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民族发布
- 格式:docx
- 大小:11.92 KB
- 文档页数:2
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中国各民族风俗习惯介绍1. 汉族: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
汉族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注重家庭、孝道、礼节等。
汉族的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是汉族人民的重要日子,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2. 蒙古族:蒙古族是中国的草原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地区。
蒙古族的文化具有游牧民族的特色,他们以羊肉、牛肉为主食,著名的美食有蒙古烤肉和羊肉汤等。
蒙古族的主要节日有那达慕节和祭敖包等。
3. 回族:回族是中国的一个穆斯林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和东部地区。
回族的文化具有多元性,他们主要的食物是清真食品,并严格遵守伊斯兰教教规。
回族的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等。
4. 藏族:藏族是中国的雪域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地区和青海、四川等省份的藏区。
藏族的文化独具特色,他们信奉藏传佛教,著名的文化遗存有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等。
藏族的主要节日有藏历新年和拉萨的酥油花节等。
5.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中国的一个穆斯林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
维吾尔族的文化丰富多彩,他们以水果和羊肉为主食,著名的美食有烤全羊和手抓饭等。
维吾尔族的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等。
6. 苗族: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南方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贵州、湖南、云南等省份。
苗族的文化独特,他们以农业为主,有着丰富的口头文学和音乐舞蹈传统。
苗族的主要节日有苗年节和龙舟节等。
7. 彝族: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南方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
彝族的文化深厚,他们以烤全羊和羊肉汤为主食,著名的美食有砣砣肉和酸汤鱼等。
彝族的主要节日有火把节和彝年节等。
8. 壮族: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南方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和云南等省份。
壮族的传统文化丰富,他们以大米为主食,著名的美食有桂林米粉和粽子等。
壮族的主要节日有三月三歌节和糍粑节等。
9. 布依族:布依族是中国的一个南方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贵州和云南等省份。
赫哲族与汉族通婚率77.60%;俄罗斯族与汉族通婚率74.04%;高山族与汉族通婚率71.78%;鄂伦春族与汉族通婚率65.62%;锡伯族与汉族通婚率58.11%;畲族与汉族通婚率49.9%;满族与汉族通婚率41.94%;达斡尔族与汉族通婚率41.5%;京族与汉族通婚率41.45%;蒙古族与汉族通婚率37.49%;裕固族与汉族通婚率34.08%;鄂温克族与汉族通婚率32.56%;独龙族与汉族通婚率27.38%;土族与汉族通婚率25.1%;仫佬族与汉族通婚率24.87%;阿昌族与汉族通率是19.76%;瑶族与汉族通婚率19.34%;白族与汉族通婚率18.76%;土家族与汉族通婚率18.61%;毛南族与汉族通婚率18.44%;羌族与汉族通婚率18.35%;布朗族与汉族通婚率:17.56%;仡佬族与汉族通婚率17.42%;彝族与汉族通婚率16.29%;侗族与汉族通婚率15.16%;拉祜族与汉族通婚率15%;布依族与汉族通婚率14.86%;苗族与汉族通婚率14.02%;傣族与汉族通婚率13.49%;黎族与汉族通婚率12.78%;壮族与汉族通婚率12.66%;景颇族与汉族通婚率12.64%;基诺族与汉族通婚率12.28%;回族与汉族通婚率11.85%;普米族与汉族通婚率10.91%;水族与汉族通婚率通婚率10.34%;瓦族与汉族通婚率10.27%;撒拉族与汉族通率9.93%;哈尼族与汉族通婚率9.08%;德昂族与汉族通婚率8.77%;朝鲜族与汉族通婚率7.59%;傈僳族与汉族通婚率7.42%;门巴族与汉族通婚率6.58%;藏族与汉族通婚率6.49%;塔吉克族与汉族通婚率6.11%;怒族与汉族通婚率5.65%;珞巴族与汉族通婚率5.4%;乌兹别克族与汉族通婚率1.84%;柯尔克孜族与汉族通婚率1.05%;保安族与汉族通婚率0.97%;维吾尔族与汉族通婚率0.62%;东乡族与汉族通婚率0.23%;哈萨克族与汉族通婚率0.21%。
2010年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分民族构成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汉族人口1220844520人,其中男性625032848人,女性595811672人。
其余5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据如下:壮族:16926381人,占比1.2700%回族:10586087人,占比0.7943%满族:10387958人,占比0.7794%维吾尔族:10069346人,占比0.7555%苗族:9426007人,占比0.7072%彝族:8714393人,占比0.6538%土家族:8353912人,占比0.6268%藏族:6282187人,占比0.4713%蒙古族:5981840人,占比0.4488%侗族:2879974人,占比0.2161%布依族:2870034人,占比0.2153%瑶族:2796003人,占比0.2098%白族:1933510人,占比0.1451%朝鲜族:1830929人,占比0.1374%哈尼族:1660932人,占比0.1246%黎族:1463064人,占比0.1098%哈萨克族:1462588人,占比0.1097%傣族:1261311人,占比0.0946%畲族:708651人,占比0.0532%傈僳族:702839人,占比0.0527%东乡族:621500人,占比0.0466%仡佬族:550746人,占比0.0413%拉祜族:485966人,占比0.0365%佤族:429709人,占比0.0322%水族:411847人,占比0.0309%纳西族:326295人,占比0.0245%羌族:309576人,占比0.0232%土族:289565人,占比0.0217%仫佬族:216257人,占比0.0162%锡伯族:190481人,占比0.0143%柯尔克孜族:186708人,占比0.0140%景颇族:147828人,占比0.0111% 达斡尔族:131992人,占比0.0099% 撒拉族:130607人,占比0.0098% 布朗族:119639人,占比0.0090%毛南族:101192人,占比0.0076% 塔吉克族:51069人,占比0.0038% 普米族:42861人,占比0.0032% 阿昌族:39555人,占比0.0030% 怒族:37523人,占比0.0028%鄂温克族:30875人,占比0.0023% 京族:28199人,占比0.0021%基诺族:23143人,占比0.0017% 德昂族:20556人,占比0.0015% 保安族:20074人,占比0.0015%俄罗斯族:15393人,占比0.0012% 裕固族:14378人,占比0.0011% 乌孜别克族:10569人,占比0.0008% 门巴族:10561人,占比0.0008% 鄂伦春族:8659人,占比0.0006%独龙族:6930人,占比0.0005%赫哲族:5354人,占比0.0004%高山族:4009人,占比0.0003%珞巴族:3682人,占比0.0003%塔塔尔族:3556人,占比0.0003%。