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道路勘测
- 格式:pdf
- 大小:118.41 KB
- 文档页数:2
B QD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复习资料——仅供参考一.填空题:24分1.现行《标准》(JTJ01—97)规定,我国公路的技术等级,根据 使用任务 、 功能 及 适应的交通量 分为五个等级。
(笔记)P82.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型式有一块板(单幅路) 、二块板(二幅路)、三块板(三幅路)、四块板(四幅路).P873.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离心力使之产生两种不稳定的危险,一是 倾覆 ,二是 滑移 ,在发生横向倾覆 之前先产生横向 滑移 现象,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应保证汽车不产生横向 滑移 ,从而保证汽车的横向稳定性。
P34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 停车 视距的要求,其它各级公路一般应满足 会车 视距的要求,还应在适当间隔内设置大于规定的 超车 视距的路段。
P1115.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所受的阻力主要有空气阻力 、 滚动阻力、 坡度阻力 和惯性阻力 。
P546.展线的方式主要有 自然展线 、 螺旋展线 和 回头展线 。
P1847.减少和消除冲突点的方法有 交通管制 、 渠化交通 和 立体交叉 。
P 8.一般选线要经过方案比较、 路线带选择 和 具体定线 三个步骤。
P1329.道路平面线形就是由 直线 、 圆曲线 和 缓和曲线 的适当组合而构成的。
P3610.我国公路按路幅F 式可分为单幅双车道 、 双幅多车道 和 单车道 三大类。
P9611.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方格网式、 环形放射式 、 自由式 和 混合式 四种基本类型。
P1912。
按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我国城市道路分为 快速路 、 主干路 、次干路 和 支路 四类。
P9二、名词解释:20分1. 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P432.高速公路: 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笔记)3.横向力系数:单位车重所受到的横向力。
P304.施工高度:在同一桩点处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笔记)5.渠化交通:利用车道线、绿岛和交通岛等分隔车流,使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这种交通称为渠化交通。
第一章绪论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8、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三种。
12、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一阶段设计、二阶段设计、三阶段设计)三种。
三、参考答1.公路技术标准:是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设计速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
2.设计车速: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
3.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通过公路某段面的车辆数目。
4.道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
通行能力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两种。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1.答: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其中①铁路运输:运量大、运程远,在交通运输中起着主要作用;②水运运输:运量大、成本低,运速慢且受到航道的限制;③航空运输:速度快、成本高,服务于远距离和有时间要求的客货运输;④管线运输:适用于液态、气态、散装粉状物体的运输。
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如下特点:①机动灵活,能迅速集中和分散货物,做到直达运输。
②受交通设施限制少,是最广泛的一种运输方式,也是交通运输网中其他各种运输方式联系的纽带。
③适应性强,服务面广,时间上随意性强,可适于小批量运输和大宗运输。
④公路运输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社会效益显著。
⑤与铁路、水运比较,公路运输由于汽车燃料价格高,服务人员多,单位运量小,所以在长途运输中,其运输成本偏高。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我国公路分为哪几个等级?答:交通部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试卷A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A )。
A. 年平均日交通量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C.最大交通量2、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3、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B)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B.外侧路面边缘C.路面中心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B )进行。
A. 外侧B. 内侧 C .两侧同时5、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A)。
A .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6、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B.外边轴旋转C. 中轴旋转7、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B )。
