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姜雪)
- 格式:ppt
- 大小:342.00 KB
- 文档页数:16
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康复中的作用研究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中医药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医学,其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为其在心脑血管疾病康复中发挥作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本文将对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康复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一、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中医药始于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医药理论的核心是阴阳五行学说和气血理论。
按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心脑血管疾病是由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障碍引起的。
中医药则是通过调节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等来达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药的药物治疗中药是中医药治疗中的主要手段之一。
其主要依据是中药“药物性味归经”的性味,以及药物对心脑血管系统的理论研究。
在中医药治疗中,常用中药有黄连、丹参、川芎、桂枝等。
这些中药有宣通血脉、活血化淤、平衡阴阳等作用,可用于病因学上区分的不同类型。
三、中医药的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药治疗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其主要疗效机制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身体的脏腑功能、血液循环和自我修复机能。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以通过针灸疗法来改善身体的微循环、调节血压、改善血液黏稠度等,以达到调整血管舒张、增强心肌代谢的目的。
四、中医药的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在心脑血管疾病康复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推拿按摩来放松筋膜、纠正姿势、调整经络等,以达到减轻心理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的目的。
另外,还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以达到调节身体功能的目的。
五、中医药的适应证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康复中的适应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
在中医药治疗中,首要原则是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候来进行具体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综上,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康复中的作用以及治疗原理,均是在中医药的基本理论、药物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疗法和适应证等方面得到了深入研究。
高血压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与温胆汤联用的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与温胆汤治疗高血压的效果。
方法:样本取自2018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100例高血压患者,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比组(常规西药降压治疗)、研究组(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与温胆汤),单组例数50,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较对比组82.00%更高(P<0.05)。
治疗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较对比组更低(P<0.05)。
结论:高血压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与温胆汤联用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治疗效果高血压属于临床最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是造成脑卒中、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及时进行积极规范治疗至关重要[1]。
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以药物治疗为主,常规降压治疗或多药优化降压方案,虽然也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是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多,中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可发挥独特优势,能够提高治疗效果[3],减少降压药物的使用,明显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本次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100例高血压患者,观察评估不同用药方案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样本取自2018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100例高血压患者,符合高血压诊断指南与标准,对研究选择用药无既往过敏史、禁忌症。
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比组、研究组,单组例数50。
对比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低38岁、最高72岁,均值(55.75±10.47)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7年,均值(4.13±0.98)年;研究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最低39岁、最高73岁,均值(56.08±10.59)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8年,均值(4.36±1.0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存在可比性。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痰湿雍盛型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6月就诊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痰湿雍盛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6例作为入组成员,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3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最终成效。
结果:获得更高临床疗效的一组为观察组(P<0.05);血压水平指标数值更低的一组为观察组(P<0.05)。
结论:对于患有痰湿雍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症状的患者而言,对其通过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能够让患者所获得的临床疗效与标准状态更为接近,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的方式。
【关键词】痰湿雍盛型;原发性高血压;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原发性高血压在疾病发生的初期阶段并不会表现出有特异性的症状,临床确诊的时候患者大多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其他器官的损伤[1]。
西医治疗的原则为降低患者血压,但是长期的药物使用导致患者发生不良风险的概率增加,痰湿雍盛证是发生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的非常常见的一种类型,本文通过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减对其进行治疗[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2020年5月—2021年6月就诊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痰湿雍盛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6例作为入组成员,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3例。
42例和41例分别为对照组男女性数值,40岁至71岁为其年龄,均值(54.56±2.69)岁;43例和40例分别为观察组男女性数值,41岁至72岁为其年龄,均值(54.95±2.18)岁;将基线资料进行两个组别之间的比较,没有差异(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中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