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国泰民安是各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共同精神纽带。
各民族都是中国共产党的组成部分,都有本民族独特的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命运与共。
多民族自治地方和自治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
国家在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下面,我就我国56个少数民族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我国56个少数民族中,有200多个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我国有56个民族,众多。
我们国家拥有56个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在我国有少数民族4200多万人,占全国人口的43%左右。
现在有50多亿人口的内蒙古自治区总人口达到13.7亿人,占我国大陆总人口的62%。
新疆、西藏、青海、四川三省(自治区)共7个自治州;云南、广西两省区市各1个自治州;西藏14个县;四川29个县市;内蒙14个旗,610个自治县(旗);黑龙江4个省2区和11个边境地区除西藏自治区外,其它549个盟市都成立了自治地方管辖的民族自治区。
自治州共有52个区县级单位、1083个乡(镇),其中民族自治地方164个。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民族国家,首先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主体语言和自己的文字,都有使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这对于促进我国各民族团结和发展同各少数民族的交往,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有着重要意义。
各个民族在长期共同历史实践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等多样的关系,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中华文化中一条重要内容。
一个都不能少。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同中华民族长期血肉相连构成的大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促民族团结建和谐萍乡庆六十华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知识竞赛题县区:姓名: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及职务:联系电话:1、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A.一律同等 B.一律平等 C.一律对等2、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06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A.7.33% B.8.41% C.9.74%3、目前我国已经识别认定的民族共有()个A.56 B.55 C.50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的分布局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A.高度聚居 B.小集中、大分散 C.大杂居、小聚居5、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多、长、大、广、()。
A.富B.边C.穷6、我国边疆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22000公里的陆地边境线有()多公里在民族地区。
A.15000 B.17000 C.190007、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维吾尔等()个少数民族。
A. 8B.9C.108、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A.大力发展经济B.维护稳定C.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9、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为()。
A.民族自决 B.联邦制 C.民族区域自治10、目前,我国各少数民族中,共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
A.50% B.54% C.71%11、目前,我国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A.19 B.20 C. 3012、“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间也互相离不开” 是江泽民同志()年提出的。
A.1990 B.1991 C.199213、国务院分别于1988年、1994年、1999年、()年召开了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A.2005B.2006C.200714、内蒙古自治区是()成立的。
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宪法序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目前,中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
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7.我国民族地区地大物博,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占了国土陆地面积63.8%。
8.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惯的自由。
