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常见囊变影像
- 格式:ppt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32
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诊断1 .胰腺癌囊性变胰腺癌是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以导管腺癌为主要类型。
典型的胰导管腺癌是一个少血供无包膜的实性肿瘤,呈浸润生长。
少数病例以囊性改变为主要表现。
(病理)胰腺癌囊性变的病理基础是肿瘤的出血、坏死及液化,同时伴有肿瘤部位胰腺腺体组织的脂肪坏死。
由于胰腺癌是一少血供的肿瘤,囊性变常常出现在肿瘤的中心区域,且越是大肿瘤、恶性程度高、生长快的肿瘤越易发生。
在肿瘤组织大体切面上,囊变区常呈深棕或红棕色,而实性肿瘤部分则呈灰白色。
镜下可见坏死不完全的异型性肿瘤细胞。
(影像学诊断)胰腺癌囊性变在CT和MRI的表现上首先是具有胰腺癌的特征,包括胰腺本身肿大和局部肿块的形成,肿块远端的腺体萎缩和胆道的梗阻扩张等等。
囊性变常位于肿块的中心或偏中心,根据肿瘤坏死液化程度的不同,囊变区的密度不同,一般CT值可在10~30Hu之间。
残留的肿瘤在增强扫描时有轻度强化,并常可见到胰周脂肪间隙消失以及周围血管受侵和局部淋巴结的转移。
2 .浆液性囊腺瘤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是胰腺囊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女性多见,男女比例在1:1.5~1.9,发生年龄在中年以后,以50-60岁好发。
临床上一般无症状,可有上腹部不适,疼痛等,有时可扪及肿块。
过去认为本病为一无恶性倾向的完全良性过程,但近10多年来已有个别恶性浆液性囊腺癌的报告,是否是浆液性囊腺瘤发展而来尚不清楚。
由于这个原因,现在认为对于不适合进行手术治疗的浆液性囊腺瘤,不论病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如何,均应对肿瘤进行定期检测。
(病理)浆液性囊腺瘤可以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但仍以胰腺的体尾部较多见。
囊腺瘤起源于胰腺腺泡的中心细胞,生长缓慢,其最大径线可为2~25cm,平均10cm,由多个小囊构成,内衬以富含糖原的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
根据囊的大小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小囊型、大囊型和混合型,其中以小囊型占绝大多数,因此有时也将浆液性囊腺瘤称为微囊型腺瘤,其切面上肿块呈分叶状,由许多小囊组成,小囊直径在2cm以下,囊腔更小者可呈蜂窝状,部分囊内有纤维结缔组织间隔,有时可见到中央瘢痕,偶有钙化,液体多清亮。
不同病理类型胰腺囊性病变的CT影像诊断及分析目的:深入研究胰腺囊性病变的CT影像特点,寻找不同病理类型病变的影像特异性,提高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方向。
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本院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胰腺囊性病变,分析CT影像表现,结合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
结果:真性囊肿3例,假性囊肿5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2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癌)5例,实性乳头状瘤4例。
结论:CT对于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以往认为胰腺囊性病变为少见的一类疾病,随着影像学检查的普及,以及外科技术的提高,胰腺囊性病变的检出率以及手术切除率也不断提高[1-2]。
胰腺囊性病变是否采用手术治疗,采用何种手术治疗,均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3]。
常见的胰腺囊性病变包括:胰腺真性囊肿(TPC),假性囊肿(PCP),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黏液性囊腺肿瘤(MCN),浆液性囊腺瘤(SCA),实性肿瘤囊变(假乳头状肿瘤,SPN),不同病理类型的胰腺囊性病变,在临床性别、年龄分布上有一定的特异性,CT影像表现上虽然有部分重叠相似之处,但通过与术后病理对照,还是能从中找出CT表现的特异性,对未来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为回顾性研究,此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搜集本院近年来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病变的病例21例,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19~72岁,平均41.6岁。
真性囊肿3例,假性囊肿5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例,黏液癌1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囊腺癌1例,实性乳头状瘤4例。
1.2 检查设备与方法对本组病例采用64排螺旋CT(PHILIPS Brilliance 64)进行胰腺动态扫描。
