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脊神经后支痛.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29
腰痛的原因及治疗腰疼的原因:1 腰椎间盘病变按程度不同,腰椎间盘突出分为腰椎间盘膨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脱出。
不管是腰椎间盘膨出、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间盘脱出,都会导致腰痛。
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间盘脱出还会导致下肢放射性疼痛,这类患者不在这篇文章讨论范围见下篇。
腰椎间盘膨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脱出等导致腰痛的原因包括:腰椎间盘内压力增高、纤维环破裂、炎症因子刺激窦椎神经等。
此类腰痛的特点为:多见于青壮年、弯腰负重时加重、休息时缓解,腰椎CT或磁共振可确诊。
对于此类腰痛患者,一般的治疗方法包括卧硬板床休息、口服镇痛药物、理疗、牵引等。
有些患者,经过上述治疗仍然无法缓解腰痛,可考虑行微创介入治疗,比如腰椎间盘等离子消融术,可以减轻腰椎间盘内的压力从而缓解疼痛。
2 腰肌劳损腰肌劳损也是导致腰痛的常见原因。
腰肌劳损常见于经常弯腰工作、伏案工作的人群,现在也见于经常熬夜上网的年轻人。
腰肌劳损导致的腰痛的特点为劳累、变天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体检发现腰部肌肉压痛。
较轻的腰肌劳损可以口服镇痛药物、肌肉松弛药物,配合休息卧硬板床治疗,长期的腰肌劳损可考虑痛点注射、射频治疗,效果更为满意。
3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常见于老年人。
骨质疏松特点是腰背部广泛疼痛,夜间明显,体检发现腰背部棘突、棘突间隙广泛压痛,腰椎X线可明确诊断。
其治疗方法包括休息、补钙,但起效慢。
肌注降钙素可抑制破骨细胞、促进骨质钙吸收,快速镇痛。
4 腰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腰椎脊神经后支从小关节和横突结合处绕行,支配腰背部肌肉、关节,此处容易受到卡压,引起腰痛。
这种类型腰痛的特点为:腰椎X线示腰椎退行性变;腰痛在活动腰部、弯腰、翻身起床时加重;腰椎棘突旁压痛;此型的腰痛在老年人常见。
这种类型腰痛不容易治愈,常规理疗、药物效果欠佳。
对于顽固性腰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可考虑行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这种方法无创、安全,是目前唯一可彻底根治此类腰痛的方法。
腰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腰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治疗腰小关节源性源性腰痛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通过取2016年9月-2020年9月间本院临床诊断为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患者166例,随机分为两组:射频组82例,保守组84例;评价并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优良率,记录治疗中和治疗后的并发症。
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或治疗顺利,患者的VAS及ODI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 ) ,射频组优良率高于保守组。
结论:腰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射频消融术引言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椎退化性疾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加重,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作者对本院2016年9月-2020年9月本院住院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导致的腰痛168名患者,分别采取了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和保守治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取本院2016年9月-2020年9月确诊为腰椎小关节源性疼痛患者168人,其中男性68名,女性100名,年龄25-80岁,平均59.6岁,病程1个月-20年,平均9.73年。
随组机分为两组:A组为射频消融治疗组共83名患者,B组为保守治疗组共85名患者。
保守治疗采用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理治疗、针灸及针刀、脊神经后支阻滞等治疗。
纳入标准:①急慢性腰痛,可伴臀部和大腿痛,痛不过膝;②无下肢感觉,反射和肌力异常;③脊柱x线、CT、MRI检查正常;④下腰主诉痛区上方2—3个脊柱节段的横突根部有压痛点。
排除标准:( 1 ) 恶性肿瘤;( 2 ) 精神障碍;( 3 ) 腰部手术史;( 4 ) 腰椎肿瘤、外伤、感染以及先天性畸形;( 5 ) 合并颈痛或胸背痛;( 6 ) 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神经源性腰腿痛;( 7 ) 妊娠或哺乳期;( 8 ) 糖尿病;( 9 )严重心肺疾病;( 10 ) 凝血功能异常;( 11 ) 对局麻药过敏。
