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企业经营哲学的演变
- 格式:docx
- 大小:10.43 KB
- 文档页数:4
市场营销哲学的演变市场营销哲学,又称市场营销观念。
是企业以何种思想面对消费者和市场开展营销活动。
根据市场营销哲学的演变及发展,可将其化分为六种: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客户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生产观念生产观念是指导销售者行为的最古老观念之一,产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
它的出发点是企业,而不是消费者需求。
生产观念认为:企业应该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
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哲学。
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产品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市场营销管理受生产观念影响。
产品观念产品观念是一种较早的企业经营观念,产生于产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形势下。
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产品。
企业应致力于生产高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
当企业发明一项新产品是,最容易滋生产品观念,进而导致“市场营销近视眼”。
即注意力放在产品上,而不是市场需求上,只看到自己的产品好,而看不见市场需求的变化,最终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推销观念推销观念是以推销现有产品为中心的企业经营思想推销观念认为企业必须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以刺激消费者大量购买本企业的产品。
推销观念的特点:产品需要市场而不是市场需要产品;企业开始关注消费者,但并未真正关心消费者的需求及服务,仅仅是为了推销,促使消费者购买;企业开始设立销售部门,但仍处于从属地位。
推销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被广泛应用于推销那些非渴求的物品。
与生产观念相比,推销观念有一定的进步,但由于它所重视的推销是已制产品或现有产品,因此二者不存在本质区别。
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都属于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即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出发点,是一种以顾客需求和欲望为导向的商业哲学,是消费者主权论在市场营销管理中的体现。
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需要的物品和服务,进而比竞争者更有效的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
国际市场营销的概念:是指商品和劳务流入一个以上国家的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过程.换而言之,国际市场营销是一种跨国界的社会和管理过程,是企业通过计划,定价促销和引导,创造产品和价值并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换,以满足多国消费者的需要和获取利润的活动。
国际市场营销学与市场营销学的关系:1.市场营销环境不同这是国际市场营销同国内营销的最主要差异。
国际营销的环境更加复杂。
2.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有区别(1)在产品策略方面,国际市场营销面临产品标准化与差异化策略的选择,大多数情况下,差异化产品策略是主要的,如果忽略了国际市场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化,企业国际营销将会陷入困境。
(2)在定价策略方面,国际市场定价比国内定价复杂的多。
国际市场定价不仅考虑成本,还要考虑不同国家市场的需求及竞争状况,此外还要考虑各国政府对价格调控的法规。
(3)在分销策略方面国际营销企业不仅面临对国内出口商的选择,还要对国外中间商进行选择。
由于各国营销环境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分销系统与分销渠道。
(4)在促销策略方面,由于各国文化、政治法律、语言、每天、生产成本及公司策略不同,使企业选择促销策略更复杂、难度更大。
3.国际营销战略及营销管理过程更复杂由于各国营销环境差异大,各国消费者需求又存在巨大差异,国际营销战略计划要多种,营销管理过程更加复杂和困难。
企业跨国营销的演进1.国内营销2.出口营销这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第一阶段,妻目标市场是国外市场,企业在国内生产产品到国外销售,满足国外市场需求。
3.国际市场营销这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第二阶段。
国际市场营销将国内营销策略和计划扩大到世界的范围。
4.多国营销这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第三阶段。
当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营销后,逐渐发现世界市场的需求差异性很大,为了适应各国市场不同的需要而实行多国市场营销战略。
5.全球营销这是企业跨国经营的最高阶段,他是以全球为目标市场,将公司的资产、经验及产品集中于全球市场。
国际企业经营哲学的演变1.以上为导向的传统营销观念这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出现的观念,它一生产为向导,根据企业内部的标准及价值观念生产出好的产品,通过销售从顾客口袋中获取货币,其目标是追逐利润。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与发展,可归纳为六种,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客户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下面来看看关于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的详细解析。
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是作为对生产观念和产品观念的挑战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企业经营哲学。
