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第1课时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学案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第1课时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学案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第1课时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学案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第1课时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学案

第1课时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预知概念|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

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F1黄色圆粒

↓?

F2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9 ∶ 3 ∶ 3 ∶ 1

2.实验分析

(1)两对相对性状中粒色的显性性状为黄色;粒形的显性性状为圆粒。

(2)F2中的亲本性状: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2中的重组性状: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3)F2中黄色∶绿色=3∶1;F2中圆粒∶皱粒=3∶1。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填写对应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P 黄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yyrr)

F 1 黄色圆粒(YyRr)

↓?

F 2 ?

1.亲本产生的配子类型?

????黄色圆粒产生的配子:YR 绿色皱粒产生的配子:yr 2.F 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

????类型:YR 、Yr 、yR 、yr 比例:1∶1∶1∶1 3.F 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1)配子结合方式:16种。

(2)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9种。

(3)F 2的表现型:4种。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 测交法,即让F 1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

2.结果及结论

孟德尔测交实验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相符,从而证实了:

(1)F 1产生四种类型且比例相等的配子。

(2)F 1是双杂合子。

(3)F 1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表现为自由组合。

四、自由组合定律

1.内容

(1)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实质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五、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地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2)在对生物的性状分析时,孟德尔首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对两对或多对相

对性状进行研究。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即将数学的方法引入对遗传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中。

(4)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按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总结规律的科学实验程序。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表现型

(2)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3)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过程评价|

1.F2中有2种亲本类型,为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另2种为重组类型,即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 )

2.F1(YyRr)产生的YR卵细胞和YR精子数量之比为1∶1()

3.形成配子时,决定同种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

5.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组合方式有9种( )

6.F2的遗传因子组成有4种,比例为9∶3∶3∶1()

答案 1.√ 2.× 3.× 4.× 5.× 6.×

|联想·质疑|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1)任意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会遵守自由组合定律吗?

提示:不是。

(2)孟德尔先研究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如果先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有何弊端?

提示:研究的难度会增加,因为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结果相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要复杂。

科学探究1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

孟德尔在利用豌豆进行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利用了统计学的方法,科学的分析数据,发现了遗传的自由组合定律,回答以下问题:

1.对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内容的分析

(1)F2中两种粒形和两种粒色比例均为3∶1,说明两种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什么定律?

提示:遵循分离定律。

(2)F2中的重组性状、亲本性状类型在F2中所占比例分别是多少?

提示:3/8;5/8。

(3)将亲本(P)改为:纯种黄色皱粒×纯种绿色圆粒。探究以下问题:

①F l的性状是怎样的?

提示:黄色圆粒。

②F2性状分离比是多少?

提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③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多少?

提示:5/8。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和YyRr的三种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分别是怎样的?提示:Yy——两种(Y和y),比例为1∶1;Rr——两种(R和r),比例为1∶1;YyRr——四种(YR、Yr、yR、yr),比例为1∶1∶1∶1。

(2)为什么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的个体能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提示:因为同一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双杂合子黄色圆粒豌豆的自交结果可表示为:Y_R_:Y_rr∶yyR_∶yyrr=9∶3∶3∶1,

这些个体中纯合子和杂合子分别占多少?

提示:纯合子占1/4,杂合子占3/4。

【探究应用】

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现将黄子叶圆粒(YyRr)豌豆进行自花传粉,收获时得到绿子叶皱粒豌豆192粒。据理论推算,在子代黄子叶圆粒豌豆中,能稳定遗传的约有( )

A.192粒

B.384粒

C.576粒

D.1 728粒

解析YyRr的豌豆自交,子代产生4种性状组合,黄圆∶绿圆∶黄皱∶绿皱=9∶3∶3∶1。每一种性状组合中,都只有一份可稳定遗传的纯合子,所以,绿皱为一份,192粒,黄圆中也有一份——YYRR,约192粒。

答案 A

【一题多变】

(1) 与亲本性状表现不同的个体约有多少株?

提示:与亲本性状表现相同的个体占9/16,则与亲本性状表现不同的个体约占7/16,约有192×7=1344(株)。

(2)所有子代中纯合体约占多少?

提示:纯合子只有四种:YYRR、YYrr、yyRR和yyrr,每种占1/16,所以所有的纯合子约占1/4。

重组类型的确定及概率计算

(1)纯合亲本的杂交组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双显(AABB)和双隐(aabb),另一种是一显一隐(AAbb)和一隐一显(aaBB)。这两种情况下,F2中的重组类型及所占比例是不同的。

(2)概率计算要确定范围。若求重组类型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范围是重组类型,而不是全部F2个体,不能忽略求解范围。

科学探究2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

1.孟德尔为了验证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设计了怎样的实验?

提示:测交实验:F1(YyRr)与双隐性纯合子(yyrr)交配。

2.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有哪些作用?