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腿痛的疗效【摘要】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腿痛的有效方法。
本文从手术操作步骤、临床疗效观察、并发症及处理、注意事项和术后康复护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通过对患者进行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发现,该方法具有明显的疗效,能显著缓解患者的腰腿痛症状。
还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指出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关节突相关疾病中的潜在优势。
总结指出,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腿痛、疗效、手术操作、临床观察、并发症、注意事项、术后康复、疗效评估、展望未来、总结。
1. 引言1.1 疾病背景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腿痛是一种常见的腰椎间盘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及下肢放射痛。
病因可能是腰椎关节突关节的退行性变化,如关节面变窄、关节囊增厚等,导致关节间的压力增加和关节周围的炎症反应。
腰椎间盘脱出、椎间盘退变等因素也可能诱发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腿痛。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外科手术,但疗效不尽如人意,且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1.2 治疗目的治疗目的是通过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来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腿痛。
这种疗法的主要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患者腰腿痛症状,恢复患者正常的活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通过镜下手术操作,可以精准地定位到病变的位置,对腰椎关节突进行神经后支的射频消融处理,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2. 正文2.1 手术操作步骤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腿痛的手术操作步骤如下:1. 患者好身体和麻醉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和相关化验检查,确保手术前身体状况良好。
麻醉师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2. 定位和消毒在患者处于适当麻醉状态下,医生会通过椎间孔镜准确定位腰椎关节突,并对手术部位进行彻底消毒。
临床脊神经后支解剖特点及相关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重点评价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微创治疗技术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及疗效总结概述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与脊柱退变和/或椎旁肌肉韧带等急慢性损伤相关。
根据病变位置不同(颈、胸、腰、舐段脊柱),表现为头面部、颈肩背、腰能臀部的疼痛及围绕脊柱区的放射痛/牵涉痛。
发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椎小关节病变引起相关疼痛的发病率:腰部10%〜15%,胸背部40%〜5096,颈部45%〜55%,但未查阅到整体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发病率的文献报道。
微创治疗技术已成为慢性疼痛常用的有效临床治疗手段。
脊神经后支解剖学特点脊神经后支共31对,属于混合性神经纤维。
脊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处由脊神经分出后,绕上关节突外侧后行,至相邻横突间分为后内侧支和后外侧支(CKS4〜5及尾神经除外)。
通常后内侧支走行于小关节连线与后正中线之间,后外侧支走行于小关节连线外侧。
因脊神经后支多走行于脊柱后方的骨骼、肌肉、韧带和筋膜之间的骨纤维管中,这是其容易受到刺激、卡压/损伤,进而产生脊神经后支相关性疼痛的解剖学基础。
1.颈脊神经后支分布至颈项区、顶枕部皮肤和深层肌。
C2后内侧支为枕大神经,分布于上项线至颅顶部的皮肤。
如图1所示,枕大神经在其分出起始处、走行中及穿出上项线时,均易受到痉挛的肌肉或腱膜卡压,此为C2后支相关性疼痛的解剖学基础。
2.胸脊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处由胸脊神经分出后,绕上关节突外侧后行,经上下两横突之间、肋横突前韧带及横突间肌之间,分后内侧支和后外侧支,支配椎旁肌群的运动和背部皮肤的感觉在胸段,脊神经后支分支及走行解剖变化较多,后内侧支不但支配该神经所在的小关节,还支配它下方的一个小关节。
