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时达标训练十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含解析新人教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349.50 KB
- 文档页数:8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中生物课时分层作业1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新人教版必修3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某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于污染物的排放遭到破坏,停止排放污染物后,逐步恢复原状,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 )B.恢复力稳定性A.抵抗力稳定性D.抗干扰能力C.抗污染能力B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 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A.河流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B.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C.农民在稻田中除草,水稻长势良好D.草原黄鼠增多,猫头鹰数量随之增多C [农民在稻田中除草,体现了人的作用,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表现。
]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导学号:62672250】A.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控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某营养级生物数量增加时,一定能增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C [某营养级生物数量增加时,可能会破坏原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4.要提高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A.减少分解者的数目 B.增加物种的多样性C.改变环境中的湿度 D.减少消费者的数目B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目标导航】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气。
2.举例说明抵制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看其稳定性。
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气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力气。
(2)缘由: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力气。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气(1)实例①河流:河流受到略微的污染时,可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退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②森林: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
(2)基础:负反馈调整。
(3)调整限度: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力气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确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气会快速丢失,这样,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二、抵制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抵制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抵制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力气。
(2)规律: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简洁,其自我调整力气就越强,抵制力稳定性就越高。
2.恢复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力气。
(2)特点: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把握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气。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四、设计并制作生态缸及观看其稳定性1.制作小生态缸的目的:探究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
2.小生态缸的设计要求及分析设计要求相关分析生态缸必需是封闭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需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在确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生态缸的材料必需透亮为光合作用供应光能;便于观看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确定的空间便于操作;缸内储备确定量的空气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学问点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及特点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力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整B.负反馈调整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力气的基础C.自我调整力气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确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气会快速丢失答案 C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制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多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某营养级生物种类增加时,一定能增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减弱[解析]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多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A正确;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B正确;某营养级生物种类增加时,不一定能增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如果增加的生物种类属于入侵物种,则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此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简单,则自我调节能力减弱,D 正确.2.(2019·吉林普通高中摸底)为了调查废水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距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B.土壤污染物浓度越高,动物类群数的丰富度越小C.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中仍存在土壤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D.水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总数[解析]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3.(2019·南通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B.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复杂,其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小[解析]该诗句描述的是草原被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应为恢复力稳定性,A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越小,B正确;某些环境恶劣的生态系统如北极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C 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物种类及营养结构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D错误.4.(2019·江苏徐州一中高二下期中考试)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B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解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又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类群的种类数,生物类群的种类数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二、非选择题5.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的密度长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1)甲昆虫是_植__食性昆虫,乙昆虫是_肉__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_捕食__关系.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_具有抗药性__,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没有抗药性__.(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_相对稳定__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抵抗力__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自我调节__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3)预测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通过_负__反馈调节会_逐渐恢复__,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恢复力__稳定性.[解析](1)由题图信息可知,乙昆虫的密度随甲昆虫的密度波动,所以甲昆虫是植食性昆虫,乙昆虫是肉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捕食.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其具有抗药性,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其没有抗药性.(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3)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通过负反馈调节逐渐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课时分层作业(十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建议用时:25分钟)[基础达标练]1.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保持不变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不变的营养结构C.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收支不变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D[生态系统的稳态是一个动态的稳态,其成分、营养结构、能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种处在不断变化中的稳态。
]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A.河流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B.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C.农民在稻田中除草,水稻长势良好D.草原黄鼠增多,猫头鹰数量随之增多C[农民在稻田中除草,体现了人的作用,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表现。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调节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C[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是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4.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
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C[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的生态系统,某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幅度越小,周期越短,故选C。
]5.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问题。
(1)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
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2)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________,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若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可提高土壤肥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的稳固性【基础题组】1.一片草地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就又长出茂盛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目也很快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拥有()A.抵挡力稳固性B.恢复力稳固性C.构造不行损坏性D.功能绝对稳固分析:选 B恢复力稳固性是指生态系统遇到外界扰乱要素损坏后恢还原状的能力。
