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口语第五章 小学教师教育口语训练
- 格式:ppt
- 大小:746.50 KB
- 文档页数:45
《教师口语》网络形考作业辅导一:单项选择题第一章绪论、教师口语基础(24题)1、声调指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其变化主要决定于()P17A.调值 B.调类 C.共鸣器 D.发音体2、普通话有()个辅音声母。
P9A.22 B.23 C.21 D.203、(A)的韵母是前鼻韵母。
A.斤B.是C.能D.更4、()的音节由3个音素构成。
P8A.zhaB.youC.angD. che5、语音的本质属性是(A)。
A. 社会性B. 生理性C.物理性D. 音乐性6、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弱化,失去原有的调值而变得(),这就是轻声。
它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
P18A.又轻又短B.又轻又长C.无声D.又轻又柔7、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听觉上能够自然分辩出来的()P8A.音调片断B.词语C.语音片断D.字音8、儿化韵除外,一般一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与文字基本一致是汉语的特点。
P8A.音素B.音韵C.音调D. 音节9、齐齿呼韵母是指( A )A. i或i起头的韵母B. u或u起头的韵母C. ü或ü起头的韵母D. 不是i、u、ü或以i、u、ü起头的韵母10、开口呼韵母是指(D)A. i或i起头的韵母B. u或u起头的韵母C. ü或ü起头的韵母D. 不是i、u、ü或以i、u、ü起头的韵母11、合口呼韵母是指(B)A. i或i起头的韵母B. u或u起头的韵母C. ü或ü起头的韵母D. 不是i、u、ü或以i、u、ü起头的韵母12、撮口呼韵母是指( C)A. i或i起头的韵母B. u或u起头的韵母C. ü或ü起头的韵母D. 不是i、u、ü或以i、u、ü起头的韵母13、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不受阻碍、声带振动,声音响亮的音叫( C )A. 重音B.轻音C. 元音D.辅音14、普通话的韵母有39个,主要由()构成。
教师口语训练教师口语训练一、口语的含义1、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的两种形式:一种是口头语言(简称口语),一种是书面语言(书面语)。
口语是以声音传递的语言,即说的话;书面语言是以文字传递的语言,即写的话。
3、口语:口语是“说的话”,是借助声音传递,诉诸听觉的语言。
二、《教师口语表达》的性质1、是一门应用语言学科。
2、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3、是在职教师自修、函授、短期培训的全国统编教材。
三、普通话训练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工人同语。
四、普通话语音训练学好普通话语音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准声韵调第二步:读准常用字第三步:掌握语流中的音变规律1、上声的变调2、“一、不”的变调3、轻声4、儿化5、“啊”的音变一、朗读训练(一)、朗读的意义和要求朗读简单地照文章念,而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
朗读的基本要求:一是正确清晰,用普通话标准音读,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改字,字词不含混;二是自然流利,不结巴;三是生动表情,不唱读,不像和尚念经,要把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发于外,形于声”。
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感染听众。
(二)、朗读技巧训练1、重音重音是指朗读或说话时对句子某些词语从声音上加以突出的现象。
2、停连停连是指朗读或说话时语流中声音的停顿和连接。
3、节奏朗读或说话时,表达内容由思想感情决定的快与慢抑或扬、轻与重、虚与实、等到回环交替的声音形式,说是节奏。
作品的感情基调,可造成六种节奏类型: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紧张型。
4、句调句调是指朗读或说话时句子的高低升降变化。
一般把句词分为四类: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5、模拟为了使口语表达传神,有时要运用声音模拟技巧,如笑话、泣诉、拖腔、气音、颤音、拟音等。
(三)、各种文体朗读训练1、诗歌的朗读澎湃的激情,飞腾的想象,深奥的意境,和谐的韵律是诗歌的四大特征。
第1篇一、背景介绍口语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口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以一堂小学语文课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开展口语教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语,能正确书写。
2. 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家乡美景的课文,请大家先来谈谈自己家乡的美丽景色。
学生:我的家乡有山有水,风景如画。
教师:很好,看来大家对家乡的景色都有很深的感情。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家乡美景。
2. 朗读课文教师:请同学们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学生:跟读课文。
教师:谁愿意上来朗读这篇课文?(学生自愿上台朗读)3. 讨论交流教师:同学们,课文中哪些语句让你印象深刻?请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1:我喜欢课文中的“碧水青山”,觉得这句话形容得很美。
