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594.00 KB
- 文档页数:17
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的护理国内外研究
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的护理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课题,对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有以下一些方面的内容:
1. 创面清洁与消毒:研究着重探讨创面清洁的方法、消毒剂的选择、清创频率以及方式等方面,旨在减少感染的风险并促进创面愈合。
2. 活动与体位:研究中关注烧伤病人保持适当体位和活动的重要性,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康复质量。
3. 解热与止痛:相关研究探究了烧伤病人的解热和止痛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旨在提供疼痛管理的有效策略。
4. 纱布与敷料选择:研究聚焦不同类型的纱布和敷料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包括促进新生皮肤生长、防止感染等方面,旨在提供优质敷料的选择建议。
5. 营养支持:相关研究关注营养支持在烧伤病人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包括饮食调整、肠内外营养补充等方面,旨在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
6. 心理支持:研究致力于探讨烧伤病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提供相应支持和心理干预的方法,帮助病人更好地应对创伤和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为研究方向,具体的护理措施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在实际操作时,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或专业护士的指导。
大面积烧伤病人护理查房大面积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外伤,患者需要全面的护理和监测。
查房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可以及时评估患者的状况,监测病情发展,并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本文将介绍大面积烧伤病人护理查房的内容和步骤。
查房内容在进行大面积烧伤病人护理查房时,需要关注以下内容:1.烧伤程度评估:评估烧伤的程度和范围,包括一、二、三度烧伤的比例,烧伤的部位和面积等。
这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烧伤创面检查:检查烧伤创面的情况,包括颜色、渗液、渗液量、创面边缘情况等。
这有助于判断创面的愈合情况,及时发现感染、溃疡等并进行相应处理。
3.感染监测:观察烧伤创面是否存在感染迹象,如红肿、渗脓、异味等。
如发现感染,需要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4.静脉通路和药物治疗评估:检查患者静脉通路是否通畅,观察静脉药物的输注情况。
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整静脉药物的剂量和输注速度。
5.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是否存在异常。
如发现异常,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降温、输液等。
6.患者疼痛评估: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位置,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如药物镇痛、物理疗法等。
查房步骤1.准备工作:收集患者的病历和相关检验报告,熟悉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确保查房所需的护理工具和药物齐全。
2.进入患者房间:洗手并戴好手套,佩戴口罩和护目镜(如需要)。
进入患者房间前,要注意由干净区域进入污染区域,避免交叉感染。
3.询问患者状况:向患者了解近期的病情变化,如有不适或疼痛等症状。
询问拟合作的护理人员对患者有关病情的了解。
4.开始查房:按照预定的查房内容逐一进行检查和评估。
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观察烧伤创面的情况。
5.进行疼痛评估:询问患者疼痛程度和疼痛位置,记录相关信息。
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并观察疼痛缓解效果。
如何护理大面积烧伤患者?发布时间:2021-06-01T07:15:56.072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4期作者:陈香朴[导读] 何为大面积烧伤,指由于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损伤总面积占成人体表面积的15%之间,或儿童体表面积的5%以上。
是它常发生于体表,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等,也可发生于其他部位,如眼部、口腔、呼吸道、食管、胃等。
大面积烧伤病人往往病情危急,救治难度大,烧伤后愈合、康复时间长。
陈香朴蓬溪县人民医院四川蓬溪 629100何为大面积烧伤,指由于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损伤总面积占成人体表面积的15%之间,或儿童体表面积的5%以上。
是它常发生于体表,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等,也可发生于其他部位,如眼部、口腔、呼吸道、食管、胃等。
大面积烧伤病人往往病情危急,救治难度大,烧伤后愈合、康复时间长。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大面积烧伤患者临床各期不同病情,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大面积严重烧伤即按病理生理及临床病程分四期,各期之间相护交错,每期护理侧重要点各不相同。
