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2016年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27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本病是妊娠后期特有的疾病,发生率1:13000,其病理变化为脂肪沉积于肝、胰、脑、肾等脏器,母婴死亡率高达85%,近年来随着对本病的早期识别,其发生率有增加,母亲预后明显改善。
【临床表现】本病常发生在孕30~36周,多见于初产妇,尤其是怀双胎或男胎者,起病急,常先右上腹痛,伴恶心、呕吐、乏力,亦有烦渴、多饮、多尿或发热等前驱症状,约1周后即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深,常有不同程度的嗜睡、意识障碍,高血压者占20%~60%,尿蛋白及(或)水肿占20%~78%,腹水占80%,并有肝区叩痛、多脏器损害、消化道出血,90%病人有肝性脑病,早期即有尿少,DIC发生率为100%,常伴低血糖、胰腺炎等。
本病患者产后常并发难治性的产后大出血。
【诊断要点】本病发生于妊娠后期,起病急,先有右上腹痛及消化道症状,肝功能轻度异常,继之出现黄疸,呈进行性加深,伴嗜睡、尿少、多脏器损害。
DIC试验阳性及尿少出现早,有助于本病与急性病毒性肝炎鉴别。
肝穿刺活检可确诊。
【处理】处理时期的早晚与本病的预后密切相关,保守治疗母婴死亡率极高,应尽可能早期行肝穿刺确诊。
到脏器衰竭后有出血倾向时作肝穿刺危险,不宜进行。
确诊后应迅速分娩和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给予低脂肪、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保证足够热量。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
2.换血或血浆置换血浆置换治疗可清除血液内的激惹因子,增补体内缺乏的凝血因子,减少血小板聚集,促进血管内皮修复。
3.成分输血大量冰冻新鲜血浆治疗可获得血浆置换疗法类似效果。
可根据情况给予红细胞、血小板、白蛋白、新鲜血等。
4.保肝治疗维生素C、六合氨基酸、辅酶A、ATP等。
5.肾上腺皮质激素短期使用以保护肾小管上皮,宜用氢化可的松每日200~300mg,静滴。
6.产科处理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一旦确诊或被高度怀疑时,无论病情轻重、病情早晚,均应尽快终止妊娠。
终止妊娠的方式是剖宫产或是阴道分娩,目前尚无一致意见。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症状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
很多孕妇都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
人们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并不是很了解,这样的话一旦出现,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一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症状,也介绍一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饮食原则。
一、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症状通常AFLP发生在妊娠的第28~40周,平均第36周,以26~30岁的孕妇多见,患者约48%是初产妇,其中14%是双胎孕妇,婴儿男女性别比为3:1。
AFLP起病急骤,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厌食、恶心、呕吐、腹痛,有出血倾向,可迅速转入昏迷;约90%的患者可出现持续性恶心和呕吐,腹痛以右上腹或剑下明显。
起病后数日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进行性黄疸加重,黄疸多呈梗阻性;伴有严重出血倾向时,可出现鼻衄、齿龈出血、皮肤粘膜出血、消化道出血、阴道出血,重者可出现DIC。
少数患者可出现头痛、发热、腹泻、背痛等。
查体可见急性病容,肝脏进行性缩小,腹水,黄疸迅速加深,发热,意识障碍程度不一,严重者可迅速昏迷,甚至死亡。
AFLP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妊娠水肿、蛋白尿和高血压,合并肾功能衰竭者约占50%。
病情严重者可于发病后7~12天引起流产、死胎或早产死婴。
AFLP的病情进展迅速,休克、DIC、败血症、肝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是其死亡原因。
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饮食原则1、调整饮食结构,主食宜以糖类(碳水化合物)为主,尽量减少精米,精面,多搭配一些杂粮2、总能量应该控制在每日每公斤标准体重20-25千卡左右,无论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脂肪肝,都应该把每天摄入的总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