但是后内侧支在胸椎椎板中点偏外侧处位置较为固定,可以作为治疗靶点。
3.腰脊神经后支分布至腰区、臀区的皮肤和深层肌,1.1~1.3后外侧支参与组成臀上皮神经,跨越潞靖后部达臀区上部;舐、尾脊神经后支分布至能骨背面和臀区的皮肤。
警惕!那些夕阳下的乌云——老年人常见的疼痛性疾病樊碧发;刘波涛;朱谦【期刊名称】《中老年保健》【年(卷),期】2018(000)010【总页数】3页(P15-17)【作者】樊碧发;刘波涛;朱谦【作者单位】中日医院疼痛科;中日医院疼痛科;中日医院疼痛科【正文语种】中文说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我们就会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夕阳红》,温馨的画面立刻浮现在眼前。
可是,老年人常见的疼痛性疾病就像夕阳下的乌云,霎时间打破这如诗的意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老年人常见的疼痛性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人群疾病的发生率逐年提高,而疼痛性疾病尤为常见。
在常见的老年人疼痛性疾病中,疼痛不是单独作为一种疾病存在,而是作为一个症状或者一组综合征出现在许多疾病中,涉及内科、外科、妇科、疼痛科等诸多学科,其覆盖面之广、发病因素之多、患病率之高,都足以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老年疼痛患者应该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这已经成为医生们的共识。
老年人疼痛的特点老年患者疼痛性疾病的特点有以下几点:①骨骼肌肉相关疼痛的发生率增高;②疼痛程度显著提高;③功能障碍和生活行为受限等明显增加。
在老年患者中,与退行性改变相关的慢性疼痛发生率逐年增加,而骨折的发生率是与年龄呈正相关的。
也有一些老年患者、患者家属,甚至医生,认为疼痛是正常老龄化过程的产物,不必过于强调疼痛诊疗的重要性。
这是一种亟待纠正的观点。
虽然说疼痛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且随着年龄的老化,准确的感觉和主诉疼痛的能力明显下降,不明确的疼痛和由此引发的不适感显著增加,但应该明确的是,疼痛并不是正常老龄化过程的必然产物,老年疼痛患者也是可以远离疼痛、乐享人生的。
急性疼痛一般来说,急性疼痛是由组织器官疾患引发的疼痛,在临床上大多表现出不同性质的急性疼痛。
机体状态较好的老年人,因为皮肤组织损伤、肌肉或韧带扭伤、骨折等引发的急性疼痛反应,和青年人相比并不会因为年龄老化而有差异,但炎症引发的机体反应,如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或者体征的改变,老年患者可能就不如青年人明显了。
腰神经后支的应用解剖与腰痛的关系脊神经后支由脊神经发出,后支主干短,仅0.5—1.0cm即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上腰段分支点约在椎间孔外1.5cm处。
下腰段分支点约在椎间孔外2.0cm处。
内侧支较细,跨横突根部纤维骨孔向下绕过下位椎骨上关节突外缘,经乳突副突间骨纤维管,呈树状分支分别至棘突同位和下位小关节。
主干下降3个椎骨平面,由后正中线附近穿出深筋膜至皮下。
外侧支比较粗,紧贴横突背部骨沟,在骶嵴肌内向下外背侧迁曲穿行,也有分支到同位和下位小关节,主干下降一个椎骨,由骶嵴间沟穿出,在髂腰肌表面穿出腰背筋膜至皮下。
外侧支L1—L5脊神经通常自上而下,由外向内依次排列。
L1--L2外侧支经过髂嵴至臀,L3可达股后腘窝上方,L4—L5越过髂嵴,骶髂关节至骶后。
相邻腰脊神经后支及其分支之间互相交通,有的多次交通,其类型有:后外侧支之间交通,后支与外侧支间交通。
这种复杂神经网络和多节段重叠分布模式,带来腰痛主观定位不太明确,同时提出某支脊神经后支破坏时,不会出现感觉和运动障碍。
腰背痛神经定位方法:以小关节为界,主诉痛区在小关节连线和后正中线间提示内侧支受累。
痛区在小关节连线外为外侧支受累。
主诉痛区在小关节两侧提示内外侧支同时受累。
例如主诉腰痛在两小关节连线内,以同平面棘突作标志,向头端数3个棘突,找到同平面横突,小关节突,棘突3个压痛点,并向主诉痛点放射,则该平面为损伤平面,如腰痛位于臀或髂部外方,根据L1—L5外侧支在该处的排列顺序,应定位L1平面,若该平面横突,关节突及棘突有压痛,深压向(主诉区)放散即可定位,有时疼痛广泛内外侧都有只要在同一脊椎平面找到三点压痛,并向痛区放射痛即可定位。
利用这种神经关系追踪疼痛来源的方法称为腰痛神经定位。
济宁交通医院供稿。
龙源期刊网
外科封闭阻断脊神经后支主干治疗脊神经后支综合征93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明张彩雯张虎杨举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2期
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是由于腰部软组织或骨及骨关节的异常致腰脊神经后支受刺激或压迫出现的急慢性腰、臀、腿的疼痛,腿痛仅局限于大腿,一般不超过膝关节,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过去常被忽视。
2014-2018年,我们外科采用经皮封闭阻断脊神经后支主干治疗脊神经后支综合征93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3例,男62例,女31例,年龄35-72岁,病程1周-5年,平均7月。
其中左侧腰腿痛72例,右侧61例,双侧腰腿痛56例。
1.2 诊断标准[1,2,3,5]
1.2.1 病史
多为中老年人。
有腰部外伤、受凉或受潮史;病程长短差异较大,可数月至数年,期间病情时轻时重。
偶有自愈倾向。
1.2.2 症状
