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雷雨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6
《雷雨》教学设计15篇《雷雨》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时常需要预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教学设计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雷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保藏。
《雷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后自然界消逝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同学观看大自然的爱好。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通过情境模拟,激发同学学习语文的爱好。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爱好1、呈现板书,回忆梳理师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一课,知道课文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色,并且重点感受了雷雨中的景象。
2、全班表演,激趣导入(1)激趣:聪慧的孩子们,你们能表演雷雨时的景象吗?(2)全班在老师引领下表演(首先,生把小手放在桌子上敲打表演打雷,师说“打雷喽。
”生把纸拿起来抖动表演下雨,师说“下雨喽。
”接着,两组敲桌,两组抖纸,表演雷雨交加,师说“大风来了”,生一边抖动一边吹纸。
)三、研读课文,多元感悟1、感受雷雨前景象(1)生自由朗读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2)沟通,预设: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①想象说话:是啊,为什么蝉都不叫了呢?蝉儿们,你们怎么了?(闷)②比较句子A、出示: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B、沟通:你发觉了什么?你宠爱哪句?为什么?C、想象,这样闷热的天气中,你会有什么感觉,还有别的动物呢?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呢?用上“一……也……”练习说话突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①情境模拟,同学表演“树枝乱摆”②体会“风大”③用朗读呈现“风大”④一阵大风吹来,还会消逝怎样的情景呢?想象说话:A、出示:突然,一阵大风吹来,。
《雷雨》教案(精选6篇)《雷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认读四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了解大自然的各种变化,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媒体:课件1: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激趣导入;课件2:播放雷雨前的情景动画,给学生视觉冲击,激发兴趣,促进理解;课件3:播放下雷雨时的情景动画,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促发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课件4:播放雷雨过后的情景动画,将抽象变为直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课件5:奇特的自然现象:日出、日落、浓雾、秋霜、冬雪,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投影仪:出示投影片(雷雨后)、出示投影片(填空),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了?(课件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说说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答)2、大家听得真仔细、说得真好!对,这是一场雷雨。
(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场景多么热闹、壮观呀!课文中,小作者是怎么描述这场雷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雷雨的?2、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过渡:雷雨前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
三、细读,品味。
(一)指名读1---3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雷雨前的景象是什么样的?1、学生回答,老师引读(板书:蝉不叫、大风、蜘蛛、闪电、雷声。
)2、现在我们知道了雷雨前会出现这些景象,那么你觉得作者用哪些词语把这景象写的更具体的呢?我们一块来读一读,找找看吧!①学生自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作上记号。
《雷雨》教学设计(精选15篇)《雷雨》篇1【教具准备】教学挂图两张(课文插图)。
【多媒体】1、音响效果:电闪雷鸣和雨声。
2、ppt“读读抄抄”中的三句话,带点的字用红色。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12个字。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有观察天气变化的兴趣。
【重点难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揭示课题1、(播放电闪雷鸣和下雨声的音响)小朋友,听听,这是什么声音?2、我们常常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景象──雷雨。
初读感知1、请小朋友先读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请课文下面的小动物来帮帮你。
2、谁觉得自己能把课文读通,就读给大家听听吧。
3、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雷雨的,小朋友能说说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自由读。
指名读。
再读感悟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有顺序,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讨论,写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分别是课文的哪些地方,找到了分组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景象。
注意:默读不能动嘴,可以动手作作记号。
2、同学们请把想到的在朗读中表达出来。
可以先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让小伙伴来评评你读得怎么样。
3、(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小朋友看看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它们分别描绘出了什么时候的景象呢?请你找出课文的相关部分读一读,再说一说。
4、这篇课文有些句子很美,谁愿意把你最喜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听的同学如果觉得他读得准确优美,你也可以模仿他的语气读一遍。
5、范读写雷雨时的段落,指导读出感情。
默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互相评价。
看图选读课文。
朗读展示。
我的发现(课件出示课后读读抄抄的句子)请大家看这三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看谁有新的发现。
是呀,如果把“垂下来”换成“掉下来”‘就没有这么形象了。
这里还连着丝呢。
发现带点的词用得很好;发现用其他词来换带点的词就没有这么好了;发现带点的词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雷雨》教案(通用5篇)《雷雨》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雷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雷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领会作品中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
3、认识到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从而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的必然灭亡。
【难点、重点分析】1、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分析: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
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这一点跟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相同的。
(可与《祝福》《药》等小说的环境描写作比较,以加深理解。
)2、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鲁侍萍,那么鲁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白自己的身分并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分析: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的某种轻信和谅解。
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3、侍萍在与周朴园的对话中,有几处掩饰?又有哪些地方暴露了她的性格特点?分析:周朴园四次问到她姓什么,是谁,她都很自然地掩饰过去,语调平缓,不露声色。
