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50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一、引语55年前,一个新生的国家诞生在世界的东方。
55年来,新生的中国经风雨、见世面、开诚心、布公道,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今天,让我们走进那风雨如歌的岁月,去感受那惊涛骇浪的艰险,去追忆那惊心动魄的抗争,去体验那惊世骇俗的镇定,去体会那惊天动地的成就。
引语的作用:凝神起兴点题二、基于知识目标的教学设计——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一)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目标建国之初的外交方针,中苏建交的背景及意义,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出发点及其内容和历史意义,中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及其意义,中国参加亚非国际会议及其意义,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历史背景和有关史实,中美关系改善的时代背景及有关史实,中日关系改善的时代背景及有关史实,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四项原则和表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改善和发展同俄、美、日、法等世界大国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及其意义,中国在联合国组织内的活动及贡献。
知识目标的教学设计要求:全面、具体、有序(二)知识目标的教学实施(课堂教学结构,板书结构)(1)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①中苏友好②中美敌对③三大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中国).出发点: 五项原则及其相互关系②实践:日内瓦会议. 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③历史意义. 解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①历史背景: 解释:为什么是恢复?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4)历史性的握手①中美关系的改善:历史背景.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②中日关系的改善:历史背景:田中角荣访华.(5)国际交流与合作①原则——四项原则②表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6)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①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②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上海合作组织③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复习巩固教材知识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序号时间外交成就历史意义1 1949年中苏建交2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4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5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6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7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8 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9 1979年中美建交10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11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HDG3〗12 2002年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三、基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的教学设计——问题情境下的自主学习(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营造情境(教师的活动)形成问题(主要是教师的活动)自主探究(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形成认识(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过程体察,方法体会,情感体验,价值判断)实现问题情境下的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可以有两种设计:一种是立足于面(全体学生、全部教材内容)的问题引导式教学设计,一种是立足于点(个别学生、一部分教材内容)的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二 )立足于面的问题引导式教学设计(1)营造情境——考察外交活动和外交目的的思路。
中华民族何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数千年不倒,中国何以在当今世界演绎大国崛起的神话,不只是因为我们有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的庞大的人口数量,不只是因为我们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只是因为四大发明对世界近代科技不灭的影响,还因为,因为我们有5千年——甚至更久远的历史,因为这5千年中从未间断的文明,还有这5千年的中华文明中亘古久远的民族精神——中华魂!一、中华魂,是艰苦奋斗,是自强不息中华魂,是越王勾践为复国而卧薪尝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内忧外患时的埋头苦干一心搞生产是刘翔为争夺男子110米跨栏而努力训练。
中华魂,是艰苦奋斗,是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唯有自强不息,我们方能锐意进取,方能日益接近我们心中最初设想的那个理想的人,成为当代社会中令人艳羡的白领.骨干.精英。
一段一段蜿蜒千里的长城是中华魂的集中体现,她雄浑、坚强,屹立千年不倒。
她挺立着自己的脊梁,也支撑着华夏儿女的傲骨,生生不息,流传不灭。
中华魂以她独特的方式汹涌着不绝的热切,流动着滚烫的激情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以长城为依托,以黄河为韧带,千世万世永恒长存。
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
勤奋可使天才如虎添翼,也可使庸者赢得一切。
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中。
许多意志坚强、持之以恒而智力平平乃至稍稍迟钝的人都会超过那些只有天赋而没有毅力的人。
推动世界前进的人并不是那些严格意义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奋、埋头苦干的人;不是那些天资卓越、才华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论在哪一个行业都勤勤恳恳、劳作不息的人们。
天赋超常而没有毅力和恒心的人只会成为转瞬即逝的火花。
只有艰苦奋斗,才能自觉克服学习不钻、生活不俭、境界不高的陋习;只有艰苦奋斗,才能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思想诱惑,坚守做人的道德防线;只有艰苦奋斗,才能防止各种享乐思想和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保持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强自立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堂学案【课标要求】⑴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⑵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⑶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⑷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考纲要求】现代中国的的外交(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的知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日内瓦会议与亚非国际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基本史实;新时期中国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到史实。