患侧急、慢性腰臀部、腹股沟区、髋部及大腿后侧痛,一般腿痛向下不超过膝关节,疼痛性质多为酸痛、胀痛或钝痛。
1.2.3 体检
腰椎旁肌肉紧张、僵硬,腰部活动受限,腰臀腿可有多个压痛点,主诉痛区上行2-3个椎节节段的棘突或脊旁有压痛点(即邵压点),髂嵴后入臀处可触及索状物,并有压痛。
无下肢感觉,反射和肌力异常。
1.2.4 放射学检查
脊柱X线、CT、MRI检查正常。
臀部闪电疼痛诊断详述*导读:臀部闪电疼痛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任何原因引起的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缘的疼痛均称之为坐骨神经痛。
臀部闪电疼痛的鉴别诊断:1、臀部疼痛:臀上皮神经炎又叫“腰脊神经后支痛”,其病因是多方面的,如椎间小关节病变、骨质增生、脊神经后支卡压、后支慢性无菌性炎症等。
因为臀上皮神经来自腰1~腰3脊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分布于臀上外侧皮肤,疼痛常出现于腰、臀、大腿部,很少超过膝关节。
2、臀部酸痛:臀部酸痛也是门诊常见的主诉之一,由于位置非常的特殊,因此有很多时候常会和下背痛、坐骨神经痛混淆不清。
臀部酸痛除了要考虑关节本身的病变之外,同时也要排除关节周边的病变,和远处病灶的牵扯痛。
3、臀部放射痛:致密性骶髂关节炎系一种以骨质硬化为特点的非特异性炎症,有高度致密的骨硬化现象,尤其以髂骨下2/3更为明显,但关节间隙则无改变。
有复发性下腰痛,有时可向下放射至两侧臀部和大腿。
1. 保持腰椎的正确姿势(腰椎前凸位),坐姿时应选择高且有靠背的椅子,经常走动。
每工作1小时,应站起来走动一下,使腰椎、颈椎得到充分放松。
2.改穿平底鞋。
切莫穿着高跟鞋奔跑,这样很容易扭伤腰部。
另外,如果实在不能穿平底鞋,尽量控制鞋跟的高度,一般选择4厘米以下为宜。
3. 要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化,适当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如果感觉臀部有阵阵疼痛,应该及时就医。
另外,适当做一些功能性锻炼也很必要。
如:每天进行倒着走,可俯卧在地上,腹部贴地,用力抬起头部与双脚。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臀部闪电疼痛的诊断,臀部闪电疼痛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臀部闪电疼痛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腰部软组织疼痛的疗效作者:陈松王志力李明张俊辉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腰部软组织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腰部软组织疼痛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组(实验组,n=90),B组(对照组,n=90);。
A组患者在CT直视下行疼痛区域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
B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口服止痛药物及针灸理疗治疗。
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两周后的疼痛程度;疼痛程度测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结果:A组在治疗后有81例疼痛消失,9例疼痛缓解。
B组疼痛消失的有45例,疼痛缓解的有24例,无效的有21例。
治疗后VAS 评分,A组显著优于B组(P【关键词】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腰部软组织疼痛腰部软组织痛为常见的腰痛症之一。
在门诊就诊的腰痛病人中占50%。
该类病人大多病史较长,口服多种止痛药效果均不够理想。
传统的治疗方法常常治疗周期较长,效果欠佳。
病人往往难以坚持而放弃治疗。
最终导致腰部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疼痛加剧。
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变。
近年来我院疼痛科采用射频热凝脊神经后支来治疗腰部软组织疼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就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腰部软组织疼痛及传统的治疗方法作对比研究。
1 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腰部软组织痛的住院患者180例,男96例,女84例。
年龄在20岁~65岁之间。
病史在3月以上。
经CT或MRI检查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占位以及椎体病变所引起的疼痛。
B超检查排除泌尿系统结石的患者。
将其随机平均分为A组(实验组),B组(对照组)两组。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影像资料检查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A组患者在CT监视下行疼痛支配区域的脊神经后者穿插,穿插成功后行射频热凝治疗(射频仪为北京北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R-2000B型射频控温热凝器)。