提示:测定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测定F1遗传因子的组成;判定F1在形成配子时遗传

因子的行为。

3.测交实验子代出现4种比例相等的性状类型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F1是双杂合子,能产生4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

4.若两亲本杂交,后代性状类型比例为1∶1∶1∶1,据此能否确定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提示:不能。当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aabb或Aabb×aaBb时,其后代性状类型比例均为1∶1∶1∶1,仅依据此比例不能确定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

5.如何验证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提示:①自交法:据F1自交是否出现4种性状类型,且比例为9∶3∶3∶1判断。②测交法:据测交后代是否出现4种性状类型,且比例为1∶1∶1∶1判断。

【探究应用】

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

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

B.黑光×白粗→25黑粗

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

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

解析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就是论证杂种F1产生配子时,是否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检测四种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配子,最佳方法为测交。D项符合测交的概念和结果:黑粗(相当于F1的双显杂合子)×白光(双隐性纯合子)→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四种类型,比例接近1∶1∶1∶1)。

答案 D

【一题多变】

(1)四个选项的组合中,哪个选项能同时判断出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提示:B

(2)如何确定C项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

提示:先统计后代中黑∶白≈1∶1,据此可确定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Cc×cc;再统计后代中粗∶光≈3∶1,据此确定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Rr×Rr,故C项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CcRr、ccRr。

熟记子代性状表现及比例倒推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

【运用概念】

1.已知玉米有色子粒对无色子粒是显性。现用一有色子粒的植株X 进行测交实验,后代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A.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 相同

B.玉米的有、无色子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有三种

解析 根据测交后代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比为1∶3,说明有色子粒和无色子粒是受两对基因控制的。1∶3的比例是由1∶1∶1∶1转化而来,因此植株X 为双杂合子。双杂合子测交后代中有色子粒为双杂合子,无色子粒基因型有三种。

答案 C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

AaBb ――→①1AB∶1Ab∶1aB∶1ab――→②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子代9种基因型――→④4种表现型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形成配子时,由图可知为①过程。

答案 A

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获得F1。让F1与双隐性类型进行测交,通过该测交实验不能了解到( )

A.F1的基因型

B.F1产生配子的种类

C.F1相关基因的结构

D.F1产生配子的比例

解析测交不能了解基因结构。

答案 C

4.(科学思维)豌豆种子的子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和y控制,形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和r控制。科技小组在进行遗传实验过程中,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对每对性状作出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豌豆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__定律。

(2)黄色圆粒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绿色圆粒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3)后代中属于双隐性性状的是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4)杂交后代中,子叶黄色与绿色的比是________;形状圆粒与皱粒的比是__________。

(5)杂交后代中黄色皱粒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

解析柱形图所显示的数据揭示的是各性状之间的比值,我们可以利用分离定律反推出亲代每对性状的基因型,由圆粒∶皱粒=75∶25=3∶1,可推出双亲种子形状的基因型都为Rr;由黄色∶绿色=50∶50=1∶1,可推出子叶颜色的双亲基因型为Yy和yy。则YyRr和yyRr 杂交,单独研究每对基因,其后代表现为黄色的概率为1/2,表现皱粒的概率为1/4,所以黄色皱粒所占的比例是1/8。

答案(1)基因的分离(2)YyRr yyRr

(3)绿色皱粒纯合子(4)1∶13∶1(5)1/8

课时提升训练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运用概念】

1.下列有关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B.F1细胞中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融合

C.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

D.F2中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解析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其中每一对遗传因子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这样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数量比接近1∶1∶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在F2中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答案 B

2.已知玉米子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

A.自交结果中黄色甜与红色非甜比例为9∶1

B.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为3∶1,非甜与甜比例为3∶1

C.测交结果是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1∶1∶1∶1

D.测交结果中红色与黄色比例为1∶1,甜与非甜比例为1∶1

解析F1自交的结果是黄色非甜∶黄色甜∶红色非甜∶红色甜=9∶3∶3∶1,所以黄色甜和红色非甜分别占3/16和3/16,比例为1∶1,故A错误。

答案 A

3.基因A、a和基因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解析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只能产生基因型为ab的配子,所以,要产生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还需要AB和Ab两种配子,而且其比例为1∶1,所以能产生AB和Ab基因型配子的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ABb。

答案 A

4.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

A.带有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

B.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基因的组合

C.两亲本间的组合

D.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的自由组合

解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生物在产生配子时,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 D

5.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下面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

A.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B.选择了严格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C.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

D.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解析选项A、B、D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选项C不能说明成功的原因。因为无目的、无意义的大量实验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他曾花了几年时间研究山柳菊,结果却一无所获,也反过来说明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答案 C

【科学思维】

6.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不抗锈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甲水稻(DdRr)与乙水稻杂交,其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则乙水稻的基因型是( )

A.Ddrr或ddRr

B.DdRR

C.ddRR

D.DdRr

解析从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3∶3∶1∶1中可确定两种性状的比例,一种性状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另一种性状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已知甲水稻基因型为DdRr,则乙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或ddRr。