9.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0.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的民族工作的专门机构称为民族委员会。
12.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
13.2001年2月28日,___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
14.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
15、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C)。
16、目前我国共有155个少数民族自治地方(B)。
17、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一旦建立民族自治地方,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撤销或合并(C);自治地方的区域界线也不得擅自变动;如果确实需要撤销、合并或变动,必须由上级国家机关和自治机关充分协商拟定,并按照法定程序报请批准。
18、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组成的(C)。
19、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担任(B)。
20、民族自治地方的___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B)。
2010年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分民族构成2010 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汉族人口1220844520人,其中男性625032848 人,女性595811672人。
其余55 个少数民族人口数据如下:壮族:16926381 人,占比 1.2700%回族:10586087 人,占比0.7943%满族:10387958 人,占比0.7794%维吾尔族:10069346人,占比0.7555% 苗族:9426007 人,占比0.7072%彝族:8714393 人,占比0.6538% 土家族:8353912人,占比0.6268% 藏族:6282187 人,占比0.4713%蒙古族:5981840人,占比0.4488% 侗族:2879974 人,占比0.2161%布依族:2870034人,占比0.2153% 瑶族:2796003 人,占比0.2098% 白族:1933510 人,占比0.1451%朝鲜族:1830929人,占比0.1374% 哈尼族:1660932人,占比0.1246%黎族:1463064 人,占比0.1098% 哈萨克族:1462588人,占比0.1097% 傣族:1261311 人,占比0.0946% 畲族:708651 人,占比0.0532% 傈僳族:702839人,占比0.0527%东乡族:621500 人,占比0.0466% 仡佬族:550746 人,占比0.0413% 拉祜族:485966 人,占比0.0365% 佤族:429709 人,占比0.0322% 水族:411847 人,占比0.0309%纳西族:326295人,占比0.0245% 羌族:309576 人,占比0.0232% 土族:289565 人,占比0.0217%仫佬族:216257人,占比0.0162% 锡伯族:190481人,占比0.0143%柯尔克孜186708 人,占比景颇族:147828人,占比0.0111% 达斡尔族:131992 人,占比0.0099% 撒拉族:130607人,占比0.0098% 布朗族:119639人,占比0.0090%毛南族:101192人,占比0.0076% 塔吉克族:51069 人,占比0.0038% 普米族:42861人,占比0.0032% 阿昌族:39555人,占比0.0030% 怒族:37523 人,占比0.0028%鄂温克族:30875 人,占比0.0023% 京族:28199 人,占比0.0021% 基诺族:23143人,占比0.0017% 德昂族:20556人,占比0.0015% 保安族:20074人,占比0.0015%俄罗斯族:15393 人,占比0.0012% 裕固族:14378人,占比0.0011% 乌孜别克族:10569 人,占比0.0008% 门巴族:10561人,占比0.0008% 鄂伦春族:8659 人,占比0.0006%独龙族:6930人,占比0.0005% 赫哲族:5354人,占比0.0004% 高山族:4009人,占比0.0003% 珞巴族:3682人,占比0.0003% 塔塔尔族:3556 人,占比0.0003%。
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你有帮助!1、蒙古族:蒙古族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
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
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2、塔塔尔族的“撒班节”,又称为“犁头节”3、景颇族普通崇信原始多神,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4、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系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
妇女大多穿大领短衣和百褶裙。
山区苗族的住宅建筑大多是“吊脚楼”,它是按照山坡的自然地势,在下方和上方分别竖立较长和较短的木桩支撑,在桩上铺楼板建筑。
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关家畜。
5、阿昌族份苏阿昌族男子穿蓝、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
阿昌族人民性格开朗,又十分讲礼好客。
他们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这是一种煮茶的土陶用具。
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随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谈。
6、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
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
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7、哈萨克族男女都娴善骑术。
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项目。
8、柯尔克孜族传统服饰很讲究。
男子喜欢戴毡帽,上身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衫,冬天穿黑、蓝色“袷袢”,下身穿宽裤,着高筒靴。
9、锡伯族锡伯族的村屯四周筑有围墙。
忌食狗肉。
10、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
11、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
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你有帮助!1、蒙古族:蒙古族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