学生2:我也喜欢这句话,我觉得作者把家乡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教师:很好,大家都能从课文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角色扮演,将课文中的场景还原出来。
4. 角色扮演教师:请同学们分组,每组选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同学们,你们扮演得很好,仿佛让我们身临其境。
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们扮演的场景。
学生:我们扮演的是家乡的山水风光,有山有水,景色宜人。
5. 总结评价教师:今天,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形式,学习了这篇关于家乡美景的课文。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还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口语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口语》公选课作业答案1.教师口语基本要求:响度清晰度流畅度2.教师口语常见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贫乏、思路不清、结结巴巴、紧张、发音不准、很少开口3.我们应该训练各种态势语,练习教师口语尤其要注意手势语、____ 、____、____和体距语目光语、表情语、头部语4.教师口语最主要的特点____是____、和____教育性、科学性、口头性5.一般口语也称日常口语,适用于____日常生活领域6.结束语的基本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式、归纳式、过渡式、点睛式、问答式1.教师口语在语音方面有什么要求网络公选课《教师语言艺术》自我测试栏目一、每章练习第一章口语交际基础训练(上)一、名词解释:1、口语2、书面语3、一般口语4、专业口语5、教师口语1、口语是口头使用的诉诸听觉的有声音的语言形态。
2、书面语是用文字写出来(记录下来)的语言。
3、一般口语也称日常口语,适用于日常生活领域。
4、专业口语是指适用于某一特定专业领域的口语,如司法口语、外交口语、科技口语、商贸口语、教育口语等。
5、教师口语属于专业口语中教育口语的范畴,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专业口头用语,它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使教师的劳动工具。
二、简答题:1、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是什么?1、口语是基础,书面语是提高。
口语和书面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存在发展。
2、口语的特点有哪些?2、口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声性、即时性、形式的独特性和手段的多样性。
3、教师口语的特点有哪些?3、教师口语的特点可以从多方面去考察,教育性、科学性、口头性、正规性、反馈性、控制性、计划性、目的性、示范性、生动性、情感性、针对性、启发性、逻辑性、形象性、趣味性、全面性、综合性,最主要的特点是教育性、科学性和口头性。
4、教师口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4、教师口语常见的问题有:内容贫乏、思路不清、结结巴巴、紧张、发音不准、很少开口等等。
第一篇:《教师口语教程》教学大纲《教师口语教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教师口语教程》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师范类各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必修课。
《教师口语教程》的开设是为了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为了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师范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口语运用的能力,提高未来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水平。
二、教学要求《教师口语教程》主要分为一般口语交际及训练、教学口语训练和教育口语训练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要让学生理解口语交际的原则、对象、环境和表达基本形式,掌握教师口语的风格和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语言的要求,掌握教育口语的要求,并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特别是教学过程中口语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1.时代性与前瞻性。
教学内容要体现教育的发展趋势,全面、准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2.基础性与专业性。
教学内容既要体现口语交际的基础性,又要依据科学性、实用性和示范性等原则,以训练教师职业口语的运用能力为主要内容;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符合中小学和幼儿教育、教学实际,符合教育对象的认知规律和语言训练规律;4.可操作性。
教学内容既注重理论,更注重训练,要有很强的操作性,便于学生理解与训练。
(二)教学内容要点第一章一般口语交际及训练教学目标:了解口语交际的原则、对象与环境;掌握口语表达的基本形式、口语与态势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教师交际口语的技巧;训练倾听能力与思维能力、教师的交际口语。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的原则;口语与态势语言表达基本技巧;口语表达基本形式;教师交际口语的技巧。
教学难点:倾听、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交际口语的综合训练。