2.对于生态系统稳固性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生态系统的稳固性表此刻抵挡力稳固性和恢复力稳固性这两个方面B.其实不是全部生态系统都拥有恢复力稳固性C.外界扰乱刚产生时,主假如抵挡力稳固性起作用D.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其实不可以说明其稳固性大小分析:选 B生态系统的稳固性包含抵挡力稳固性和恢复力稳固性,因此全部生态系统均拥有这两个方面。
生态系统稳固性大小与物种多罕有关,生物种类越众多,营养构造越复杂,自我调理能力就越大。
3.以下图曲线Ⅰ代表抵挡力稳固性,曲线Ⅱ代表恢复力稳固性。
一片被毁丛林在恢复过程中,稳固性的变化是()分析:选 C 被毁丛林在恢复过程中,群落构造趋于复杂抵挡力稳固性渐渐上涨,恢复力稳固性渐渐降低。
4.如图为自然界碳循环的表示图,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挡力稳固性亲密有关的标号为()A.②③B.④C.⑥D.⑤⑦分析:选 B剖析图示可知,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表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④表示动物的摄食,⑥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⑧表示化石燃料的焚烧。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品网越复杂,其自我调理能力就越强,抵挡力稳固性就越高,所以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挡力稳固性亲密有关的标号为④。
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资料制作了 3 个生态瓶 ( 如下图 ) 。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目过少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若想保持生态均衡,丙瓶不该放在黑暗中分析:选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花费者数目过多,水藻产生的氧气不足以保持其生命活动的进行。
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合理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2、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原因是( )①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②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③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④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④3、下列有关负反馈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当农田里蚜虫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C.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也属于负反馈调节4、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兔种群与植物种群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B.这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C.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能够保证生态系统不会受到任何外界干扰而失衡5、如图所示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A.B.C.D.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能保持原状,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C.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7、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8、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该生态系统( )①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②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③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④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⑤能量的收支随季节周期性变化⑥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A.①②③④⑥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9、如图表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相同强度的干扰和解除干扰后稳定性的变化情况,下列关于该变化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都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B.乙的恢复力稳定性强C. ,a b点生态系统丧失了抵抗力稳定性D. c点时只有恢复力稳定性10、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A.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B.使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C.减少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尔夫球场上长满了一种绿油油的草本植物——台湾草,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B.在同等强度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受影响的程度小C.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相同D.森林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是通过正反馈调节来实现的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C.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一定量的物质和能量输入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13、旱灾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极大影响,有的影响甚至具有不可逆性。
课时分层作业(十九)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某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于污染物的排放遭到破坏,停止排放污染物后,逐步恢复原状,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 )A.抵抗力稳定性B.恢复力稳定性C.抗污染能力D.抗干扰能力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A.河流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B.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C.农民在稻田中除草,水稻长势良好D.草原黄鼠增多,猫头鹰数量随之增多C[农民在稻田中除草,体现了人的作用,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表现。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导学号:62672250】A.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控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某营养级生物数量增加时,一定能增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C[某营养级生物数量增加时,可能会破坏原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4.要提高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A.减少分解者的数目 B.增加物种的多样性C.改变环境中的湿度 D.减少消费者的数目B[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导学号:62672251】甲乙丙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消费者数量过多,水藻产生的氧气不足以维持其生命的进行。
新人教版必修31. 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①生物多样性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中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⑧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A. ①③⑤⑥⑧B.②③④⑥⑦C.①②④⑤⑦D.①③④⑤⑧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一般来说,营养结构越复杂,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
答案:C2. 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一一水蚤大量繁殖,使藻类减少,藻类的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
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 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C. 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 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调节解析: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蚤增加;水蚤增加,又使藻类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后期两者相互促进,不存在抑制关系,仅具有促进作用,为正反馈调节。
答案:B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这是通过()A. 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 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 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D. 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群落的丰富度有关,群落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通过生态系统内部各成分间相互作用、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答案:C4. 松材线虫原产北美洲,通过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传播,引发松树病害。
2019-2020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Word版含答案目标导航 1.结合实例分析,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通过资料分析,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3.设计并XXX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阅读P109)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阅读P109-110)1.概念:不同的生态系统都有在一定范围内消除外来干扰的能力。
2.大小: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相反,组分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也越小。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后者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个方面(阅读P110-111)1.抵抗力稳定性(1)含义: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2)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3)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越过限度,自我调节能力就遭到破坏。
2.恢复力稳定性(1)含义: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2)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往往相反。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阅读P111)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五、设计并XXX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实验的基本原理(阅读P112)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
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题解析(1)【例题】图5—5—7表示某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生物总数量(A)和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图5—5—7(1)第10~20年是该生态系统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发展的时期。
从第40年开始进入______时期,此时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____________。
(2)根据曲线A,分析曲线B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若该系统为海洋生态系统,在一年中影响曲线B变化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