②理解和运用:结合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新中国所取得的外交成就;理解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的原因和影响;新时期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③通过学习能认识到外交活动的本质——“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外交活动和外交目的的出发点,就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2、过程与方法①了解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分析新、旧中国外交的本质区别;②通过影视资料和历史图片,再现历史场景,进行历史回顾;③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究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认识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了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准则,也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通过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认识到在维护国家利益前提下,解决国际问题的外交策略。
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编写:班级:小组:姓名:审核:【课标要求】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学习目标】1、识记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成就?七十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成就2、你如何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3、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影响。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课前案【自主学习要求】1、结合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基础知识部分,并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课堂互动,合作探究】——课中案【预习反馈】1、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成就?2、七十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3、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成就4、你如何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5、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要求: 1、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2、小组长组织讨论,安排做好相关记录,并确定展示探究成果的同学。
)探究一: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
政治舞台上“巨人”的握手,会引起社会的“震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
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
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
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
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
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摘自《第一次握手》(1)国共前两次握手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又分别有何巨大作用?材料二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身受侮辱。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和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四项原则和表现(中国加入WTO、APEC、建立中国-东盟贸易区)、发展同大国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及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归纳概括出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成就。
通过阅读教材,能归纳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目的和意义。
能认识到外交活动的目的的出发点,就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能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新中国外交是我国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体现。
⑵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信赖和赞誉。
⑶我国外交战线人才济济,周恩来、乔冠华等人都是外交领域的“天之骄子”。
新中国外交成就斐然,与旧中国外交有天渊之别。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和意义,新时期外交成就。
难点: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交方针的调整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四、知识连接1、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历史意义中美关系缓和以及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第26课 新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一、建国初期的外交(走向成熟)1、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外交原则:“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探究】①中国当时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而不走“中间路线”?“一边倒”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因为当时两大阵营对峙,美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而苏联则对中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援助;并且当时中国是小国,经济并不发达,要实现经济发展,在自身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需要依靠外来力量,实行“一边倒”可以壮大社会主义阵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②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不矛盾,不仅不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相悖,相反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原因:“一边倒”并不拒绝与西方国家交往;它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国际形势而制定的。
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只是因为新中国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的打压,并不意味着中国就盲目的、无原则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一边倒”实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
