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 第 节科学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8.22 MB
- 文档页数:85
浙教版科学七上1.2科学测量第一课时学案教学内容长度测量教学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上述学习目标的内容教学重点 1.刻度尺读数,最小刻度值掌握;2.长度测量误差分析;3.特殊测量方法掌握教学难点特殊测量方法掌握课程难度简单一.知识归纳1.基础知识过关: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主单位是米(m),常用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纳米(nm)常用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米=1000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 1微米=1000纳米2.长度的测量工具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是直尺、卷尺3.认识刻度尺及正确使用方法(1)通过多种刻度尺的比较,了解:(2)正确使用刻度尺放正确:让有刻度的一面紧帖被测物体。
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
读正确:注意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和单位。
记正确:数值后一定要。
注意: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决定。
(3)测量误差(误差):指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测量错误是不允许的,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注意:有时,物体的长度不一定是毫米的整数,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往往要在毫米以下估读一位。
读数时先读出刻度线所对应的值,再在两条刻度线之间进行估读,即测量值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2.特殊测量法掌握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a.平移法:如一元硬币、乒乓球直径的测法;b转化法:①化曲为直:如测量曲线的长度,可以小心的用细线与曲线重合,再将细线拉直测量;②化直为曲:用已知滚轮在较长的线段上(如操场跑道上)滚动,用滚轮的周长乘以圈数,得出线段的长度;③积小成大:如测量纸张的厚度、铜丝直径等;三.课堂练习题型1.刻度尺读数问题例1.如图所示,下列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测正方体的棱长B.测圆锥的高C.测圆的直径D.测量铅笔的长度变式训练1.甲、乙两图中,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厘米;乙:厘米。
第2节科学测量第2课时体积测量必备知识点一、体积的定义及单位1.体积是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
2.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m3)。
还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等。
3.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
4.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1m)3=(100cm)31m3=106m3二、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和量杯1.认识量筒和量杯:量筒和量杯都没有零刻度,不同点是量筒中的刻度是均匀的,量杯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上密下疏(如图所示)。
2.量筒(或量杯)的正确使用方法(1)弄清量筒(或量杯)的量程和最小刻度(每小格表示多少毫升);(2)量筒精确度:分度值相同时,量筒越细,精确度就越高。
(3)测量时要把量筒(或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量筒不可以加热、溶液配制、化学反应;亦不可放到天平上使用)(4)读数时,视线跟液面相平:观察量筒(或量杯)内液面时,如果液面是凹形的,那么要以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为准;如果液面是凸形的,那么要以凸形液面中央最高处为准。
水、酒精、煤油等的液面是凹形的,水银的液面是凸形的。
3.误差分析:读数时如果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
记作:“俯大仰小”取液体时:俯视,体积偏小;仰视,体积偏大。
三、体积的测量1.对形状规则的固体,如长方体,可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宽、高,再利用公式计算出其体积。
2.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或量杯,取定量体积的液体时,最后用胶头滴管补足。
3.对形状不规则的小块固体(该物体不溶于水也不吸水,在科学实验中用排水法测其体积),可用量筒、水、细线进行特殊法测量。
4.特殊法测量体积A.用排水法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如图):(1)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正确读出水的体积V1(适量水是指既能浸没固体小物体,又能使浸没固体小物体后液面不超过量筒的量程);(2)将小固体用细线拴住,缓缓放入量筒内的水中。
第一章第4节《科学测量》创新教案【内容来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主题】长度的测量【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测量的意义。
知道长度的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
学会选择不同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3)知道测量有误差,介绍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4)学会用累积法测细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2、过程与方法:(1)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测量的过程中培养认真细致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会用累积法测小物体的长度。
难点: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注意事项及单位换算。
三、教学准备刻度尺等。
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阅读】聪明的阿凡提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的这条渠里的水有多少桶吗?”阿凡提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一半大的话,那就有两桶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的十分之一大的话,那这条渠就有十桶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生:(预设)测量需要有统一的标准。
2、新课教学(1)测量的意义师:什么叫测量?生:(预设)测量:是一个将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思考】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师: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
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生:(预设)米、分米、厘米、微米...长度单位:国际主单位:“米”,用“m”表示测量较大距离:千米(km) 测量较小距离:厘米(cm)、毫米(mm)研究天体:光年研究微观世界:微米(μm)、纳米(nm)长度单位的换算:1 米[m] = 10 分米[dm] = 100 厘米[cm] = 1000 毫米[mm]1 毫米[mm] = 1000 微米[µm] = 1000000 纳米[nm]1 千米[km] = 1000 米[m]【练习】3.6千米=_______米=_______ 毫米2.4厘米=_______米=_________千米科学计数法:太大或太小的数字记和写都不方便1000000=1×1060.00001=1×10-50.0025=2.5×10-3 480000=4.8×105 【思考与讨论】在测量图1-41中的物体时,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得出结论:长度单位的选择要适合实际情况!【练习】感性认识长度1.一幢6层住宅的高度大约为( )A.1800cmB.60mC.360dmD.200m2.下列物体接近16厘米的是( )A.科学课本的长度B.乒乓球的直径C.钢笔的长度D.彩电的高度(3)长度测量工具【思考】你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有哪些?生:(预设)米尺、卷尺、皮尺、钢尺......师: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4)刻度尺的观察【思考】测量某一物体长度之前首先应该做什么?生:(预设)看量程、看最小刻度......师:总结归纳,看测量范围(即量程)和准确程度(即最小刻度)。