解析:(1)据图可知,在第10~20年间,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大幅度增加,说明生产者的种类及数量大幅度增加。
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相对应,生物总数量在不断增长,这说明包括生产者在内的所有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在不断增长。
随着生物种类的多样化发展,数量的日益壮大,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日趋复杂,功能日趋完善,生态系统本身的调节能力越来越强。
在该生态系统发展到40年以后,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在较长的时间里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即生态平衡。
此时,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基本持平,物质循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2)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增加,为初级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能量(食物)来源,初级消费者的数量随之增加;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又导致生产者数量的减少,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也随之减少,曲线B下降。
(3)影响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阳光、温度和盐度等。
其中光照强度是限制海洋植物(生产者、浮游植物为主)分布的最关键性因素。
答案:(1)生物种类多样化营养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生态平衡自动调节能力(2)消费者的数量不断增加(3)光照强度认真审题,由题意联系知识点,是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的知识。
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2)【例1】有什么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增加物种的数目D.限制一个演替过程解析:A 项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数量不仅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物种数目,而且干扰甚至破坏所有的生态系统,增加了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础题组】1.一片草地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就又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快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A.抵抗力稳定性B.恢复力稳定性C.结构不可破坏性D.功能绝对稳定解析:选B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2.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这两个方面B.并不是所有生态系统都具有恢复力稳定性C.外界干扰刚产生时,主要是抵抗力稳定性起作用D.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大小解析:选B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因而所有生态系统均具有这两个方面。
生态系统稳定性大小与物种多少有关,生物种类越繁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3.下图曲线Ⅰ代表抵抗力稳定性,曲线Ⅱ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一片被毁森林在恢复过程中,稳定性的变化是( )解析:选C 被毁森林在恢复过程中,群落结构趋于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逐渐上升,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
4.如图为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标号为( )A.②③B.④C.⑥D.⑤⑦解析:选B 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表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④表示动物的摄食,⑥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⑧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所以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标号为④。
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解析:选A 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消费者数量过多,水藻产生的氧气不足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的进行。
6.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D.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物种的种群密度解析:选C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弱。
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不如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7.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植物及旅鼠的天敌调节的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解析:选D 从图中可以看出,植物数量增加,旅鼠和旅鼠的天敌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可推知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分析已知条件,此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可知这些生物的数量将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均围绕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受食物及天敌的影响;旅鼠的天敌增多,使旅鼠数量减少,又影响其天敌数量并导致天敌数量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8.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
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解析:选C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图C中初级消费者种群数量恢复相对稳定的时间最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
【能力题组】9.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解析:选C 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的时间越晚,幅度越小;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受到干扰后曲线回到正常范围的时间越短,曲线围成的面积S2越小;读图可知,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10.两物种间(如某种灵长类动物和蟒蛇)存在“互动多样性”的现象,即存在多种类型的种间关系。
下列相关描述不合理的是( )A.“互动多样性”现象是生物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B.蟒蛇可能成为灵长类动物的捕食者、被捕食者和竞争者C.物种间的“互动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种间关系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解析:选C 种间关系是生物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蟒蛇可以被灵长类捕食,也可能杀死灵长类进行捕食,同时它们也可能存在共同食物,为竞争者。
种间关系的“互动多样性”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种间关系的多样性使生物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11.《狼图腾》这部电影中,不仅讲述了发生在额仑草原上的人与狼的故事,而且通过草原的生态变迁,直面了生态问题。
比如其中的台词:“我也打狼,可不能多打,要是把狼打绝了,草原就活不成,草原死了,人畜还能活吗?”就蕴含了食物链关系及生态平衡的规则。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羊、草的数量变化体现出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正反馈调节,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以食物链、食物网为途径进行的C.捕食者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具有积极意义D.调查草原上黄羊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解析:选A 狼、羊、草的数量变化体现出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12.图a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的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a反映的是正反馈调节方式B.图b反映的是负反馈调节方式C.图a调节方式是该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图b调节方式会使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增多,自我调节能力提高解析:选C 图a反映的是负反馈调节;图b反映的是正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可能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偏离稳态。
13.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的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范围内波动,保持动态平衡。
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如图所示变化:(1)甲昆虫是________食性昆虫,乙昆虫是________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关系。
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其________,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________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预测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量会发生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稳定性。
解析:分析图中生物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变化是本题的切入点。
甲昆虫先增加先减少,乙昆虫随着甲昆虫的变化而出现后增加后减少,所以甲被乙捕食。
答案:(1)植肉捕食抗药性强抗药性弱(2)相对稳定抵抗力自我调节(3)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量会逐渐恢复恢复力14.如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y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TS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图2所示的坐标系中绘出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
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动态平衡;结合图1可知,y 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弱,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这都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即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TS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强;反之,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弱。
答案:(1)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2)抵抗力稳定性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弱总稳定性越弱(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如右图所示15.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
材料二几年前,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十多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无家可归。
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一百多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于难。
(1)红树林属于________生态系统。
(2)红树林的________稳定性较强而________稳定性较弱,原因是红树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
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________是有限的。
(4)在海啸中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里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湿地(2)抵抗力恢复力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3)自我调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