教学内容:1、口语交际原则2、口语交际对象3、口语交际环境4、口语与态势语言表达基本技巧5、口语表达基本形式6、教师交际口语7、倾听能力8、思维能力第二章教学口语训练教学目标:了解教学口语的风格、教学口语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结束语、应变语的要求;能结合具体课堂灵活运用基本的教学口语。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师范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口语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师范类各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
这门课程的开设,对提高未来教师的口语表达水平,乃至提高全民族的口语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口语作为一门公共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师范生正确把握教师口语的特点,运用教学口语的技能、教育口语规律以及教师在不同语境中的语言运用,使学生成为学习规范的、文明的、优美的语言的典范。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口语是根据发展基础教育的需要、强化教师职业技能的需要开设的,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主要是:1.教育师范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
2.能够用标准和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一般口语交际和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做到熟练地发准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掌握语流音变的规律,具备一定的方言辩正能力。
3.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发声技能,做到语音响亮、圆润、持久不衰。
4.掌握一般口语交际技能。
做到听话准确,理解快,记得清,有一定的辨析能力;说话清晰、流畅,得体,有一定应变能力,语态自然大方。
5.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口语的基本技能。
能够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和其他工作情景的需要,调控声音的高低强弱,掌握语气、语调、顿连、重音、节奏等口语修辞技巧,口语表达做到科学、严谨、简明、生动、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1.根据不同内容,可灵活地采用讲授法、自学辅导法、小组讨论法、实践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根据本地本校实际,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2.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可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以教师集中辅导与自学、小组讨论相结合等多种教学形式。
3.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市电大将通过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辅导,发布教学信息四、课程教学内容上编普通话训练第一章语音常识与发声技能(2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发音器官和发音原理,掌握科学的发音方法与语音的训练步骤,使语音响亮、清晰、持久不衰,为提高教师口语表达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教师⼝语实训教师⼝语实训复习材料⼀、填空题1、教师⼝语的特点有:针对性、说理性、诱导性、情感性2、教师⼝语表达有书⾯语⾊彩,同时⼜要重视⼝语化。
在⼝语化的基础上,还应注意教师⼝语的⼉童化。
3、简要复述:对原材料加以浓缩、选择和概括,然后⽤简明扼要的语⾔陈述出来的表达⽅式。
要领是:把握整体,理清线索,舍枝去叶,反映原貌。
但要防⽌取舍不当,偏离中⼼。
⽐详细复述所⽤时间更短,语⾔更精炼。
4、教师讲故事应注意那些⽅⾯,有什么要求,处理语⽓语调的⽅⾯应注意什么?要求:“话”“表”兼⽤,声情并茂。
处理语⽓语调①叙述语⾔形象⽣动。
②⼈物语⾔个性化。
③善于运⽤拟声。
5、做好沟通的要求有:⾸先、要了解和理解教育对象;其次、缓和和化解紧张⽓氛;再者,选⽤恰当的句式和语⽓。
6、教师⽤语⼝语化、⼉童化表现为哪两个⽅⾯:⒈词语⼝语化,⼉童化;⒉句式⼝语化,⼉童化。
7、从修辞⽅式看,教师⼝语的修辞应有哪些?⽐喻、对⽐、直表、委婉、暗⽰、⼝语化和⼝语⼉童化。
(应⽤)8、词语⼝语化:书⾯词与⼝语词,从⼝语化出发,⼝语词更加适合9、教师⼝语的⼗诫:戒秽语、戒套话、戒谩骂、戒埋怨、戒压制、戒恐吓、戒挖苦、戒武断、戒哀求、戒利诱。
⼆,名词解释1、吐字归⾳吐字归⾳是使⽤使字⾳清楚,准确,完整,饱满的传统发⾳⼿段.吐字归⾳需要把握出字,⽴字,归⾳的要领。
1,出字,是指吐字归⾳过程中对字头的处理.要求作到字头有⼒,叼住弹出2,⽴字,是指吐字归⾳过程中对字腹的处理.要求做到字腹饱满,拉开⽴起3,归⾳,是指吐字归⾳过程中对字尾的处理,要求做到弱收到位,趋势鲜明2、教师⼝语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使⽤的专业⼝头⽤语,它是教师进⾏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段,是教师的劳动⼯具。
3、提问语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的实际提出问题,促使学⽣思考钻研以加深理解的教学语⾔形式。
三、简答2、请谈谈教育⼝语的特点。
(1)针对性。
要做到:因事施⾔,因⼈施⾔,因时施⾔,因地施⾔。