市场营销观念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出发点的,即“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尽管这种思想由来已久,但其核心原则直到50年代中期才基本定型,当时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市场趋势表现为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同时广大居民个人收入迅速提高,有可能对产品进行选择,企业之间为实现产品的竞争加剧,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必须转变经营观念,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进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
市场营销观念的出现,使企业经营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使市场营销学发生了一次革命。
市场营销观念同推销观念相比具有重大的差别。
西奥多.莱维特曾对推销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作过深刻的比较,指出:推销观念注重卖方需要;市场营销观念则注重买方需要。
推销观念以卖主需要为出发点,考虑如何把产品变成现金;而市场营销观念则考虑如何通过制造、传送产品以及与最终消费产品有关的所有事物,来满足顾客的需要。
可见,市场营销观念的4个支柱是:市场中心,顾客导向,协调的市场营销和利润。
推销观念的4个支柱是:工厂,产品导向,推销、赢利。
从本质上说,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以顾客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哲学,是消费者主权论在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的体现。
社会营销观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是对市场营销观念的修改和补充。
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出现能源短缺、通货膨胀、失业增加、环境污染严重、消费者保护运动盛行的新形势下。
因为市场营销观念回避了消费者需要、消费者利益和长期社会福利之间隐含着冲突的现实。
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认为,企业的任务是确定各个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并以保护或提高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比竞争者更有效、更有利地向目标市场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欲望和利益的物品或服务。
六、企业经营哲学的演变--------------------------------------------------------------------------------企业经营哲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企业如何看待顾客和社会的利益,即如何处理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利益之间比重的关键。
无论是西方国家企业或我国企业经营哲学思想演变都经历了由“以生产为中心”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从“以产定销”变为“以销定产”的过程。
企业经营哲学的演变过程,既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及市场趋势的发展,也反映了企业领导者对市场营销发展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结果。
这从美国企业经营哲学思想的演变可窥见一斑。
1.生产观念(Production Concept)这是一种古老的经营哲学。
这种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前。
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市场趋势是求大于供的卖方市场,产品的价值实现不成问题。
因而,企业经营哲学不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而是从企业生产出发。
其主要表现是“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
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改善生产技术,改进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销售量。
例如,美国皮尔斯堡面粉公司,从1869年至20世纪20年代,一直运用生产观念指导企业的经营,当时这家公司提出的口号是“本公司旨在制造面粉”。
2.产品观念(Product Concept)它也是一种较早的企业经营哲学。
这种观念认为,消费者会欢迎质量最优、性能最好和功能最多的产品。
因此,企业的任务是致力于制造优良产品并经常加以改进。
这些企业认为只要产品好就会顾客盈门,因而经常迷恋自己的产品,而未看到市场需求的变化。
这种观点必然导致“一孔之见”的市场营销近视,甚而导致经营的失败。
例如,美国着名的爱尔琴国民钟表公司自1864年创立以来,至1958年以前在美国享有盛名,销售量一直上升,支配了美国的钟表市场。
但1958年以后,消费者对手表的需求已发生变化,对手表计时非常准确、名牌及耐用的观念已改变,只需要一个能告诉时间,外表吸引人及价格低的手表,分销渠道由珠宝商店向大众化商店拓展。
企业经营观念发展演变的历史说到企业经营观念的发展,真的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
想想看,企业就像一辆车,经营观念就是它的方向盘。
方向盘一转,车子就能开到不同的地方。
这事儿可不是说说就算,里面可是藏着不少故事呢。
最早的那些企业,咱们可以把它们想象成是古代的集市。
那时候,买卖都是以物易物,简单粗暴,谁家有米,谁家就换个篮子,这不就是经营的最原始形态嘛。
听着是不是有点可爱?当然了,那时候生意讲究的可不止是交换,还是一张嘴的功夫。
你说,谁要是能在集市上摆摊,嘴巴能甜,生意自然就兴隆。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商业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企业经营观念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进入工业革命,哇,那可是一个大变革。
机械化的出现,让生产效率飙升,大家都开始追求规模化,追求速度。
那时候的企业,就像是飞速奔驰的火车,大家都想抢着上车。
可是,火车飞得快,心也要跟得上呀。
于是,管理学的概念也逐渐浮出水面,企业开始重视管理、流程,想要把一切都理顺。
这就像是在做一道大菜,得有厨师、材料和火候,缺一不可。
