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粘连隔离膜在腹腔镜盆腔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158.03 KB
- 文档页数:2
盆腔粘连最好治疗方法盆腔粘连症状:1早期症状不明显: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劳。
病程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
2疼痛: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剧。
3不孕症的出现:由于盆腔瘀血,患者可有月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可有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不孕。
一:盆腔粘连主要改变为盆腔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瘢块等,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日趋上升,具有病程长、病情缠绵、复发率高等特点。
而治疗可服用妇炎丸,目前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和腹腔镜是联合检查盆腔粘连性不/孕的重要方法。
盆腔粘连程度分为以下几种:阔韧带后叶被粘连的输卵管、卵巢覆盖,卵巢固定于阔韧带;子宫直肠陷凹与肠管粘连或被固定的子宫填塞;子宫、双侧附件与肠管、大网膜粘连。
目前西医多是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粘连有:盆腔粘连松解术,对于盆腔内的所有粘连带尤其是围绕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的粘连带剪开或双极电凝分离,注意避免损伤壶腹部和伞部血管,恢复卵巢和输卵管的正常位置以及输卵管的游离度,确保伞端正常拾卵;输卵管伞部成形术;输卵管造口术等等。
虽然手术治疗盆腔粘连能缓解患者的部分不适,但是术后复发率高,大多数患者都要进行二次手术 ,并且还会造成造成二次手术的费时、困难、危险乃至致命的出血。
因盆腔粘连临床表现主要是少腹疼痛,故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下焦湿热瘀滞脉络,冲任脉络阻滞,瘀血不畅,滞于少腹,不通则痛,以致少腹疼痛、缠绵难愈。
因此治疗上应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尿排淋”。
二:1、一般治疗: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2、中药腹腔灌注疗法:针对盆腔粘连的发病特点,采用高新技术,运用祖国传统医学辩证施治,配合独特的中药方剂,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其临床效果显著。
3、宫腹腔镜疗法:宫腹腔镜在临床中的应用,一些较难处理的妇科疾病能直观、简单、安全地解决。
腹腔镜诊治不孕症48例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腹腔镜治疗女性不孕症的方法及应用价值。
方法:对我科2007年10月-2010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不孕症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对不孕妇女不孕的原因作出准确诊断并积极对因治疗,并在治疗后追踪观察其受孕率。
结果:前输卵管堵塞或受损、子宫内膜受损等是造成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
通过腹腔镜的观察可以看出输卵管通液术与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对治疗不孕症,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应用腹腔镜在检查女性不孕症原因的同时,还能够进行同步的手术治疗,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应用;不孕症;【中图分类号】r7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59-02随着妇科内镜技术的普及,采用腹腔镜在直视下对不孕症进行诊断和治疗,使不孕症的病因诊断率明显提高,术后积极跟踪治疗可以提高受孕率。
本文对我科48例不孕症患者应用腹腔镜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科就诊的不孕症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检以及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结果、b超检查等诊断为盆腔疾病所致的48例不孕患者,全部病例均排除男方因素并已纠正存在的内分泌因素。
其中原发不孕14例,继发不孕34例;年龄22-36岁,平均29岁。
不孕年限2-10年,平均5年。
1.2 手术方法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行腹腔镜检查术。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麻醉满意后行人工气腹,注入co2约3l,腹内压达1.7-2.0kpa。
于脐轮下缘经切口置入10mmtrocar,由此放入腹腔镜进行观察,分别于两侧下腹麦氏点水平行第二、三穿刺点。
手术包括:视具体情况行盆腔粘连松解术,输卵管伞端造口成形术,子宫内膜异位灶烧灼术,卵巢囊肿剥除术,子宫肌瘤剜除术,多囊卵巢打孔术,输卵管吻合术等。
所有病例均在腹腔镜监视下经宫颈注入稀释美蓝液,检查输卵管的通畅程度。
医用可吸取防粘连膜产品的研究进展及基本规定〔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医用可吸取防粘连膜产品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可吸取防粘连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并初步探讨了该类产品需要符合的理化性能、防粘连有效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基本规定。
