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一维定态(1)
- 格式:pdf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30
关于一维定态波函数宇称的一点讨论
一维定态波函数是宇称最常用的描述方式之一,它定义了宇称中的量化变化。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涉及:
1、一维定态波函数是什么?
一维定态波函数(一维空间函数)是一种可以描述宇称的数学工具。
它由一系列来自函数的层次创建,它们可以描述宇称中的排斥、吸引力和阻尼等复杂变化。
2、一维定态波函数的用途
一维定态波函数可以用来模拟宇称中许多系统,包括物理系统、光学系统、声学系统、电子系统等。
通过一维定态波函数,可以准确地预测宇称中复杂物理反应的发展,从而实现对反应的工程控制和优化。
3、一维定态波函数的优势
(1)简洁:一维定态波函数的优势在于其表述简洁,便于建模分析;
(2)高效:一维定态波函数运算速度快,是目前研究最成熟的数学模型;
(3)精确:一维定态波函数之所以被广泛使用,是因为它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可以模拟系统受多种边界条件和气压等因素的影响;
(4)可扩展:一维定态波函数容易根据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扩展,保证研究准确性和可靠性。
4、一维定态波函数的应用
一维定态波函数的常见应用有洪水模拟、空气湍流模拟、物体表面力学定性和定量分析等。
此外,一维定态波函数还可用于太阳风抛射、油气藏流体流场模拟以及气象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等研究。
5、总结
一维定态波函数是描述宇称变化的最常用方式之一,它具有简便、高效、精准度高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宇称模拟研究中,常用于洪水模拟、空气湍流模拟、物体表面力学定态和定量分析、太阳风抛射、油气藏流体流场模拟以及气象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等研究。
第一章薛定谔方程,一维定态问题
薛定谔方程是描述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方程,也是研究原子、分子、固体等微观粒子体系行为的重要工具。
在一维定态问题中,我们假设粒子在一个长度为L的有限区域内运动,边界处满足一定的边界条件。
这种假设简化了问题的复杂性,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粒子在有限区域内的定态行为。
一维定态问题的薛定谔方程可以写成如下的形式:
$$-
\frac{\hbar^{2}}{2m}\frac{d^{2}\Psi(x)}{dx^{2}}+V(x)\Psi(x)=E \Psi(x)$$
其中,$\hbar$为约化普朗克常数,m为粒子的质量,V(x)为粒子在x位置处的势能,E为粒子的总能量,$\Psi(x)$为描述粒子波函数的解析函数。
一维定态问题中,由于波函数只与一个坐标x有关,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离变量的方法将波函数表示为如下形式:
$$\Psi(x)=\psi(x)e^{ikx}$$
其中,$\psi(x)$为关于x的解析函数,k为波矢。
将上式代入薛定谔方程,可将其简化为如下形式:
$$-\frac{\hbar^{2}}{2m}\psi''(x)+(V(x)-E)\psi(x)=0$$
这个简化后的方程可以通过求解得到波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及对应的能量。
对于有限区域内的粒子,我们需要根据边界条件来限定波函数的形状,在定态问题中,我们通常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或硬壳边界条件。
通过分析一维定态问题的波函数和能谱,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原子、分子、固体等复杂体系中微观粒子的行为规律,同时也可以为设计新的材料、光电子器件等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量子力学习题(三年级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二O O三年第一章 绪论1、计算下列情况的Broglie de -波长,指出那种情况要用量子力学处理: (1)能量为eV .0250的慢中子()克2410671-⋅=μ.n;被铀吸收; (2)能量为a MeV 的5粒子穿过原子克2410646-⋅=μ.a;(3)飞行速度为100米/秒,质量为40克的子弹。
2、两个光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正、负电子对,如果两光子的能量相等,问要实现这种转化,光子的波长最大是多少?3、利用Broglie de -关系,及园形轨道为各波长的整数倍,给出氢原子能量可能值。
第二章 波函数与波动力学1、设()()为常数a Ae x x a 2221-=ϕ(1)求归一化常数 (2).?p ?,x x ==2、求ikr ikr e re r -=ϕ=ϕ1121和的几率流密度。
3、若(),Be e A kx kx -+=ϕ求其几率流密度,你从结果中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其中k 为实数)4、一维运动的粒子处于()⎩⎨⎧<>=ϕλ-000x x Axe x x的状态,其中,0>λ求归一化系数A 和粒子动量的几率分布函数。