答案 A

7.用两个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的比例无关的是( )

A.亲本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

B.杂交后代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解析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证明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出现上述理论比值的条件有: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产生的后代F2均能发育成新个体。但是亲本不一定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用纯种黄色皱粒豌豆与纯种绿色圆粒豌豆也可以。

答案 A

8.金鱼草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在强光、低温条件下开红花,在阴暗、高温条件下却开白花,这个事实说明( )

A.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因素

B.表现型一定,基因型可以转化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解析F1是杂合子,但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型不一致,说明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答案 D

9.两个亲本杂交,相应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的基因型是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

A.yyRR和yyRr

B.yyrr和YyRr

C.yyRr和YyRr

D.YyRr和YyRr

解析子代基因型中Yy∶yy=1∶1,故亲本为Yy×yy;子代基因型中RR∶Rr∶rr=1∶2∶1,故亲本为Rr×Rr,组合即得亲本基因型。

答案 C

10.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个体,正常情况下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不可能为( )

A.AB

B.Ab

C.Aa

D.ab

解析根据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可知,正常情况下配子中不会有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

11.香豌豆的花有紫花和白花两种,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

B.F1测交后代中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

C.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

D.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显性基因C、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纯合白花品种杂交,子代全为紫花(C_P_),则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和ccPP。F1的基因型为CcPp,测交子代紫花(CcPp)∶白花(Ccpp+ccPp+ccpp)=1∶3。F2紫花中纯合子(CCPP)的比例是1/3×1/3=1/9。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Ccpp、ccPp、ccpp、ccPP、CCpp五种。

答案 B

12.下列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由组合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直接归纳总结的,不适合多对相对性状

B.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C.在形成配子时,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是随机的,所以称为自由组合定律

D.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表现为自由组合

解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是:(1)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因此,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自由组合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结果及其解释归纳总结的,也适合多对相对性状,所以,A选项错误。

答案 D

13.按照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完全显性),下列杂交组合的后代理论上会出现3∶3∶1∶1的亲本组合是( )

A.EeFf×EeFf

B.EeFf×eeFf

C.Eeff×eeFf

D.EeFf×EeFF

解析A项杂交组合中后代的分离比为9∶3∶3∶1,C项杂交组合中后代的分离比为1∶1∶1∶1,D项杂交组合中后代的分离比为3∶1。

14.下表是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二代的基因型,其中部分基因型并未列出,而仅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1、2、3、4的表现型都一样

B.在此表格中,YYRR 只出现一次

C.在此表格中,YyRr 共出现四次

D.基因型出现概率的大小顺序为4>3>2>1

解析 F 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四种,随机组合的F 2基因型共有9种;“双杂”占416

;“单杂”四种,各占216;“纯合子”四种,各占116

。 答案 D

15.根据遗传学研究知道,家兔的毛色是受A 、a 和B 、b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中,基因A 决定黑色素的形成;基因B 决定黑色素在毛皮内的分散(黑色素的分散决定了灰色性状的出现);没有黑色素的存在,就谈不上黑色素的分散。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工作者选用纯合的家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

请分析上述杂交实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家兔毛色的两对基因在遗传方式上________(填“是”或“否”)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 2中灰色家兔的基因型最多有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之比为________;黑色

家兔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3)F2白色家兔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其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中杂合子占________。

(4)育种时,常选用某些纯合的黑毛家兔与纯合白兔进行杂交,在其后代中全部表现为灰毛兔,请试用遗传图解表示此过程并简要说明原因。

解析(1)根据图示F2的比例为9∶3∶4,可知F1基因型为AaBb,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依题意,F2中灰色家兔基因型为A_B_、黑色家兔基因型为A_bb、白色家兔基因型为aaB_、aabb,因此,灰色家兔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最多有4种,且纯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1/9。黑色家兔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3)F2中白色家兔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 3种,其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为1/3aaBB 和2/3aaBb,其中杂合子aaBb占2/3。

答案(1) AABB、aabb 是F2中9∶3∶4的比例是9∶3∶3∶1比例的变式

(2)4 1∶8AAbb或Aabb

(3)aaBB、aaBb、aabb 2/3

(4)如图:

说明:基因型为AAbb的黑色家兔与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家兔进行杂交,后代中可全部表现为灰色兔。

16.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杂交子代中,体色和翅脉的表现型及比例依次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两个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雄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3)亲本雌蝇产生卵细胞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________,其理论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解析(1)子代的4种表现型是两种性状自由组合的结果,将两种性状分开分析,灰身有47+49=96(只),而黑身有17+15=32(只),因而灰身∶黑身=3∶1,大翅脉有47+17=64(只),小翅脉有49+15=64(只),因此大翅脉∶小翅脉=1∶1。(2)先根据表现型写出雌蝇的基因型B_E_,雄蝇的基因型B_ee,由于后代中有黑身,因此雌、雄蝇都有隐性基因b;又因为后代出现了小翅脉,因此,雌蝇中一定有基因e,所以可推出雌蝇的基因型为BbEe,雄蝇的基因型为Bbee。(3)雌蝇的基因型为BbEe,在产生配子时两对基因发生自由组合,产生卵细胞的基因组成种类为BE、Be、bE、be,比例为1∶1∶1∶1。(4)子代中灰身的基因型有两种:BB、Bb,而大翅脉的基因型只能是Ee,因此,子代中灰身大翅脉的基因型为BBEe、BbEe,黑身的基因型只能是bb,因此黑身大翅脉的基因型为bbEe。