〔核心词〕可吸取;防粘连膜;高分子材料0前言粘连是结缔组织纤维带与相邻的组织或器官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异常构造。
在外科手术后,易发生组织粘连,这既是外科领域常见的临床现象,也是患者在愈合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
如果粘连现象在腹腔、盆腔骨骼等手术中出现,就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粘连性肠梗阻、因盆腔组织粘连而造成的女性不育症;甲状腺手术后出现粘连则引发喉返神经损伤。
粘连发生的重要因素有下列几个:(1)因局部缺血而引发的炎症;(2)手术过程中的创伤;(3)身体中异物的存在;(4)出血处和暴露伤口处得细菌感染。
现在,国内外有两种途径来避免术后组织粘连,一种是根据生理/ 药理机制的治疗办法,重要是药品减轻炎性反映和溶解纤维蛋白,另一种是医疗器械类的物理阻隔防粘连膜。
其中防粘连膜是一种含有适度柔软性,能够将患处与周边组织物理性隔离的膜材料,其在组织愈合过程中起到防粘连作用,并且术后能够在体内自行降解或被吸取,含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本文仅对医用可吸取防粘连膜产品及其材料进行叙述,并初步探讨了该类产品需要符合的理化性能、防粘连有效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基本规定。
1国内外医用可吸取防粘连膜产品的应用现状及前景现在市场上的医用可吸取防粘连膜产品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来源于天然高分子材料,重要有透明质酸、纤维素衍生物及其它们的复合物、壳聚糖及其改性产物;一类来源于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重要有聚乳酸、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聚乙二醇(PEG)及其它们的复合物。
(1)透明质酸和纤维素衍生物将透明质酸进行交联能够提高其粘度和在腹膜内的存留时间。
通过引入三价铁离子使其与透明质酸上的羧基螯合,可得到离子化交联的透明质酸防粘连膜Intergel➅。
作用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而受到限制。
曾使用1至多种抗心律失常控制无效的患者应行导管消融治疗[4]。
射频消融治疗房性心动过速技术已比较成熟。
本组结果显示老年人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仍有较高的成功率,可达91.3%。
失败2例中,1例为房间隔修补术后,房间隔修补术后疤痕所致的房速多为折返性机制,其折返路径可能比较复杂,简单的疤痕至下腔静脉开口的线性消融不一定能完全阻断折返路径,三维磁场定位系统或三维非接触标测系统标测消融可提高成功率。
另1例为起源于右上肺静脉房速,如加行肺静脉电隔离术可获成功。
本组房速时标测到EAA 并消融成功的部位,也即房速起源部位,冠状静脉窦口附近5例,希氏束旁2例,沿终末嵴分布于右房侧壁11例,房间隔3例(其中2例在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疤痕周围),右上肺静脉1例,左上肺静脉1例,提示老年患者房速的好发部位在心房内不同组织交界区域或传导障碍区,如房间隔、终末嵴、冠状静脉窦口、肺静脉口以及手术疤痕处等,与文献报道相似[1,5]。
由于老年患者合并有器质性疾病比例高,体质差,术中耐受性差,术前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充分准备,并根据体表心电图初步判别房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以减少术中标测时间;术中程序刺激时间尽可能短,在静滴异丙肾上腺素诱发房速时应严格控制滴速。
本组2例房速起源靠近希氏束部位,采用逐渐逼近希氏束和能量递增或点滴法消融获得成功,未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本组房速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例,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因此在完成一种心动过速消融后继续仔细电生理检查,以免漏诊房性心动过速合并房室结双径路或房室旁道。
本组随访中1例肥厚型心肌病新出现起源点不同的房速。
另1例起源于右房侧壁房速,采用非温控导管消融虽即时成功,但可能由于导管贴靠不好或消融能量不足等原因,未形成该点的足够损伤以致复发,采用Sw antz 鞘加强导管的稳定性及温控导管消融可防复发。
总之,老年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有较高的成功率,疗效好、安全性高,可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无效时选用导管消融治疗。
2024年外科抗粘连产品市场分析报告概述外科抗粘连产品是一类用于手术过程中防止和减少组织黏附的产品。
黏附影响了手术结果和患者康复,因此外科抗粘连产品在现代外科手术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旨在分析外科抗粘连产品市场的现状、趋势和发展机会。
市场规模外科抗粘连产品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保持稳定增长,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19年全球外科抗粘连产品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Y亿美元。
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手术数量的增加、手术技术的改善以及患者对术后并发症的关注增加。