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毁损在腰椎术后腰痛治疗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6-28T11:29:52.46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2月2期作者:陶亮[导读]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毁损在腰椎术后腰痛治疗中的应用陶亮(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132000)【摘要】目的探究腰椎术后腰痛治疗中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损坏的应用效果。
方法样本选取中,从本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间诊治的腰椎术后腰痛治疗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样本,对照组采用脊神经后支阻滞的方式,研究组采用脊神经后支射频毁损的方式,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采用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毁损干预后,患者在4周与12周的V 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腰椎术后腰痛治疗患者通过采用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毁损进行干预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改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腰痛;腰椎术后综合征;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毁损在当前的临床中,患者在腰椎手术后很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比如腰椎术后腰痛等,患者临床表现为顽固性臀部疼痛、顽固性腰疼痛等,发生的概率在5%-40%之间,即便是再次手术治疗,有效率不足30%,而在进行保守治疗中,效果并不理想[1]。
在这种情况下,临床中针对腰椎术后腰痛问题的解决比较关注,急需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2]。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毁损的应用价值得到了充分认可,临床中的效果比较理想。
因此,本研究在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的基础上,探究腰椎术后腰痛治疗中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损坏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腰椎术后腰痛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的差异,对照组患者采用脊神经后支阻滞手段,研究组患者则需要应用脊神经后支射频毁损方案。
闪腰的处理人们常说的闪了腰其实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急性腰痛,疼痛学上称之为腰脊神经后支痛,还有人称为“非特异性腰痛”、“小关节综合征”、“腰肌劳损”等。
这种毛病多发生在老年人、劳动强度大的工人、农民、久坐的办公人员等人身上。
而且“闪腰”会反复发作,发作时腰骶部疼痛剧烈,并可能影响到大腿,但做腰椎X线检查却常不能发现明显的异常。
但对患者来说,却因此而行动不便,甚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那么“闪腰”了的人们究竟该怎么办呢?在疼痛发作的急性期患者要注意卧床休息,切不可盲目矫正,配合消炎镇痛药物、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另外,物理治疗(如激光或超激光等)也可以有效地改善腰部僵硬感,特别适合年老体弱、药物过敏的患者使用。
如果经常反复发作或者疼痛持续时间长者,可考虑进行神经阻滞治疗。
据悉完善的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既可以直接缓解疼痛,又能松弛腰部过于紧张的肌肉,改善血液循环,特别适合由于肌肉紧张等原因造成的疼痛。
如果患者存在非常明确的痛点,还可以在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直接作用于病灶“闪腰岔气”:多预防常锻炼我们平常所说的“闪腰”或“岔气”,是一种急性腰扭伤,常常是由于事先没有预料到的腰部突然发生动作所引起的,如搬一箱啤酒时起身过猛,身体没有走稳而失去平衡,使腰部肌肉受损,从而引起的急性腰背痛疼。
受伤时病人常有“腰断”的感觉,有时甚至听到“喀嚓”的响声,随时感到腰部痛得厉害,用不上劲。
这种有明显原因的腰扭伤,俗称“闪腰”。
容易闪腰的人,不是那些经常负重、不停走动工作的人,而是长时间以固定姿势保持不动,整天坐在电脑前面的伏案坐班一族。
因为他们长期持续保持一种姿势,腰肌长时间集中负荷,在这种状态下,突然做相反方向动作,处在疲劳状态的肌肉力不可支,就容易被拉伤,甚至扭伤关节。
比如,到了下班时间突然起立,这正是闪腰最容易发生的时候。
因此,在写字楼里经常伏案工作的人,参加体育活动活动或锻炼身体时更要多加小心,动作应轻缓一些,这样可以预防闪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