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黑洞现代企业管理的陷阱

  • 格式:docx
  • 大小:56.23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T“黑洞”--现代企业管理的陷阱

张后启

随着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的飞速发展,改造企业管理手段和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这就是MRP II或ERP软件系统在企业的应用.

MRP II或ERP系统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曾经产生过三次热潮:1986年和1991年的MRPII应用高潮以及1998年的ERP应用高潮.前两次均以大面积失败而告终应用失败率高达90%,至使一大批企业对MRP II谈虎色变、望而却步.

ERP是在MRP I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管理软件系统,总结MRP II应用失败的深层次原因,研究ERP应用的成功模式,是防止第三次ERP应用热潮重蹈覆辙的最重要工作.

一、何为IT“黑洞”

计算机是在六十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企业管理,它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先进性可以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与管理效率.人们预期,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企业将会极大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然而事与愿违,在九十年代以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可见的经济效益.

根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在前两次管理信息化热潮中,我国企业在应用MRP II系统方面已投资过80亿元人民币,但是应用成功率不到10%,达到预期目标的更是寥寥无几.此外,还有一大批企业组织开发适用于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几乎无一成功,开发者称之为MIS“泥潭”.时至今时,我国仍有一大批继续在“泥潭”中拨涉的企业还不明白其中的缘由,一大批尚未偿试“泥潭”滋味的企业还执迷不悟地准备踏上通往“泥潭”的道路.

根据美国的一项统计,在整个八十年代,美国企业在IT应用上投资了10,000亿美元.尽管投资巨大,但白领人员的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衡量管理效率在整个八十年代实质上并没有发生变化.在1975至1985这十年期间,蓝领工人数量减少了6%,实际产出增长了15%,表面上看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1%.但在这同一期间,白领工人数量增长了21%,与实际产出增长15%相比,生产率下降了6%.这组统计数字表明,企业在IT应用上的巨额投资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经济学家们称之为“生产率悖论”,而众多的企业则认为他们在IT应用方面的投资掉进了“黑洞”.

二、IT“黑洞”的成因

在当前全球企业投资IT应用已超出其他资本品投资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尤其不合情理.毫无疑问,IT应用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的潜能是存在的,但问题是如何才能释放这种替能.这需要我们首先分析一下IT应用失败的原因.

IT应用没有释放其替能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时,总是沿用旧的或业已存在的方式做事,而不是注重工作应该怎样做,然后考虑应用IT手段来辅助实现它.办公自化系统的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应用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梦想“无纸化办公”,其结果导致更多的纸张使用.不管报告是否有价值,报告愈来愈多,格式愈来愈漂亮.人们不惜化去数天时间去写报告并绘有精美的图表等以期高一级管理层对自己工作的认可或批准.因为在办公自动化软件上修改文字和图表实在太容易以致人们一遍又一遍地进行修改完善以使得到每一级管理层的欣赏.问题就在于处理办公事务的流程和方式没有改变.

在应用IT为顾客提供服务方面,也会经常导致一些问题.运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直接模拟手工业务处理方式和处理流程,将会对很多不合理或无效的工作也许手工业务处理方式下必须存在进行计算机自动处理,由于人们必须按照计算机的要求工作而不是按照顾客的要求办事,从而有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不如手工方式.在应用IT技术之后,人们方认识到对原有流程进行一些改变是有益的,但为时已晚,通常都是因为要改变计算机系统的成本太高和太费时间而被搁置.因而人们经常认为IT应用会导致不灵活而不是灵活,IT应用根本达不到预期想象的效果.

在应用IT实现管理信息化方面更是伤痕累累.改变各部门原有工作流程、协调各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方式阻力重重;虽然应用了管理软件系统,但原有的手工业务处理模式难以更新;信息一致性与共享机制难以形成;原有业务处理流程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流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员工素质难以大幅度提高,团队精神难以形成.种种原因最后导致管理软件系统难以正常运行,众多企业最后不得不丢弃计算机而恢复手工作业,有些企业既使勉强保持系统运行,但只能忘记本来的预期目标.

三、IT应用模式分析

由于众多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一些企业开始与研究机构进行合作进行这类问题的研究.其中最着名的研究成果就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自1984年开始,直至1991终告结束的一项称之为“九十年代的管理”的研究报告,该项研究调查了IT应用对各类机构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成功的企业在应用IT的方式上比上文提到的这些办公室自动化和事务处理自动化的应用方式要先进.研究结果可以用下图表示:

模式1:本地化应用.信息系统相互独立地应用在一个企业的各个部门,如财

务部门、销售部门、库存管理部门等,以实现单项业务管理的计算机化和提

高工作效率.

模式2:集成化应用.当一个企业IT应用进入成熟期时,他们会认识到需要

将各个独立运行的系统联接到一起,如通过共享数据将财务与生产系统集成

一体化.

模式3:业务流程重新设计.在应用信息系统前对企业手工业务处理流程进

行重新改造或调整,以适合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与计算机化工作方式的要

求,而不是简单地模拟手工业务处理规程.

模式4:业务网络重新设计.重新设计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业务处理过程,即对

企业的整个供应链Supply Chain的工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模式5:业务范围重新定义.通过IT应用重新审视企业业务范围.对新的或

已有的市场提供新产品或服务,或为新的市场提供已有的产品或服务等.

从模式1到模式2是一个自然发展的渐进过程,一般发生在开始应用IT的一段时间之后.遗憾的是,这一阶段的收益也无疑是一个缓慢过程,企业一般没有充分发挥IT手段的潜能.应用模式3、4、5则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些应用模式不是从现有的工作方式开始应用IT,而是注重对人们已习惯的原有工作方式与工作流程进行重新改造与设计,然后发挥IT手段支持新的工作方式的能力.改造过程愈深,改造范围愈广,收益也就愈大

四、ERP应用成功的两个前提

前提之一:企业必须业务流程重组

从上文对IT应用模式的研究成果表明:为了实现IT应用的预期效果和目标,必须在应用IT 的同时,对企业原有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

IT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应用主要是MRPII或ERP软件系统的应用.ERP是在MRPII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它是对企业物流与资金流进行一体化管理和集成化运行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ERP系统的应用要涉及到企业的财务部门管理、物料管理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以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它强调系统运行的整体集成性、数据共享与数据一致性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