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椎管内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7.47 KB
- 文档页数:2
胸腰段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临床分析李伟【摘要】回顾23例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析发生误诊的原因,以及纠正误诊的方法。
临床上椎骨内肿瘤容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原因在于忽视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过多地依赖影像学检查、以诊断收集资料而不是以分析收集资料推导诊断,违背了正常的诊断程序。
椎管内肿瘤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史、疼痛特点以及临床表现有明显不同,只要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仔细的体格检查并结合必要的影像学资料,两者是可以鉴别的。
CT和MRI在术前诊断中有重要作用,肿瘤全切术是首选的有效治疗方法,对恶性肿瘤手术加放疗能改善预后。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3(000)010【总页数】1页(P2271-2271)【关键词】胸腰段椎管内肿瘤;椎间盘移位;椎管内肿【作者】李伟【作者单位】十堰市中医医院,湖北十堰 44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2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4例胸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中,有23例在入院前被当地医院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现回顾性分析23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探讨误诊原因,以提高对椎管内肿瘤的认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胸腰段椎管内肿瘤23例患者,男 13 例,女 10 例。
年龄 17~77(50.7±6.3)岁。
首发症状:腰痛12例,一侧下肢麻木6例,双侧下肢麻木5例,一侧下肢疼痛11例,双侧下肢疼痛3例,排尿功能障碍4例,肢体活动无力10例。
发病时间:发病至入院1个月内者3例,1~3个月4例,4~6个月8例,7~12个月5例,12个月以上3例。
接受针灸治疗3例,封闭治疗2例,理疗18例,中西药物治疗17例,椎间盘摘除手术治疗3例。
人院前均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CT确诊6例,MRI确诊2例,单纯临床诊断15例。
本组中23例均在入院前按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理疗、针灸、牵引、推拿及对症治疗。
腰椎管内肿瘤的误诊原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误诊原因以及降低误诊率的措施。
方法对6例早期误诊但是后期经过病理证实的腰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例误诊患者确诊后全部行椎板切除椎管内肿瘤摘除术。
6例患者经平均时间为6个月的随访肿瘤无复发情况,除1例有轻微腰痛外其余患者症状均完全消失,无死亡病例。
结论和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相似程度较高、诊断方法不当和医师自身认识水平不足等是造成腰椎管内肿瘤的主要原因。
重视对患者病史的询问和体格检查,对两种疾病临床表现上的不同有足够的认识,同时结合ct扫描和mri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可以减少误诊。
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地治疗措施是提高腰椎管内肿瘤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腰椎管内肿瘤;误诊腰椎管内肿瘤是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基本上一致,均表现为腰腿疼痛。
两种疾病在临床鉴别诊断上很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
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共发生腰椎管内肿瘤误诊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共发生早期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但是后期确诊为腰椎管内肿瘤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6岁。
1.2 临床表现 6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有2例患者有下肢疼痛或者放射性下肢痛表现。
有4例患者有下肢钝痛或者烧灼样痛表现,部分患者疼痛感在夜间加强。
全部患者症状在休息后不能得到明显的缓解,直腿抬高试验均显示为阴性。
1.3 漏误诊情况本组漏误诊6例病例患者住院后即重点对患者腰椎进行了检查,采集患者腰椎部分x线片和ct扫描信息,根据诊断信息初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其中2例位于l4,4例位于l5。
