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年秋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分组实验 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课件(新版)浙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21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长度、温度、重量等基本测量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测量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温度、重量等基本测量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避免误差和错误,理解科学测量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测量工具:尺子、温度计、天平、卷尺等。
2. 准备实践活动器材: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
3. 准备教学视频和图片,介绍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4. 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一些测量方法,比如:测量身高、体重、步长等。
2. 引导学生说出其他需要测量的内容,并鼓励他们思考测量方法。
3. 引出科学课程中的测量概念,强调测量的意义和重要性。
4. 介绍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测量工具和方法,例如:直尺、卷尺、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等。
(二)实验探究1. 实验一: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使用直尺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长度,如:书本、铅笔、文具盒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使用卷尺测量教室或体育场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3)讨论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4)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 实验二:质量的测量(1)使用天平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如:书本、铅笔、小玩具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张纸的质量,并尝试设计实验方案。
(3)讨论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3. 实验三:力的测量(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重量,如:文具袋、书包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引导学生总结力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三)拓展应用1. 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有趣的测量实验,例如: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等。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案浙教版-[doc]第1章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第1课时长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测量的意义。
知道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及其常用单位。
(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
(3)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2(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了解科学探究过程3( 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教学准备:直尺,三角板,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细线等教学过程设计:一. 测量的意义1(通过关于测量的小故事引出测量是一个将待测量与同类标准量比较的过程,并举实例让学生直觉的判断长短,大小和远近,感受一下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2(引导学生说出各种长度测量方法,如用伸开的双手去量,用脚步去量,让学生知道测量长度也是一个比较的过程,使学生对长度的测量有一个初步的概念 3(提出思考问题:我们的感官对长度的判断可靠吗,分析教材中的插图,说明感官知觉判断往往会产生偏差。
要准确的测量长度,必须借助长度测量工具,还要规定长度“公认的标准量”,即长度单位。
二. 长度的单位1(请同学们目测自己科学课本和课桌的长度,宽度,把目测的数据记录在本子上,择要板书。
分析学生所测数据,指出其中的缺漏,选出有代表性的进行讲评:如有的学生只写出数而没写单位,单位使用混杂等等。
强调指出,测量结果只写出数字没有单位是无意义的。
2(介绍长度的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微米,纳米等单位可以适当介绍,以激发学生兴趣。
3( 举出一些物体长度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长度的单位 4( 介绍“北京-杭州”的空间距离,“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等内容,让学生对各种物体的空间尺度有一个较为整体的理解,有一个可比性。
三. 正确使用刻度尺1(熟悉刻度尺:介绍零刻度线,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让学生观察铅笔盒中的直尺,三角尺等,找出零刻度线,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2(练习使用刻度尺:(1)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放,看,读(2)学生使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分析学生所测数据,加以修正。
七年级科学上册1.4科学测量_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案第一篇:七年级科学上册1.4科学测量_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案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的概念,单位,米,m2、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正确的实验习惯4、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5、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6、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教学重点、难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读书的时候的估算2、液体体积的测量和读数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要改变平时使用刻度尺时的一些错误的习惯,从课件规范的看从而掌握读数的方法,然后慢慢的渗透测量一些特殊物体的方法。
这里面,一些测量的技巧是重点,可让学生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发挥。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测量的重要性: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测量,那我们具体什么时候需要测量呢?(学生回答)小结:各行各业都需要,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提问:如果不借助工具,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测量呢?学生:桌子有几个手长;用脚步量教室长度,有几步;甚至到家里乘车有10分钟的路,用时间表示。
上节课我们知道,用我们的感官对长度判断可靠吗?(个人有差异,上面两个例子因人不同得到的结果不同)※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测量需要一个标准……二、长度单位:以前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长度标准,中国市尺,英国英尺,不统一,引出国际单位制米(m)。
[量课桌,用米表示]但对于大点的距离,我们用千米(km)(公里)表示,小点的距离用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和纳米(nm)表示。
-36910千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微米=10纳米7科学计数法(当长度非常长或者非常短时,就可以用到,如地球周长4万千米=4×10米)让学生估测一些长度(教室的长,学校跑道的长度,校园楼高等)纳米技术:纳米衣服,纳米洗衣机等等三、长度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1、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有的尺,注意:测量范围,起始点,大格小格的单位,零刻度线等等)2、正确示范(课件演示)1测量时,先要将刻度尺与物体待测部分并齐(没并齐的后果)2读数时要注意视线垂直尺面对准待测物体(叫学生上来左右读3如果刻度尺零刻度磨损或刻度不清怎么办?(可以以某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来进行读数)3、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科学书,手(讨论并回答)四、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方法:1、测量工具的选择:不同的长度要用不同的尺,不同的精度【精度由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也要用不同的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