烧伤后的病人一般都病程长,而烧伤护理工作是时间最长、任务最重、贯穿整个治疗工作始终的一项工作。
烧伤病人的护理工作如果只能有效的进行治理,而不能更好的进行护理,也会加重病情或使已经治疗好的部分重复感染等现象发生,所以烧伤病人的护理工作任务也很重要。
大面积烧伤病人护理得当,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并降低死亡率。
以下为个人在大面积烧伤病人护理工作中体会:1做好日常基础护理保持病房空气清新、病床清洁干燥,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对室内地面桌面等用1:1000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保持室内温度在26摄氏度以上,湿度在40%-60%,限制探视人员,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要保持口腔整洁,每天用漱口液进行漱口,面部烧伤患者双眼要用眼药膏、眼药水,来防止眼部的感染。
做好疼痛护理,剧烈疼痛时防止坠床,遵医嘱合理使用止痛药。
2体液渗出期护理重点大面积烧伤后如抢救不及时或不当,人体不足以代偿迅速发生的体液丧失。
大面积烧伤病人护理体会【摘要】大面积烧伤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病人的护理至关重要。
在护理大面积烧伤病人时,前期的准备工作十分关键,包括准备好必要的医疗器材和药物。
接着需要对病人的伤情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等并发症。
病人的疼痛管理也是护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要合理使用镇痛药物。
营养支持在烧伤病人恢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促进伤口愈合和免疫功能恢复。
心理护理也不容忽视,帮助病人积极面对疾病,加快康复进程。
为提高护理水平,建议护士们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加强团队合作。
展望未来,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和细心呵护,相信大面积烧伤病人一定能够顺利康复。
【关键词】烧伤病人、护理、体会、重要性、准备工作、伤情评估、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提高护理水平、未来展望。
1. 引言1.1 大面积烧伤病人护理体会的重要性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是一项相当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于护士来说尤为重要。
在面对这类病人时,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细心、耐心和同理心等品质。
对大面积烧伤病人护理体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了解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体会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理解病人的痛苦和需求,提高护理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护士可以更加熟练地处理各种护理技术和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体会也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问题,减少对病人造成的额外伤害。
在面对病情恶化或并发症出现时,护士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保障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对大面积烧伤病人护理体会的重要性在于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果,增强护士的护理技能和应对能力,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以及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质量。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们应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护理技能,为病人提供更加全面、专业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2. 正文2.1 护理前的准备工作护理前的准备工作是大面积烧伤病人护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措施1. 病情简介大面积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外伤,指的是烧伤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的30以上。
大面积烧伤病人因为烧伤严重,病情复杂,需要特别细致的护理和医治。
2. 护理问题大面积烧伤病人需要面临的护理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休克状态:由于大面积烧伤会引起病人的休克,休克状态对病人的生命威胁极大,需要护理人员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及时采取措施稳定病情。
2.2 严重感染:由于烧伤部位大面积裸露,容易感染,因此需要对病人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以及伤口局部的护理,减少感染的机会。
2.3 水电解质紊乱:大面积烧伤病人往往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钠血症和酸碱平衡失调,需要合理输入水和电解质以维持生理平衡。