第2节科学测量(第1课时)核心概念聚焦1.经过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度约为26 cm,那么,在此测量的过程中“公认的标准量”是指 ( )A.书B.所用的尺C.26 cmD.1 m2.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米B.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C.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D.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3.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A.1.8米=1.8×1000=1800毫米B.1.8米=1.8米×1000=1800毫米C.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D.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4.请给下列测量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王红的身高是168 。
(2)《科学》教科书的长度是258.0 。
(3)课桌的高度是7.8 。
(4)南京长江大桥正桥全长为1576 。
5.隔壁王师傅家的玻璃窗坏了,要你给他配玻璃,你会选择下列测量工具中的()A.最小刻度是1毫米的刻度尺B.最小刻度是1厘米的刻度尺C.最小刻度是1分米的刻度尺D.以上三种都可以6.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7.如图,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的读数示意图,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8.如图所示,小君用刻度尺测量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是()A.0.80cmB.2.00cmC.2.80cmD.3.60cm9.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 )A.3.15cmB.3.150cmC.2.15cmD.2.150cm10.有一棵参天大树,我们班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那么这棵大树的周长可能是下面哪一个?()A.10厘米B.42分米C.36000毫米D.0.45米11.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第8题图)(第9题图)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地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的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核心素养提升12.小明正确操作,连续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分别是8.11 cm、8.11 cm、8.13 cm、8.14 cm,则该物体的长度是 ( )A.8.11 cmB.8.12 cmC.8.13 cmD.8.14 cm13.用皮尺测量长度时,如果皮尺没有充分拉直就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 ( )A.偏大B.偏小C.不受影响D.不能确定14.一位同学用刻度均匀的米尺测量一张小桌面的边长为0.98米,在将这把米尺跟标准米尺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米,则这张小桌面的实际边长约为()A.大于0.98mB.小于0.98mC.等于0.98mD.无法判断15.如图,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25圈,总长度为厘米,铜丝铜丝的直径是毫米。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在《科学测量》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点:1. 理解科学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包括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基本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如刻度尺、温度计等的使用。
3. 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准确测量的能力。
4. 树立严谨的测量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如下:重点:1. 强调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突出测量在科学实验中的基础性作用。
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测量概念,并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 培养学生独立操作测量工具,准确记录和解读测量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科学测量》第一课时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 教学材料准备:包括各种测量工具(如刻度尺、温度计、天平等)以及相关实验器材。
2. 教学环境准备:确保教室内有充足的空间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准备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3. 教学课件准备:制作包含测量概念、工具使用方法及实例的PPT课件,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4. 教师知识储备:教师需提前熟悉教材,掌握教学重难点,准备好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首先会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将展示一系列日常生活物品的图像,包括饮料瓶、水杯、长条状的桌子等。
在每一张图片的旁边标注着对应的模糊不清的数值,引导学生猜测并推测这些数值是什么。
接着,教师将简要解释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为后续的课程内容铺垫。
二、新课内容展开1. 测量概念引入在明确测量概念之前,教师将先让学生们明白,通过观察、测量来了解事物的大小、形状、长短、快慢等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之后,会向学生详细介绍什么是“测量”及其目的和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具体的测量例子(如温度计的测量、尺子的测量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第4节科学测量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量筒(杯)的正确使用方法。
2.学会量筒(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会用量筒和量杯测液体的体积。
难点: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或排水法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三、教学用具刻度尺、量筒、量杯、水、石块、多媒体课件等。
四、相关资源长度测量、估测自己身高、测量一元硬币的周长等。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学习了长度测量以后,有没有办法测量一个立方体的体积?新知讲解(一)体积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常用单位是立方米(m3),较小的体积单位还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
1m3=1000L;1mL=1cm3 ;1L=1dm3 ;1L=1000mL。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只要测量出它的长、宽、高,根据体积公式,便可求出它们的体积.对于液体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怎么测量体积呢?(二)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1。
观察:量筒的量程、分度值、单位。
量程:常用100 mL,200 mL分度:1 mL,2 mL,5 mL单位:毫升(mL)1 mL = 1 cm32.使用量筒和量杯测液体体积时的注意事项:(1)不能用量筒和量杯配制溶液或做化学反应实验。
(2)不能用量筒和量杯来加热液体,也不能用来装热溶液,以免炸裂。
(3)量取液体时应该在室温下进行。
3。
正确使用量筒(1)会选任何一只量筒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即量程,要能根据被测量的量选择量程合适的量筒。
(2)会放使用量筒测量时,量筒要平稳地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3)会看读取量筒的数据时,若液面是凹液面,视线应以凹液面底部为准;若液面是凸液面,视线应以凸液面顶部为准。
(4)会读要会根据量筒刻度的分度值读出准确值,同时要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思考:仰视或俯视液面,读数会有什么影响?提示:仰视液面会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液面会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小组讨论:你是如何测量密度比水大且不溶于水的不规则固体体积的?分析:(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正确读出液面的刻度值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