答案(1)灰身∶黑身=3∶1大翅脉∶小翅脉=1∶1

(2)BbEe Bbee (3)4 1∶1∶1∶1(4)BBEe和BbEe bbEe

17.(实验探究)在家兔中黑色(B)对褐色(b)为显性,短毛(E)对长毛(e)为显性,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纯合黑色短毛兔和褐色长毛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设计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兔的育种方案(简要程序)。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色长毛兔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其中纯合子占黑色长毛兔总数的________,杂合子占F2总数的____________。

(3)此现象符合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定律。

解析黑色长毛兔是亲本中没有的性状,是重新组合出的新性状,可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知识解决此题,但是要注意到重组性状是第二代才出现的。题目要求是能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兔,所以必须要选育出纯合子才能稳定遗传。

答案(1)黑色短毛兔×褐色长毛兔→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从F2中选出黑色长毛兔F2中黑色长毛兔×褐色长毛兔(测交),其后代不出现褐色长毛兔的亲本即为纯合黑色长毛兔(2)BBee Bbee 1/3 1/8

(3)自由组合

八年级生物:人的性状和遗传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八年级生物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人的性状和遗传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二节人的性状和遗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列举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 (2)举例说出生物的相对性状。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能力目标:通过调查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地探讨生命科学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性状、相对性状以及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 2.难点:(1)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区别。 (2)基因的显、隐性与生物性状表现的关系。

[教学器具] 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挂图,一对基因的遗传图解挂图等。 [教学方法] 讲述与讨论以及调查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调查自己身边的人的一些遗传性状:如有无耳垂、舌头能否由两侧向中间卷起、眼皮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等,做好记录,以备课堂上使用。 [教学过程] 导言: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33页,观察标题右边的那张插图。图中这对父子为什么会长得如此之像?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学习《人的性状和遗传》。 讲述:留心观察我们熟悉的亲朋好友,不难发现凡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一般都具有明显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这种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叫做遗传性状。 这一节课之前,我请同学们调查自己身边的人的一些遗传性状,包括有无耳垂,舌头能不能由两侧向中间卷起,眼皮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等。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docx

·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生物的性状是由 决定的。显性性状由 第 1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决定,用表示(高 茎用 D 表示),隐性性状由 一、豌豆杂交试验的优点决定,用 1、豌豆的特点表示(矮茎用 d 表示)。 ( 1)传粉、授粉。自然状态下,豌豆不会杂 交,一般为。( 2 )体细胞中因子( 2)有的性状。在。纯种高茎的体细胞中遗传2、人工异花授粉的步骤:(开花之前)→(避因子为,纯种矮茎免外来花粉的干扰)→→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 为。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说明(3 )在形成时,成 P 表示,♂表对因子发生彼 示,♀表示此,分别进入不同的 ↓表示产生下一代配子中,配子中只有成对因子中的个。 F1 表示 F2 表示(4)受精时,配子的结合是的。 ×表示 ×表示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遗传图解假说 Word 资料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如花的颜色、茎的测交: 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高矮等。 相对性状:的的。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表现出来的 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没有表现出 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后代中,遗传性状出现和 的现象。 3、基因类 显性基因:控制的基因,用来表五、分离定律示。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因子存在,隐性基因:控制的基因,用来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示。 因子发生,分离后的因子分别进入不等位基因:控制的个基因。 同的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4、个体类 六、相关概念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出来的性状,如高茎和矮茎。 1、交配类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组成。 杂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纯合子:由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 自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遗传,后代性状分离): 测交:让 F1与。(可用来测定 F1 的基因型,纯合子(如 AA 的个体)纯合属于杂交)子(如 aa 的个体) 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乙♂为,则杂合子由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甲♂×乙♀为。(能稳定遗传,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2、性状类表现型与基因型关系:+→ 表现型 第3页共10页第4页共10页

遗传因子的发现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豌豆杂交试验的优点 1、豌豆的特点 (1)传粉、授粉。自然状态下,豌豆不会杂交,一般为。 (2)有的性状。 2、人工异花授粉的步骤:(开花之前)→(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说明 P表示,♂表 示,♀表示 ↓表示产生下一代 F1表示 F2表示 ×表示 ×表示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遗传图解 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显性性状由 决定,用表示(高茎用D表示),隐性性状由决定,用表示(矮茎用d表示)。 (2)体细胞中因子在。纯种高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纯种矮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 (3)在形成时,成对因子发生彼此,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有成对因子中的个。 (4)受精时,配子的结合是的。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

