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格式:ppt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17
第11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悉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及中国与第三世界友好往来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提取和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学习,培养学生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2015年3月29日到4月6日,中国派出三艘军舰,从也门撤出中国公民613人。
同时协助来自15个国家的外国公民安全撤离。
巴基斯坦公民在也门的数量也很多,4月3日,176名巴基斯坦公民安全抵达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
很多巴基斯坦公民手里挥舞着五星红旗,一名巴基斯坦公民激动的说:“多亏中国救了我们,中国给予我们莫大的帮助,我们要用一生回报中国。
”谈起协助巴基斯坦公民社桥,当时的中国驻也门大使田琦讲述了一个细节:“巴基斯坦大使给我打电话时激动的说,感谢中方的救助行动,这次行动再次证明了巴中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国人民就是巴基斯坦人民的亲人,我听得出他在电话那头哭了。
”看到这条信息,我们应该为祖国骄傲,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忆往昔,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是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二、新课讲授(一)恢复联合国席位1、1997年10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厦前升起。
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受到热烈欢迎。
57个国家的代表在会上致欢迎词,大会主席称中国参加联合国工作,“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你知道我国是怎样重返联合国的吗?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中国以创始会员国身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华民族何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数千年不倒,中国何以在当今世界演绎大国崛起的神话,不只是因为我们有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的庞大的人口数量,不只是因为我们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只是因为四大发明对世界近代科技不灭的影响,还因为,因为我们有5千年——甚至更久远的历史,因为这5千年中从未间断的文明,还有这5千年的中华文明中亘古久远的民族精神——中华魂!一、中华魂,是艰苦奋斗,是自强不息中华魂,是越王勾践为复国而卧薪尝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内忧外患时的埋头苦干一心搞生产是刘翔为争夺男子110米跨栏而努力训练。
中华魂,是艰苦奋斗,是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唯有自强不息,我们方能锐意进取,方能日益接近我们心中最初设想的那个理想的人,成为当代社会中令人艳羡的白领.骨干.精英。
一段一段蜿蜒千里的长城是中华魂的集中体现,她雄浑、坚强,屹立千年不倒。
她挺立着自己的脊梁,也支撑着华夏儿女的傲骨,生生不息,流传不灭。
中华魂以她独特的方式汹涌着不绝的热切,流动着滚烫的激情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以长城为依托,以黄河为韧带,千世万世永恒长存。
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
勤奋可使天才如虎添翼,也可使庸者赢得一切。
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中。
许多意志坚强、持之以恒而智力平平乃至稍稍迟钝的人都会超过那些只有天赋而没有毅力的人。
推动世界前进的人并不是那些严格意义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奋、埋头苦干的人;不是那些天资卓越、才华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论在哪一个行业都勤勤恳恳、劳作不息的人们。
天赋超常而没有毅力和恒心的人只会成为转瞬即逝的火花。
只有艰苦奋斗,才能自觉克服学习不钻、生活不俭、境界不高的陋习;只有艰苦奋斗,才能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思想诱惑,坚守做人的道德防线;只有艰苦奋斗,才能防止各种享乐思想和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保持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强自立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1.1967年10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外交季刊》上写道:“就长期观点而言,我们根本不能让中国永久排除在国际大家庭之外……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不可能听任十亿人口愤怒地在孤立状态中生活。
”尼克松所说的中国境况得以改变始于(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日邦交正常化C.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2.有学者说:“(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美两个国家都陷入了不安全的困境中,都无法独自应对同一个庞大的敌人,于是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这反映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是( )A.战略安全利益需要B.中美已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C.中国多边外交活动初见成效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需要3.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
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
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B.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D.没有认清上海合作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4.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新中国外交历程时,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用一个小标题来反映。
其中适合用于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C.“一边倒”、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5.中国有句俗话,叫作“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
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6.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
”对这一原则认识的主要依据是它( )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限7.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8.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学设计岳麓版必修(Ⅰ)第27课所属学科:历史使用的年级:高一一、教学任务分析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本课为新课标岳麓版必修(Ⅰ)第27课,主要讲述新中国外交的发展过程。
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史实,还能够进行自主地探究式学习,并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探究历史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本课确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观看图片、表格,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准确有效的信息;通过对历史事件发生原因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讲述法,通过对基本史实的讲述,开展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新中国外交的发展过程;运用讲解法,对个别的难懂的字、句、词、术语加以说明,如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万隆精神”、“求同存异”等等;运用图示法,综合利用大量的图片、表格,形象、直观地反映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能够把复杂的历史事件条理化,使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明朗化,从而能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又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以小组形式组织课堂讨论和课后互助学习,让学生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归纳总结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最后通过本课的学习分析理解影响一国外交活动的各项因素,加深学生对国际关系、国际政治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第26课 新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一、建国初期的外交(走向成熟)1、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外交原则:“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探究】①中国当时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而不走“中间路线”?“一边倒”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因为当时两大阵营对峙,美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而苏联则对中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援助;并且当时中国是小国,经济并不发达,要实现经济发展,在自身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需要依靠外来力量,实行“一边倒”可以壮大社会主义阵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②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不矛盾,不仅不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相悖,相反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原因:“一边倒”并不拒绝与西方国家交往;它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国际形势而制定的。
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只是因为新中国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的打压,并不意味着中国就盲目的、无原则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一边倒”实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
3、外交成就(1)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②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③实践:1954年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1955年在万隆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特点:包容性和开放性⑤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30年前,祖国的大门紧闭,没有人知道外面的世界,也没有人了解中国国情。
30年前的中国,好比紫禁城般深宫大院,无人得知;30年后的中国,好比天上的太阳一般,抬头便是,众人皆知。
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应该拥有一份自豪,应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30年,农村变为小城市,小城市变为经济特区。
比如说农村实行的家电下乡政策,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家电下乡试点产品已经成为农民购买家电的首选,改善了民生,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家电下乡为企业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为做好销售和服务,试点企业主动将工作重心转向农村,积极研究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开拓和整合农村家电流通网络。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各届领导人对农村的改善和发展做出了很多决策: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继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多渠道增加“三农”投入。
不说别的,也不泛泛而谈,就说生活必备用品——食物。
改革开放前,城市吃不好,农村没得吃,所有人都不知道外国的食物是什么,对世界的了解,对世界的好奇可望不可即。
30年前的中国人像被软禁一般,不能去外国开阔视野。
就连遥远的古代都有出使他国的惯例呀!而如今,能与他国交往了,能显示我们中华民族的实力了。
强大的美国在金融危机的风暴下低了头,而我们中国凭着1300000000中国人做的后盾保持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30年,有人平平凡凡的过,但这三十年,有130000000个中华民族的勇士创立了辉煌的历史篇章!97年香港的收回,99年澳门的回归不容易呀!但我们做到了,这份荣誉只属于中国民族的后裔!中国改革开放前是站在世界民族的山脚,而30年后,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顶端!黎明中学初一<三>班徐臻1号200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