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第八章
- 格式:ppt
- 大小:4.20 MB
- 文档页数:33
第八章注意是一种容量有限的资源After completing this chapter, youwill be able to•1、Define the term attention as at relates to the performance of motor skill.•2、Describe Kahneman’s model of attention in relationship to a motor skill situation.3、Describe the dual-task techniques4、Discuss how skilled performers engage in visual search in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motor skill.应用•例子:•熟练的打字员边打字边聊天;病人练习走楼梯不能与其交谈。
•篮球运动员带球动作和初学者比较。
•同时完成多种活动与注意有关。
注意定义:•指与动作技能有关的涉及感知觉、认知和身体的一种活动。
这些活动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
注意与多种活动的完成•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都知道注意是有限的,这种有限对同时完成多种活动是有影响的。
•一个人在从事心理活动时,他施加在手握测力器上的最大压力实际上在减少,注意的理论•第一种理论-----瓶颈理论或称过滤器理论人同时做几件事情很困难,原因是人的信息加工系统是按一定的顺序依次执行各自功能的,有些功能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信息。
•第二种理论-认为注意的有限性是由于可供信息加工的资源有限。
好比收入能力限制了支出活动。
具体来讲,只要同时进行两项任务所需的资源之和不超过人的心理资源总量,同时操作这两项任务是可能的。
如果超过了就难以完成一项或多项任务。
焦点•注意理论的主要焦点在注意的视觉选择领域•内行看门道。
外行看热闹中心资源容量理论•----注意容量•-----卡尼曼注意模型•中心资源储备:人脑中存在的可供完成所有的活动分享的中心资源储备•与经济资源做类比:这些中心资源注意理论把人的注意资源比作必须向所有的活动进行投资的唯一资源。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牡丹江师范学院第一章测试1.下列哪些动作技能属于开放性动作技能?()参考答案:拳击2.下列哪项动作技能属于系列动作技能?()参考答案:武术的套路3.动作发展的主要指人的机体生长发育和()的交互作用所反映出的动作行为的变化。
参考答案:环境4.下列哪些是影响动作技能的动作任务要素?()参考答案:连续性动作技能5.反应时包括()。
参考答案: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选择反应时6.动作技能研究之父是()。
参考答案:弗兰克林·M·亨利7.动作技能的共有特征包括()。
参考答案:动作的可修正性;动作的一致性;动作的等效性;动作的变异性8.在运动技能的测量中,属于动力学指标的是()。
参考答案:拉力计;压力片;测力台9.在运动技能的测量中,属于生理学指标的是()。
参考答案:脑电;肌电10.影响动作技能的个人因素包括()。
参考答案:视觉型学员第二章测试1.羽毛球比赛中,通过观察对手的肘关节位置判断他的击球方向,这属于以下哪个阶段。
()参考答案:刺激识别阶段2.根据海克定律的描述,随着刺激数量的增加,反应时间也会一直提高。
()参考答案:错3.根据动作的复杂程度与启动时间的关系,判断下列哪个动作技能的启动时间最长()。
参考答案:网球的发球4.根据西蒙效应,下列哪些反应时间最短()。
参考答案:左手敲击左侧的气球;左脚踩左侧的气球5.下列哪些方法属于知觉预测的训练方法()参考答案:录像模拟;虚拟仿真;VR技术6.优秀运动在刺激识别阶段、反应选择阶段、反应编程阶段都要好于普通人()。
参考答案:错7.在篮球场上,利用假动作诱骗对手,利用的是()动作科学原理。
参考答案:海克定律8.优秀运动的视觉搜索策略更简单、更高效()。
参考答案:对9.知觉预判通常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空间预判;时间预判10.在击剑比赛中,乙方队员必须尽快对甲方刺过来的剑进行分析判断,并决定如何应对,比如侧身、退让或者格挡反击等,这属于反应选择阶段。
黄石市科威自控有限公司资料编号:20210901-V14第一章安全注意事项 (1)第二章运动控制器选型 (3)2.1主要功能 (3)2.2型号说明 (4)第三章运动控制器安装与尺寸 (5)3.1运动控制器安装 (5)3.1.1安装场所 (5)3.1.2环境条件 (5)3.1.3安装方向与间隔 (5)3.2运动控制器尺寸 (6)第四章运动控制器接口 (7)4.1电源配线 (7)4.2状态识别 (8)4.3开关量输入 (8)4.4开关量输出 (9)第五章PLC 功能 (11)5.1软元件介绍 (11)5.1.1输入输出继电器[X],[Y] (12)5.1.2辅助继电器[M] (13)5.1.3状态继电器[S] (14)5.1.4定时器[T] (15)5.1.5计数器[C] (17)5.1.6数据寄存器[D] (22)5.1.7扩展寄存器[R] (24)5.1.8变址寄存器[V],[Z] (25)5.1.9标记指针[P],[I] (26)5.1.10常数[K],[H] (28)5.1.11掉电保护 (28)5.2基本逻辑指令 (28)5.2.1[LD],[LDI],[OUT]指令 (30)5.2.2[AND],[ANI]指令 (31)5.2.3[OR],[ORI]指令 (32)5.2.4[LDP],[LDF],[ANDP],[ANDF],[ORP],[ORF]指令 (33)5.2.5[ORB]指令 (34)5.2.6[ANB]指令 (35)5.2.7[MPS],[MRD],[MPP]指令 (36)5.2.8[MC],[MCR]指令 (39)5.2.9[INV]指令 (41)5.2.10[ALT]指令 (42)5.2.11[PLS],[PLF]指令 (43)目录5.2.13对应计数器软元件C的[OUT],[RST]指令 (45)5.2.14[NOP],[END]指令 (46)5.2.15编程注意事项 (47)5.3步进顺控指令 (48)5.3.1[STL],[RET]指令 (48)5.3.2分支与汇合 (49)5.3.3循环与跳转 (50)5.3.4步进指令应用示例 (50)5.4常规功能指令 (52)5.4.1条件跳转[CJ] (54)5.4.2子程序调用[CALL]/子程序返回[SRET] (56)5.4.3主程序结束[FEND] (57)5.4.4循环范围开始[FOR]/循环范围结束[NEXT] (58)5.4.5监视定时器[WDT] (60)5.4.6开始比较[LD□] (61)5.4.7并联比较[OR□] (62)5.4.8串联比较[AND□] (63)5.4.9数据比较[CMP] (64)5.4.10区域比较[ZCP] (65)5.4.11传送[MOV] (66)5.4.12成批传送[BMOV] (68)5.4.13多点传送[FMOV] (70)5.4.14高低字节交换[SWAP] (72)5.4.15两个数据交换[XCH] (73)5.4.16批次复位[ZRST] (74)5.4.17反向传送[CML] (76)5.4.18加法[ADD] (77)5.4.19减法[SUB] (78)5.4.20乘法[MUL] (79)5.4.21除法[DIV] (80)5.4.22加1[INC],减1[DEC] (82)5.4.23求平均值[MEAN] (83)5.4.24逻辑与[WAND],逻辑或[WOR],逻辑异或[WXOR] (84)5.4.25求负[NEG] (87)5.4.26开方[SQR] (89)5.4.27循环左移[ROL],循环右移[ROR] (90)5.4.28带进位循环左移[RCL],带进位循环右移[RCR] (92)5.4.29位左移[SFTL],位右移[SFTR] (94)5.4.30字左移[WSFL],字右移[WSFR] (96)5.4.31移位读出[SFRD] (99)5.4.32移位写入[SFWR] (100)5.4.33整型转浮点[FLT] (101)5.4.34浮点转整型[INT] (102)5.4.36二进制转BCD[BCD] (104)5.4.37十六进制转ASCII[ASCI] (105)5.4.38ASCII转十六进制[HEX] (106)5.4.39浮点比较[ECMP] (107)5.4.40浮点区域比较[EZCP] (108)5.4.41浮点加法[EADD] (109)5.4.42浮点减法[ESUB] (110)5.4.43浮点乘法[EMUL] (111)5.4.44浮点除法[EDIV] (112)5.4.45浮点十进制转浮点二进制[EBIN] (113)5.4.46浮点二进制转浮点十进制[EBCD] (114)5.4.47浮点开方[ESQR] (116)5.4.48浮点SIN运算[SIN] (117)5.4.49浮点COS运算[COS] (118)5.4.50浮点TAN运算[TAN] (119)5.4.51浮点ASIN运算[ASIN] (120)5.4.52浮点ACOS运算[ACOS] (121)5.4.53浮点ATAN运算[ATAN] (122)5.4.54浮点RAD运算[RAD] (123)5.4.55浮点DEG运算[DEG] (124)5.4.56输入输出刷新[REF] (125)5.4.57PID控制[PID] (127)5.5中断系统 (130)5.5.1中断资源介绍 (130)5.5.2中断执行流程 (130)5.5.3中断指令[EI],[IRET],[DI] (132)5.5.4中断嵌套 (133)5.5.5定时器中断 (134)5.5.6外部输入中断 (135)5.5.7系统软中断 (136)5.5.8高级中断 (137)5.6虚拟示波器 (141)5.6.1触发方式 (141)5.6.2触发单元 (142)5.6.3触发门限 (142)5.6.4采样周期 (142)5.6.5采样点数 (142)5.6.6记录起始寄存器序号 (143)5.6.7记录区间起始寄存器序号 (144)5.6.8记录区间终止寄存器序号 (144)5.6.9示波器状态设置/显示 (145)5.6.10当前采样点 (145)5.6.11通道工作模式 (145)5.7特殊辅助继电器[M],特殊数据寄存器[D] (147)5.7.1特殊辅助继电器[M]功能一览表 (147)5.7.2特殊辅助寄存器[D]功能一览表 (154)第六章通信功能 (161)6.1通信原理 (161)6.1.1通信方式 (161)6.1.2网络系统结构 (162)6.2串口初始化[UINIT] (164)6.3计算机链接协议 (166)6.3.1通信格式 (166)6.3.2任务调度配置 (169)6.3.3通信示例 (171)6.4MODBUS协议 (173)6.4.1通信格式 (173)6.4.2软元件通信地址 (174)6.4.3MODBUS指令 (174)6.4.4通信示例 (184)6.5自由协议 (185)6.5.1任务调度配置 (185)6.5.2自由协议指令 (187)6.5.3通信示例 (189)6.6其他协议 (191)第七章扩展模块 (192)7.1扩展寄存器 (192)7.2模拟量模块 (193)7.2.1模块规格 (193)7.2.2模块读写控制 (195)7.2.3输入模拟量 (196)7.2.4输出模拟量 (196)7.3开关量模块 (198)7.3.1模块规格 (198)7.3.2模块读写控制 (200)第八章运动控制 (201)8.1运动控制指令 (201)8.2运动轴对象 (202)8.2.1运动轴定义 (202)8.2.2运动输入轴参数配置 (203)8.2.3运动输出轴参数配置 (204)8.3单轴基本运动 (217)8.3.1回原点[HOME] (218)8.3.2点动[JOG] (221)8.3.3定位[PSOUT] (225)8.3.4制表[PTAB] (227)8.3.6插补[IPL] (238)8.3.7定速定长输出[DPLSY] (240)8.3.8加减速定长输出[DPLSR] (242)8.3.9相对定位[DDRVI] (244)8.3.10绝对定位[DDRVA] (246)8.3.11中断定位[DDVIT] (248)8.3.12变速输出[DPLSV] (250)8.3.13高速读出[DHMOV] (252)8.3.14高速比较置位[DHSCS] (253)8.3.15高速比较复位[DHSCR] (255)8.3.16高速区间比较[DHSZ] (257)8.3.17高速表格比较输出[DHSCT] (259)8.4单轴关联运动 (261)8.4.1电子齿轮[GEAR] (261)8.4.2电子凸轮[CAM] (264)8.4.3追剪正程/滚切制表[PCTAB] (283)8.4.4追剪返程制表[PBTAB] (289)安全警告和标识第一章安全注意事项警告标识含义该标识表示若操作错误则可能发生“死亡或重伤”该标识表示若操作错误则可能发生“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害”安全标识含义该图形表示“不可实施”的内容该图形表示“必须实施”的内容切勿在有水的地方、存在腐蚀性、引火性气体的环境内以及可燃物旁使用,容易发生火灾不要在振动和冲击激烈的地方使用不要用湿手进行接线和设备操作切勿将手伸入运动控制器内部不要使导线受到损伤或承受过大的外力、重压、受夹切勿用裸手检查伺服接线故障,容易引发触电应在尘埃较少,不会接触到油、水的地方放置请进行正确的接线,否则可能发生火灾或故障导线应连接好,通电部位须通过绝缘套做到绝缘运动控制器必须实际接地外部应设置紧急停止电路,以确保紧急时可及时地停止运转、切断电源运动控制器的移动、接线、检查等要在切断电源并确保放电结束后没有触电危险的前提下进行必须设置过电流保护装置、漏电断路器、温度防护装置以及紧急停止装置安全注意事项不要在运动控制器上放置重物不要使运动控制器受到较强的冲击不要频繁地开、关主电源不要对运动控制器进行长时间极限情况测试切勿自行改造、分解、修理严格按照正确的安装方法安装运动控制器确保运动控制器在规定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运行发生故障时请清除故障、确保安全后再重新运行运动控制器发生故障时请切断电源第二章运动控制器选型2.1主要功能●掉电数据保存掉电保存数据功能,运动控制器可以在断电时自动保存用户数据。
第一章1.简述运动技能的四个特征(1)指向目标,即动作技能都有操作目标;(2)动作技能的操作具有随意性;(3)动作技能需要身体、头、和/或肢体的运动来实现任务目标;(4)为了实现技能的操作目标,需要对动作技能进行学习或再学习;2.在金泰尔的分类法中,动作技能分类的两个纬度分别是什么?(1)操作的环境背景特征:①调节条件②尝试间变化(2)表征技能的动作功能:①身体定向②操纵3.在金泰尔的分类系统中调节条件是指什么?调节条件是指技能操作中必然存在并影响操作者运动特征的环境背景。
第二章1.什么是操作结果测量、操作过程测量?两者的差异?根据两者测量的方法举出三至四个运动教学中运动技能测量的例子。
(1)操作结果测量:指为了说明动作技能操作结果而进行测量。
(2)操作过程测量:为了说明在动作操作过程中运动控制系统某些方面的操作状态而进行的一种动作技能操作测量。
差异:①操作结果测量没有提供产生操作结果前肢体或身体行为的任何信息;②没有关于运动过程中参与工作的肌肉系统的活动信息;举例:操作结果测量:①一英里跑或打一个字所用的时间;②从发令枪响到起跑动作开始的时间;③垂直纵跳的高度;操作过程测量:①动作过程中肢体经过的高度;②动作过程中肢体运动速度;③运动中加速或减速的模式;2.简述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及区别。
(1)简单反应时:指测试情景中只包含单一刺激并要求被试者做出单一反应动作,这时所测的反应时称为简单反应时。
(2)选择反应时:指测试情景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每个信号需要特定的反应形式,这时测得的反应时为选择反应时。
(3)辨别反应时:指测试情景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但被试者只需对其中的一个做出反应,对其他信号不做反应,这时测得的反应时为辨别反应时。
区别:①从刺激信号的数量来判断是不是简单反应时;②从做出的反应的信号数量来判断是不是辨别反应时。
3.将反应时分段的含义是什么?(1)在刺激信号发出和肌肉活动开始之间存在一个时间间隔,这个间隔便是反应时的第一部分,称为前动作时(pre-motor time);(2)第二部分是从肌肉活动增加到外显肢体动作真正开始之间的时距,称为动作时(motor time)。