扫描参数如下:探测器组合为0.625 mm×64,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s,层厚3 mm,层间距3 mm,螺距0.984。
腹部肿块影像学诊断1. 引言2. 影像学检查方法常用的腹部肿块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MRI等。
2.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无放射线的检查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腹部肿块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
2.2 CT检查CT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放射线检查方法,具有图像清晰、分辨率高等优点,可以清楚地显示腹部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
2.3 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无创无放射线的检查方法,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对于腹部肿块的形态、组织学特征、功能状态等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3. 影像学诊断要点腹部肿块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结构、血供情况等特征,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3.1 形态特征肿块的形态特征包括大小、形状、数目等,对于影像学诊断非常重要。
例如,囊性肿块常见于囊肿、囊性肿瘤等,实性肿块则可能为恶性肿瘤。
3.2 边界特征肿块的边界特征可分为清晰和不清晰两种。
清晰边界常见于良性肿瘤,而不清晰边界则可能提示恶性肿瘤以及其他炎症等病变。
3.3 内部结构特征肿块的内部结构特征包括实质性和囊性两种类型。
实质性肿块常见于实性肿瘤、转移瘤等,而囊性肿块则可能为囊肿等良性病变。
3.4 血供情况肿块的血供情况通常可以通过超声动态增强、CT增强等方法来观察,血供丰富的肿块可能为恶性肿瘤或肉瘤等。
4.腹部肿块影像学诊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临床辅助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明确病因、指导合理治疗。
超声、CT、MRI等检查方法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腹部肿块影像学诊断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医疗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提高疾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腹部超声检查的常见疾病表现及鉴别诊断腹部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非放射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的传递和反射来观察人体内腹部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它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诊断许多腹部疾病,并帮助医生进行鉴别诊断。
本文将介绍腹部超声检查中常见的疾病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一级段落标题:肝脏疾病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经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疾病发生。
腹部超声检查可以很好地显示肝脏的形态和结构,帮助医生发现肝脏相关问题。
1. 肝囊肿:肝囊肿是一种良性液体充满、包裹在囊壁内的异常增殖,通常无明显症状。
在超声图像中,肝囊肿呈无回声区,边缘清晰锐利。
2. 肝癌:肝癌是严重威胁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超声图像中,肝癌通常呈现为回声不均匀的肿块,边缘模糊或呈分叶状。
3. 脂肪肝:脂肪肝是由于体内脂肪代谢异常引起的一种疾病。
在超声图像中,脂肪肝会显示为回声增强且弥散性增加。
二级段落标题:胰腺疾病胰腺是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异常功能可能导致多种疾病。
腹部超声检查可以帮助鉴别诊断以下胰腺相关问题。
1. 胰腺炎:胰腺炎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组疾病。
在超声图像中,胰腺常呈现为增大和边缘模糊,并可能出现钙化灶或囊变。
2. 胰腺癌: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早期很难被发现。
在超声图像中,胰腺癌常呈现为回声不均匀的结节,在血管内侵及转移时可能见到血管内息肉样生长。
三级段落标题:肾脏疾病肾脏是排泄体内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器官,许多疾病会影响其功能。
腹部超声检查可以帮助鉴别以下肾脏相关问题。
1. 肾囊肿:肾囊肿是最常见的一种肾脏疾病,通常情况下为良性。
在超声图像中,肾囊肿呈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边界清晰锐利。
2. 肾结石:肾结石是由于尿液中溶质过饱和而形成的固体结晶物质。