表明她性格特征的语言动作有:熟练自然的关窗动作,对侍萍的身世及周朴园的隐情细致地述说,对绣着梅花衬衣的熟记。
16 雷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本二下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看图找段落"的方式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即“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学习雷雨前的片段,借助“完善板贴"这一学习活动,通过微视频、直观感受、表演等方式理解“垂下来、压下来、乱摆”这两个词语,并能借助这些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段落。
3.会写“雷、压、黑、垂"四个生字。
并能借助魔法棒和魔法圈写好“垂和黑”两个生字的横画间距和横画长度。
【教学重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活动一:猜雨揭题猜“雨"字,积累和雨有关的词语①第一次见面,林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猜猜它是什么字?②你能给“雨”找找朋友吗?③老师也带来了很多雨的朋友呢:毛毛细雨和风细雨倾盆大雨狂风暴雨能给他们分分类吗?揭题雨的朋友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看老师板书课题:雷活动二:看图梳理自由读课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仔细观察这一场雷雨。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给图找段落林老师给这篇课文画了三幅画,现在请你先好好地观察第一幅画,对照课文,来读读对应的段落。
指名读,追问,你读这段的理由是?为什么读这段呢?你们赞成吗?图片:小结:这篇课文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写就显得特别有条理。
活动三:借板贴,学习1—3自然段圈画雷雨前的事物·让我们走进描写雷雨前的第1——3自然段,同桌合作:①默读圈画:默读1——3自然段,圈出雷雨前的事物②讨论校对:同桌校对·幻灯展示学生的圈画结果,并修正·全班修改2.利用板贴,理解词语,指导朗读对照课文,仔细观察,给老师提提意见,这幅画哪里需要改进?(相机教学)①教学“满天"·哪个词告诉你要贴很多很多乌云呢?·指名读句子,评价读好“满天、黑沉沉”等词语。
《雷雨》教案精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雷雨》教案精选6篇优秀的教案是每一位教师都会提前准备的文件,我们写好教案之后,在上课过程中也是会提高自信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雷雨》教案精选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雷雨》教学设计(15篇)《雷雨》教学设计13【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__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件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2、是呀,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凉爽。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雷雨》。
(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1、课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色。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生字教学:带拼音认生字。
(读给同桌听、全会读的读、指名读)去拼音读。
(打电话游戏识字、抽查读)句段中认字。
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3、指导写字“垂、蜘、越、逃”。
三、再读感知,理清条理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写雷雨?2、指名分节读课文,读懂了什么?3、还有哪些不懂?进入资料城:《闪电的形成》、《球形闪电》、《惊蛰至,春雷起》、《昆虫和惊蛰》、《彩虹的成因》、《为什么雷雨前天气闷热》、《为什么先刮风后下雨》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雷雨》一课,学习了生字词。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2、这节课,我们就要读好雨景,想象雨前、中、后的情景。
二、读中赏雨、读中想象1、雷雨就要来了,是怎样的情景?自由读1、2、3节。
2、汇报。
3、小作者抓住哪些事物来写?把最能表现雷雨前特点的句子找出来,多读读:“乌云”一句:(指名汇报──再指名读──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乌云压顶,读出这种感觉来)“大风”一句:(用第2节过渡──出示图,请看大风一刮,树枝乱摇,大风一刮,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小作者还看到了什么“一只蜘蛛垂下来”品词品句,这句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读懂的?)“闪电”一句:(与此同时,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雷雨》教学设计(通用23篇)《雷雨》教学设计(通用2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雷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雷雨》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新课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大学学生怀着对旧中国封建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的剧本。
一年后,当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在巴金的热忱帮助下,这部剧本终于在1934年《文学季刊》第三期上发表了,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年4月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拍成电影,甚至前几年还有人把它拉长为一部二十集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着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
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它了。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简介剧情及课文1、声、字、画(剪截于话剧表演中场景)多媒体课件活动展示,渲染课堂气氛。
(下底四行滚动字幕)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悲情故事。
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这就是后来的鲁大海)才三天的鲁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这就是后来的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初生儿去投河……三十年后,在畸性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缠,狠命地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
此刻“恨人像一把火,爱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发。
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并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惶出奔,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侍痴呆了……2、点击课文我们的课文就是从来接四风回去的鲁侍萍与周朴园的不期而遇开始的。
《雷雨》教学设计14篇《雷雨》教学设计14篇《雷雨》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意目标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教学设想】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合,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扩大课堂容量。
4.课型:品读・鉴赏课5.教时:一教时【重难点简析】1.文学作品的魅力来自语言。
戏剧语言在展开冲突,显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言为心声,品读语言应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
因此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为: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作者说:“《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雷雨》“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鉴赏时为了避免用“社会问题剧”的主题模式“削足适履”地硬套剧作,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引领学生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学子带着梦幻,带着爱恨无奈,带着对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之久的剧本。
一年后,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
从1935年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