五、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因子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因子发生,分离后的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六、相关概念 1、交配类 杂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测交:让F1与。(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乙♂为,则甲♂ ×乙♀为。 2、性状类 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如花的颜色、茎的高矮等。 相对性状:的的。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后代中,遗传性状出现和的现象。 3、基因类 显性基因:控制的基因,用来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的基因,用来表示。 等位基因:控制的个基因。 4、个体类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出来的性状,如高茎和矮茎。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组成。 纯合子:由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遗传,后代性状分离): 纯合子(如AA的个体)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遗传,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表现型与基因型关系:+→表现型 五、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 正推类型:(亲代→子代) .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性状的遗传

性状的遗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识别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举例说出身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重点) ②描述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 ③举例说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关系。(重点) ④尝试用遗传图解说出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难点) 能力目标 ①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表达能力; ②开展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统计及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了解父母,热爱父母 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

继续探究。 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84页图4.4—10,分析:(1)在豌豆花色、鹦鹉体色的遗传中,我们要研究的分别是哪一对相对性状? (2)豌豆花色和鹦鹉羽色的遗传中哪是显性性状?哪是是隐性性状? 过渡:同学们分析的真好!生物性状的遗传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呢?我们要从生物的遗传物质上来寻找原因。大家想一想:生物体内的主要遗传物质是什么?(染色体、DNA、基因)究竟是什么控制着生物的性状呢? 2.指导学生分析转基因鼠的培育过程图(课件展示),讨论:学生依据教 材上的遗传 图示,分析 豌豆花色和 鹦鹉体色的 遗传,找出 其中隐藏的 规律,并提 出猜想:为 什么亲代的 某些性状在 后代中不能 表现出来 呢? 学生分析 转基因鼠 的培育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 豌豆花色、鹦鹉羽 色的遗传,自己发 现生物遗传的规 律,引导学生先揭 示显性性状和隐性 性状的概念,再进 一步去探究遗传规 律的本质。此时教 学内容顺序的调整 恰到好处。 创造性的使用教 材,在教材原有内 容的基础上添加了

生物必修二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和习题经典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章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第一节 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 )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1)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2 )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3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2. )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1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代自交后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 显性性状:在DD×dd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即矮茎为隐性。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如教材中F1dd 隐性性状:在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ddDD或(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 离现象。性状分离。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现象。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Dd等。Dd×dd DD×如:DD×dd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等DD Dd×Dd 如:DD×(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测交:F1dd 如: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DD×Dd 或DD×dd 5.分离定律 其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 中。..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教案)人教版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复习摘要 典例解析 例1:下列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 A “一娘生九子,九子都像娘” B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 .“将门出将子” D .“老鼠生儿打地洞” 解析:子女像父母,是指父母的性状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了子女,B 项和D 项也是一样的道理。“将门出将子”是指将军的后代都是将军,但实际上将军的后代不一定是将军,即使出了将军,也是家庭影响和社会造就的成果,并没有可以遗传的“将军性状”。 答案:C 例2:人类的正常肤色是显性性状,由基因A 控制,白化病是隐性性状,由基因a 控制,有一对夫妇的基因组合分别是AA 和aa ,问:妻子是不是白化病患者? .他们的子女会不会患白化病? 。 解析:白化病基因a 控制隐性性状白化病,在一个人的体细胞内,当这对基因都是隐性(即aa)的时候,这个人就是白化病患者。因此,题目中介绍的“妻子”是白化病患者。这对夫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叫做性状。 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基因控制性状 基因和染色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基因经生殖细胞向子代传递:在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单条存在,基因也是单个存在。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⑴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⑵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 ,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有DD 或Dd 两种;⑶基因组成是Dd 的,虽然d 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 并没有受D 的影响,还是会遗传下去。 禁止近亲结婚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常染色体:22对 性染色体:1对 男性:XY 女性:XX 男性能形成X 精子和Y 精子 女性只能形成X 卵子 卵子与X 精子受精生女孩,与Y 精子受精生男孩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人的性别遗传 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引起 可遗传变异:由基因组成改变引起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笔记(高中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