大寒警惕心脑血管疾病随着冬天的深入,寒冷的天气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各种威胁。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冬季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必须倍加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来保护我们的身体。
一、了解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动脉硬化、血管狭窄或阻塞等原因引起的心脏和大脑血液供应不足所导致的一系列疾病。
这些疾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中风等,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在大寒季节,由于气温骤降、大气湿度增加以及人们往往习惯在室内活动,加上过度进食高热量的食物,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二、保持适宜室内温度大寒时节,室外温度骤降,人们往往喜欢待在室内取暖。
然而,高温环境也会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负担。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人体的血流速度会明显减慢,血压升高,使得心脏在长时间负荷下加重,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我们在寒冷的冬季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保持舒适的温度,避免过度取暖。
三、合理饮食,控制摄入热量冬季寒冷,人们往往喜欢食用高热量的食物来取暖。
然而,高热量的食物会导致体重增加,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我们在冬季要注意合理饮食,控制热量的摄入。
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以及富含纤维的食物,限制摄入油脂和糖分过多的食物,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此外,要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鱼类、豆制品等,有助于维持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
四、保持适度运动,改善血液循环适度运动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大寒的冬季,人们容易因寒冷而减少户外活动。
然而,长期的缺乏运动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因此,在冬季要适度增加户外活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等,有助于改善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
五、戒烟限酒,远离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和酗酒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以及血脂异常等,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小雪节气的养生之道如何保护心脑血管在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中,小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
它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也是天气逐渐寒冷,冬季疾病易发的时期。
因此,保护心脑血管健康成为小雪节气中十分重要的养生之道。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保护心脑血管的方法,帮助您在小雪节气中健康度过。
一、合理饮食是保护心脑血管的基础合理饮食是维护心脑血管的基础。
在小雪节气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控制热量摄入:冬季气温下降,人体的新陈代谢会减慢,容易导致体重增加。
因此,我们应该控制饮食中的热量摄入,避免过度肥胖。
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摄入。
2. 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维持心脑血管健康的重要营养素。
在小雪节气中,我们可以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如柚子、橙子等,以增强免疫力。
同时,摄入富含镁、钾等矿物质的食物,如豆类、坚果等,有助于降低血压和心脏病的风险。
3. 控制盐的摄入:过量的盐摄入是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小雪节气中,我们应该控制盐的摄入量,尽量选择低盐或无盐的食品,并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
二、适度运动促进心脑血管健康适度运动是保护心脑血管健康的重要方式。
在小雪节气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运动: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 注意保暖:在寒冷的冬季进行户外运动时,一定要注意保暖。
穿着适当的运动衣物,戴上帽子、手套等,避免受凉导致心脑血管问题的发生。
3. 科学运动: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避免过度运动或剧烈运动,以免对心脑血管造成负担。
三、注意心理健康,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心理健康对心脑血管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雪节气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关注心理健康:1. 减压放松:学会减压放松是保护心脑血管健康的重要方法。
◇药物治疗学◇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中国药理学会主办!"#$ %&'()*,+,,"%''- &.'%/0012))3334565104578&'&&9:;<&=>(?2((. (=%&'&& '# &&收稿 &'&& '. #'修回活性生物大分子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MN^&'%A'A );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V&'%-N'&%$);皖南医学院校级重点科研基金项目(kV&'&'Y'&);皖医弋矶山医院“高峰”培育计划(dP&'%-9'=);皖医弋矶山医院“攀峰”培育计划(UP&'%-'%#);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6'='&''&#)曾晓凡,女,研究生,研究方向:内分泌系统相关疾病。
高家林,通信作者,男,博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内分泌系统相关疾病。
B 8CDE2LC76DCED;K 3;854]Q:45;何春玲,共同通信作者,女,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内分泌系统相关疾病。
B 8CDE2A$-=A#'A(K jj4578回顾性分析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型糖尿病病人非致死性心梗和脑梗一级预防的作用曾晓凡%,许宜琪%,刘书%,吴茜%,李自保&,何俊俊%,金岳龙#,赵永莉%,何春玲%,高家林%%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内分泌科,芜湖&$%''%,安徽;&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内科,芜湖&$%''%,安徽;#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芜湖&$%''',安徽摘要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型糖尿病病人非致死性心梗和脑梗一级预防的作用。
高血压与心房颤动
姜雪
【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卷),期】2014(35)2
【摘要】高血压和心房颤动均是目前心血管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心房颤动作为高血压的共患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并且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众多,由于高血压患病率高,已成为心房颤动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增加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高血压与心房颤动的关系、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危害以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总页数】4页(P149-152)
【作者】姜雪
【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R541.7
【相关文献】
1.心房颤动导管消融联合肾交感神经消融——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治疗的新策略? [J], 陈竹
2.2011年欧洲高血压学会与抗栓工作组关于高血压与心房颤动的专家报告要点
[J], 张辉
3.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J], 陈青;宣皓晨;王超凡;陈军红;李东野;徐通达
4.高血压患者左房内径变化对心房颤动的影响 [J], 刘富湘;谢宗明;李昌利;崔跃
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J], 孙丽娜;李世光;高林;许恩文;范新俊;孙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