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2.95 MB
- 文档页数:113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导教案学习目标: 1 .描绘内环境的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要点 : 1 .内环境的构成和理化性质。
2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
一.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 1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 )体液○1体液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液的组成:________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体液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________ ( 2 )内环境○1内环境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环境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样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体内绝大部分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________,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肾小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
2 .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构成:________(约 90%) ________血浆________(约10%)________(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哪些异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此刻__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_三个方面。
高中生物教案全册必修三课时安排:共计20节课第一课: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目标:了解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认识细胞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活动:观察细胞的图片,讨论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作业:整理一份细胞的结构图示和相关说明。
第二课:细胞的代谢活动目标:了解细胞的代谢活动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过程,认识代谢活动的重要性。
内容:细胞的新陈代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教学活动:观察实验,分析细胞代谢活动过程。
作业:写一篇关于细胞代谢活动的文章。
第三课:细胞分裂与生长目标:了解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是细胞生命周期的重要过程,认识分裂和生长对人体的影响。
内容: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等细胞分裂方式。
教学活动:观察细胞分裂的视频,分析分裂的过程。
作业:整理一份关于细胞分裂与生长的报告。
第四课:人体的组织目标: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是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基础,认识不同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内容:人体的组织结构、组织类型和功能。
教学活动:观察组织的结构,讨论不同组织的功能。
作业:整理一份关于人体组织结构的PPT演示稿。
第五课:消化系统目标:了解消化系统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认识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内容:口腔、食道、胃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活动: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讨论各器官的作用。
作业:整理一份有关消化系统的思维导图。
第六课:呼吸系统目标:了解呼吸系统是人体的气体交换器官,认识呼吸作用的重要性。
内容: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和呼吸过程。
教学活动:观察呼吸系统的模型,讨论气体交换的过程。
作业:整理一份有关呼吸系统的短文。
第七课:循环系统目标:了解循环系统是人体输送氧气和养分的重要系统,认识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内容:心脏、血管、血液等循环系统的组成。
教学活动:观察心脏和血管的图片,讨论循环系统的功能。
作业:写一篇关于循环系统的文章。
第八课:泌尿系统目标:了解泌尿系统是人体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平衡的重要器官,认识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2章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2 【学习目标】
A:说出血糖调节的特点
说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说出激素调节的特点
B:1.达到A层要求
2.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学会模型建构的方法
【学习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激素调节的特点
【学习难点】血糖平衡调节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模型建构法
【完成时间】20分钟
一.激素调节的实例
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调节方式:
___________调节为直接调节,________调节为间接调节
(3)激素间的关系
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在血糖平衡中起拮抗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同的作用
血糖平衡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对生长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对体温调节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实例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下丘脑对其他内分泌腺的调控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又作为信息,调节系统的工作。
分为______调节和_____调节。
对于机体维持_________有重要意义。
二.激素调节的特点
1.________和______
2.通过___________运输
3.作用于________和_________。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浓度较高的以及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过低的情况都无法正常生存?3.为什么细胞外液适宜于细胞的生存?何为渗透压?为什么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能够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4.正常人血浆的pH为多少?为什么血浆的pH能够保持稳定?5.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源于_________和_________。
正常人的血浆pH为__________,其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__左右。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通过观察课本P5图1-3思考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是如何进行的?而结合课本中的思考与讨论思考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细胞与内环境之间__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__________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
2、例题精析〖例1〗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解析:酷暑季节,由于天气炎热,室外作业的人出汗较多。
人在排出汗液的同时,也排出了一部分无机盐,使体内无机盐的含量降低,为了维持体内盐代谢的平衡,故室外作业的人应该多饮淡盐水,以补充丧失的盐分。
答案: A〖例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解析:班氏丝虫是我国常见的丝虫病病原体,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淋巴,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病症,如下肢肿胀等。
高中新课程生物必修三学案东安一中生物组编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学习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使用说明】1.要求,课前查阅教材和有关资料,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2.完成时间要求,生物课前。
【自主学习】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体液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液的组成: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体液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________(2)内环境○1内环境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内环境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各种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肾小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
2.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组成:________(约90%)________血浆________ (约10%)________(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哪些异同点?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
高中生物必修三所以教案汇总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能力方面: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问答法、举例法、讲解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学习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在开始今天新的一章内容学习,首先请大家看几幅图片。
(播放图片,学生观看)师:2009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连”的战士在哨位上站岗执勤。
当日,地处中俄边境的黑龙江黑河市气温是零下三十五度。
他的体温是多少呢?是不是也是零下三十五度呢?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
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前温度起码超过100℃,他的体温是不是也达到了100摄氏度呢?生:不是,应该是37摄氏度左右。
展示抗洪展示图片,抗洪抢险战士可能会面临高温,缺干净水的恶劣生活环境抗洪抢险战士生活环境中蚊虫多,细菌等微生物也多,战士们容易患病。
师:前面所看到的恶劣环境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人体是如何维持体温的?如何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这就涉及到本章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新课讲解]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问题探讨。
课件展示草履虫和红细胞的图片:讨论1:图1和图2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讨论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生: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师:还记得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有几种吗,他们生活的环境和草履虫有相似之处吗?二者又有何不同?学生自由讨论,老师点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1.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从生物圈的功能上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A.人类排放废物的增加B.物质循环回路被阻断C.自动净化能力被阻断D.物质循环回路被一定程度上阻断解析: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其次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使人们所排放的废物大量增加。
但是,排放废物的增加是否一定造成环境污染?排放的废物要由生态系统的自动净化能力来净化,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且生态系统与自动净化能力是伴随关系,只要生态系统存在,这种净化能力就存在,因此不存在被阻断的情况,所以只要所排放的废物在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之内,就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但是生物圈的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显然,环境污染与能量流动没有关系,只与物质循环有关。
环境污染不是物质不循环,而是物质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受阻。
答案:D2.一次性餐具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是()A.淀粉餐具B.塑料餐具C.植物纤维餐具D.纸质餐具解析:塑料餐具是应禁止使用的,因为塑料制品在自然界中不宜降解,需要200年才能分解。
淀粉餐具造价较高,纸质餐具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染环境。
植物纤维餐具因其材料来源广泛,用秸秆、稻草等加工而成,既无污染,造价又低,因此最有发展前景。
答案:C3.下列四种重金属中,对生物造成危害的是()A.ZnB.MnC.HgD.Cu解析:对生物造成毒害的重金属主要是:汞(Hg)、铅(Pb)、辂(Cr)、镉(Cd)。
答案:C4.与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无关的是()A.形成酸雨,危害生物B.对人体产生慢性毒害作用C.致癌作用D.诱发水俣病解析: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会引起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会形成酸雨,多环芳桂类如:3, 4—苯丙毗有致癌作用。
水俣病属于水污染的危害,不是大气污染引起的。
答案:D5.生态农业最大的优点是()A.能源的多级利用B.物质的循环再生C.废物资源化D.生物相互依存解析:生态农业设计中引进一些生物,增加新的生产环节,将人们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机物转化为可以直接利用的农副产品,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多层次利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概述细胞生活的环境,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2、描述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举例说明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4、阐明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5、列举其他植物激素及其作用。
6、描述种群的特征,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7、说明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演替。
8、阐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稳定性。
二、知识梳理(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2、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激素、气体、代谢废物等。
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蛋白质含量较少。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的 pH 为 735~745,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如HCO₃⁻、HPO₄²⁻等)有关。
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传导形式:电信号(神经冲动)。
传导过程: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形成局部电流→兴奋传导。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结构基础: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