高中生物一遗传因子的发现 I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研究生物在传种接代过程中 A. 染色体的传递规律B .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 C.基因的传递规律 D.基因型的传递规律 2?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B ?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 C.果蝇红眼和果蝇棒眼D ?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 3?下列基因型中不是配子的是() A YR B 、Dd C 、BV D 、AB 4?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 ①紫花X紫花T紫花②紫花X紫花T 301紫花+ 101白花 ③紫花X白花T紫花④紫花X白花T 98紫花+ 102白花 A. ①和② B.③和④ C .①和③D.②和③ 5?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糯性品种与纯合子非糯性品种杂交,将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则非糯性花粉呈蓝色,糯性花粉呈棕红色。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非糯性花粉与糯性花粉的比应是() A. 1 : 1 B . 1 : 2 C . 2 : 1 D . 3 : 1 6. 欲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A.杂交B .回交C .测交D .自交 7. 卷舌(A)对不卷舌(a)为显性,某三口之家中,母亲及其独生女儿不能卷舌,则该女孩 的母亲和父亲的基因型分别为() A . aa 和AA B、AA和aa C、aa 和Aa D、Aa 和aa &右图为一家族的遗传谱系,已知该病由一对等 位基因控制,若山7和山10婚配,生下了一个正常 女孩,他们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A. 1/8 B . 3/8 C . 1/4 D . 1/6 I —pO ] ] ? D i-r-U a O J Tit lA 9 .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 A 1/8 B 、7/8 C 、7/16 D 、9/16 10.下列相交的组合中,后代会岀现两种表现型的是(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A. AAbtiXaaBB B.AABb X aabb C.AaBa X AABB D.AaBB X AABb II .桃的果实成熟时,果肉与果皮粘连的称为粘皮,不粘连的称为离皮;果肉 与果核粘连的称为粘核,不粘连的称为离核。已知离皮(A)对粘皮(a)为显性,离核(B)对粘核(b)为显性。现将粘皮离核的桃(甲)与离皮粘核的桃(乙)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出现4种表现型。由此推断,甲、乙两株桃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 AABB、aabb B . aaBB、AAbb C. aaBB、Aabb D . aaBb、Aabb 12 .黄色(Y)圆滑(R)豌豆与绿色(y)皱粒(r)豌豆杂交得到后代:黄圆70,黄皱75, 绿圆73,绿皱71,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A. YyRr X yyrr B . YYRr X YYRr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测试题

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均为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①单眼皮和双眼皮②卷发和黑发③能卷舌和不能卷舌④有耳垂和无耳垂⑤双眼皮和色盲⑥头发左旋和惯用右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③④ 2 下列所举实例中,不是生物性状的是() A鱼生活在水中 B羊体表长毛 C 青蛙体表光滑 D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3 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的是() A子女的一些性状跟他们的父母相似 B小羊和小牛吃同种草,小羊长成大羊,小牛长成大牛 C老鼠生来会打洞 D种水稻得水稻,种玉米得玉米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B遗传和变异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生物体上 C遗传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只是在某些生物体上出现 D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而遗传只是在某些生物体上出现 5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老鼠生来会打洞”反映了生物的()现象 A进化 B适应 C遗传 D变异 6 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 A基因 B染色体 C DNA D细胞核 7人的体细胞、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条 A 46 46 B 23 23 C 46 23 D 23 46 8 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染色体上有DNA,DNA上有基因 C在DNA上的基因带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所以是整个细胞的控制中心10 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是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 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C生物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 D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1 下列细胞不具备成对染色体的是() A叶肉细胞 B肝细胞 C精子 D受精卵 12 亲代的遗传物质传给子代是通过() A体细胞 B受精卵 C生殖细胞 D胚胎 13 下列关于正常人的染色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都含有23对染色体 B所有的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 C所有的精子中都含有Y染色体 D所有的卵细胞中都含有X染色体 14下列疾病中,全部为遗传病的是() A.白化病、色盲、先天性愚型病 B.佝偻病、夜盲症、坏血病 C.侏儒病、乙肝、先天性愚型 D .色盲、甲肝、佝偻病 15 下列疾病中由于基因改变引起的是() A夜盲症 B色盲症 C艾滋病 D甲型肝炎 16 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其目的是() A根治遗传病 B控制人口数量 C减少婚后所生子女得遗传病的可能性 D减少遗传病的发病区域 17 一对夫妇都是单眼皮,则他们的子女的眼皮是() A全是双眼皮 B全是单眼皮 C单眼皮和双眼皮各一半 D单眼皮多,双眼皮少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要点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遗 传和变异知识要点https://www.doczj.com/doc/5136030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要点 1、遗传和变异现象 2、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3、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4、人的性别遗传,遗传病 生物的变异 一、遗传和变异现象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即性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举例:种瓜得瓜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举例: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相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征、行为方式.总称为生物的性状。如肤色、眼色、血型等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二、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基因是控制生物的性状基本单位。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2.DNA:对生物的性状起决定作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长链状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DNA和蛋白质。4.基因经配子(精子或卵细胞)传递。配子(精子或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5.每一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并且通常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6.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1、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在成对的基因中两个不同的基因)。 2、在体细胞中,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的,称为等位基因,包括显性基 因(起主导地位,会掩盖另一个基因作用,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和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 3、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和aa。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 因组称为:DD或 Dd 4、表现型:生物个体的某一性状的具体表现。 5、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表现型:双眼皮双眼皮 基因型: Aa A a 配子: A/ a A /a 后代: AA Aa Aa aa 四、人的性别遗传,遗传病 1.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 女:44+XX) 2.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男性精子分两种:22条+X 22条+Y;女性卵细胞:22条+X 3.生男生女取决于卵细胞与哪种类型的精子结合,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 4.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5.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发病机会就会增加. 6、常见遗传病:白化病、红绿色盲、血友病

八年级生物同步练习:性状的遗传测试题

八年级生物同步练习:性状的遗传测试题八年级生物同步练习:性状的遗传测试题 【学习目标】 1.识别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举例说出身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描述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 3.举例说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和关系。 4.尝试用遗传图解说出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问题导学】 探点一生物的性状 一、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生物的性状这部分内容,仔细观察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什么是性 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什么是相对性 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以及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是相对性状吗?为什么?