A. 3%B. 2%C.非定值8、汽车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C )。
A. 二次抛物线B. 高次抛物线C.回旋曲线9、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C )。
A. 路基中线标高B.路面边缘标高C.路基边缘标高10、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A)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B. 加速度、行车时间和离心力C.加速度、行车时间和视距1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B )行驶。
A. 加速B. 等速C. 减速D. 无法确定12、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A )。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B. 土石方填挖平衡C. 最小纵坡和坡长13、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A )。
A. 经济运距B.平均运距C. 超运运距14、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B )。
A. 1:100B. 1:200C. 1:50015、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C )。
A.穿过城镇B.离开城镇C.靠近城镇16、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 C )来确定。
1土033/034班《道路勘测设计》试卷A一.填空题:20分1.作为城市道路设计依据的机动车辆可分为: 小型汽车 、 普通汽车 、 铰接车 。
2.根据(JTG 01-2003),将公路根据 功能 和 适应的交通量 分为五个等级。
其中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 小客车 的年平均交通量为2000-6000辆。
3.汽车行驶的充要条件是:T ≥ R (驱动力大于等于行驶阻力)和 T ≤ψ· G K (驱动力小于等于附着力)。
4.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主要考虑 旅客感觉舒适 、超高渐变率、 行驶时间和 路容美观 几方面。
5.施工高度是指在任一横断面上 设计标高 与 中桩地面标高之差,又称 填挖高 。
6.中间带是由 两条左缘带和 中央分隔带 组成,其表面形式有 凹形 和 凸形 两种。
7.越岭线垭口选择要全面考虑垭口 位置 、 标高 、地形、 地质 和 展线条件 等。
8.RS 、GIS 、GPS 分别是 遥感 、 地理信息系统 、 全球定位系统 的简称。
9.定线是在 选线布局 的基础上具体定出 道路中线位置 的作业过程。
10.道路交叉的交错点包括 合流点 、 分流点 和冲突点 等三类,其中 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的安全影响最大。
11.横断面设计图应按 从下到上 、从左到右 进行布置,一般采用 1:200 的比例。
12.道路建筑限界又称 净空 ,由 净高 和 净宽 两部分组成。
13. 城市道路设计标高是指 建成后的行车道路面中线 标高或 中央分隔带中线 标高。
二、单项选择题30分1.当车速为32km /h 时,路拱横坡为2%,超高横坡度为6%,横向力系数μ=0.12,则曲线最小半径为( D )A 、135mB 、100mC 、80mD 、45m2、 某公路某段采用人工挖运土方,已知免费运距为20m ,借方单价为16元/m 3,远运运费单价为4元/m 3·km ,则其经济运距为( C )A 、24mB 、80mC 、4.02KmD 、4.2Km 3、平原区路线选线时( A )A 、原则上不穿过城镇B 、尽可能穿过城镇C 、高速公路可穿过城镇D 、乡村道路不宜穿过村镇 4.公路工程两阶段设计是指( B )A.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B.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C.技术设计和初步设计D.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5.汽车在某一档位以速度V 做稳定行驶,相应的动力因数为D ,设滚动阻力系数为f ,则汽车所能克服的纵坡度i 为( B )A. i=D + fB.i=D - fC.i = D fD.i = D/f6.关于附着系数,正确的是( C )A.与车速无关B.车速越高,φ越高C.车速越高,φ越低D. 与荷载无关7.在直线和半径为R 的圆曲线之间设置一回旋线,其长度为L ,参数为A ,R 、L 和A 单位均为m ,则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C )A.R+L=AB.R-L=AC.R ·L=A 2D.R 2/L=A 8.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B ) A.0.3% B.0.5% C.0.7% D.0.9%9. 三级公路设计车速v =30km /h ,最大纵坡为8%时,坡长限制为300m ,而最大纵被7%时,坡长限制为500m ,当路线连续陡坡,假如纵坡为8%,坡长为120m ,相邻坡段纵坡为7%时.则坡长不应超过( D ) A.180m B.500m C.200m D.300m10.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 ,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 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D )A.V=(A1+A2)LB. V=(A1-A2)LC. V=2(A1+A2)LD.V=(A1+A2)L/2 11.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C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 12.各级公路都必须保证的视距是( B )A.超车视距B.停车视距C.错车视距D.会车视距 13.用于计算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司机操作反应时间一般取为( B ) A.1秒 B.3秒 C.6秒 D.9秒 14. 土石方调配时,横向调运复核( D )A.本桩利用+填方=挖方B.挖方=本桩利用+废方C.挖方=本桩利用+填缺D.挖方=本桩利用+挖余15. 公路纵断面的线形要素有( D )。