在超声图像中,肾结石呈强回声,并伴有增加的血流信号。
3. 肾癌:肾癌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之一。
在超声图像中,早期的小型肾癌往往难以发现,但大型的或晚期的肾癌可显示为异常增大、有不规则轮廓等特点。
1胰腺常见囊性病变的CT/MRI 诊断杨正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4年宁波市放射学学术年会2014年11月21~22日2胰腺囊性病变•以往认为少见•随着影像学检查的普及,现常见 •偶然发现的胰腺囊性病变–CT 检查发现率2%~5% –MRI 检查发现率10~25–我院腹部增强CT 发现率 4.3%(13/300) –我院腹部MRI 发现率15.6%(47/300)James J. Farrell,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13;144:1303 Koen de Jong, et al. Gastroenter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2Sahani et al. AJR 2013; 200:343–3543男,54岁,健康查体 偶尔发现的胰腺囊性病变4胰腺囊性病变•常见–假性囊肿 –IPMN –MCN –SCA –SPN 囊变 –潴留囊肿•少罕见–导管腺癌囊变 –神经内分泌肿瘤囊变 –真性囊肿 –淋巴管瘤 –淋巴上皮囊肿 –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5胰腺囊性病变•囊性肿瘤–IPMN –MCN –SCA –SPN–实性肿瘤囊变•非肿瘤性囊肿–真性囊肿 –淋巴管瘤 –淋巴上皮囊肿 –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 –潴留囊肿6 胰腺囊性病变•不同的囊性病变的处理方式不同 •同种不同类型囊性病变的处理方式不同 •MDCT 和MRI 发挥重要作用–发现囊性病变–不同类型囊性病变的鉴别 –评估囊性病变风险度1.European experts consensus statement on cystic tumours of the pancreas ,Digestive and LiverDisease2.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uidelines 2012 for the management of IPMN and MCN of the pancreas ,Pancreatology 12 (2012) 1833.James J. Farrell,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13;144:13037 胰腺囊性病变国际指南20128胰腺常见囊性病变•胰腺假性囊肿(PCP )•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肿瘤(IPMN ) •粘液性囊腺肿瘤(MCN ) •浆液性囊腺瘤(SCA )•实性肿瘤囊变(假乳头状肿瘤)(SPN )91、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 (PPc )•非肿瘤性囊性病变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继发于急性胰腺炎、胰腺外伤或慢性胰腺炎 •可发生于胰内或胰周的任何部位 •胰液外溢消化自身组织•囊液中可含有组织碎屑、出血、及蛋白 •周围被肉芽组织及纤维包膜包裹(假包膜) •临床多有相关病史,常有症状10胰腺假性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多为单房囊肿 •囊液CT 低密度•囊液T1WI 低信号,T2WI 明显高信号 •组织碎屑,软组织信号但无强化 •出血或蛋白在T1WI 上呈高信号 •囊壁较厚,延迟强化•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的其他表现11男,47岁,急性胰腺炎后假囊肿形成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3个月后T2WI12男,50岁,急性胰腺炎后假囊肿形成6个月CTT2WIT1WI+CT1WI13 男,56岁,慢性胰腺炎伴假囊肿142、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 )•良性,几乎不发生恶变•好发于中老年(40-80岁,平均55岁左右) •女性多见,男女比例1:6-1:9 •常单发•无症状者一般无需手术15 病理学类型•微囊型–90%以上–肿块分叶,大量微小囊构成蜂窝状结构 –每个小囊直径小于2cm ,通常为数毫米 –囊液清亮,水样–囊间有纤维间隔,有时有中央瘢痕,常有钙化 –部分病灶周边区域可有直径大于2cm 的大囊• 大囊型–薄壁单囊–囊腔直径常大于3厘米 –可有纤细纤维分隔16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的病理学表现17影像学表现•微囊型表现–边界清楚的分叶状病变–由大量直径小于2厘米(常为毫米级)的囊构成 –蜂窝状结构–部分病例周围可有直径大于2cm 的大囊–有时CT 看似实性肿块,平扫20~40HU ,主体有明确强化 –增强后CT 隐约可见的小囊影可提示诊断 –T1WI 上为低信号–T2WI 上清楚显示大量小囊组成的蜂窝状结构 –囊间可见纤维间隔或中央瘢痕,延时强化18微囊型SCA :女,74岁,CT :126535动脉期 45HU 门脉期 51HU 平衡期56HU19女性,72岁,胰体尾部巨大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CT 号:14939720T2WI 对于微囊的结构显示最好CT:137905MRI: 33865男性,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