4.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父母是双眼皮,子女也是双眼皮 B. 山羊的毛较直,绵羊的毛卷曲 C. 玉米的圆粒与扁粒 D. 马的白毛与鼠的灰毛 探点二基因与性状遗传 一、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基因与性状遗传这部分内容,仔细观察图4.4-9、图4.4-10、图4.4-11、图4.4-12, 完成下列各题。 1.生物的性状一般是由____________控制的,基因位于 _______上,由于染色体在细胞内是_______存在的,因此,基因也是_______存在的。 2.弄清以下两组概念: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3.在生殖过程中,亲代的_____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并控制着后代的__________。正是由于_______在亲代和后代之间的遗传,才使得生物的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合作互助 1.试着用今天所学知识确定图4.4-9和图4.4-10中各个个体的基因组成。得结论后在同学中交流。

生物必修二 遗传因子的发现 知识点 教师版

生物必修二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复习资料 一、基本概念 1.交配类: 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过程(也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来测F1的基因型 4)正交与反交: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的父方和母方恰好是反交种的母方和夫方。 5)回交:(两个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再与亲本之一进行杂交)一般在第一次杂交时选具有优良特性的品种作母本,而在以后各次回交时作父本,这亲本在回交时叫轮回亲本。回交的目的是使亲本的优良特性在杂种后代中慢慢加强,而把非轮回亲本的某一优点转移到杂种。 2.性状类: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4)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5)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基因类 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4)非等位基因: 5)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 6)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控制同一性状。 4.个体类 1)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遗传,不发生性状分 离),即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分为显性纯合子(AA),隐性纯合子(aa)。 2)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即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例如:Aa 3)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4)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5)表现型=基因型(内因)+ 环境条件(外因)。 6)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 二、显隐性状的判断 1.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可用公式表示为A×B→A,A为显性性状、B为隐性性状。

2020年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要点归纳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 基因水平。 3.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4.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5.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6. 转基因超级淑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 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7.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 5.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 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1)孟德尔:(1822~1884),奥地利人,是遗传学的奠基人。 (2)实验材料:选择的是具有明显相对性状且闭花受粉的豌豆。(豌豆的相对性状:植株的高和矮,种子的黄和绿,种皮的光滑和皱缩。) (3)实验方法:人工控制的传粉杂交。 (4)实验过程: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豌豆(或相反),获得了杂交后的种子,结果杂交后的种子都是高杆的。孟德尔又把杂交高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 不过矮的要少得多(高矮之比为3﹕1)。 (5)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为: a.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例如,豌豆的高 和矮,高是显性性状,矮是隐性性状,杂交的后代只表现高不表现矮。 b. 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矮豌豆)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豌豆)的,其基因组 成有DD或Dd两种。 c. 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控制的形状不表现,但d(隐性基因)并没有受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2.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1.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朗在观察中发现,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的形态与别的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复制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复制2019年3月21日 (考试总分:108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共计 8 分) 1、(4分)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1)若将子一代(Ⅰ)细菌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将所得到细菌的DNA用同样方法分离,请参照甲图,将DNA分子可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在乙图中标出。 (2)若将15N-DNA(亲代)的大肠杆菌在14N培养基上连续复制3次,则所产生的子代DNA中含14N与只含15 N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某卵原细胞(2N=4)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仅有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两条链均被15N标记,该卵原细胞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那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单体有__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体有____________条。其产生含有15N标记的卵细胞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2、(4分)下图为DNA的复制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DNA复制发生在_______________期。 (2)②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 (3)指出③中的子链_______________。 (4)③过程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__原则。 (5)子代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分子,由此说明DNA 的复制具有_______________特点。 (6)将一个细胞的DNA用15N标记,放入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连续分裂4次,问:含14N的DNA 细胞占总细胞数的_______________,只含14N的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_______________。含15N的DNA细胞总细胞数的_______________,只含15N的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_______________。 (7)已知原来DNA中有100个碱基对,其中A40个,则复制4次,在复制过程中将需要_______________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参加。 二、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3、(5分)某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A)占全部碱基的30%,则胸腺嘧啶占全部碱基的 A.10% B.30% C.20% D.40% 4、(5分)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 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 D.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5、(5分)生物体内DNA复制发生在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 B.有丝分裂的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6、(5分)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 10 条,其中染色体中的 DNA 全部用3H-胸腺嘧啶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 2 代,则在形成第 2 代细胞时的有丝分裂后期,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A.5 B.40 C.20 D.10 7、(5分)下列有关DNA与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每个DNA分子中,都是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 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每个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8、(5分)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9、(5分)正常基因(A)与白化病基因(a)的根本区别是 A.基因A能控制显性性状,基因a能控制隐性性状 B.基因A、基因a所含的密码子不同 C.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遗传的物质基础》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其他的生物和人一样,它们不因个体的死亡而灭绝。在岁月的更迭中,一代代生息繁衍。雏鹰会长大,像她父母一样拥有强劲的翅膀搏击长空。刚出生的小骆驼就有硕大的脚掌和厚厚的驼峰跟着他的母亲奔走大漠。每一种生物和他们一样,继承了亲代的性状,在后代和亲代之间非常相似,在生物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 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尝试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伞藻的嫁接实验,分析讨论,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科学结论。 学习重点: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习难点: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什么是遗传呢?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就是遗传。 你和你的母亲或者是父亲长的有点相像。例如,眼睛、耳朵或者鼻子等长的想你的父亲或者母亲。生物学上把后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叫遗传。遗传同其他的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 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944年美国科学家¬¬¬¬¬__________等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证实了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观察与思考:“伞藻的嫁接实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 伞帽的形状是由哪部分结构控制的? 2、 通过伞藻嫁接实验的观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高一生物必修 遗传因子的发现