诊断之后使用按摩、小针刀等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但是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不太明显,疑为误诊。
1.4 确诊方法 6例误诊患者首先对其病史进行详细的了解,了解有无腰椎损伤病史,并进行全面的体检,并进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6例患者均显示为阴性。
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分析
安连生;黄有荣
【期刊名称】《中医正骨》
【年(卷),期】2006(18)2
【总页数】2页(P59-60)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临床研究
【作者】安连生;黄有荣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3;R739.42
【相关文献】
1.一例椎管内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分析 [J], 林伟;向志军;钟生才
2.1例椎管内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分析 [J], 向志军;钟生才
3.一例椎管内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分析 [J], 林伟; 向志军; 钟生才
4.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J], 张贵棋;赵迎风
5.易误诊为椎管内肿瘤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 [J], 张波华;芦健民;廉皓屹;付大鹏;丛洋;薛昌辉;胡亮亮;杨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间盘突出20例临床分析目的:提高医生对椎管内肿瘤病状的认识,尽量避免误诊椎管内肿瘤的情况。
方法:分析本院临床工作中20例将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间盘突出症病患的身体检查、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测报告等资料。
结果:本组的20例误诊病例,入院前误诊18例,术前误诊9例。
11例被误诊为腰间盘突出,9例被误诊为腰椎间盘膨出。
经手术治疗及术后病理均被诊断为椎管内肿瘤。
结论:椎管内肿瘤极易被误诊为腰间盘突出。
标签:椎关内肿瘤;误诊;腰间盘突出如今,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是导致人们腰腿痛发生最为常见的一种原因,然而其中一部分的腰腿痛发生却是由于椎管内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内管内肿瘤是属于两种不同的病理变化和病因的疾病,有时由于某种相似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很可能会将椎管内肿瘤误诊成腰椎间盘突出症,从而错过最佳的诊治时间,最终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本文中的20例报告是近几年内外院将椎管内肿瘤误诊成腰椎间盘突出经过手术后然后转入本院进行医治的病例,现对其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女性6例,男性14例,年龄在35~54岁之间。
患者手术前都被误诊成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14例在外院进行了椎间盘摘除手术,症状加重后转入本院。
另外6例早期按腰间盘突出进行了各种非手术治疗,没有取得效果,并且症状日益加重,最后被确诊是椎管内肿瘤。
其中T1-2水平椎管内肿瘤有3例伴L4-5间盘膨出,L5~S1 突出;T 11-12水平有4 例;T8-9水平有4例;L3-4水平有3例;L2-3水平有6 例。
1.2 临床症状与体征早期症状都会有不同程度上的腰痛,具体的部位不明确,渐渐的加重,下肢会发生疼痛,部位比较模糊,均会有下肢沉重或者麻木,休息之后症状也不会有明显的好转,并且夜间症状会更加严重,直腿抬高试验都呈阴性。
腰、腿麻木有11例,都没有明显的诱因,逐渐加重,有时还会有间接性跛行出现。
双下肢无力有9例。
查体:腰部畸形者有7例,代偿性侧弯有3例,活动受限有7例,直腿抬高试验(+有)14例,向下肢放射者有8例,下肢感觉减退者有17例,小便失禁者有17例,大便无力者有18例。
恶性肿瘤腰椎转移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晚期腰椎转移的临床特点。
方法对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确诊为恶性肿瘤l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结果 10例夜间腰部酸胀痛明显,9例局部叩击痛。
12例均摄腰椎X线片,示腰椎骨质破坏2例;10例行CT检查均发现椎间盘突出,骨质破坏3例;8例行腰椎MRI检查示7例腰椎局部骨质破坏。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增高4例,碱性磷酸酶增高1例。
10例穿刺活检确诊,2例经ECT全身骨扫描确诊。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过程中,如无明显诱因出现明显腰部酸胀样疼痛,夜间剧烈,局部叩击痛,疼痛渐进性加重,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高而无其他炎性疾病,需考虑恶性肿瘤晚期腰椎转移的可能性,需行腰椎MRI、ECT全身骨扫描检查或穿刺活检,避免误诊误治。
【关键词】肿瘤;肿瘤转移;椎间盘移位;误诊脊柱肿瘤最常见的症状为脊髓和神经根直接受肿瘤组织侵蚀或压迫,引起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且病情发展较快。
