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视角看

  • 格式:ppt
  • 大小:131.00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发展体现了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 •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也是基 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来规定“现实 的人”的,在批判各种德国的意识形态理论是认 为“它们并没有使现实中的人的解放前进一步”。 •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从某种角度 上讲,就是生产关系不断从生产力发展的条件变 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并不断如此重复的历史,所 谓是条件,就是这种生产关系体现了“规律性与 目的性的统一”,所谓桎梏,就是“没有体现规 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就是成为“没有体现规 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实现的障碍。
马克思主义发展体现了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 • 马克思恩格斯论述共产主义时是这样讲的:“代 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抗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 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共产主义从哲学的高度讲,就是“合规律性与合 目的性的高度统一”的社会。人类社会必须经过 漫长的合规律性的发展,使得人类对于目的性有 着更加清楚和正确的理解,使得人类的实践、认 识等一切活动都能体现和实现““合规律性与合 目的性的高度统一”,这就是“自由”,就是人 类的“自由王国”。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视角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唯物史观,研究对象是人 类社会及其发展,所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理论逻 辑必须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一致。 马克思恩格斯:“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 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 的变更开始”; 马克思恩格斯:"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 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了"。
马克思主义发展体现了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 •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用了相当多功 夫研究和论述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就 是要把自己关于共产党、社会主义的理论建立在 “合规律性”的基础上,也用了很大的功夫研究 和论述无产阶级使命及其实现使命的途径,就是 为了实现历史发展和自己的理论创新的“合目的 性”; •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了的论述 和指出了共产党的先进性,认为“在理论上他们 胜于无产阶级等人民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 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在实 践上,他们是最坚决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那部分力 量”。前者说明他们追求和代表着“规律性”, 后者说明他们他们代表和实现着“目的性”。
人生体会 • 思路决定出路; • 心态决定状态; • 人缘决定机缘; • 厚度决定高度!
马克思主义发展体现了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
• “全部世界史就是人通过自己的劳动的诞生过程”。马克 思在这里开始尝试用劳动这把钥匙打开人类历史之谜。 • 异化劳动理论的逻辑结构是: 1、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本性、本质(真正的劳动应当是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2、资本主义(私有制、商品经济、雇佣劳动)使人的劳动 发生异化;(不再是自由自觉的劳动,目的性的丧失) 3、“共产主义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是“完成了 的自然主义=人本主义,完成了的人本主义=自然主义”, 是“人与自然、自由与必然”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 在马克思那里,就是用具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特征 的劳动来解决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
马克思主义发展体现了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
•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对东方社会进行了研究,创立了东方社 会理论,其实质也在于追求中一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的实现; • 马克思致力于探索东方社会的特殊规律性与无产阶级目的 性的统一问题; •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就是探索具有特殊国情的社会如 何实现“规律性与目的性”的有效统一; • 毛泽东等21世纪50年代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本质 上也是试图实现“规律性与目的性”的有效统一;毛泽东 1960年写的《十年总结》就证明了这一点。
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角看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王让新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视角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康德:“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 中西思想家都重视和强调“思考”的重要价 值和意义.在这里,思考不仅具有使人更聪明并不被 事物迷惑和被愚昧遮蔽的功能,更有证明自己“存在 着”的独特意义。 那么什么是“思”呢?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视角
恩格斯:“一个民族要想站在世界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 离开理论思维”; 恩格斯:理论思维“这种才能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 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 法。” 理论思维的本质就是哲学思维,这一思维的基本原则就是历 史与逻辑的统一,就是思维的逻辑、理论的逻辑必须与思维 的对象,即理论研究的对象的历史逻辑相一致。 主观辩证法应当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并符合客观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发展体现了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 • 但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了现实的人的几大要素后 明确指出,“人还具有‘意识’”。尽管意识开 始还只是对直接的可感知的环境和社会的一种狭 隘的带有一定本能性的意识,但当有了物质来动 和精神劳动的分离和分工后,情况就不同了。 • “从这个时候起意识才能现实的想象:它是和现 存实践的意识不同的某种东西;它不用想象某种 现实的东西就能现实的想象某种东西。从这个时 候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 神学、哲学、道德等”。
马克思主义发展体现了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现实 的人”的思想体现了规律性和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原则。 •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反复强调 唯物史观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是“现实的人”。 • 马克思恩格斯在充分分析了现实的人为了满足吃 喝住穿等物质需要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 在这个过程,人类不得不遵循自然规律和生产规 律,尽管有时是无意识的; • 现实的人的生存发展首先要“合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发展体现了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在当代中国实 现“规律性与目的性”有效统一的社会发展道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在遵循历史与逻辑相一致原则 基础上体现了“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的科学理论。 • 科学发展观最集体体现了发展问题上的“规律性与目的性” 统一问题; • 中国梦本质上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中华民族、 中国人民追求的“目的性”有机统一的“梦”!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视角 • 马克思:“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 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一种物种的 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 用于对象;因而,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 马克思认为,人的一切活动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 主要是因为具备两大特征,并能够把这个方面统 一起来,这就是:规律性、目的性。 • 规律性就是事物的尺度、规律,目的性就是自身 的尺度、需要,人能够在自身活动中把两者统一 起来。
马克思主义发展体现了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
• 作为恩格斯称为“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关于费尔巴 哈论纲》,同样贯穿和体现了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的思想原则,这 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基本要求。 • 新世界观“新在哪里”?新就新在用实践解读世界解读历史,用实践 批判旧哲学构建新哲学。 • “以往的哲学都在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全部问题都在于 使现存世界革命化”。这是为什么?以往的理论家们都标榜自己对世 界的本质规律做出了正确的解释,即合规律性,但在现实社会中并没 有真正实现和体现出人类的合目的性,合目的性的真正实现,靠的来自百度文库 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 • 可见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在创立和发展理论是都是基于“合规律性与合 目的性的统一”的视角和原则进行的。
马克思主义发展体现了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 • 在恩格斯《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指 出,马克思主义是德国古典哲学终结后唯一的 “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全部社会史锁钥的新派 别”; • 用劳动这把锁钥打开人类发展史之谜的最早的理 论尝试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理论贡献不是经济 学思想,而是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异化劳动理 论。
马克思主义发展体现了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
• 有了意识,人类的活动才真正有了“目的 性”,不仅具有关于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 目的性,而且有了价值、意义等超越物质 层面的目的性; • 现实的人的价值意义只要体现在“目的 性”; • 现实的人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并只有在“合 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基础上才能 获得成功。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视角
• 在自身活动把事物的规律性和自己的目的 性试图统一起来,这样就把人类与动物区别 开来了,由此拉开了人类社会不断实现 “规律性和目的性有机统一”的漫长历史 进程。 • 唯物史观是研究人类社会本质及其规律的 科学,其自身的理论逻辑必须符合研究对 象——人类社会的历史逻辑,“规律性与 目的性相统一”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和 发展的基本原则和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