高一生物必修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基本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豌豆×矮豌豆P:AA×aa ↓↓ F1:高豌豆F1:Aa ↓自交↓自交 F2:高豌豆矮豌豆F2:AA Aa aa 3 :1 1 :2 :1 (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黄圆×绿皱P:AABB×aabb ↓↓ F1:黄圆F1:AaBb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之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之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之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叫做性状。如:人的高、胖、单眼皮、白化等。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如:有耳垂与无耳垂;单眼皮与双眼皮;能卷舌与不能卷舌。生物 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后代的,这样的现象叫做遗传。 生殖细胞具有遗传功能,是因为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主 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从结构上看,DNA分子构成双螺旋结构。它可以分成许多小单位,具有特定的遗 传信息,可以控制不同的性状。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DNA的 片段,叫做基因。 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从大到小的关系为:染色体>DNA>基因 在遗传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发生的变化:精子染色体数(23条)+卵细胞染色体数(23条)=受精卵染色体数(23对)=体细胞染 色体数(23对) 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如果 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另一个是隐性基因,则表 现出显性基因所决定的遗传性状。 近亲之间,许多基因来自共同的祖先,因此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样,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患病率就远远高 于非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患病率。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 病发生的有效措施。近亲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叫做遗传病。常见的有: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愚型。 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叫做生物的变异现象。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着的。生物的变异有些是可以遗传的,有些是不可以遗传的。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生物体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生物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引起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一般只表现在当代而不会遗传下去。 在自然界中,每种生物都可能产生变异,变异可以产生新的生物类型,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对于生物自身来说,有的变异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如小麦的矮杆、抗倒伏,有的变异则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如白化苗。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高一年级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知识点

高一年级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知识点 一、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 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尿嘧啶(U) 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练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单糖是不能再分解的糖②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生成麦芽糖③糖类物质不含N、P等元素④蔗糖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⑤健康人的尿液、胃液、汗液、唾液4种液体样本,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⑥初级精母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都有细胞周期,其化学成分也不断更新⑦乳酸菌、大肠杆菌都含有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但并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A.①②③④⑦B.①②④⑥ C.②④⑥D.②③④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以及细胞*的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单

糖可以氧化分解,但不能再水解;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形成麦芽糖;糖类物质的组成元素是C、H、O,不含N和P;蔗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健康人的尿液、汗液中不含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初级精母细胞不能进行有丝*,没有细胞周期;乳酸菌和大肠杆菌均属于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由于不能进行有性生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2.科学家在染色体中找到了一种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的关键蛋白质,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蛋白质的合成与核糖体、溶酶体、DNA都有密切的关系 B.该蛋白质只能在有丝*间期大量合成 C.缺少这种蛋白质的细胞,*后形成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会发生异常 D.该蛋白质与减数第一次*后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密切相关 答案C 解析该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与核糖体和DNA有关,与溶酶体没有直接关系,A 错误;该蛋白质可以发生在减数*间期,B错误;由题意可知,该蛋白质是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的关键蛋白质,在染色体的均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缺少这种蛋白质的细胞,*后形成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会发生异常,C正确;减数第一次*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的着丝点没有*,因此该蛋白质与减数第一次*后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无关,D错误。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的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 性状。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Dd 3.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 结婚. 4.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 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四人的性别遗传 1.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 (男:44条常染色体+X女:44条常染色体+XX) 2.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女性为XX. 3.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 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 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