颈肩、腰腿痛是骨科门诊常见病,当伴有椎体或椎旁肿瘤时,往往容易与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而延误诊断和治疗。
恶性肿瘤晚期20%出现腰椎转移,部分患者可出现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而误诊[1]。
我院从1990~2007年共收治12例误诊病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2例;年龄±岁。
职业:农民6例,工人2例,职员4例。
病程10~90天。
11例无明确诱因或加重因素。
临床表现本组10例1~3个月内体重下降明显,12例均有腰部持续性酸胀样疼痛,9例夜间疼痛明显,2例伴下肢放射痛,1例臀部放射痛。
查体:腰椎曲度变直3例,局部棘突压痛10例、叩击痛11例,腰部屈伸运动受限8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6例,膝反射减弱4例、增强1例,远侧肢体皮肤痛觉减退3例,肌肉萎缩1例。
辅助检查 12例均摄腰椎X线片,示腰椎退行性变10例,骨质破坏、骨密度降低3例。
10例行腰椎CT检查,均发现椎间盘突出,2例伴骨质破坏。
椎管内肿瘤误诊分析我科于2004-2006 年诊治3 例胸段椎管内肿瘤,确诊前7 个月-2年的时间多次误诊为泌尿、普外、骨科其他疾病。
未能早期确诊对症治疗,疾病得以滋生、发展,给患者生活及后期治疗带来了困难,误诊教训深刻。
后经采用后正中入路椎板减压肿瘤切除术,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女,50 岁。
因腰背部疼痛左中下腹放射性痛7+ 月、双下肢进行性肌无力3 月,于2004 年11 月25 日入院。
患者7+ 月前无明显诱因自感腰背部疼痛不适并放射至左中下腹部,时有尿频、尿痛,无畏寒、发热、肉眼血尿、肢体麻木、无力等症。
曾就诊外院门诊B 超示:尿RT:RBC(++),入院后予以抗炎、解痉、止痛、利尿、排石等对症处理,3天后腰背部疼痛及左中下腹放射性痛消失,治愈出院。
出院后上述症状常复发,并渐感双下肢进行性肌无力,麻木,之间曾就诊2次均考虑泌尿系结石、椎间盘突出症,自行草医治疗未再就诊。
2 周前因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不能平卧、大小便困难入我院。
体查:神清合作、双瞳圆形等大;光反射灵敏,颈软,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脊柱无畸形,T8-11 节段压痛,叩痛并左中下腹放射痛,椎旁压痛,放射痛明显;双下肢肌力1 级,肌张力亢进,中上腹壁以下肢体皮肤感觉麻木、迟钝;足背前外侧皮肤感觉敏感,双下肢腱反射减弱,病理征阳性。
X 线未见特殊影像。
CT 检查: 凝T8-11 椎管内肿瘤;MRI 检查:T8-11 脊髓后背侧肿瘤,属硬膜下脊髓外。
诊断:T8-11 椎管内肿瘤。
患者入院后1周在全麻气管插管下俯卧位取后正中切口,T8-9 全椎板减压椎管内肿瘤摘除术,术后病理诊断: 神经鞘膜瘤。
2 周后治愈出院。
随访5 年无腰背、左中下腹疼痛,无神经系统及脊柱骨折、滑脱等并发症,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病例2:患者,男,36 岁。
因腰及右中下腹部疼痛2 年、双下肢进行性肌无力1 年,不能小便2 天,于2005 年5 月9 日入院。
终结八个月的弯路治疗——椎管占位患者的治疗坎坷之路王建设(化名)今年43岁,是甘肃省酒泉市人,今年7月29日就诊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五病区,当时患者出现双足麻木约八个月,同时腰胸背部疼痛。
坎坷治疗路八个月前,王先生就开始出现双足麻木感觉,随之而来的还有腰胸背部的疼痛,疼痛之感愈演愈烈。
于是在当地医院做了腰部的磁共振,显示为腰椎间盘突出。
既然已经确诊那就需要对症性的治疗,针灸、按摩、推拿……王先生做了各种治疗都未见好转,病情反而有加重的趋势,当地医生告诉王先生可以做一个椎间盘微创手术,据王先生的妻子回忆,做完微创手术之后,王先生就不能行走了,双下肢麻木之感更加严重,腰胸部的疼痛也让他痛不欲生。
妻子看着王先生的痛苦,也时常落泪。
每每到了晚上,人们都酣然入梦,而王先生的痛苦才刚刚开始不能走,不能坐,不能躺,各种姿势都尝试过,却都痛苦不堪,折磨的家人也是精疲力尽。
为何对症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直未见好转呢?王先生来唐都医院就诊后,主管医生江伟向上级医生李维新教授汇报了患者的病情及诊疗经过,李教授详细的查看了患者的腰椎CT 片子,并且进行仔细查体,明确告诉患者腰椎间盘突出是存在的,但是根据他的症状推断还要向上、向胸椎寻找病情,建议补拍一个胸椎的磁共振看看是否存在椎管占位的情况。
在等待了两天后胸椎的磁共振报告上赫然显示胸9-10椎体水平椎管硬膜下病变,轻度强化,大小约1.6cm*1.2cm*2.1cm,多考虑神经鞘瘤。
找到元凶才是治疗的根本李教授告诉患者这才是真正导致患者痛苦的元凶,之前的治疗虽然是针对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但是疼痛以及麻木之感一直未见好转,就是因为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所以治疗一直未见好转。
目前的治疗方案就是立即实施手术,摘除占位,解除椎管占位。
8月1号,李维新教授给王先生实施了手术,术后第一天,李教授查房,据王先生自述,目前疼痛以及麻木之感彻底消除,只有伤口隐隐有些疼痛。
李教授告诉王先生目前看来手术顺利达到预期目的,基本上卧床3天可以下床活动,休息一周便可以出院。
腰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误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管内肿瘤的误诊原因及预防。