3、外交成就(1)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②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③实践:1954年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1955年在万隆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特点:包容性和开放性⑤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中华民族何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数千年不倒,中国何以在当今世界演绎大国崛起的神话,不只是因为我们有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的庞大的人口数量,不只是因为我们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只是因为四大发明对世界近代科技不灭的影响,还因为,因为我们有5千年——甚至更久远的历史,因为这5千年中从未间断的文明,还有这5千年的中华文明中亘古久远的民族精神——中华魂!一、中华魂,是艰苦奋斗,是自强不息中华魂,是越王勾践为复国而卧薪尝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内忧外患时的埋头苦干一心搞生产是刘翔为争夺男子110米跨栏而努力训练。
中华魂,是艰苦奋斗,是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唯有自强不息,我们方能锐意进取,方能日益接近我们心中最初设想的那个理想的人,成为当代社会中令人艳羡的白领.骨干.精英。
一段一段蜿蜒千里的长城是中华魂的集中体现,她雄浑、坚强,屹立千年不倒。
她挺立着自己的脊梁,也支撑着华夏儿女的傲骨,生生不息,流传不灭。
中华魂以她独特的方式汹涌着不绝的热切,流动着滚烫的激情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以长城为依托,以黄河为韧带,千世万世永恒长存。
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
勤奋可使天才如虎添翼,也可使庸者赢得一切。
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中。
许多意志坚强、持之以恒而智力平平乃至稍稍迟钝的人都会超过那些只有天赋而没有毅力的人。
推动世界前进的人并不是那些严格意义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奋、埋头苦干的人;不是那些天资卓越、才华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论在哪一个行业都勤勤恳恳、劳作不息的人们。
天赋超常而没有毅力和恒心的人只会成为转瞬即逝的火花。
只有艰苦奋斗,才能自觉克服学习不钻、生活不俭、境界不高的陋习;只有艰苦奋斗,才能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思想诱惑,坚守做人的道德防线;只有艰苦奋斗,才能防止各种享乐思想和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保持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强自立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祖国在我心: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方圆九州,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浩如烟海。
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缔造了强汉盛唐,领世界风骚几千年,何等风光?直到鸦x战争爆发,洋枪火炮轰开了国门,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各帝国列强肆虐神州大地,掠财夺宝,恣意妄为,国家蒙难,前路茫茫,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此危急关头,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举起了明灯,照亮了中国的出路,指引中华儿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响彻寰宇,世界再次听到中华民族的声音。
然而,经历百年洗劫的中国触目疮痍,百业俱废。
国家须重建,民族要复兴!中国共产党又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建设家园的历史征程。
在建设路上,在党内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下,我们也曾经历波折,也曾走过弯路,也曾停滞不前。
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建设事业前景暗淡。
但中国共产党毕竟是一个以世界上最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不断检验自己,不断发展、不断自我完善的政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再次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举起了明灯,及时地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提出“到八十年代末,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二十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国内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三步走”战略步骤。
自此,国家的建设重新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大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从1979年到1989年,我国实现国内经济总值翻一番,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了二十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又翻了两番,达到了95933亿元,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
特别是自1989年以来的这十多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怀抱,百年耻辱一扫而空,中华民族得以吐气扬眉。
⽅圆九州,泱泱⼤国,五千年的历史⽂化浩如烟海。
中华⼉⼥,⽤⾃⼰的勤劳和智慧,缔造了强汉盛唐,领世界风骚⼏千年,何等风光? 直到鸦⽚战争爆发,洋枪⽕炮轰开了国门,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各帝国列强肆虐神州⼤地,掠财夺宝,恣意妄为,国家蒙难,前路茫茫,中华民族处于⽔深⽕热之中。
在此危急关头,是⽑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举起了明灯,照亮了中国的出路,指引中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压在⼈民头上的⼤⼭,建⽴了新中国,天安门城楼上的⼀句“中国⼈民站起来了!”响彻寰宇,世界再次听到中华民族的声⾳。
然⽽,经历百年洗劫的中国触⽬疮痍,百业俱废。
国家须重建,民族要复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民,开始了建设家园的历史征程。
在建设路上,在党内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下,我们也曾经历波折,也曾⾛过弯路,也曾停滞不前。
中国的社会⽣产⼒得不到发展,建设事业前景暗淡。
但中国共产党毕竟是⼀个以世界上最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不断检验⾃⼰,不断发展、不断⾃我完善的政党。
党的,再次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举起了明灯,及时地拨乱反正,重新确⽴了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全国⼈民推进改⾰开放,进⾏现代化建设,提出“到⼋⼗年代末,国内⽣产总值翻⼀番,解决⼈民的温饱问题;到⼆⼗世纪末,国内⽣产总值再翻⼀番,⼈民⽣活达到⼩康⽔平;到⼆⼗⼀世纪中叶,国内⼈均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平”的“三步⾛”战略步骤。
⾃此,国家的建设重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取得了举世瞩⽬的伟⼤成就。
从1979年到1989年,我国实现国内经济总值翻⼀番,解决了⼈民的温饱问题,到了⼆⼗世纪末,国内⽣产总值⼜翻了两番,达到了95933亿元,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
特别是⾃1989年以来的这⼗多年,我国综合国⼒⼤幅度跃升、⼈民得到实惠最多、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和,国际影响显著扩⼤,民族凝聚⼒极⼤增强。
⾹港、澳门回归祖国怀抱,百年耻辱⼀扫⽽空,中华民族得以吐⽓扬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