随着时间推移,进入了20世纪后半叶,市场竞争开始变得白热化。
企业不仅要看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也成了重中之重。
那时候,客户的需求开始被提到更高的位置。
可以说,客户就像是掌握了主动权的“大爷”,谁能把“大爷”伺候好,谁就能赢得市场。
那时候,出现了很多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企业们纷纷推出各种花样百出的服务。
就像做生意的老板,想尽办法让顾客开心,毕竟“顾客就是上帝”嘛。
这个时期,企业的形象和品牌开始变得尤为重要,大家都明白,光有好产品还不够,还得让人记住你。
再往后,进入了21世纪,互联网的兴起可真是让一切都翻天覆地。
以前那种以人为本的观念逐渐演变成了数据驱动。
你看,现在的企业,手里拿着一大堆数据,像侦探一样分析客户的喜好。
这就像打麻将,讲究的是算牌,谁能看透对手的心思,谁就能赢得游戏。
数据成了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个性化服务也随之而来,顾客被细分得越来越细,企业也开始一对一地“伺候”客户。
管理思想的演变与企业管理哲学的创新从管理思想的演变到企业管理哲学的创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管理思想不断创新,企业管理哲学也加速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那么,管理思想的演变以及企业管理哲学的创新是如何实现的呢?一、管理思想的演变管理思想的演变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古埃及文明,从那时起,人类就开始了管理的探索。
而直到19世纪,科学化的管理思想逐渐成为主流,关注于如何通过科学方法和工业生产来提高效率。
到了20世纪,以泰勒的科学管理、芬奇的管理控制、韦伯的组织理论等为代表的管理思想,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
而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自50年代起,企业管理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模式,如知识管理、绩效管理、创新管理等。
这些管理模式都追求效率的提升,即如何更快速、更高效地完成管理目标。
二、企业管理哲学的创新随着时代的变迁,企业管理哲学也不断更新,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
首先,企业将传统的管理理念拓展到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领域。
现今,环保理念和社会责任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发扬,这也反映了企业环境与企业形象对于品牌价值来说至关重要。
其次,企业将数字化与管理紧密结合,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生产管理、信息管理等。
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等数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客户管理等方面,以改善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并优化企业利润。
最后,企业管理哲学已扩大到计划外活动的管理。
利用创新和创造力,企业越来越依赖自发性和灵活性来联系和成功地与市场互动。
这限制了传统的计划和预测的力量,并推动了更高效的管理理念,即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方法。
三、管理思想的创新与企业管理哲学从大势上看,企业管理哲学的创新要靠管理思想的创新。
企业管理领域中的新观念必须发源于多样的思想或思维,以推动企业绩效的实现。
因此,当管理思想不断创新时,企业管理哲学将紧跟着创新。
今天的企业需要重新寻找与强化其自身领导力,并采用灵活和自发性地管理方法。
企业经营哲学的演进企业经营哲学的演进作者: 西客发表日期: 2007-06-29企业之经营哲学,简要讲,就是一种观念或者说一种态度,它的核心是怎样处理企业、顾客、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无论东西方,企业的经营哲学都会历经或即将历经生产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这样的路径。
一、生产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以前。
在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商品匮乏,市场是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
这一时期的生产观念的显著特点就是: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
二、推销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在这一时期,科技的进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全社会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甚至超过顾客的消费能力,市场也逐渐由卖方过渡到买方。
因此,企业只有加大推销力度来刺激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
这一时期的推销观念的显著特点就是:以企业为导向,以生产为中心,以产定销。
三、市场营销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
在这一期,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技术的普遍采用极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和效率,市场极大地饱和,出现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
企业深刻地认识到,不转变经营哲学将只会是死路一条。
随着对市场和消费者的深入认识,市场营销的观念便应运而生。
市场营销观念的显著特点是:以目标市场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以销定产。
简言之,推销观念注重卖方,营销观念注重买方。
四、社会营销观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
随着市场营销观念的出现,企业以顾客为中心的生产行为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利益,但也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同时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和虚假广告,仅仅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观念不能满足社会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保护生态平衡的要求,社会营销观念也就自然产生。
