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方针
同: 有相同的历史遭遇,都受过资本主义
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有共同的愿 望:维护独立,谋求发展。 “求同”:共同的发展目的 异: 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保留不同的意见和分歧。 “存异”:保存不同的社会和意识形态
周恩来参加 万隆会议 (1955年4 月17日)
台湾情报部门获悉,周恩来将率领中国代表团包印尼航空公司“克什 米尔公主号”飞雅加达开会,专机在香港短暂停留。机场清洁工小郑,在 50万港币重赏下,将炸药做成牙膏模样,带入机场按在右翼轮舱处。机上 11位参加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成员和记者全部遇难。周恩来因刚做完阑尾 炎手术,临时秘密改变行程,经昆明取道缅甸首都仰光赴万隆参加会议。
内 容 意 义
C、1954Hale Waihona Puke ,日内瓦会议背景: 目的:
朝鲜停战,美继续盘踞台湾海峡,企图在印 度支那地区威胁中国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 参加的国际会议
1954年4月至7月,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国代表团出 席日内瓦会议。上图为周总理一行步入会场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
日内瓦会议会场
D、万隆会议(1955年)
背景:
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内容: 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 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的亚非国际会议
意义:
①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 取得圆满成功 ②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有更多的亚 非国家同中国建交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外交政策
内容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 “另起炉灶” 交关系,而在新的 民地的地位,在国 基础上另建新的平 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等外交关系 先消除帝国主义 “打扫干净 在华势力和一切 特权,再考虑与 屋子再请客”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 立与主权,奠定了 与世界各国建立平 等互利外交关系的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