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中填塞纱条预防术后盆腹腔粘连的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242.05 KB
- 文档页数:3
怎样降低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剖宫产手术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和危产儿的用效手段。
近年,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攀升,其并发症也渐渐凸显出来,在城市已开始有下降趋势时,农村地区剖宫产率渐增长,因受文化知识缺陷的限制,甚至认为不做剖宫产,是家长不愿花钱,家长亦认为不愿让孩子受“苦”。
坚决要求剖宫产。
在此思想影响下,基层剖宫产率迅速上升。
我院亦已达到40%以上,我们在耐心说服病人改变观念,以期降低剖宫产率的同时,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保障母婴安全,甚为重要。
一、我们都知道,剖宫产的并发症有近期及远期并发症。
近期并发症有1、出血。
剖宫产出血率高,是阴道分娩的3倍。
剖宫产易引起宫腔积血,宫腔积血主要是由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速度太慢及缺陷引起,宫腔积血即是子宫复旧不良的结果,同时又可以影响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使子宫复旧不良进一步加重,复旧进程进一步延迟,产后子宫内要经过蜕膜组织的坏死脱落形成恶露。
若宫腔积血不能及时排出,宫腔内坏死的组织与血块便会进行性增加,胎盘剥离面的血窦已经形成的血栓会导致晚期产后出血。
我们采取的措施是术中注意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发发现收缩不良,及时按摩子宫,加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
如仍无效,及时用纱条填塞宫腔,以压迫止血。
术后24至48小时取出纱条。
或尝试用毕利氏缝合子宫。
术后用沙袋及腹袋压迫及帮助子宫收缩。
并及时清理出堵塞于宫腔内及宫颈口的血凝块,以利宫腔内积血块排出,防止堵塞宫口,造成积血,术后2小时勤观察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存在。
2、各种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剖宫产手术是产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术式简单,广大医务人员均会操作。
因其简单,故放松紧惕,以至发生感染。
常常表现为:(1)发热,术后持续发热。
(2)肺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
(3)腹切口感染、化脓、裂开,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导致晚期产后出血。
开腹手术及其子宫切口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人体的防御屏障,体液丢失过多及水电解质失衡等因素,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也是易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另外剖宫产患者子宫肌壁存在明显的创面,很容易被来自阴道和肛门的细菌侵入,造成逆行感染,抗菌药物为人类控制感染性疾病发生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破坏了人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增加了感染的危险性,术前潜在的危险因素也是造成感染的原因:有糖尿病、营养不良、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高龄初产、肥胖、破膜时间过长、产程延长、羊膜腔感染、多次阴道检查、全身感染、激素治疗、免疫制剂治疗、疤痕子宫等均易发生感染。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手术注意事项随着社会各医院剖宫产率的提高,瘢痕子宫再次或第三次手术分娩人数近年来明显增加,而瘢痕子宫手术后缺点明显增多,为再次进行剖宫产手术分娩胎儿制造了较大困难,如腹壁各层瘢痕粘连、腹壁与子宫前壁的炎性粘连、子宫切口周围组织厚薄不均等致使再次手术时子宫切口组织的缝合困难及愈合不良造成术后患者子宫复旧不良、子宫切口裂开、晚期产后大出血、甚至子宫切除等,且患者临床术后通气晚,恢复慢,住院时间长,花销费用大。
为避免和减少瘢痕子宫再次手术出现的潜在隐患,笔者通过20余年的产科临床实践工作,特总结出如下术中注意事项。
1 手术时机的选择瘢痕子宫再次分娩手术时机的选择一般常选在预产期前1~2周,通过B超了解胎盘的成熟度、胎头大小及子宫切口处的厚薄,若出现胎膜早破,胎儿窘迫或巨大儿分娩前兆等其他剖宫产指征时,可随时手术,结束妊娠。
2 进腹中的注意事项瘢痕子宫一般腹壁粘连紧密,特别不足3年的剖宫产,术中沿原切口采用锐性进腹,必要时断开腹直肌,以扩大出口,若腹壁腹膜与子宫下段粘连在一起,一定先锐性打开腹膜下推膀胱,充分暴露子宫下段。
3 子宫切口的选择于原切口上1~1.5 cm刀片切开子宫肌层,进入宫腔,不刺破胎囊,术者左手拇指贴近子宫内膜进入宫腔,右手用剪刀自切口弧形向双侧圆韧带处剪开,避免因撕拉操作引起的组织向下裂伤或子宫切口的参差不齐,于吐出的胎囊上刺破一小口,吸净羊水,娩出胎儿,避免羊水栓塞的发生。
4 缝合组织钳钳子宫切口双侧角,用剪刀修剪子宫切口平整,利于缝合,若组织厚薄不均,用缩宫素针10~20 U于切口薄肌层周围浸润注射,稍等片刻,薄处组织有所增厚再行缝合,必要时局部加固缝合以求牢固。
5 剖宫产术中缩宫素的应用根据临床实践及羊水栓塞的发病机理,术中胎儿娩出后吸净宫腔羊水再肌注缩宫素针,以减少羊水栓塞的发生。
6 胎盘粘连及胎盘植入的处理瘢痕子宫二次或三次手术分娩,发生胎盘粘连或胎盘植入的几率增多,若胎盘粘连给予人工剥离或锐性剥离完整后,及时肌注宫缩剂如缩宫素、前列腺素、欣母沛、卡贝缩宫素针等,以减少宫缩乏力和产后出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