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用)
- 格式:ppt
- 大小:617.00 KB
- 文档页数:26
模块13 标点符号+修辞手法1-1【湖南常德】下面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1-2【贵州黔南】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1-3【四川雅安】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1【山东烟台】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2【山东德州】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3【湖北武汉】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3-1【山东临沂】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2【湖北武汉】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3-3【贵州铜仁】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4-1【山东泰安】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4-2【湖北鄂州】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4-3【贵州遵义】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5-1【湖北黄冈】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5-2【山东德州】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5-3【山东潍坊】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6-1【山东泰安】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6-2【14北京】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是()①春天的青岛之海,是美的。
②当寂静的树林悄悄朦胧出一层鹅黄,当天真的燕子开始娇羞地呢喃,青岛之海,便以她耀眼的天姿国色,吸引了纷至沓来的游人。
③在和煦春风的吹拂之中,大海如同一册被打开的浅蓝色的诗集,无边无垠,一片蔚蓝。
那天使般翔飞的海鸥,是诗行;那蝶翅般竞发的船只,是诗行;那自由自在、缓缓涌动的波浪,是诗行;那于阳光下湛蓝的浪丛辐射出的斑斓的光束,更是诗行……这一行行绝美的诗句,怎不令游人频频驻足,一咏三叹?6-3【北京】对下面语段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①夕阳刚落,一道红霞早已舞上了天边,大放异彩。
②宛如一位妖艳美妇翩然而至,那么耀眼,那么婀娜,那么撩人。
③谁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实她只是转身换了套艳丽晚装,出席更盛大的晚宴。
雷电颂教案设计(最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雷电颂》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关注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雷电颂》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 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相关背景资料。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诗歌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歌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雷电颂》,提问:“雷电”在诗歌中象征着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自然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对自然的态度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雷电颂》。
2. 写一篇关于《雷电颂》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创作一首以自然为主题的诗歌。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让学生选取其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歌,与《雷电颂》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雷电颂课题名称:雷电颂教材版本:人教课标版年级:八年级撰写教师:杨军杨卫国一、理解课程要求Ⅰ、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2、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及雷霆万军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3、理解作品的内蕴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4、德育目标:体会屈原的深切的爱民之情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Ⅱ、教学重点:理解作品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Ⅲ、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探究法Ⅳ、教具:录音机、投影仪二、分析学生知识背景导入课文:(一)民俗导入: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屈原正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呼唤风、雨、电,那他期盼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郭沫若的《雷电颂》(二)伟人导入:屈原(约前339~约前285)名平,战国时楚人。
传为湖北秭归人。
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
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二千四百多字。
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品。
比喻生动,语言瑰丽,夸张大胆,诗中融入大量的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使诗篇波澜起伏,千变万化,雄伟奇观。
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三、选择媒体资源媒体资源1﹕名称:《雷电颂》一教学演示课件1媒体格式:FLASH课件所在栏目:http://192.168.2.3:89/czpd1/kczy/05-06xia/yw/2/04/kebiao/renjiao/1/ index.htm媒体资源1﹕名称:《雷电颂》一教学演示课件2媒体格式:FLASH课件所在栏目:http://192.168.2.3:89/czpd1/kczy/05-06xia/yw/2/04/kebiao/renjiao/1/ index.htm媒体资源3﹕名称:扩展资料、媒体格式:WORD文档所在栏目:http://192.168.2.3:89/czpd1/kczy/05-06xia/yw/2/04/kebiao/renjiao/1/ index.htm四、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一览表教学活动1. 教师分析教学活动2. 教师范读教学活动3. 课文相比教学活动4. 学生配乐朗读教学活动5. 学生分小组研讨探究教学活动6. 拓展迁移:(作业)各个教学活动框架教学活动1:教师分析教师活动教师分析《屈原》中秦、楚、齐的背景和人物。
雷电颂课文原文及教案雷电颂课文原文:屈原(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了,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
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呵!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
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mdash;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
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mdash;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间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
我知道,你的本身就是火,你,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呀,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这风一样,像那海一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别人说你是太阳神,你,你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能驰骋。
《雷电颂》中“雷电”的作用摘要:《雷电颂》是伟大的历史剧《屈原》中的第五幕第二场,是经典文学作品之一。
风雨雷电等都是常见自然现象,作者却为何以“雷电”为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试简要阐释“雷电”的作用。
关键词:《雷电颂》雷电作用“雷电”是一种雷鸣与闪电交加的自然现象。
而除了雷鸣、闪电等自然现象之外,还有狂风、暴雨,为什么作者却仅选择“雷电”为题呢?该剧写屈原的故事,“雷电”又与屈原有何关系呢?一、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风、雨、雷电都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然而其有何不同呢?根据时节、强劲与否,风分多种,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之叹,也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之感;根据时节、大小等,雨分多种,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类,亦有“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之属;而雷电则有“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之令人生畏,有“雷电颁时令,阳和变岁寒”之变幻莫测,有“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之飞速,还有“夜雨雷电歇,春江蛟蜃腥”之地动山摇,等等。
由此可见,虽风雨因不同的标准而类繁,而雷电却相差无几,但有其独特特征。
在中国文学史上,几乎所有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都不只承担着铺设背景、供主角演绎故事的任务,还兼着其他重要角色,正所谓“立象以尽意”。
自然现象何其繁复,而《雷电颂》中却以“雷电”为要,这是否与雷电之别于其他自然现象相关呢?下面笔者试从结构和意义上分析“雷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二、“雷电”在文中的作用《雷电颂》这部作品屡次被选入中学课本,被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吟咏传唱,是一部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并举的伟大作品。
在这部伟大作品中,“雷电”既是一独立不可或缺的要素,又有其“与生俱来”的功能。
下面就从这两方面阐述笔者的观点。
(一)环境描写的补白环境描写几乎是所有文学作品都不能忽略的一部分,而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任何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
然而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对环境描写有不同的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