设计说明书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一、设计的基本方法该公路应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路线》设计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所设计公路的等级,采用相应的指标进行设计,尽量不用极限值。
根据已给出的路线为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40Km/h,绘制至少5000米的路线设计图,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首先进行平面设计,根据交点坐标用坐标法绘制出路线交点,得到路线平面导线,然后再根据平曲线要素以及各里程坐标绘制平曲线。
随后进行纵断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公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纵坡情况、竖曲线半径大小以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组合设计,从而设计出纵坡合理、线形平顺圆滑的理想线形,以达到行车安全、快速、舒适、工程费用较省、运营费用较少的目的。
最后进行横断面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各部分的具体尺寸可参照《标准》、《路基设计规范》以及设计示例确定。
一、设计步骤1.设计概述1.1目的和要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设计说明书一、公路设计依据: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要求。
设计资料及采用规范:1.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0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2.交通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3.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4.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年5.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6.许金良.《道路勘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二、沿线自然地理情况:山岭重丘区地貌特点:山丘连绵,岗拗交错,此起彼伏,山于迂回曲折,岭低脊宽,山坡较缓,丘谷相对高差下大,与山区不易划出明确界线,包括了缓峻颇为悬殊的地形。
其地形决定了通过丘陵重丘区区的路线特点是:局部方案多:且为了充分适应地形,路线纵断面将会有起伏。
丘陵区地形型态复杂,布线方法应随路线行经地带的具体地形而采用不同的布线方式。
山岭重丘区的软土路段多分布在一些山涧谷地、河流两侧的平缓地段以及沿海山区的滨海路堤。
由分布范围可知这些软土大都属于间断性,范围较小,设计阶段不易发现,且有以下特点。
(1)不均匀性,即软弱层厚度的不均匀性。
往往在较小的范围,如20m~30m内软土厚度急剧变化;(2)和地下水的隐患同时存在,这些路段一般泉水较发育,地面有间断性流水;(3)软土底部往往有一倾斜面,且有时可能与路线平行,有时又可能与路线斜交,增加了处理的难度。
由于软土分布在路线低洼处,公路通过时,多为高路堤或半填半挖路堤,而这些路段一般交通极不方便,大型机械很难进场,在选择处理方案时受到限制。
三、路线方案选择:公路选线要综合考虑路线通过地区的地理位置、社会情况、自然条件和工程的难易,以及路线的性质、使用任务、等级和投资等因素。
根据当地地形状况与经济发展状况情况可知为适应丘陵区地形、地势的特点,平面线形应以舒顺的曲线为主体,避免使用过长的直线;纵断面线形以平、缓坡型为主,允许轻微起伏。
2001年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一、公路为什么要划分等级?公路分级的依据是什么?1997年11月26日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中是如何分级的?(12分)答:为了满足经济发展、规划交通量、路网建设和功能等的要求,公路需要划分等级。
公路分级的依据是其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
标准将公路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二、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力的平衡关系为u=v2/127R-ih。
设:离心力为F,横向力为X、竖向力为Y、汽车重力为G、汽车轮距为b,汽车重力高度为hg、横向力附着系数为φh。
分析汽车在平曲线上一定速度行驶时的横向倾覆条件和横向滑移条件。
(15分)答:略。
三、在公路平面设计中,如果圆曲线半径为R,从驾驶员的视觉考虑,如何确定回旋线参数A值。
(10分)答:回旋线的最小参数A值应根据汽车在缓和曲线上缓和行驶的要求(即离心加速度变化率)、行驶时间要求以及允许的超高渐变率要求等决定。
我国规范和标准规定了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要求,因此根据公式RLs=A2可相应得到最小参数A值。
通常只要A值满足R/3≤A≤R,便可满足视觉要求。
四、如果你承担了一条公路的纵断面设计工作,你将采取什么方法步骤进行纵断面设计?(12分)答:1.拉坡前的准备工作;2.标注控制点位置;3.试坡;4.调整;5.核对;6.定坡。
五、分别简述公路和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布置类型和适用性。
(12分)答:⒈公路横断面布置类型和适用性:单幅双车道,这类公路适应的交通量大,行车速度可从20km/h至80km/h,在这种公路上行车,只要各行其道、视距良好,车速一般都不会受影响。
双幅多车道,这种公路适应车速高,通行能力大的交通线路。
单车道,对交通量小、地形复杂、工程艰巨的山区公路或地方性道路,可采用此种公路。
⒉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类型和适用性: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且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改造的城市道路上。
《设计说明书》(一)概述1、任务依据.根据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
2、设计标准此地区为丘陵地区,该路设计为二级公路,选用行车速度V=80km/h,双车道,路幅宽度12m。
其他技术指标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拟定,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3、路线经过:中间控制点,池塘,那龙养殖场,路线设计终点,全长1684。
