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6例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和总结綦江县第二人民医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70例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70例患者较对照组60例患者的症状改善及肠功能恢复时间有明显缩短。
结论:对于急性胰腺炎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行清胰汤高位低压滴注灌肠,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显著。
标签:急性;胰腺炎;清胰汤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
急性胰腺炎(AP)已经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
临床表现凶险,死亡率高。
尽管对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学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展,治疗仍然是支持性质而非特异的。
目前采用的治疗措施如抑制胰酶分泌、手术解除胰管梗阻、减压及清除坏死组织虽起一定作用,但并不能阻止胰酶的自身消化和并发症的发生,也不能防止术后残余胰腺的继续坏死和继发感染,更不能降低AP患者的死亡率。
AP患者早期死因多因多器官功能衰竭。
经过近40年的研究,我国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已有显著提高,非手术者达90%,目前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重庆市綦江县第二人民医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7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就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和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1 7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轻型胰腺炎44例,重症胰腺炎26例,女42例,男28例,男女比例为0.67:1,年龄20~80岁,平均54岁,发病到人院时间从1 h到1周。
发病前均有明显诱因,其中以进高脂饮食为主。
均有突发性中上腹疼痛,向腰背部放射,腹痛持续剧烈,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膜刺激征。
1.1.2随机选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对照组。
1.1.3所有患者均按Ronson标准和国内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
1.2方法观察组用中药清胰汤(主药大黄)行高位低压滴注灌肠,将中药每剂水煎至300ml左右,趁热纱布过滤入输液器内。
按普通灌肠法操作,将胃管插入肛门内25 cm以上,然后30 min内滴入,滴完后拔去胃管。
中西药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37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19例和对照组118例。
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标签:急性胰腺炎;中西药结合;临床安全性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及病死率极高。
胰酶被多种因素激活,引起胰腺自身消化、水肿、出血、坏死,导致机体出现炎症反应,称为急性胰腺炎。
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与胆结石、饮酒过量、外伤、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
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血清淀粉酶升高为主要临床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休克、黄疸等症状。
容易引起胰腺脓肿、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3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其中男153例,女84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3.5±4.6)岁;病程2~48h,平均病程(19.8±3.7)h。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19例和对照组11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饮食、补充电解质、调节酸碱平衡、胃肠减压、止痛抗感染、营养支持等。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抑酸:奥美拉唑40mg+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抗感染:阿奇霉素2g+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营养支持:维生素+脂肪乳+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54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
方法: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乌司他丁和大承气汤中药治疗。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2%,对照组总有效率7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两组在治疗的第5天、第7天、第10天血、尿淀粉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速度较快,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奥曲肽乌司他丁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起病急,症状重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多器官损害性疾病,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治疗方法有手术和药物治疗,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1年3月~2012年2月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4例,男40例,女14例,年龄17~78岁,平均45.6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症状等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对照组采用奥曲肽治疗,0.6mg/24小时持续静滴,病情缓减后改为0.1mg,每8小时1次,肌肉注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乌司他丁治疗,乌司他丁10万u,溶于10%葡萄糖250ml 静滴,12小时1次,连用5~7天,同时应用大承气汤中药进行治疗,大承气汤基本方组成:生大黄10g(后下煎2分钟),玄明粉10g(冲),厚朴10g,枳实10g,白芍10g,半夏10g,黄芩10g,柴胡10g。
并治疗后1、2、3、7、10天复查血常规,血、尿淀粉酶。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5.2%,对照组总有效率7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血、尿淀粉酶恢复情况:两组在治疗的第5天、第7天、第10天血、尿淀粉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速度较快,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56例临床治疗分析(一)【论文关键词】胆源性胰腺炎;胆总管;非手术治疗【论文摘要】目的:探讨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后,48h内病情均有所好转,白细胞、血清淀粉酶及尿淀粉酶均有所下降,平均住院2W出院,于出院后4~6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
结论:急性轻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以非手术治疗为宜。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gallstonepancreatitis,AGP)是由于胆总管下段结石阻塞或十二指肠乳头炎平水肿造成胆汁胰液的排出障碍引起,随胆总管结石发病率的增加,AGP的发病也有增加的趋势。
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关于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1]。
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12~83岁,平均年龄54岁,经影像学及手术证实有胆囊结石43例,胆总管囊肿4例,胆总管结石或扩张3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胆囊癌1例,胆道有阻塞性黄疸表现者3例。
胰腺炎严重程度诊断标准参照APACHE-Ⅱ评分标准:入院24h内APACHE-Ⅱ≤8分为轻症AGP,共48例,APACHE-Ⅱ>8分为重症AGP,共8例。
1.2诊断标准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①有胆道疾病史;②血淀粉酶超过正常3倍以上;③肝功能损害伴黄疸;④影像学检查提示胆囊或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⑤部分病例经过手术探查证实。
胆道梗阻诊断标准:①血清总胆红素持续升高;②影像学或手术中发现胆总管扩张;③胃肠减压管中无胆汁引出。
1.3临床表现本组患者经入院体检:T38℃~38.9℃,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中腹偏左有压痛,其中轻度腹膜刺激症25例,巩膜黄染3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6例疗效观察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急腹症之一,以剧烈上腹疼病、腹胀、恶心、呕吐,血、尿淀粉酶明显增高为特征,我院从2003年1月~2007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将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胆源性18例,酒精性12例;水肿型28例,坏死型2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8~79岁,平均53.5岁。
对照组26例,胆源性15例,酒精性11例;水肿型25例,坏死型1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30~75岁,平均5
2.5岁。
两组在年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根据199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制定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采用禁食和胃肠减压;镇痛解痉;抑制胰腺分泌及抗胰酶(坏死型选用生长抑素);预防和治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营养支持。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清胰汤I号加味,方药组成:柴胡15 g、芒硝30 g、大黄15 g、赤芍20 g、黄芩15 g、木香15 g、黄连15 g、枳实15 g、厚朴18 g、丹参30 g、茵陈30 g。
上方除大黄芒硝外,共煎取汁600 ml,大黄开水泡取汁300 ml,两药混合将芒硝兑入其中,每次150 ml,4小时1次,胃管内注入,直至腹痛呕吐消失,血、尿淀粉酶正常。
1.4 疗效观察:疗效评定标准:经过疗效观察,判定为治愈、有效和无效。
治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消失,血、尿淀粉酶及胰腺影像学检查形态正常。
有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减轻,血、尿淀粉酶下降,胰腺影像学检查形态改善。
无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血、尿、淀粉酶及胰腺影像学检查无改善或加重。
2 结果
治疗组30例,治愈29例,治愈率96.6%,疗程7~24天,1例转外科手术
治疗;对照组26例,治愈22例,治愈率85%,疗程9~28天,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
治疗组治愈率及疗程均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有逐年增多趋势,中医认为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机是脾胃实热,肝郁气滞,根据中医“六腑以通为用”和“不通则痛”及“气滞则血瘀”的学说。
采用清胰汤I号加味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
方中柴胡、枳实、厚朴、木香行气舒肝,黄连、黄芩、茵陈清热除湿,大黄、芒硝通里攻下,丹参、玄胡、赤芍活血化瘀。
诸药合用具有清热攻下,活血化瘀之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该方具有改善肠道功能,增加胰腺血供,减轻胰腺水肿和坏死的作用。
通过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治愈率高,无1例死亡,病程短,费用低,较之单用西药治疗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