社会营销观念要求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必须顾及和考虑社会、环境和道德问题,要综合平衡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公共利益三者之间的矛盾。
社会市场营销是1971年由杰拉尔德采尔曼和菲利普柯德勒最早提出,促使人们将市场营销原理应用于环境保护、计划教育、改善营养、使用安全带等具有重大的推广意义的社会目标方面,此观念要求营销者在制定市场营销政策时,要兼顾三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消费者需要的满足和社会利益。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与发展,可归纳为六种,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客户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生产观念生产观念是指导销售者行为的最古老的观念之一。
这种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前。
企业经营哲学不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而是从企业生产出发。
其主要表现是“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
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得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
例如,烽.火猎头专家认为美国皮尔斯堡面粉公司,从1869年至20世纪20年代,一直运用生产观念指导企业的经营,当时这家公司提出的口号是“本公司旨在制造面粉”。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傲慢地宣称:“不管顾客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我只有一种黑色的。
”也是典型表现。
显然,生产观念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哲学。
生产观念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的。
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和战后一段时期内,由于物资短缺,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生产观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颇为流行。
中国在计划经济旧体制下,由于市场产品短缺,企业不愁其产品没有销路,工商企业在其经营管理中也奉行生产观念,具体表现为:工业企业集中力量发展生产,轻视市场营销,实行以产定销;商业企业集中力量抓货源,工业生产什么就收购什么,工业生产多少就收购多少,也不重视市场营销。
除了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之外,有些企业在产品成本高的条件下,其市场营销管理也受产品观念支配。
例如,亨利?福特在本世纪初期曾倾全力于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努力降低成本,使消费者购买得起,借以提高福特汽车的市场占有率。
简述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哲学的演变摘要:一、生产观念阶段二、产品观念阶段三、推销观念阶段四、市场营销观念阶段五、社会市场营销观念阶段六、360度全营销观念阶段正文: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哲学的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
以下将简要概括这些阶段及其特点。
一、生产观念阶段在20世纪20年代前,生产观念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哲学。
在这个阶段,企业关注的是生产效率和产量,而非市场需求。
这种观念在供不应求的物资缺乏时代尤为流行。
二、产品观念阶段产品观念阶段是市场营销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营销理念。
企业过于相信只要产品足够好,就一定会有市场。
这种理念容易导致企业陷于自娱自乐,忽视市场需求,从而陷入困境。
三、推销观念阶段推销观念阶段以工厂、产品导向、推销、赢利为四个支柱。
这一阶段的企业重视市场营销,但仍然以产品为主导,认为只要积极推销,就能实现盈利。
四、市场营销观念阶段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经营哲学,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出发点。
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来生产产品,实现了消费者主权论在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的体现,引发了市场营销学的革命。
五、社会市场营销观念阶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要求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政策时,兼顾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和社会利益。
这一观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社会意识的觉醒,企业开始关注社会责任。
六、360度全营销观念阶段360度全营销观念要求企业组织围绕营销展开,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组织流程和售后服务。
这一阶段以客户为中心,全面关注客户需求。
总之,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哲学的演变从生产导向、产品导向逐渐转向市场需求导向。
六、企业经营哲学的演变
--------------------------------------------------------------------------------
企业经营哲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企业如何看待顾客和社会的利益,即如何处理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利益之间比重的关键。