第 1 页 共 53 页第一章 概述本手册主要是向你介绍DMC1000运动控制卡软件方面的内容,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为概述;第二章介绍驱动软件的安装;第二章介绍测试软件<Moton1000>的安装和使用;第四章介绍运动函数在windows下的调用;第五章为运动函数列表;第六章函数详解;第七章将向你介绍使用DMC1000控制卡的编程技术与技巧;第八章向你介在VB和VC两种编译下的一个编程实例(附源代码);附录A为DMC1000控制卡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从第二章到第八章,我们将从安装使用,直到如何进行编写程式,逐个环节地进行了介绍。
即使你是一位新手,也不必因为没有使用过这dmc1000控制卡而束手无策。
只要你按这个手册的介绍,逐步进行,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为DMC1000控制卡提供了三类配套软件,其一是:测试软件(Motion1000);其二是:DMC1000控制卡的驱动软件;其三是:运动函数库;所有这些软件都被放置在随板卡符送的光盘的相应目录中。
第二章 驱动软件的安装DMC1000运动控制卡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必须安装驱动软件,下面是向你介绍DMC1000运动控制卡驱动软件的安装方法。
2.1 在WIN 9.x/WIN 2000 环境下,驱动软件的安装 下面以WIN 98为例,介绍驱动软件的安装。
首先将电脑的电源关掉,将DMC1000控制卡插入PCI插槽,然第 2 页 共 53 页后开机,将出现如下图所示的界面:单击下一步,进入下图所示的界面:如上图所示,再单击下一步,则进入下面的界面:第 3 页 共 53 页在这里,假设G 盘为光盘,按上图输入“g:\dmc1000\windows 9.x\driver ”路径,或者选择“浏览”来寻找该路径,然后单击一步。
(通常DMC1000控制卡的驱动程式被放置在配套光盘的该目录下)第 4 页 共 53 页如上图所示,选择“下一步”,即可完成驱动程式的安装。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Motion Control Systems适用于四年制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分:2.5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6 实验/实践学时:4 /0一、课程作用与目的本课程(运动控制系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在学生学习过多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是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阶段所学知识的总结和提高。
课程涵盖知识的内容多,范围广,难度大,实用性强,能够培养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1. 第一篇(直流调速系统)重点在于掌握以直流电动机为对象组成的运动控制系统,包括单闭环调速系统、多环调速系统、可逆调速系统和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控制规律、静态、动态性能分析及工程设计方法;2. 第二篇(交流调速系统)重点在于掌握以交流电动机为对象组成的运动控制系统,包括调压调速系统、串级调速系统和变频调速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及系统设计方法;并了解国内国际自动控制领域的前沿科技。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 使用教材《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第四版),机械工业出版社,阮毅.2010.2. 参考书[1]李宁.运动控制系统.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宋书中. 交流调速系统.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王成元. 现代电机控制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运动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转矩控制规律,生产机械的负载转矩特性。
重点和难点:转矩控制规律。
第二章转速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主要内容:直流调速的基本类型,直流调速系统用的可控直流电源,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和设计,动态分析和设计,比例积分控制规律和无静差调速系统。
重点和难点: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稳态和动态分析与设计。
第三章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主要内容: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静特性,数学模型和动态性能分析,调节器1的工程设计方法,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调节器,按离散控制系统设计数字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