3、坚决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实行有规律的一日三餐,同时应该尽量避免过量的摄食,吃零食,夜食以及过分追求高品味高热量的调味浓的食物4、戒酒,因长期大量引起可引起轻度脂肪肝,应坚决戒酒5、烹饪方法应该选择健康的蒸煮烩炖熬焖,忌油炸,煎炒等方法6、选择肉类食物应该以鱼肉,家禽,兔肉为主,避免过量使用肥腻的猪肉,尤其对猪内脏要限量7、应注意补充合理饮水,一般的,成人每日需饮水2000毫升,老年人1500毫升,肥胖者因体内水分较正常人少,因此每日饮水应该保持在2200-2700毫升,平均每3小时摄入300-500毫升,最佳的饮用水是白开水,矿泉水,净化水以及清淡的茶水8、轻度脂肪肝患者每日食盐饮食量应该控制在5g以下,因为盐能增加胃液分泌,促进食欲。
妊娠期肝脏损害的易患因素及病因作者:孙蔚来源:《肝博士》 2016年第4期文·孙蔚(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硕士、主治医师)妊娠期间的肝脏损害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指与妊娠有关的而且仅在妊娠期间发生的,妊娠期特有的肝脏损害,如妊娠剧吐、子痫前期、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下降综合征、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
其二是指原有肝脏疾病在妊娠期间持续存在或加重,如患者有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豆状核变性、免疫性肝病等病史。
三是指患者在怀孕前无肝脏疾病病史,在妊娠过程中出现的肝脏损害。
包括药物,新近嗜肝病毒感染等。
妊娠合并肝衰竭是指患者在妊娠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细胞大量坏死而出现以严重的消化道症状,黄疸迅速加深,出血倾向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
妊娠合并肝衰竭可发生于妊娠各期,中晚期妊娠由于肝脏负担的进一步加重,较妊娠早期合并肝衰竭机会更高。
妊娠合并肝衰竭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着母儿健康。
一、易患因素1、妊娠期由于雌激素-醛固酮水平升高,全身血容量增加,水分比妊娠前增加30%~ 70%,心输出量增加30%~ 50%。
但由于胎儿分流的原因,肝脏血流量并无明显增加,肝内血循环量相对较少,加上早孕反应,可进一步影响肝脏营养的摄入。
妊娠期血清蛋白、血糖、糖原储备均较非孕期低,而妊娠期营养消耗较多,肝脏营养相对缺乏,较易受各种病毒及毒素的侵害。
2、妊娠期新陈代谢旺盛,基础代谢率在妊娠早期稍有下降,之后即逐渐升高,除母体外胎儿代谢及解毒、排泄都需依靠母体肝脏来完成,肝脏的负担较非孕期明显加重。
3、妊娠期内分泌变化的影响,妊娠期雌激素显著增加,妊娠期间由于雌、孕激素以及胎盘生乳素的作用,胰岛的B细胞增生、肥大以及过度分泌胰岛素致使孕妇空腹血糖稍低于非孕妇女。
进行糖耐量试验时发现孕妇有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时期延长同时还有胰高血糖素受阻抑现象,这些改变导致肝细胞糖原的合成及储备减少。
综述: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是一种罕见的妊娠期特发性疾病,其病情进展迅速,临床酷似重症肝炎,短期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常可危及产妇和胎儿生命。
AFLP多发于妊娠晚期或产后初期阶段,常见发生于初次妊娠、多胞胎妊娠、有一男性胎儿者或有先兆子痫孕妇。
据英国的流行病学数据,其发生率约为5/100000,AFLP患者中产妇死亡率为12.5%–18%,新生儿死亡率为7–66%(1)。
我国目前尚无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和尽早终止妊娠对降低母婴死亡率至关重要。
病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确切病因未明。
许多学者认为与线粒体脂肪酸氧化过程中的酶缺陷有关(2)。
证据表明AFLP发生与3-hydroxyacyl coenzyme A dehydrogenase(LCHAD)的长链活性缺陷有关,畸形的脂肪酸氧化后可能产生毒性,导致肝功能损伤(3)。
当母体与胎儿均有这种酶的表达缺陷时,同样导致罕见的AFLP的出现。
临床病理AFLP的临床表现与其它类型的急性肝衰竭共有的凝血功能异常有关。
孕妇表现为难以缓解的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腹部疼痛,几天后出现黄疸。
实验室检查包括转氨酶中度升高(300-500U),胆红素范围在3-25mg/dl,碱性磷酸酶显著升高,白细胞升高。