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
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2、塔塔尔族的“撒班节”,又称为“犁头节”3、景颇族普通崇信原始多神,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4、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系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
妇女大多穿大领短衣和百褶裙。
山区苗族的住宅建筑大多是“吊脚楼”,它是按照山坡的自然地势,在下方和上方分别竖立较长和较短的木桩支撑,在桩上铺楼板建筑。
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关家畜。
5、阿昌族份苏阿昌族男子穿蓝、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
阿昌族人民性格开朗,又十分讲礼好客。
他们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这是一种煮茶的土陶用具。
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随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谈。
6、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
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
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7、哈萨克族男女都娴善骑术。
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项目。
8、柯尔克孜族传统服饰很讲究。
男子喜欢戴毡帽,上身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衫,冬天穿黑、蓝色“袷袢”,下身穿宽裤,着高筒靴。
9、锡伯族锡伯族的村屯四周筑有围墙。
忌食狗肉。
10、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
11、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从《中国民族分布图》上,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状况是: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那么,我国这样的民族分布状况是怎佯形成的呢?(即为何汉民族人口众多、分布如此广泛?为什么众多少数民族分布于边疆地区?)为什么语言、经济生活、文化和风俗习惯各异的众多民族又能在小聚居的前提下出现大杂居的局面呢?我认为,前者是与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地域差异密切相关的,而后者则是由我国的民族政策决定的,并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政策的英明。
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统计,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总数为126583万人,其中汉族11594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91.59%,少数民族1064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8.41%。
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1692万人,增长了11.22.%,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523万人,增长了16.70%。
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
91.99%下降为91.59%,各少数民族人口的比重由8.01%上升为8.41%。
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下同),在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有18个民族,他们是: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等族。
其中壮族人口最多,为1600多万人。
人口在百万人以下10万人以上的有15个民族,他们是:傈僳、佤、畲、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
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等族。
人口在10万人以下1万人以上的有15个少数民族,他们是:布朗、撒拉、毛南、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基诺等族。
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有7个民族,他们
是门巴、鄂伦春、独龙、塔塔尔、赫哲、高山、珞巴(按实地普查区域的人数计算)等民族。
另外,还有未被确定的民族成份的人口,共73.4万多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民族压迫制度的废除,生产发展、生活改善、医疗保
健事业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时国家对少数民族在计划生育上的要求也比汉族较宽松,因而
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少数民族人口下降的趋势,出现了人口兴旺、民族繁荣的景象。
1990年—2000年间,土家、高山、羌、毛南、保安、东乡等13个民族人口年均增长率都在
2.00%以上,其中高山族和羌族分别高达4.31%和4.26%。
蒙古、藏、维吾尔等8个百万人
口以上的民族,人口年均增长率也在1.40%—2.00%之间,高于全国总人口年均增长率0.91%的水平。
随着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在1964—1982年、1982—1990年和1990年—2000年间,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
重由5.8%分别提高到6.7%、8.01%和8.41%。
尽管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到10%,但分布却十分广泛,少数民族自
治地方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密度
与内地沿海汉族地区比较,差距悬殊。
例如,少数民族聚居的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每平方
公里仅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