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格式:ppt
- 大小:5.73 MB
- 文档页数:28
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标要求】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重点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70年代的外交。
【知识梳理】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1)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具体政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内容: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__________、互不干涉内政、____________、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②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外交成就:(1)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与______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打破_____等西方国家的封锁。
(2)参加重大国际会议:①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_______国际会议,在会上起了积极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②1955年参加在___ __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坚持“______ ___”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3)亚非会议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联系。
二、70年代的外交成就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⑴原因①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②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加强。
③同时,中国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争得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拥护。
⑵恢复:1971年第____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23国提出的提案,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中美关系的缓和⑴原因①60年代末期,美国的霸权面临着的严峻挑战。
②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
⑵进程①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___________》,前调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之间的关系,双方都不应在______地区谋求霸权,美国对______ 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提出异议。
第11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悉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及中国与第三世界友好往来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提取和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学习,培养学生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2015年3月29日到4月6日,中国派出三艘军舰,从也门撤出中国公民613人。
同时协助来自15个国家的外国公民安全撤离。
巴基斯坦公民在也门的数量也很多,4月3日,176名巴基斯坦公民安全抵达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
很多巴基斯坦公民手里挥舞着五星红旗,一名巴基斯坦公民激动的说:“多亏中国救了我们,中国给予我们莫大的帮助,我们要用一生回报中国。
”谈起协助巴基斯坦公民社桥,当时的中国驻也门大使田琦讲述了一个细节:“巴基斯坦大使给我打电话时激动的说,感谢中方的救助行动,这次行动再次证明了巴中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国人民就是巴基斯坦人民的亲人,我听得出他在电话那头哭了。
”看到这条信息,我们应该为祖国骄傲,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忆往昔,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是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二、新课讲授(一)恢复联合国席位1、1997年10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厦前升起。
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受到热烈欢迎。
57个国家的代表在会上致欢迎词,大会主席称中国参加联合国工作,“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你知道我国是怎样重返联合国的吗?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中国以创始会员国身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第31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两课时)深圳西乡中学罗晖教材分析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同时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
本课实际上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Ⅰ)》第5个专题“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有四个:“⑴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⑵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⑶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⑷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本课需要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一、二、三目内容,第二课时完成四、五目内容和进行课堂总结。
本课第一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介绍了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代背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应用和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是分析其历史背景、内在关系和历史意义。
第二目“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重点是恢复的原因。
第三目“历史性的握手”,介绍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改善,重点是背景和意义。
其中,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七十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
第四目“国际交流与合作”,介绍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体现外交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五目“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等内容在初中学习过,学生已有一定了解,不必细讲。
而要组织学生自行探究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理解外交关系和社会问题,以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
学生分析对外交历史感兴趣,尤其对周恩来外交风采格外敬佩,是大多数高中生的普遍情结。
第26课 新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一、建国初期的外交(走向成熟)1、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外交原则:“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探究】①中国当时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而不走“中间路线”?“一边倒”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因为当时两大阵营对峙,美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而苏联则对中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援助;并且当时中国是小国,经济并不发达,要实现经济发展,在自身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需要依靠外来力量,实行“一边倒”可以壮大社会主义阵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②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不矛盾,不仅不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相悖,相反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原因:“一边倒”并不拒绝与西方国家交往;它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国际形势而制定的。
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只是因为新中国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的打压,并不意味着中国就盲目的、无原则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一边倒”实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
3、外交成就(1)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②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③实践:1954年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1955年在万隆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特点:包容性和开放性⑤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30年前,祖国的大门紧闭,没有人知道外面的世界,也没有人了解中国国情。
30年前的中国,好比紫禁城般深宫大院,无人得知;30年后的中国,好比天上的太阳一般,抬头便是,众人皆知。
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应该拥有一份自豪,应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30年,农村变为小城市,小城市变为经济特区。
比如说农村实行的家电下乡政策,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家电下乡试点产品已经成为农民购买家电的首选,改善了民生,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家电下乡为企业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为做好销售和服务,试点企业主动将工作重心转向农村,积极研究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开拓和整合农村家电流通网络。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各届领导人对农村的改善和发展做出了很多决策: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继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多渠道增加“三农”投入。
不说别的,也不泛泛而谈,就说生活必备用品——食物。
改革开放前,城市吃不好,农村没得吃,所有人都不知道外国的食物是什么,对世界的了解,对世界的好奇可望不可即。
30年前的中国人像被软禁一般,不能去外国开阔视野。
就连遥远的古代都有出使他国的惯例呀!而如今,能与他国交往了,能显示我们中华民族的实力了。
强大的美国在金融危机的风暴下低了头,而我们中国凭着1300000000中国人做的后盾保持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30年,有人平平凡凡的过,但这三十年,有130000000个中华民族的勇士创立了辉煌的历史篇章!97年香港的收回,99年澳门的回归不容易呀!但我们做到了,这份荣誉只属于中国民族的后裔!中国改革开放前是站在世界民族的山脚,而30年后,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顶端!黎明中学初一<三>班徐臻1号200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