凝血功能符合继发性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状态。
肝功能继续恶化时出现严重的低血糖。
因此,AFLP的特征性病理表现包括肝内微囊脂肪变性、出血倾向、DIC、肾衰(4,5)。
AFLP的早期表现为非特异性急性肝衰的表现,包括恶心呕吐,虚弱无力,头痛,黄疸,神志改变,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很快进展为凝血病,暴发性肝衰,多器官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AFLP可以出现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还可以出现高尿酸血症和血小板减少症。
妊娠急性脂肪肝-V1
妊娠急性脂肪肝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孕期并发症,通常在孕晚期出现。
以下是关于妊娠急性脂肪肝的一些重新整理的信息,以帮助了解这种
疾病。
1. 定义:妊娠急性脂肪肝是一种肝脏疾病,通常在孕晚期出现。
它通
常发生在初生儿体重超过4公斤或孕禁期患有糖尿病的孕妇身上。
2. 症状:妊娠急性脂肪肝的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黄疸,肝功能
损害,轻度呼吸困难,高血压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疾病的严重程
度而有所变化。
3. 原因:妊娠急性脂肪肝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孕期荷尔蒙
水平的变化有关。
炎症和胰岛素抵抗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4. 诊断和治疗:妊娠急性脂肪肝的诊断通常根据身体症状和实验室测
试结果进行。
目前还没有针对这种疾病的特定治疗方法,但早期发现
和有效的治疗可能有助于避免严重的合并症,如器官衰竭和死亡。
5. 食品和生活方式:食品和生活方式可以对妊娠急性脂肪肝产生一定
的影响。
减少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加强身体活动,维持健康的
生活方式可能有助于降低患妊娠急性脂肪肝的风险。
结论:妊娠急性脂肪肝是一种严重的孕期并发症,需要被高度重视。
了解其症状和原因以及采取适当的食品和生活方式可以减少患者的风险。
如果出现任何症状或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生。
什么是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生活中人们容易被各种各样的小事和疾病所困扰,尤其是疾病的发生会为人们的生活带去较大的影响。
但是疾病也分大小,例如感冒、头痛等疾病便不会严重打乱人们的生活节奏。
但若患上严重疾病,例如胃溃疡、骨折等就使得人们不得不改变原来的生活计划去接受治疗。
对于孕妇这一特殊群体来讲,AFLP(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疾病是困扰产妇的一项重要疾病,所以便带大家了解一下。
一、带你了解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对于人们来讲是比较陌生的词语,不仅是老百姓,此种状况在临床上发生也较为少见。
此疾病多数是在孕妇怀孕期间晚期所发生的致命性疾病,AFLP又称为产科的急性假性黄色肝萎缩病或者妊娠期肝脏脂肪变性等,它的发病比较迅速,所以许多患者在患病初期时便有较为明显的反应。
而且此病的病情变化非常快,患者若检查出了此种疾病的存在,便要及时就医。
AFLP常发生在孕妇怀孕28周到40周之内,35周左右的初产妇身上患病较为多见。
若孕妇在妊娠期间有高血压患病史与怀有双胞胎等会提升AFLP的患病几率。
由于此种疾病而在人们生活中并不常见,但是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接下来也会对此疾病进行延伸介绍,增加人们的知识扩展面。
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如果孕妇被诊断患上了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一定会受到严重打击,因为此病不仅严重,而且还会影响妊娠状态。
AFLP的主要发病原因不明确,但经过临床研究发现AFLP发病多数在妊娠晚期阶段,许多新妈妈在怀孕之后对孩子的期望非常大,但如果患上了AFLP便需要终止妊娠才有治愈的希望。
也由于这一疾病特性,临床人员推测,此病的发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妊娠引起的激素变化,导致患者机体脂肪代谢产生障碍,游离的多余脂肪酸在肝细胞和肾脏等其他脏器中堆积,所以造成的脂肪损害。
经过社会医学调查显示发现,这些年此疾病的发生有复发情况,也有隔代遗传的案例,所以医学研究人员表示也有可能是先天遗传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