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时 容积和容积单位 (最新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4.88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优秀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优秀教案第【1】篇〗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之后学习的,那么学生就有了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的学习模型。
先认识什么是容积?为了测量容积我们学习容积的单位,然后认识容积单位。
这是有关容积的知识,但这节课多一个点,就是容积和体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于是这节课,我采取自学的方式,理解容积和体积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用微课的方式,感受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自学容积和体积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时,我设计了几个这样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习:1、什么是容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2、容积与体积的区别和联系?联系:都是求体积的。
区别:体积是从物体的外部算,物体本身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是从物体的内部算,所能容纳的空间的大小。
3、对同一个能容纳物体的物体来说,体积大?还是容积大?对同一个物体来说,体积大于容积。
4、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哪些?计算容纳固体的体积: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计算容纳液体的体积:升(L)和毫升(mL)。
5、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区别?体积单位:只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容积单位:计算容纳固体的体积: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计算容纳液体的体积:升(L)和毫升(mL)。
6、升和毫升有多大呢?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有什么关系呢?我用一个微课,用生活中的容积单位,刺激学生的大脑,感受和理解升和毫升的大小,以及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思路清晰,教学素材生活化,自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效果很不错。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优秀教案第【2】篇〗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积,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1毫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1毫升有多少。
2、知道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关系,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容积和容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容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如升和毫升,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容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面积、质量等基本度量单位,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对容积单位的理解和运用还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认识容积单位,体会容积单位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容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容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容积的概念,认识升和毫升,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
2.难点:让学生运用容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容积单位。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容积单位。
3.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对容积单位的理解。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容积单位模型、实物、PPT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购物时选择合适的包装,引出容积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容积吗?容积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容积单位的图片,如升和毫升的标志,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
同时,教师用实物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容积单位。
提问:“你们能说出升和毫升的关系吗?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
例如,给学生一些容器,要求他们测量不同容器的容积,并记录下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容积和容积单位》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容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容积单位,如升和毫升,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材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容积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容积概念。
但是,对于容积单位和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容积单位的大小,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容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容积单位,如升和毫升。
–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如1升=1000毫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学会使用容积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掌握容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容积单位,如升和毫升。
•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如1升=1000毫升。
•理解容积单位的大小,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容积单位的大小,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容积单位模型和实物。
•计算器和纸笔。
•学生分组使用的容积单位模型和实物。
•学生分组使用的计算器和纸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饮料瓶、水桶等,引导学生观察容积的大小。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容积是多少吗?容积是什么概念呢?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容积的概念,解释容积单位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优秀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优秀教案第【1】篇〗《容积和容积单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我首先复习了体积的概念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检查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记忆为新课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做好知识铺垫。
由于《容积和容积单位》是一个概念性的课,我采取让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并小组内交流后教师针对教材知识挖掘文本后的隐藏的疑难点进行点拨释疑。
学生只用了五分钟就把自学目标完成,剩下足够的.时间通过有趣的实验和闯关活动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可能出现的难点进行强化训练。
通过释疑学生弄清楚了以下有趣的问题:1、容器是有一定空间的空心物体,像魔方等实心物体就不是容器,就没有容积。
2、容积是容器所能最大限度容纳物体的体积,如果杯子中水没装满是200毫升,200毫升就不能称为杯子的容积。
3、容积和体积有联系又有区别。
4、容器中液体体积常用升和毫升做单位,固体则用体积单位。
在理解L(升)、ml(毫升)时我先让学生拿出搜集的一些饮料瓶、药瓶、牛奶盒等容器,找出L(升)、ml(毫升)等字样,引入容积单位,感受容积单位(L和ml)的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转换。
准备了一个小注射器,让学生直观感受1ml是多少。
然后倒进一个1立方厘米的容器了,你发现什么?原来1毫升=1立方厘米。
同样,实验演示学生感受1升=1立方分米,用量杯测出一升水让学生感知一升。
结课前拓展延伸:爱迪生考验他的助手:测算电灯泡的容积,他的助手测量计算了几天都没得到满意的结果,可爱迪生一分钟就测算出来了。
你们知道怎么测的吗?学生兴致很高,想到了给灯泡装满水,测水的体积就算出灯泡的容积了。
这时我顺势抛出下一个问题:怎么测算这个灯泡的体积呢?为学习下一课《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打下伏笔。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测量、自学、合作交流、迁移类推等学习活动,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较好地掌握了“容积”这一新概念,感受到1升和1ml的多少,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第【1】篇〗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孕伏,引出课题回顾已学过的有关体积的知识。
1.什么是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3.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我们已经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容积和容积单位。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学习新知前,适当复习有关的知识,对理解容积的意义和建立升、毫升的概念有帮助,同时为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一)、创设情境: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引入容器的概念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见到这些物体,(大屏幕出示:箱子、汽油桶、仓库)你们知道,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吗?师:为什么它们都能装东西?生;它们都是空的。
师:那就是说它们都是空心的,可以容纳一定的东西。
我们把这种物体称为容器。
师:出示幻灯片2,可以容纳其它物体的物体,称为容器。
生:齐读。
师:一个苹果或土豆,问:它是容器吗生:不是。
师:为什么?生:因为它是实心的,不能装其它东西。
师:表扬。
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容器。
生:文具盒、书包、水杯、塑料瓶、课桌、教室等饮水机的水桶等。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了容器的概念后,为下面容积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容积的概念1、理解定义师:书包和文具盒谁容纳的东西更大或者更多一些?生:书包更多一些。
师:水杯和饮水机的水桶谁容纳的水更多一些?生:饮水机的水桶容纳的更多一些。