865KM,桩号间距为20。
4、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如下:1.采用的技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需要。
2.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项目建设时应适当超前考虑。
3.尽量利用老路及山地,以降低造价。
4. 尽量选择高差较低的地段修路,减小工程量和土石开挖量,减小造价.5.沿线的中小城镇采取“离而不远,近而不进”的原则,通过人口稠密地区时,在现有详细调查资料基础上,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尽可能减少房屋的拆迁量。
除考虑房屋拆迁外,对管线的避让和动迁在初步设计选线时也进行了重点考虑,并作为线位的重要控制点.(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地貌路线所经地区地形为湿润丘陵重丘、低山及平原、属云贵高原与东南沿海三角洲平原的过渡地区。
丘陵、低山坡面陡峻,陡达40%以上。
沟谷两侧坡面曲折,局部地段呈鸡爪地形。
该地区河流及沟谷水量丰富,地面径流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不太严重。
广阔平坦,村镇、田地、水利建筑设施等较多。
2、工程地质评价本地区位于南岭中等山地工程地质区的西南部。
第四纪多残积层土质为砖红色粘性土、属高液限的粘土,多为碳酸岩风化的残积土.该地区岩石风化破碎较重,丘陵地区属于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局部地方有岩石出露。
岩石以碳酸岩为主,花岗岩次之。
据实地调查,路线所经平原微丘区均按土质考虑,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70%;路线所经山岭重丘区:(1)凡岩石悬崖地区,土层厚1米,为普通土,以下为岩石中,软石占40%,次坚石60%;(2)凡有土质陡坎地区,均为土质,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30%,硬土占40%;(3)凡无陡坎悬崖地区,土层覆盖厚度约为1。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年平均日交通量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C.最大交通量2、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3、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B.外侧路面边缘C.路面中心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进行。
A. 外侧B. 内侧 C .两侧同时5、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6、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A. 内边轴旋转B.外边轴旋转C. 中轴旋转7、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A. 3%B. 2%C.非定值8、汽车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A. 二次抛物线B. 高次抛物线C.回旋曲线9、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
A. 路基中线标高B.路面边缘标高C.路基边缘标高10、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B. 加速度、行车时间和离心力C.加速度、行车时间和视距1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行驶。
A. 加速B. 等速C. 减速D. 无法确定12、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B. 土石方填挖平衡C. 最小纵坡和坡长13、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A. 经济运距B.平均运距C. 超运运距14、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A. 1:100B. 1:200C. 1:50015、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A.穿过城镇B.离开城镇C.靠近城镇16、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来确定。
A.曲线长B.切线长C.外距17、详细测量结束后需要编制()。
2003年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设计速度: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2、行驶稳定性: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中,受外部因素作用,汽车尚能保持正常行驶状态和方向,不致失去控制而发生侧滑、倾覆等现象的能力。
3、路侧带:城市道路行车道两侧的人行道、绿带、公用设施带等统称为路侧带。
4、变速车道:变速车道是加速车道和减速车道的总称。
加速车道是为了使车辆在进入主线之前,能安全地加速以保证汇流所需的距离而设的变速车道。
减速车道是为了保证车辆驶出高速公路时能安全减速而设置的变速车道。
5、DTM: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70分)
1、高速公路与其他等级公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高速公路为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必须要有四条或四条以上的车道,必须设置中间带,必须设置禁入栅栏,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2、根据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力的平衡,推导公式u=v2/127R-ih
答:P39。
3、简答汽车行驶轨迹的特性及平面线形要素。
答:汽车行驶轨迹的特性有:①连续而且圆滑的,②曲率是连续的,③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道路平面线形要素有直线、园曲线和缓和曲线三要素。
4、为什么要规定最大纵坡和最大坡长限制?
