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27
高考历史备考笔记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笔记、提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纲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了解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
◇【知识整合】一、知识点梳理: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①、各诸侯国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私学兴起,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的影响;③、封建经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
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
儒家: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被推崇为“圣人”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性善说”。
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必备知识】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知识整合】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百家争鸣,启于春秋,兴盛于战国,它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为学术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②社会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③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④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竞相礼贤下士,重用人才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1.(1)儒家: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被推崇为“圣人” 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哲学思想——“性善说”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3)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4)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2.道家:老子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②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知识点一宋明理学No.1 识记…………(抓主干、理线索,一目了然)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产生(1)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2)儒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二程”的观点(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而后有物。
(2)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3)“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
3.朱熹的思想(1)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他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2)朱熹认为“格物致知”中的“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4.影响(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2)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朝鲜,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
2.王阳明(1)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影响(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2)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轻巧识记] 宋明理学[概念阐释] “三纲五常”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道家---春秋时期的老子、战国时期的庄子;儒家---春秋时期的孔子、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墨家---战国时期的墨子;法家战国时期的李悝、商鞅、吴起、韩非子。
2、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主要观点道家:老子(李耳,又名老聃,春秋晚期人)思想:道是世界的根本(唯心思想);事物有对立面可以转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无为而治庄子(庄周,战国人)思想:道是世界最高准则:天道、自然无为;万物无界限和差别;齐物、逍遥儒家:孔子——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被称为“至圣”。
(1)政治思想:“仁”(核心思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克已复礼)、为政以德(2)教育思想:兴办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使人人都有受教育机会。
“因材施教”及全面发展等(3)哲学思想:关注政治和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4)编纂:《诗》、《书》、《礼》、《易》、《乐》(后来亡佚)、《春秋》,统称“六经”。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人称之为“亚圣”。
主张:①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仁政”思想,主张“轻刑薄税”;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君轻民贵”。
荀子——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1)哲学:“制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唯物主义思想)(2)政治:主张“仁义”、“王道”,君舟民水。
(3)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小贴士: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答:批判的继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墨家:墨子(墨翟,战国人)政治思想:兼爱、非攻、尚贤等哲学思想:认识论和逻辑学法家:商鞅(最有名,战国人)思想:实施严刑峻法;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韩非子(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战国人)思想:法、术、势三合一;加强君主集权;奖励耕战;改革政治;根据客观规律办事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大一统”的开创时期;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2)表现: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教育: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3)评价①实质: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②积极:a.加强了思想控制,有利于集权和统一b.促进思想文化教育的发展和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c.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高考历史复习:【必修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含义:百家:泛指,形容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2、出现原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上:“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文化上: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3、诸子百家:学派代表主要思想墨家墨子“兼爱” “非攻” “尚贤” 节俭道家老子1、世界的本原是“道”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继承老子的学说,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法家韩非子1、主张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2、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儒家具体见第二目内容4、意义: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1、形成过程:⑴春秋末期孔子创立;⑵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主要内容:人物时代主要观点影响孔子春秋末期⑴政治思想:①“仁”:“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礼”:主张“克己复礼”(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⑵民本思想:以德治民,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⑶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⑷文化贡献: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孟子战国中期(1)政治思想:"仁政";(2)民本思想:"民贵君轻”(3)伦理观:"性本善,”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被称为“亚圣”荀子战国末期(1)政治思想:“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2)民本思想:“君舟民水”.(3)伦理观:“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高考冲刺|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趋势中国传统思想的源头大致起于先秦。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峰。
儒家思想经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创造和总结,较早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从汉武帝开始,经过董仲舒改造与发展了的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而居于正宗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魏晋南北朝及唐宋时期,佛教和道教思想广泛传播,为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儒家学说注入了新的活力,出现了“以儒学为主,三教合流”的趋势。
宋明时期儒学对佛、道思想加以吸收和扬弃,形成宋明理学。
当理学被官方利用、逐渐丧失自身活力之际,明清时期一些有文化个性的学者向程朱理学及君主专制发出挑战,倡导“经世致用”,再一次开创了思想活跃的局面。
1、演变历程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
儒家思想由春秋时期孔子创立。
孔子提出的“仁”的思想,经过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
完善:西汉董仲舒根据当时社会需要,吸收诸家理论,改造儒家思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主张,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和推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发展:隋唐以后出现了“三教合归儒”的趋势。
宋代出现了新儒学体系——理学。
“程朱理学”是宋学的主体,二程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朱熹提出了“理气论”和“心性论”。
明朝中叶王阳明确立了“心学”思想,主张“心即理也”“心外无物”,提出“致良知”的学说。
新发展:明朝后期,李贽揭露了道学家的虚伪。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出新的思想主张,儒学再度活跃。
三位进步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对传统儒学加以批判继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整合备考提能专题知识整合一、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地位及原因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秦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压制秦统一后,儒生依旧坚持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汉代儒学改造时期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故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之际的批判继承正统地位受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封建统治的腐朽晚清时期的借用儒家思想成为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外衣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软弱性;封建势力强大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到猛烈的批判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学习西方,弘扬科学与民主,宣传西方自由、平等思想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总的原则是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态度和仁爱意识,尊老、爱幼、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
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
(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走向世界大国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中国梦”必不可少的内生驱动力,是塑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纲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了解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