无论是西方国家企业或我国企业经营哲学思想演变都经历了由“以生产为中心”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从“以产定销”变为“以销定产”的过程。
企业经营哲学的演变过程,既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及市场趋势的发展,也反映了企业领导者对市场营销发展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结果。
这从美国企业经营哲学思想的演变可窥见一斑。
1.生产观念(Production Concept)
这是一种古老的经营哲学。
这种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前。
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市场趋势是求大于供的卖方市场,产品的价值实现不成问题。
因而,企业经营哲学不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而是从企业生产出发。
其主要表现是“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
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改善生产技术,改进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销售量。
例如,美国皮尔斯堡面粉公司,从1869年至20世纪20年代,一直运用生产观念指导企业的经营,当时这家公司提出的口号是“本公司旨在制造面粉”。
2.产品观念(Product Concept)
它也是一种较早的企业经营哲学。
这种观念认为,消费者会欢迎质量
最优、性能最好和功能最多的产品。
因此,企业的任务是致力于制造优良产品并经常加以改进。
这些企业认为只要产品好就会顾客盈门,因而经常迷恋自己的产品,而未看到市场需求的变化。
这种观点必然导致“一孔之见”的市场营销近视,甚而导致经营的失败。
例如,美国着名的爱尔琴国民钟表公司自1864年创立以来,至1958年以前在美国享有盛名,销售量一直上升,支配了美国的钟表市场。
但1958年以后,消费者对手表的需求已发生变化,对手表计时非常准确、名牌及耐用的观念已改变,只需要一个能告诉时间,外表吸引人及价格低的手表,分销渠道由珠宝商店向大众化商店拓展。
当竞争者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投入相应产品时,该公司仍陶醉于自己的高质量手表,从而导致了其经营的失败。
3.推销观念(Selling Concept)
这一经营哲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前。
当时,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市场趋势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尤其在1929-1933年的特大经济危机期间,大量产品销售不出去,因而迫使企业重视采用广告术与推销术去推销产品。
推销观念表现为“我卖什么,顾客就买什么”。
例如,美国皮尔斯堡面粉公司在此经营哲学导向下,当时提出“本公司旨在推销面粉”。
推销观念仍存在于当今的企业营销活动中,如对于顾客不愿购买的产品,往往采用强行的推销手段。
这种观念虽然比前两种观念前进了一步,开始重视广告术及推销术,但其实质仍然是以生产为中心的。
4.市场营销观念(Marketing Concept)
这种观念认为,要达到企业目标,关键在于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与欲
求,并比竞争者更有效能和效率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可见,市场营销观念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出发点的,即“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这种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当时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市场趋势表现为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同时广大居民个人收入迅速提高,有可能对产品进行选择,企业之间为实现产品的竞争加剧,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必须转变经营哲学,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市场营销观念的出现,使企业经营哲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使市场营销学发生了一次革命。
市场营销观念同推销观念相比具有重大的差别。
市场营销观念是以市场为出发点的,而推销观念则以工厂为出发点;市场营销观念以顾客需求为中心,推销观念则以产品为中心;市场营销观念以协调市场营销策略为手段,推销观念则以推销术和促销术为手段;市场营销观念是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来创造利润,推销观念则通过扩大消费者需求来创造利润。
可见,市场营销观念的4个支柱是:市场中心,顾客导向,协调的市场营销和利润。
推销观念的4个支柱是:工厂,产品导向,推销、赢利。
5.社会市场营销观念(Social Marketing Concept)
这种观念认为,企业的任务是确定目标市场需求、欲求和利益,并且在保持和增进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情况下,比竞争者更有效率地使目标顾客满意。
这不仅要求企业满足目标顾客的需求与欲望,而且要考虑消费者及社会的长远利益,即将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与社会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种观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
由于市场营销的发展,一方面给社
会及广大消费者带来巨大的利益,另一方面造成了环境污染,破坏了社会生态平衡,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及欺骗性广告等,从而引起了广大消费者不满,并掀起了保护消费者权益运动及保护生态平衡运动,迫使企业营销活动必须考虑消费者及社会长远利益。
必须指出,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当今美国企业不是都树立了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事实上,还有许多企业仍然以产品观念及推销观念为导向。
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及市场发展趋势,经济体制改革的状况及广大居民收入状况等因素的制约,我国企业经营哲学仍处于以推销观念为主、多种观念并存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