市场份额外科抗粘连产品市场由多家公司竞争,主要参与者包括公司A、公司B 和公司C等。
根据市场份额分析,公司A占据了市场的最大份额,其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公司B和公司C也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份额,但与公司A相比较小。
此外,还有一些新进入市场的公司正在积极开发创新的外科抗粘连产品,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获取市场份额。
市场趋势外科抗粘连产品市场的主要趋势之一是技术的不断创新。
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外科抗粘连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新产品不仅需要具有更好的抗粘连效果,还需要具备更方便的使用方法和更少的副作用。
因此,市场上有一些新型外科抗粘连产品开始受到关注,其中包括利用纳米技术和生物材料开发的产品。
另外,市场上对可重复使用的外科抗粘连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传统的一次性使用产品虽然方便,但也存在成本较高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市场上开始出现一些可重复使用的外科抗粘连产品,这些产品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并且对环境友好,受到一些医疗机构和患者的青睐。
发展机会在外科抗粘连产品市场中,还存在一些发展机会。
首先是市场细分的机会。
目前,外科抗粘连产品市场主要集中在大型医疗机构和高端市场,但对于中小型医疗机构和价格敏感的市场来说,还存在较大的需求。
因此,开发适合中小型医疗机构的低成本产品和定制化产品有机会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腹宫腔镜联合在女性盆腔及宫腔病变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分析腹宫腔镜联合在女性盆腔及宫腔病变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不孕症患者中的80例,分别行hsg、b超以及腹宫腔镜联合检查方式进行诊断,对三种检查结果对比临床确诊结果的符合率进行比较,并对腹宫腔镜联合诊治术后患者的输卵管畅通情况以及妊娠情况予以分析。
结果腹宫腔镜联合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符合率达到1000%,hsg诊断符合率为700%,b超诊断符合率为813%。
腹宫腔镜联合诊治术后两侧输卵管畅通率达925%,术后2年总妊娠率达488%。
结论腹宫腔镜联合在盆腔及宫腔病变不孕症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腔镜;腹腔镜;不孕症不孕症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病症,且近些年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盆腔及宫腔病变是导致不孕症发生的重要相关因素,及早发现致病的确切原因,并及早予以治疗对改善不孕症状具有明显作用。
随着医学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宫腔镜及腹腔镜检查逐步得到认可和广泛应用。
较之传统的hsg以及超声检查等辅助检查方式,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检查显示出明显的诊断优势[1]。
东莞市常平医院采用腹宫腔镜联合检测的方式对盆腔及宫腔病变不孕症患者的诊断,临床效果明显,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不孕症患者中的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腹宫腔镜联合诊断方式,并同时采用hsg和b超进行诊断。
所有患者年龄均在21~42岁,平均(287±23)岁;病程在1~12年,平均(74±18)年。
46例为原发性不孕,74例为继发性不孕。
12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参照《妇产科学》第7版不孕症诊断标准予以诊断;hsg以及b超诊断均显示存在盆腔或者宫腔异常现象。
排除免疫以及男性不孕等相关因素,排除肝、肾以及心脏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功能病变的患者。
13腹宫腔镜联合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于月经净后3~7 d行诊断手术。
腹腔镜治疗慢性盆腔痛6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诊治慢性盆腔痛(cpp)疾病中的价值及应用前景。
方法:对2008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6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cpp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及治疗,并随访治疗效果。
结果:60例cpp患者中,术前b超发现有病变者30例,均经腹腔镜证实为病变者;b超未发现异常但腹腔镜下证实有病理改变者29例。
腹腔镜总检出率为98.3%,与b超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年18例,轻、中、重度疼痛者分别为7例、20例、30例,其中疼痛程度分度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指疼痛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度指因疼痛需休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重度疼痛除需休息外,不能忍受还需应用药物止痛[4]。