师:那就是说,饮水机水桶所容纳的水的体积更大一些。
我们把饮水机水桶所容纳的水的体积叫做饮水机水桶的容积。
出示幻灯片3,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称为容器的容积。
生:齐读。
2、学生举例。
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叫做容积?3、师:从大家举的例子看,只有什么样的物体,才有容积?(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有容积)如果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铁块,它们有容积吗?为什么?[设计意图:以学生的事实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请学生课前进行必要的观察、感知容器、容积,在课堂上进一步的引导,感悟,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认识容积的意义。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9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9课时,主要内容是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容积单位,如升和毫升,让学生理解容积的概念,并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
教材还介绍了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如何应用容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容积单位,如饮料瓶的升和毫升。
但学生可能对容积的计算方法和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容积的概念,并掌握计算容积的方法和单位换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容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方法。
–学生能够进行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容积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容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学生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方法。
•学生能够进行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学生理解容积的概念,并进行实际应用。
•学生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容积单位,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容积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和计算容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包括容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等内容。
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9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例5,第40~41页练习九的第1~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感受1毫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容积的观念。
难点: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_________。
3.一个长方体的纸盒,长2dm、宽1.8dm、高1dm,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检查。
二、新课讲授1.教学容积的概念。
(1)教师把长方体的纸盒打开,问:盒内是空的可以装什么?学生交流后汇报。
教师:我们把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
如:金鱼缸里面可以放满水,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容积。
(2)学生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积?教师引出课题并板书:容积(3)比较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异同。
请学生想一想,体积和容积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
不同点:①体积要从容器外面量出它的长、宽、高;而容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②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算它的容积。
(4)容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出示一个木盒。
演示为什么容积应该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2.教学容积单位。
(1)教师:计量物体的容积,需要用到容积的单位。
(完成课题板书)(2)学生自学教材第38页内容。
组织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升、毫升(3)出示量杯和量筒,倒入1升的水进行演示,让学生得出1升=1000毫升(1L=1000mL)(4)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篇一: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设计】容积和容积单位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2)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理解容积和体积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过程与方法(1)经历容积概念的探究与理解过程;(2)通过比较,明确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2)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1、重点:建立容积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难点:理解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法与学法:1、教法:创设情境,演示分析;2、学法:观察思考,分析探究。
教具准备:水槽,1l量杯、注射器、水、矿泉水瓶、体积为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容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引入容器的概念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见到这些物体,(视频出示:药瓶、汽油桶、垃圾桶、陶瓷罐、碗)。
你们知道,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吗?师:对了,它们都是用来盛放物品的。
在我们的数学知识当中,把这种能容纳别的物品的物体,就叫做容器。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容器呢?(学生举一些例子,如:注射器、包装箱等)二、探究新知(一)学习容积的概念师:刚才我们大家所说的容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能容纳别的物品)。
我们就把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板书:容积)(二)容积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1、出示水池图片:问:这是一个水池,要想计算这个水池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生:水池的长、宽、高)怎样计算?师:因此,有人说:“这个水池的容积和它的体积一样,也是7.5立方分米。
”你同意吗?(错,一个物体的容积比它的体积小。
当一个物体的壁很薄的时候,可以忽略壁的厚度,认为容积和体积相等。
) 2、那么,物体的容积和体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相同点:计算方法一样。
不同点:体积从外面量,容积从里面量。
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9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39页例5,第40~41页练习九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感受1毫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容积的观念。
难点: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_________。
3.一个长方体的纸盒,长2dm、宽1.8dm、高1dm,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检查。
二、新课讲授
1.教学容积的概念。
(1)教师把长方体的纸盒打开,问:盒内是空的可以装什么?学生交流后汇报。
教师:我们把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
如:金鱼缸里面可以放满水,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容积。
(2)学生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积?
教师引出课题并板书:容积
(3)比较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异同。
请学生想一想,体积和容积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
不同点:①体积要从容器外面量出它的长、宽、高;而容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②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算它的容积。
(4)容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出示一个木盒。
演示为什么容积应该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2.教学容积单位。
(1)教师:计量物体的容积,需要用到容积的单位。
(完成课题
板书)
(2)学生自学教材第38页内容。
组织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升、毫升
(3)出示量杯和量筒,倒入1升的水进行演示,让学生得出
1升=1000毫升(1L=1000mL)
(4)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试验:把水倒入量筒1mL处,然后再把1mL的水倒入1cm3的正方体容器里面,刚好倒满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1mL=1cm3。
(板书)
提问:大家想一想1升是多少立方分米?相互讨论,得出:1L=1dm3。
(板书)
3.新知应用。
出示例5,指一名学生读题。
(1)分析理解题意:求这个油箱可以装多少汽油就是求这个油箱的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应该怎样算?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汇报,全班集体订正。
5×4×2=40(dm3) 40dm3=40L
答:这个油箱可装汽油40L。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0~41页练习九的第1~6题。
答案:1:mL L m3mL
2:4000 4.8 82 0.5 35000 2400 8.04 8040 785
0.785
3. 18÷1.5=12(瓶)
4. 400×225×300
=27000000(mm3)
=27(dm3)
=27(L)
5. 22×10×1.8
=396(m3)
6. 3×2.5×2
=15(m3)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交流学习所得。
【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
1L=1000mL 1L=1dm3
1mL=1cm3
例5:5×4×2=40(dm3)
40dm3=40L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L。
【教学反思】
1.复习导入,先是引导学生对已学的体积知识进行复习,为新课的讲授起铺垫作用。
2.共同探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知“容积”和“体积”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在演示实验中推导出“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最后通过引导学生审题、分析、尝试解答,培养学生自己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