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维定态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2.34 MB
- 文档页数:4
第三章一维定态问题3.1)设粒子处在二维无限深势阱中,⎩⎨⎧∞<<<<=其余区域,0,0 ,0),(by a x y x V 求粒子的能量本征值和本征波函数。
如b a = ,能级的简并度如何? 解:能量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为m E y x n n 222π =)(2222bn an y x +,2,1, ,sinsin2==y x y x nn n n byn axn abyx ππψ若b a =,则 )(222222y x n nn n ma E yx +=πayn axn ay x nn yx ππψsinsin2=这时,若y x n n =,则能级不简并;若y x n n ≠,则能级一般是二度简并的(有偶然简并情况,如5,10==y x n n 与2,11''==y x n n )3.2)设粒子限制在矩形匣子中运动,即⎩⎨⎧∞<<<<<<=其余区域 ,0,0,0 ,0),,(cz b y a x z y x V 求粒子的能量本征值和本征波函数。
如c b a ==,讨论能级的简并度。
解:能量本征值和本征波函数为)(222222222cn bn an mnn n Ez y x zyx++=π ,,3,2,1,, ,sinsinsin8==z y x z y x n n n czn byn axn abcn n n zy x πππψ当c b a ==时,)(2222222z y x n n n mann n Ezyx++=πayn ayn axn a n n n z y x zy x πππψsinsinsin223⎪⎭⎫⎝⎛=z y x n n n ==时,能级不简并;z y x n n n ,,三者中有二者相等,而第三者不等时,能级一般为三重简并的。
z y x n n n ,,三者皆不相等时,能级一般为6度简并的。
如 ⎩⎨⎧→++=++→++=++)9,6,3()10,5,1(2086161210)11,3,1()9,7,1(10438652222222222223.3)设粒子处在一维无限深方势阱中,⎩⎨⎧><∞<<=ax 0, ,0 ,0),(x ax y x V 证明处于定态)(x n ψ的粒子)61(12)x -(x ,22222πn aa x -==讨论∞→ n 的情况,并于经典力学计算结果相比较。
一维定态的简并问题
一维定态的简并问题是一个涉及到量子力学和量子统计力学的概念。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考虑一个粒子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的定态,也就是粒子在一维空间中被限制在了一个特定的区域内。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粒子的能量是由其动能和势能共同决定的。
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势能是无限大的,因此其能量是由动能决定的。
当粒子处于定态时,其能量是确定的,而动能也是确定的,因此粒子的波函数在一维空间中是有规律的。
然而,当粒子处于不同的量子态时,其波函数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规律性。
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量子态可能会有相同的能量,这就是所谓的能级简并。
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能级简并通常出现在高激发态,因为高激发态的粒子具有更多的动量和能量,因此其波函数在一维空间中的规律性更加复杂。
简并问题在一维定态中是存在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一维定态都会有简并现象。
有些一维定态是没有简并的,也就是说它们的能量是唯一的,不会出现能级简并的情况。
这种现象被称为非简并性定理。
这个定理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成立,但在其他情况下可能不成立。
总之,一维定态的简并问题是一个涉及到量子力学和量子统计力学的概念。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考虑粒子在一维空间中的运动和能量分布,以及不同量子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简并现象。
第三章 一维势场中的粒子§3.1 一维运动问题的一般分析一维问题的实际背景是平面型固体器件,“超晶格”,以及从高维问题约化下来的一维问题。
3.1.1 一维定态Schrödinger 方程的解的一般特征一维定态Schrödinger 方程是222(),2d V x E m dx ψψψ-+= 或者写为二阶常微分方程的标准形式 ()2222()0.d m E V x dxψψ+-= 在经典力学的意义上E T V =+,其中T 是动能,永远0≥,因此我们永远有0E V -≥。
而在量子力学里由于有不确定关系的缘故,我们完全谈不上粒子在某点处有多大的动能,因此即使在0E V -<的区域里,波函数仍然有非零解。
然而方程在0E V -<的区域和0E V ->的区域解的特征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把0E V ->的区域称为经典允许区,0E V -<的区域称为经典禁戒区。
把方程重写为22212(),d m E V dxψψ=-- 并假设ψ是实函数。
画出()vs ()x x ψ的曲线,那么我们发现:在经典允许区(0->E V 即>E V )里,()x ψ在横轴上方是向上凸的,在横轴下方是向下凹的;在经典禁戒区(0-<E V 即<E V )里,()x ψ在横轴上方是向下凹的,在横轴下方是向上凸的。
所以,在经典允许区里()x ψ呈现出振荡式的行为,而在经典禁戒区里()x ψ通常是单调变化的。
这样一个直观的图像对于我们理解以后的问题很有帮助。
3.1.2 关于一维定态Schrödinger 方程的解的基本定理朗斯基(Wronski)定理:若势能()V x 在-∞<<+∞x 上没有奇点,ψ1()x 和ψ2()x 都是一维定态Schrödinger 方程的解,而且属于相同的能量,那么12121212ψψψψψψψψ''∆≡≡-=''常数, 其中/d dx ψψ'≡。
§第三章 一维问题§3.1 一维定态的一些特例1, 一维方势阱问题,Landau 与Pauli 的矛盾《无限深方势阱》这是本章第一个例题,也是最简单的对一类物理问题的数学近似模型。
但有关它的动量波函数及其衍生问题却引起过争论,甚至导致严重误解:“量子力学的数学是错的”。
研究一维 Schrodinger 方程,其中位势为(3.1a) 于是定义在整个x 轴上的 Schrodinger 方程现在分为三个区域:第I 区a x -≤,第II 区a x <,第III 区a x ≥。
由于I 区和III 区中()+∞=x V (无穷位势问题见讨论i,),为使 Schrodinger 方程成立,这两个区域中的波函数()x ψ必须为零 —— 即有边界条件()0=x ψ()a x ≥。
说明微观粒子即便具有波动性,也难以渗透进非常高的势垒区里。
于是坐标波函数求解只须对第II 区进行,(3.1b)有时,这里的边界条件被简单地写作()()ψx =0x =a 1。
但由于对阱外情况未作规定,这种提法是含混的。
参见下面有关讨论。
显然,在第II 区x <a 内方程通解为1 这种用法见泡利《物理学讲义》第五卷,详见下面讨论v 的脚注。
()()122ψx =Asin kx +α2mE k =⎧⎪⎨⎛⎫⎪ ⎪⎝⎭⎩这里出现两个待定系数A 、α和一个待定参数k (它的数值将决定阱中粒子的能量)。
为了确定它们,利用两个边界条件()ψ±a =0(加上总几率归一条件,一共也是三个),即()()sin ka +α=0sin -ka +α=0⎧⎪⎨⎪⎩ 由此得n α=ka =π2,n =1,2,3, 。
最后,阱中粒子的能级和波函数分别为(3.2a)(3.2b)这虽然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鉴于存在不少观点分歧,需要作一些讨论说明:i, 无限深方阱的势函数是对实际物理情况作出的近似的数学模写。
因为第一,介质中势能不可能真是无限大;第二,势函数也不可能是严格的阶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