1.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日本产olympus内窥镜及电视摄像监视系统,在月经干净第3~7天进行,全麻,有生育要求者同时行输卵管通液、了解输卵管通畅情况以及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情况。
患者麻醉满意后,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单,助手留置导尿,veress针穿刺脐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至腹内压达到14 mm hg, 10 mm trocar穿刺脐孔,置入0度腹腔镜,顺序观察腹腔各脏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者先行宫腔镜检查,再输卵管通液,最后行腹腔镜治疗,术中充分冲洗盆腹腔,创面涂几丁糖防粘连,子宫直肠凹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根,排气,撤除器械待患者苏醒,安返病房。
1.3 腹腔镜下诊断标准(1)慢性盆腔炎:输卵管慢性充血,增粗,梗阻,积液,伞端闭锁,扭曲与周围粘连,子宫浆膜充血,活动受限,直肠窝有大量渗液和粘连。
(2)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术中取活检确诊。
(3)盆腔静脉淤血症(pcs):输卵管系膜扩张、增粗、阔韧带和主韧带内静脉怒张迂曲,可见静脉瘤样改变。
(4)盆腔粘连:盆腔、腹腔脏器之间或与盆壁之间形成膜状粘连或粘连带。
(5)正常盆腔:盆腔未见病变[5]。
其中emt表现主要有盆腔腹膜充血,腹膜窗样结构筛孔样改变,白色斑块、出血病灶火焰状或紫蓝色结节,腹膜瘢痕形成,黄色或棕褐色病灶形成,盆腔广泛粘连,巧克力囊肿形成,严重者子宫直肠凹完全封闭,不典型者可通过热色试验(hct)协助诊断[6]。
防粘连隔离膜在腹腔镜盆腔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价值作者:潘洪玲梁金梅刘霞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25期[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防粘连隔离膜在腹腔镜盆腔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盆腔粘连松解术治疗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组)32例和观察组(防粘连隔离膜组)32例,对两组中不同粘连程度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中不同粘连程度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防粘连隔离膜;腹腔镜盆腔粘连松解术;综合价值[中图分类号] R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a)-0026-02盆腔粘连在临床的发生率并不低,其主要为由于盆腔脏器感染后导致炎性病变,最终形成粘连,可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性反应及月经紊乱等,严重者可造成不孕等,因此对其治疗应做到及早性及有效性,而对于本类患者传统的开腹手术可造成一定的手术性损伤[1],效果相对较差。
近些年来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相对较佳,但是对其术后的粘连预防仍需进一步提升,而防粘连隔离膜即是在此种要求下应用率逐步提升的一类干预方式,但是临床对其研究仍相对不足,本文即就防粘连隔离膜在腹腔镜盆腔粘连松解术中的综合应用价值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7月~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盆腔粘连松解术治疗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组)32例和观察组(防粘连隔离膜组)32例。
对照组的3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7~43岁,平均(31.9±6.3)岁;AFS严重程度分级:轻度12例,中度10例,重度10例;致病原因:盆腔炎20例,手术性因素9例,其他原因3例。
观察组的3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43岁,平均(31.8±6.2)岁;AFS严重程度分级:轻度12例,中度10例,重度10例;致病原因:盆腔炎19例,手术性因素10例,其他原因3例。
附件公司从事三类医用缝合材料及粘合剂生产,主要产品有聚乳酸防粘连膜。
附件广州市弘健生物医用制品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生产聚乳酸防粘连膜产能最大、品种最齐的企业。
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从事生物医用材料、新型外科器械、药物控制释放、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开发及生产的专业企业。
公司拥有医学临床、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化学、药学、生物工程学等多学科的高级技术人员和高学历人才,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尤其在医用生物材料的研究领域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的研究人员主持并参与了多项中国国家级的研究计划和国外合作研究计划,这些研究计划均涉及到合成生物医用材料。
广州市弘健生物医用制品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部和生产基地坐落于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香山路17号,研究基地位于中国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