答:确定最大纵坡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自然条件以及工程和运营经济等因素,通过综合分析,全面考虑,合理确定的。
规定最长坡长的原因是:长距离的陡坡对汽车行驶不利,特别是纵坡较大时,将影响汽车行驶安全。
在高速公路以及快慢车混合行驶的公路上坡度大、坡长过长会影响行车速度和通行能力。
因此要规定最长坡长限制。
5、平曲线上为什么要设置加宽?如何加宽?
答: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后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
根据几何关系,另外考虑到车速的影响,可根据公式计算得出加宽值,对于半径R>250m的园曲线,可以不设置加宽值。
由三条以上车道构成的行车道,其加宽值应另行计算。
各级公路的路面加宽后,路基也应相应加宽。
四级公路路基采用6.5m以上宽度时,当路面加宽后剩余的路肩宽度不小于0.5m时,则路
基可不予加宽;小于0.5m时,则应加宽路基以保证路肩宽度不小于0.5m。
分道行驶的公路,当园曲线半径较小时,其内侧车道的加宽值应大于外侧车道的加宽值。
设计时应通过计算确定其差值。
为了使路面宽度变化连续,还需要增加加宽过渡段。
6、简述沿河线的布设要点。
答:沿河(溪)线的路线布局,主要的问题是:路线选择走河流的哪一岸、线位放在什么高度河在什么地点跨河。
则三个问题往往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的,选线时要抓住主要矛盾,结合路线性质、等级标准,因地制宜地去解决。
7、在道路交叉中,如何消灭车流之间的冲突点?并举例说明。
答:在道路交叉中,可通过以下方法消灭冲突点:
①实行交通管制,禁止车流左转。
②采用渠化交通,采用环形平面交叉。
③修建立体交叉,全通式立交桥。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如何确定回旋线的最小参数A值?若从视觉考虑A值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回旋线的最小参数A值应根据汽车在缓和曲线上缓和行驶的要求(即离心加速度变化率)、行驶时间要求以及允许的超高渐变率要求等决定。
我国规范和标准规定了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要求,因此根据公式RLs=A2可相应得到最小参数A值。
通常只要A值满足R/3≤A≤R,便可满足视觉要求。
2、常用定线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主要工作步骤。
答:常用定线方法有纸上定线和直接定线两种。
纸上定线适用于技术标准高或地形、地物复杂的路线。
主要工作步骤分两种情况:⑴平原、微丘区定线步骤:①定导向点,②试定路线导线,③初定平曲线、定线;⑵山岭、重丘区定线步骤:①定导向线,②修正导向线,③定线。
直接定线适用于标准低或地形、地物简单的路线。
主要工作步骤有:①路线标定,②曲线设置,③坐标设置。
3、现代道路勘测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道路测设一体化,DTM,GPS,GIS,RS等技术)
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