5、证明:从单粒子的薛定谔方程得出的粒子的速度场是非旋的,即求证0=υ⨯∇其中ρ=υ/j6、一维自由运动粒子,在0=t时,波函数为()()x ,x δ=ϕ0求:?)t ,x (=ϕ2第三章 一维定态问题1、粒子处于位场()000000〉⎩⎨⎧≥〈=V x V x V中,求:E >0V 时的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粒子由右向左运动)2、一粒子在一维势场⎪⎩⎪⎨⎧>∞≤≤<∞=0000x a x x V )x ( 中运动。
(1)求粒子的能级和对应的波函数; (2)若粒子处于)x (n ϕ态,证明:,/a x2=().n a x x ⎪⎭⎫ ⎝⎛π-=-222261123、若在x 轴的有限区域,有一位势,在区域外的波函数为如DS A S B D S A S C 22211211+=+=这即“出射”波和“入射”波之间的关系,证明:01122211211222221212211=+=+=+**S S S S S S S S这表明S 是么正矩阵4、试求在半壁无限高位垒中粒子的束缚态能级和波函数()⎪⎩⎪⎨⎧>≤≤<∞=ax V a x x V X 0000 5、求粒子在下列位场中运动的能级()⎪⎩⎪⎨⎧>μω≤∞=021022x x x V X6、粒子以动能E 入射,受到双δ势垒作用()[])a x ()x (V V x -δ+δ=0求反射几率和透射几率,以及发生完全透射的条件。
一维定态波函数宇称的讨论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一维定态波函数宇称的讨论一、一维定态波函数波函数是量子力学中描写微观系统状态的函数。
在经典力学中,用质点的位置和动量(或速度)来描写宏观质点的状态,这是质点状态的经典描述方式,它突出了质点的粒子性。
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有确定值(即测不准关系),因而质点状态的经典描述方式不适用于对微观粒子状态的描述,物质波于宏观尺度下表现为对几率波函数的期望值,不确定性失效可忽略不计。
在量子力学中,为了定量地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量子力学中引入了波函数,并用ψ表示。
一般来讲,波函数是空间和时间的函数,并且是复函数,即)(t z y x ,,,ψψ=,它是薛定谔方程的解,物理意义表达为:在空间某点附近发现实物粒子的概率正比于粒子波函数绝对值的平方。
二、简并能级与非简并能级能级的简并就是微粒运动状态不同,但是能量(能级)一样;非简并就是每个不同运动状态的微粒具有不同的能量。
量子力学中,解薛定谔方程能够得到一些相应的量子数,这些量子数能描述微粒的运动状态,比如:氢原子中的电子有:主量子数n 、角量子数l 、磁量子数m 、自旋量子数s 、自旋磁量子数ms(s 是下标),拥有不同量子数的电子说明运动状态不同。
在没有外加磁场的情况下,电子的能量只和n 有关,而和其他4个量子数无关,但是同一个n 下有n2种运动状态(量子力学或者原子物理中的相关结论),我们就说能级En 是n2度简并的,表示同一个能级En 下电子最多可以有n2种运动状态。
对于线性谐振子来说,n 与能级是一一对应的,所以线性谐振子是非简并系统。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简并能级在特殊情况下会变为非简并的,比如电子在磁场中由于磁量子数的变化,能级会分裂。
三、对一维定态波函数宇称的理解1.对宇称的理解引入宇称算符比较容易说明。
宇称算符没有经典对应的力学量,宇称算符用∧P 标记,表示将波函数的坐标变量对原点做空间反演,即)()(→→∧-=x x P ψψ。
§第三章 一维问题§3.1 一维定态的一些特例1, 一维方势阱问题,Landau 与Pauli 的矛盾《无限深方势阱》这是本章第一个例题,也是最简单的对一类物理问题的数学近似模型。
但有关它的动量波函数及其衍生问题却引起过争论,甚至导致严重误解:“量子力学的数学是错的”。
研究一维 Schrodinger 方程,其中位势为(3.1a) 于是定义在整个x 轴上的 Schrodinger 方程现在分为三个区域:第I 区a x -≤,第II 区a x <,第III 区a x ≥。
由于I 区和III 区中()+∞=x V (无穷位势问题见讨论i,),为使 Schrodinger 方程成立,这两个区域中的波函数()x ψ必须为零 —— 即有边界条件()0=x ψ()a x ≥。
说明微观粒子即便具有波动性,也难以渗透进非常高的势垒区里。
于是坐标波函数求解只须对第II 区进行,(3.1b)有时,这里的边界条件被简单地写作()()ψx =0x =a 1。
但由于对阱外情况未作规定,这种提法是含混的。
参见下面有关讨论。
显然,在第II 区x <a 内方程通解为1 这种用法见泡利《物理学讲义》第五卷,详见下面讨论v 的脚注。
()()122ψx =Asin kx +α2mE k =⎧⎪⎨⎛⎫⎪ ⎪⎝⎭⎩这里出现两个待定系数A 、α和一个待定参数k (它的数值将决定阱中粒子的能量)。
为了确定它们,利用两个边界条件()ψ±a =0(加上总几率归一条件,一共也是三个),即()()sin ka +α=0sin -ka +α=0⎧⎪⎨⎪⎩ 由此得n α=ka =π2,n =1,2,3, 。
最后,阱中粒子的能级和波函数分别为(3.2a)(3.2b)这虽然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鉴于存在不少观点分歧,需要作一些讨论说明:i, 无限深方阱的势函数是对实际物理情况作出的近似的数学模写。
因为第一,介质中势能不可能真是无限大;第二,势函数也不可能是严格的阶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