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基础——第三章(续3)列举法
- 格式:ppt
- 大小:3.17 MB
- 文档页数:25
一、创造的含义:在一定意义上说,创造就是一种人类社会活动,是其他动物所不具有的一种特有的社会活动,也就是人第一次产生崭新的精神成果或物质成果的思维与行为。
它的特征就是具有明显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新颖性”有两个不同层次的含义:1、是指仅对于创造者自己来说是新颖的。
2、是指对其他人、甚至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是新颖的。
二、创新的含义:创新就是创造成果的第一次商业化应用。
如: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思想、新点子、新设计等。
三、创造与创新的关系:(一)创造与创新的联系1.创新就是创造,所有的创新都属于创造的范畴。
但是,创造不一定都是创新。
创造的范围要比创新宽得多。
2.创造与创新的本质特征都是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
3.创新的核心在于创造,创新的理论基础是创造学。
要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就不得不学习创造学。
什么是创造学:一、创造学的含义:是研究人们在科学、技术、管理、艺术和其他的领域的创造活动并探索其中创造的过程、特点、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简言之,就是研究人类创造发明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如:科学上的发现、技术上的发明、管理上的创新、文学艺术上的创作等等一切具有“第一次”性质且非重复性的活动,均可称为创造活动。
二、创造学基本原理:1、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自然属性2、创造力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训练而不断的激发出来,转化为量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
二)创造学的常用研究方法:1. 观察法: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观察一个人的创造过程,并依据其行为、言语、性格特征及情绪变化等诸多方面来分析其创造心理、创新思维和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一些创造原理的一种研究方法。
a. 观察的客观性、忌猜测b. 观察的全面性、防止偏见c. 观察对象应有代表性,典型事物进行观察2. 传记法:研究人物传记,从中获取创造学所需要的相关因素及相关结论3. 科学史法:通过研究某一学科(技术)内部新、旧知识之间的产生、变化、发展和消己的过程而揭示该学科(技术)发展规律的方法4. 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的创造过程不同创造者之间的比较研究而深入了解有关创造问题的方法。
第一章、创造 (1)1.创造基本概念2.创造的特点3.创造的类型4.创造的主观动因5.创造过程6. 创造与相关概念第二。
创造学 (2)1.创造学的涵义2. 创造学的性质 3.创造学的研究目的 4.创造学的基本原理 5.创造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创造力 (2)1.创造力的含义 2.创造力的特征 3.创造力的能级 4. 创造力的构成5. 创造力的类型6. 创造力开发7. 创造力测评8. 创造力测评方法第二章 创新性思维及思维障碍 (3)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 创新性思维的过程 第三节 创新思维训练的原则 第四节 常见的思维障碍极其突破第三章 方向性思维 (7)第一节 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第二节 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第四章 形象思维 (9)第一节 想像思维 第二节 联想思维 第三节 直觉思维 第四节 灵感思维第五章 逻辑思维 (12)第一节 逻辑思维概述 第二节 归纳思维 第三节 演绎思维第六章 创造原理 (15)第一部分:发明创造的十个原理 第二部分:发明创造的原则第七章 知识产权与专利相关知识 (19)第一节 知识产权基本知识 第二节 专利相关知识第八章 设问法 (24)第一节 方法概述 第二节 典型技法——奥斯本检核表法 第三节 引申技法——5W1H 法、和田12法、系统提问法第九章 列举法 (27)第一节 列举法概述 第二节 典型技法——属性列举法 第三节 引申技法第一章、创造1. 创造基本概念概括地认为:创造就是首创或改进的形形色色的事物。
所谓事物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及其变化的现象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都可称为事物。
* 首创或改进的事物就是创造(分自然的创造和人类的创造)。
所谓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
“第一创造性”:“首创”。
它是指人类历史中出现的重大发明和创造,第一创造性是为少数人所拥有的活动。
第一章创新的本质1.1 课程导论1【多选题】具有高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是( ACBD)。
A、独立性B、自信C、对复杂问题感兴趣D、冒险精神2【多选题】创新型人才的特点是(ABD )。
A、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B、个性灵活、开放C、力求稳妥,拒绝冒险D、精力充沛、坚持不懈3【判断题】高智商即等于高创造。
(×)4【判断题】一般认为人们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切对创新成果起作用的思维活动,均可视为广义的创新思维。
(√)1.2 人类创造发明简史1【单选题】著名创造学家德·博诺说,(B)是为了某一目的对经验进行有意思的探究。
A、概念B、创意C、意识D、思维2【单选题】心理学家托兰斯对二战期间有过种种艰难经历的幸存者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能够生存下来的最重要的条件是(D)。
A、体力B、运气C、接受的教育和训练D、创造力3.因为有了(D)的出现,人类进入了农业时代。
A.陶器B.高温技术C.熔炼金属D.金属工具4【多选题】马克思所说的,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文明是(ABC )。
A、火药B、指南针C、印刷术D、造纸术5【判断题】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社会,智力资源成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
(√)1.3 创造发明改变了世界1【单选题】(B )是人类出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进行的探索性、创造性活动。
A、技术创新B、科学发现C、技术发明D、生产实践2【单选题】钻木取火的发明是摩擦生热经验的启示,轮子的发明源自圆木滚动省力经验的启示,这表明(A )。
A、创造发明来源于人类的经验或向自然学习的结果B、创造发明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C、创造发明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D、创造发明不需要任何思考3【单选题】创造发明改变了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其中不包括(B )。
A、青铜工具的出现,促成了奴隶社会的出现B、铁制工具的出现为生活带来便利C、蒸气机和火药将骑士阶层炸得粉碎,迎来了资本主义时代D、现代交通和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了全球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4.电报是(B)发明的。
创造学基础——第三章方向性思维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的后果发现天王星之后的几十年里,人们又发现天王星的实测轨道同理论数据存在偏差,表现出轨道上下摆动的现象。
有的天文学家大胆地推测,天王星的外边还有一颗未发现的行星。
19世纪40年代,英国的亚当斯花费了近两年时间,终于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天王星实测数据推算出这颗尚未被发现的新星的轨道。
1846年9月23日,柏林天文台台长加勒果然按勒威耶推算的位置方向找到了一颗未列入星表的八等小星,即海王星。
它的发现又使太阳系的空间范围增加了一倍半。
80多年之后,天文学家们又通过类似的推理演绎方法在海王星外发现了冥王星(矮行星)。
这些太阳系行星的发现均是正向思维的结果。
另外,我国古代的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鱼鳞天不雨也风颠,之类预报天气的谚语,也都体现为正向思维。
一、正向思维二、逆向思维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愚公移山的精神,曾经教育一代又一代人。
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起愚公的故事,坚信只要像愚公一样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待愚公,也许有人会这样想:他为什么不“搬家”呢?一家几口背上行李,翻过大山,走不多远,就可以到达洛阳、郑州、西安这些大城市。
如果嫌城市喧闹,还可以定居在华北平原土地肥沃的村庄;他为什么不找领导解决呢?两座大山,挡的肯定不只他一家的出路。
所以,他可以找乡长汇报,还可以找县长汇报。
如能争取到国家立项拨款,还可包下一段工程……我们今天学习《愚公移山》,就应该像愚公一样直面困难,求真务实,埋头苦干。
有了这样一股劲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干不成的事业。
二、逆向思维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染布作坊,小儿子做雨伞生意。
每天,这位老母亲都愁眉苦脸,天下雨了怕大儿子染的布没法晒干;天晴了又怕小儿子做的伞没有人买。
一位邻居开导她,叫她反过来想:雨天,小儿子的伞生意做得红火;晴天,大儿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