方法回顾分析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15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症状完全消失10例,轻度腰痛4例,遗留感觉减退1例,本组肿瘤均无复发,无死亡病例。
结论腰椎管内肿瘤是生长于脊髓、神经及其附属组织的肿瘤,因肿瘤刺激压迫可产生根性痛,早期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易误诊漏诊。
临床应做到详细采集病史,认真体格检查,结合CT及MRI检查综合分析,做到早期诊断并积极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减少误诊及漏诊的发生,有效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腰椎管内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原因椎管内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可发生在椎管的任何部位[1]。
腰椎管内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表现为腰腿痛,二者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易发生误诊、漏诊。
现将我院2003~2010年收治的15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管内肿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5~67岁,病程6个月~4年;本组15例在外院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经针灸、推拿、牵引、理疗等保守治疗无效而入院。
1.2 临床表现症状:本组15例均有腰痛并逐渐加重, 4例伴典型放射性下肢痛,8例伴下肢钝痛或烧灼样痛, 部位较模糊,均有下肢麻木或沉重感,休息后症状无明显好转,7例夜间疼痛加重;伴肋间神经痛1例,髂部疼痛1例;直腿抬高试验均阴性。
1.3 临床诊断全部病例入院后均详细询问病史,细致体检,采集X线片、CT、椎管内造影及MRI影像学检查资料并综合分析病情后,及时准确鉴别其他类似病症从而作出正确诊断。
肿瘤平面:T103例,T123例,T12~L15例,L12例,L32例;肿瘤大小:14×20×20 mm~51×20×250 mm大小不等。
2 治疗及预后本组15例合并腰椎间盘突出者均行椎板切除椎管内肿瘤摘除术,全部完整切除肿瘤。
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分析关海森;王黎明;范波胜【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年(卷),期】2012(018)005【总页数】1页(P80-80)【关键词】椎管内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作者】关海森;王黎明;范波胜【作者单位】河南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脊柱外科,焦作,454000;河南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脊柱外科,焦作,454000;河南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脊柱外科,焦作,4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9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成为人们发生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但是一部分腰腿痛是由椎管内肿瘤所导致,临床上极易将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从而延误患者诊治,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006-01—2011-01,我科收治10例患者,现报告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40~73岁,平均56岁。
病程3个月~3 a。
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背腿部麻木疼痛,伴有下肢放射痛以及感觉减退,常有夜间加重。
均先后经腰椎CT检查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卧床牵引、按摩、小针刀、神经营养药物等,均无效,且病情逐渐加重。
体格检查:直腿抬高试验均为阴性表现。
腰椎MRI检查:T11-12椎管内肿瘤1例,T12、L1椎管内肿瘤3例,L1-2椎管内肿瘤6例。
1.2 治疗与转归本组患者全部接受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
经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神经鞘瘤5例,脊膜瘤2例,神经胶质瘤2例,脂肪肉瘤1例。
出院后随访0.5~5 a,除1例脂肪肉瘤患者死亡外,其余9例均恢复良好,其中7例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已恢复正常,另2例虽遗留小腿外侧及足部轻度麻木感,但不影响其日常工作和生活。
腰腿痛是一组临床症候群,许多疾病都可以表现为腰腿痛,尤其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内肿瘤均可导致患者出现腰腿痛的症状[1],两者在临床上极易被误诊,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尤其在当前极其紧张的医患关系下,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