◇【知识整合】一、知识点梳理: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①、各诸侯国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私学兴起,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的影响;③、封建经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
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
儒家: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被推崇为“圣人”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性善说”。
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纲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O【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了解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
O【知识整合】一、知识点梳理: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①、各诸侯国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私学兴起,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的影响;③、封建经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
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
儒家:孔子哲学思想一一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一一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
教育思想一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二评价一一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被推崇为“圣人”孟子政治思想一一“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一一“性善说,道德思想一一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人格精神一一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评价一一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哲学思想一一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一一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评价一一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内容、影响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内容影响道家思想老子“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子把“道”作为最高准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齐物”的观点法家李悝经济上:“尽地力之教”;政治上: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政治秩序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汉代以来,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思想商鞅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授爵;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度韩非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法”、“术”、“势”合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墨家思想墨子学说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还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主张。
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汉代以来,逐渐湮没失传2.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否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
3.老子(道家学派)与墨家学派(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4.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
董仲舒的新儒学既是对先秦“仁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先秦儒学的新改造,形成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儒学体系。
5.认识先秦时期儒家的民本思想(1)孔子:“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也体现出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与人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
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今天仍然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
(2)孟子: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孟子提出“施仁政与民,省刑罚,薄赋敛”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衰的规律,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主张“仁义”、“王道”,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的著名观点;在君民关系上,荀子提出著名的“君舟民水”论。
,6.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代表人物主张著作李贽①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大胆挑战正统思想;②反对盲从孔子,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③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④写作风格主张“真心”《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黄宗羲①批判君主专制;②提出君臣平等思想;③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④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明夷待访录》商皆本顾炎武①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②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③提出“众治”主张;④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①“循天下之公”;②抨击“孤秦”、“陋宋”;③强调“天地之化日新”、历史运动“势之必然”《船山遗书》赠送励志修身名言警句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不要询问世界需要什么。
问问什么事情可以使你活跃,然后付诸实践。
因为世界需要活跃的人。
----霍华德瑟曼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吕坤《呻吟语应务》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
严文井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
车尔尼雪夫斯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望有所成就。
——黑格尔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马尔顿人们心神不宁是因为总是拿自己平淡不起眼的生活与别人光鲜亮丽的一面相比较。
----史蒂文弗蒂克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曹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科学家的天职叫我们应当继续奋斗,彻底揭露自然界的奥秘,掌握这些奥秘便能在将来造福人类。
约里奥.居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高尔基甘共苦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车尔尼雪夫斯基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未来是光明而美丽的,爱它吧,向它突进,为它工作,迎接它,尽可能地使它成为现实吧!车尔尼雪夫斯基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章学诚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
——车尔尼雪夫斯基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王阳明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吕坤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
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
——契诃夫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培根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
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吴玉章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名言警句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黑格尔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巴尔扎克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徐玮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
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吉鸿昌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
——方志敏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迅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
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
——巴金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徵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席慕蓉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雷锋不勤勉的人生便是罪过。
无技艺的勤劳就是粗野。
罗斯金金钱和时间是人生两种最沉重的负担,最不快乐的就是那些拥有这两种东西太多,我得不知怎样使用的人。
约翰生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人生成功的法宝。
获得幸福的惟一途径,就是忘掉目前的幸福,以除此之外的目的作为人生目标。
米勒持续不断的劳动,是人生的铁律,也是艺术的铁律。
巴尔扎克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的每一步上,都要经常鞭策自警,万不可以为有过一两次抽打就可以沿途平安了。
“自新应似长江水,日夜奔流无歇时。
”魏书生处处热心的人生,是事事满意的人生。
帕克尽管世界和人生是坏透了,其中却有一件东西永远是好,那便是青春。
显克维奇奋斗就是生活,人生惟有前进。
巴金你的态度跟这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马斯洛人生,始终充满战斗激情。
惠特曼既然人生,具有一切乐趣的全部人生,在我面前敞开来,又何必在这个狭窄的,闭塞的柜子里奋斗和劳作呢?列夫托尔斯泰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准绳。
比彻人生,这是个庄得的字眼;人生,这两个字的内涵如大海浩瀚。
它是权衡一个人身心价值的天平,是轻是重,是强是弱,在它面前,都免不了要受到公正的评判。
佚名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
列夫.托尔斯泰人生包含着一天,一天象征着一生。
佚名不能摆脱是人生的苦恼根源之一,恋爱尤其是如此。
塞涅卡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群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人生必有风险,所以引人入胜亦在于此。
名人名言大全人生并不像火车要通过每个站似的经过每一个生活阶段。
人生总是直向前行走,从不留下什么。
刘易斯人生包括两部分:过去的是一个梦;未来的是一个希望。
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没有权利随意放弃它。
列夫·托尔斯泰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年,犹为天也。
何良俊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梁启超人生并非充满了玫瑰花,倒是有时路上的荆棘刺痛了你。
巴尔扎克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无也。
南史人生不发行往返车票,一旦出发了就再也不会归来了。
罗曼·罗兰人生不靠运气,而是看下棋的技术如何。
佚名人生不可无梦,世界上做大事业的人,都是先由梦想来;无梦就无望,无望则无成,生活也就没兴趣。
佚名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佚名不能“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
鲁迅人生不是完全按照舞台上的原则来办事的。
斯蒂文生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产。
萧伯纳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列夫·托尔斯泰人生当贵显,每谈布衣交。
谁肯居台阁,犹能念草茅。
陆次云人生不是自发的自我发展,而是一长串机缘。
事件和决定,这些机缘、事件和决定在它们实现的当时是取决于我们的意志的。
科恩励志名言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罗曼.罗兰对人生来说,健康并不是目的,但它是第一个条件。
武者小路实笃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王阳明人生的光荣,不在于永不言败,而在于能够屡扑屡起。
拿破仑人生到世界上来,如果不能使别人过得好一些,反而使他们过得更坏的话,那就太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