技巧语音语调表情与肢体语言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故事讲述与互动提问2. 教学目标掌握口语表达技巧运用非语言手段提升沟通效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编写一则幼儿教学故事,并设计互动提问环节。
2. 答案:(1)故事编写和互动提问环节:根据学生个人完成情况,给出具体建议和修改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教师口语教育口语训练教案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帮助教师了解教育口语的特点和要求,并掌握常用的教育口语技能。
教学要求是让教师能够正确导向,注重思想情感熏陶,并倾注爱心,显示对学生的关怀和理解,见机行事,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讲求实效,注意语言实施策略。
常用的教育口语技能训练:教学重点: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让教师掌握常用的教育口语技能,包括正确导向,倾注爱心,见机行事,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以及讲求实效,注意语言实施策略。
教学难点:本节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正确导向,倾注爱心,见机行事,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以及讲求实效,注意语言实施策略。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本节课程分为两个课时,每个课时为1小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教育口语的特点和要求,以及正确导向和倾注爱心的技能训练。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见机行事,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以及讲求实效和注意语言实施策略的技能训练。
第一课时:教育口语是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一环。
教师在进行教育口语训练时,首先需要了解教育口语的特点和要求。
教育口语需要正确导向,注重思想情感熏陶,根据教育过程中人、事、情、境的变化,抓住有效的教育时机,根据一定的教育原则,有目的地使用,有极强的针对性。
教育口语需要倾注爱心,显示对学生的关怀和理解,教育对象需要爱心,没有对学生的爱心,教育工作将难以开展。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教育口语,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教师既是说服者,也是倾听者,学生既是倾听者,也是解释、说明者。
教育口语的有效性体现在二者的交互、沟通和融合之中。
第二课时:教育口语需要见机行事,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教育口语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言语活动,离开了这种特定的环境,教育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师需要好好把握难得的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同时也应艺术地创设有利于教育的情境。
教育口语需要讲求实效,注意语言实施策略。
教师需要注意语言的实施策略,尽可能让学生理解自己的意图,使教育口语达到预期的效果。
初中三年级下册第三章听力与口语的训练与运用第一节听力训练听力是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有针对性的听力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听力训练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
一、多样化的听力材料为了使学生对不同的语音、语调和语速有所了解并逐渐适应,我们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听力材料。
可以使用录音教材、音频课程、影视剧集、流行歌曲等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注意力的训练学生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往往会面临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水平,可以采用一些注意力训练的方法,比如通过听后复述来测试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同时训练他们的注意力。
三、积极参与互动听力训练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信息,学生还应积极参与互动。
可以通过组织听力小组活动、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运用听力技巧,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第二节口语训练口语是语言的输出方式,通过口语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口语训练方法。
一、模仿和朗读通过模仿和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
可以选择一些短篇文章、对话或者名人演讲录音进行模仿和朗读,逐渐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口语练习口语练习是口语训练的重要环节,可以采用问题回答、情景对话、演讲等形式来进行口语练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设定相应的口语练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欲望。
三、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口语表达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如在餐厅点餐、购物、旅行等,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进行口语表达。
第三节听力与口语的运用学习了听力和口语技巧后,学生需要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一、日常生活运用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听力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
比如,可以通过听英语新闻、英语广播或者看英文字幕电影来提高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和朋友或家人交流时积极运用口语技巧,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口语》网络形考作业辅导一:单项选择题第一章绪论、教师口语基础(24题)1、声调指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其变化主要决定于()P17A.调值 B.调类 C.共鸣器 D.发音体2、普通话有()个辅音声母。
P9A.22 B.23 C.21 D.203、(A)的韵母是前鼻韵母。
A.斤B.是C.能D.更4、()的音节由3个音素构成。
P8A.zhaB.youC.angD. che5、语音的本质属性是(A)。
A. 社会性B. 生理性C.物理性D. 音乐性6、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弱化,失去原有的调值而变得(),这就是轻声。
它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
P18A.又轻又短B.又轻又长C.无声D.又轻又柔7、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听觉上能够自然分辩出来的()P8A.音调片断B.词语C.语音片断D.字音8、儿化韵除外,一般一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与文字基本一致是汉语的特点。
P8A.音素B.音韵C.音调D. 音节9、齐齿呼韵母是指( A )A. i或i起头的韵母B. u或u起头的韵母C. ü或ü起头的韵母D. 不是i、u、ü或以i、u、ü起头的韵母10、开口呼韵母是指(D)A. i或i起头的韵母B. u或u起头的韵母C. ü或ü起头的韵母D. 不是i、u、ü或以i、u、ü起头的韵母11、合口呼韵母是指(B)A. i或i起头的韵母B. u或u起头的韵母C. ü或ü起头的韵母D. 不是i、u、ü或以i、u、ü起头的韵母12、撮口呼韵母是指( C)A. i或i起头的韵母B. u或u起头的韵母C. ü或ü起头的韵母D. 不是i、u、ü或以i、u、ü起头的韵母13、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不受阻碍、声带振动,声音响亮的音叫( C )A. 重音B.轻音C. 元音D.辅音14、普通话的韵母有39个,主要由()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