公司拥有先进的生物材料实验室,分析测试室,细胞培养室和一万级洁净度的生产车间,拥有一支素质较好的学科交叉科研队伍及相关核心技术。
具有包括可降解聚乳酸防粘连膜、可降解人体软组织固定装置、可降解医用内支架等高端的医疗器械;物理降温贴、局部热疗贴、治疗皮肤、粘膜溃疡的生物凝胶、药物缓释凝胶等普通医疗器械的产品群,拥有包括授权发明专利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多项获得专利受理号技术的核心专利技术群。
聚乳酸防粘连膜是以聚-DL-乳酸(PLA)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其特点为:膜的一面为细胞支架,另一面光滑平整,使用时将该膜的细胞支架面贴于手术创面,一方面起到促进组织修复、启动止血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手术创面与周围组织之间起暂时性屏障的作用,起到保护创面修复,预防组织粘连的作用。
本产品可以在人体内按程序降解,经代谢后形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本产品已经获得二项国家专利授权:专利号:200920243162.2 专利号:200920243162.2聚乳酸防粘连膜(弘健医用膜隔离型)是以聚-DL-乳酸(PDLLA)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将聚乳酸制造成为0.02mm到0.2mm厚度的织物状薄膜。
手术隔离技术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评价在妇科手术中手术隔离技术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本次时间选取2018年1—12月内,对象选取妇科手术患者60例,均根据随机法分组,每组各30例。
控制组在常规无菌操作要求下进行手术,基于此实验组在手术中应用手术隔离技术。
比较两个组别手术并发症、各类感染率以及满意率。
结果:两个组别肿瘤细胞转移、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发生率对比发现实验组分别为3.33%、0.0%优于控制组20.0%、26.67%,差异显著(P<0.05)。
两个组别腹腔感染、伤口感染等发生率对比发现实验组分别为0.0%、3.33%优于控制组16.67%、23.33%,差异显著(P<0.05)。
两个组别总满意率对比发现实验组93.33%优于控制组70.0%,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妇科手术中手术隔离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即可有效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合肿瘤细胞转移,且可降低感染率,患者普遍较为满意,因此需扩大样本量,继续观察。
【关键词】妇科手术;手术隔离技术;无菌;效果评价【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6-0071-02在临床手术室中,外科手术期间在无菌操作原则前提下采取更为严格的一系列隔离措施,即称之为手术隔离技术,其实施目的主要为将正常组织与感染源、种植细胞、污染源、肿瘤细胞等隔离开来,以避免或减少感染源、污染源、肿瘤细胞等种植、散播、脱落等[1-2]。
本文时间选取2018年1—12月内,对象选取妇科手术患者60例,均根据随机法分组,每组各30例,即分析了在妇科手术中手术隔离技术的应用及效果,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时间选取2018年1—12月内,对象选取妇科手术患者60例,均根据随机法分组,每组各30例。
比较基础数据:实验组年龄值为30~55(40.5±3.9)岁。
控制组年龄值为31~56(41.7±2.4)岁。
腹腔镜盆腔粘连松解术联合输卵管伞端造口术治疗盆腔炎致不孕不育徐生娉【期刊名称】《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年(卷),期】2020(7)19【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盆腔粘连松解术联合输卵管伞端造口术与输卵管通液方法在盆腔炎致不孕不育治疗方面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盆腔炎致不孕不育患者共50例,将其随机分组,每组25例患者,观察组实施腹腔镜盆腔粘连松解术联合输卵管伞端造口术治疗,对照组实施输卵管通液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受孕情况及各项内分泌指标(LH、PRL、E;等)。
结果观察组异位妊娠率8.00%,自然受孕率92.00%,对照组分别为24.00%,76.00%,组间差异明显,(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内分泌指标:LH、PRL、E;、FSH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大,(P<0.05)。
结论相比输卵管通液方法而言,对盆腔炎致不孕不育患者应用腹腔镜盆腔粘连松解术联合输卵管伞端造口术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自然受孕率,总体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总页数】2页(P58-58)【作者】徐生娉【作者单位】滨海中山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3.7【相关文献】1.腹腔镜盆腔粘连松解术联合输卵管伞端造口术治疗盆腔炎致不孕不育2.腹腔镜联合输卵管伞端造口术治疗盆腔炎致不育29例临床观察3.腹腔镜下盆腔粘连松解术结合输卵管伞端造口术对盆腔炎性不孕患者妊娠率以及雌激素水平的影响4.腹腔镜下盆腔粘连松解术联合输卵管伞端造口术治疗慢性盆腔炎性不孕疗效观察5.腹腔镜下盆腔粘连松解术治疗慢性盆腔炎性不孕症的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