教师口语实训教程(中编)中编一般口语交际训练第一章一般交际口语概说学习导航: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生活中奇妙的花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社交范围越来越大,交际渠道也越来越多,能够恰如其分运用语言是人们的愿望更是社会的需求。
但能够达到人们所希望和预期的效果,并非一件易事。
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言语,什么是言语交际及交际中应遵循的原则。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语言的魅力吧。
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语言、言语、言语交际2、了解和把握言语交际的一般原则3、学习运用交际原则进行交际第一节一般口语交际的有关概念一、语言言语言语交际语言的三要素是语音、词汇、语法。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可见古人对语言的使用是非常严谨的。
而与语言活动密切相关的人类活动,被语言学界称之为“言语活动”。
言语活动,一般可以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部分。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言语是语言的运用,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
对言语现象我们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去分析:静态,言语的基本单位是句子,言语可以看作是言语成品的话语;动态,言语是一种行为,即产生和理解句子的行为过程。
由此,言语被认为是言语行为以及言语行为所产生的话语。
那么,言语交际就是发生在至少两个人之间的以交际为目的的言语活动。
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语言不是个人所特有的,语言系统是一个由形式构成的系统,是抽象的;言语是依赖于语言系统的言语行为,是实际表达出来的话语。
言语交际有自己特有的属性,是一种有目的的言语行为。
二、口语书面语口语交际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表现为平易自然,清新活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它主要使用活在人们口头上的词语,包括方言词、俚俗词、歇后语、谚语等,在句法上以短句、不完全句最为常见,较少使用关联词语。
书面语就是用文字写下的语言,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易于反复琢磨、加工,使之周密、严谨,因而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
教师口语教育口语训练教案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帮助教师了解教育口语的特点和要求,并掌握常用的教育口语技能。
教学要求是让教师能够正确导向,注重思想情感熏陶,并倾注爱心,显示对学生的关怀和理解,见机行事,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讲求实效,注意语言实施策略。
常用的教育口语技能训练:教学重点: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让教师掌握常用的教育口语技能,包括正确导向,倾注爱心,见机行事,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以及讲求实效,注意语言实施策略。
教学难点:本节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正确导向,倾注爱心,见机行事,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以及讲求实效,注意语言实施策略。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本节课程分为两个课时,每个课时为1小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教育口语的特点和要求,以及正确导向和倾注爱心的技能训练。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见机行事,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以及讲求实效和注意语言实施策略的技能训练。
第一课时:教育口语是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一环。
教师在进行教育口语训练时,首先需要了解教育口语的特点和要求。
教育口语需要正确导向,注重思想情感熏陶,根据教育过程中人、事、情、境的变化,抓住有效的教育时机,根据一定的教育原则,有目的地使用,有极强的针对性。
教育口语需要倾注爱心,显示对学生的关怀和理解,教育对象需要爱心,没有对学生的爱心,教育工作将难以开展。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教育口语,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教师既是说服者,也是倾听者,学生既是倾听者,也是解释、说明者。
教育口语的有效性体现在二者的交互、沟通和融合之中。
第二课时:教育口语需要见机行事,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教育口语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言语活动,离开了这种特定的环境,教育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师需要好好把握难得的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同时也应艺术地创设有利于教育的情境。
教育口语需要讲求实效,注意语言实施策略。
教师需要注意语言的实施策略,尽可能让学生理解自己的意图,使教育口语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