2.4 呼吸道损伤:烧伤病人因为呼吸道受损,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和脓毒症,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给予必要的呼吸支持。
2.5 心理问题:烧伤病人常常伴有心理创伤,常常出现焦虑、抑郁等情况,需要护理人员积极面对并提供心理支持。
3. 护理措施针对上述护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3.1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2 休克处理:保持病人体温,保持呼吸道通畅,补充液体以维持血压稳定,避免休克加重。
3.3 严密护理:对烧伤创面进行清洁换药,定期观察伤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问题。
3.4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补液和电解质,定期检查血液电解质情况。
3.5 呼吸支持:采取必要的呼吸支持措施,如氧疗、呼吸机辅助等,维持呼吸功能。
3.6心理护理:给予病人充分的关心和支持,解释和安慰病人的心理压力,帮助其平复情绪。
4. 典型病例一位四十岁男性,因为工作意外导致大面积烧伤,40的体表面积受伤严重烧伤。
烧伤时伴有坠落损伤及下肢骨折,烧伤后出现休克状态及严重感染。
经过三个月的综合治疗和护理,病情逐渐好转,最终康复出院。
烧伤患者的护理要点如下是有关烧伤患者的护理要点:根据患者烧伤后机体出现的病理和临床特点,一般将烧伤临床过程分为3期:急性体液渗出期、感染期、修复期。
一.急性体液渗出期小面积烧伤体液的渗出以烧伤的局部组织水肿突出,对全身有效血容量的影响不大;而大面积烧伤,不仅表现出局部组织的渗出、水肿,同时伴有全身组织、内脏的渗出和水肿,如果烧伤后处理不当,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烧伤愈严重,休克发生率愈高,发生的时间愈早。
烧伤后及时补液、正确的创面处理和妥善护理,是成功地防治烧伤休克的关键。
【常见护理问题】1、体液不足2、疼痛3、口渴4、皮肤完整性受损5、潜在并发症:感染、肺水肿、脑水肿【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早期烧伤病人一般出现惊吓、恐惧、担忧、焦虑等心理反应。
护士在通过与病人及家属的交流、观察中,了解其心理反应及心理需求,给与同情、安慰、开导的同时,鼓励病人将痛苦说出来,针对不同的原因给与相应的支持。
消除病人不必要的担忧,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重度烧伤可能导致容貌或功能障碍者,注意把握语言的分寸,激发病人对生命、对家庭的责任感,给病人希望,鼓励其自强、自信,渡过难关。
2、体位大面积烧伤病人应取平卧位,适当抬高头部,减轻头部水肿,注意四肢关节置于功能位置,创面包扎者,注意观察末梢循环情况,抬高包扎部位,促进静脉回流。
同时注意保温,一般伤后72小时不宜上翻身床,尤其是有头面部烧伤的大面积烧伤,以免俯卧后,加重喉头水肿而窒息。
3、一般护理(1)消毒隔离大面积烧伤病人安排单人房间,严格空气消毒,每日常规使用动态空气杀菌机消毒2~3次,每次1小时,并准备保护性隔离的用物,如隔离衣、洗手液,限制人员出入(2)五官护理双眼用0.9%氯化钠注射液棉球拭擦结膜囊内积液,眼药水滴双眼,防止感染及角膜损伤;用0.9%氯化钠注射液棉球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3)管道护理保证各种管道通畅,避免受压、脱出,并准确记录各种引流液的量和性质;注意无菌操作。
烧伤的护理要注意哪些事项1.烧伤护理的烧伤外科护理2.烧伤康复病人的皮肤护理怎么做3.住院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有哪些?4.孩子烧伤后怎么护理烧伤护理的烧伤外科护理1.预防感染入室应戴口罩、帽子,接触患者前应洗净双手,医务人员以穿短袖衫、套裤为宜,接触大面积烧伤患者时,须特别注意无菌操作。
2.病室要求病室内保持清洁、舒适,布局合理,便于抢救,减少交叉感染,室温28-32oC,湿度60%--70%。
重症烧伤,暴露疗法除外。
每日中午紫外线消毒1次,时间为lh。
3.心理护理针对烧伤患者不同时期病情特点及心理状态、思想活动,积极做好心理护理。
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并注意热型变化,心率、心律变化和呼吸频率。
深度,发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医师,配合抢救。
5.晨、晚间护理严重烧伤患者做好晨间和餐后,口腔护理,头面部无烧伤的患者协助其漱口、刷牙,健康皮肤清洁每日1次,衣服宽松、柔软。
6.褥疮护理重视褥疮的预防,按时翻身,骨突处避免受压,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潮湿应及时更换。
7.营养护理鼓励及协助患者进食,根据各阶段病情需要合理调节饮食。
8.做好静脉穿刺、输液护理注意保护静脉,并按要求做好静脉切开、套管针穿刺护理。
9.护理记录正确及时记录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出入水量、神志、情绪、食欲、大小便及创面情况。
10.康复护理尽早指导与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因搬痕增生引起的功能障碍。
烧伤康复病人的皮肤护理怎么做烧伤主要由沸水、火焰、热金属、沸液、蒸汽等所引起,主要分为三度。
工度烧伤主要表现为局部潮红、微肿、灼痛、无水泡。
Ⅱ度烧伤损害真皮,除伤区红肿剧痛外,还出现水泡。
Ⅲ度烧伤皮肤全层损伤,深达皮下,甚至伤及骨骼、肌肉等。
烧伤常见于面颈、手等外露部位,小面积烧伤对全身影响不大,大面积的严重烧伤可引起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救治措施:烧伤发生时,应尽快脱离致伤现场,使烧伤少一些,轻一些,然后马上用自来水冲洗伤处,冲洗时间要长一些,一直冲到局部没有疼痛时为止。
大面积烧伤护理常规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密切观察神志、口渴程度、脉搏、呼吸、血压、每小时尿量及尿液色泽、比重、酸碱度的变化。
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如因静脉不充盈穿刺失败,应立即进行深静脉穿刺插管或作静脉切开,确保输液通畅。
4.熟悉烧伤抗休克的液体疗法,并根据临床表现及时调节速度。
5.准确记录出入量,大面积烧伤后应每8小时小结一次,伤后第一个、二个24小时应进行分类总结。
6.保证输液管及导尿管通畅。
7.间歇给氧,有窒息可能者,应做好气管切开准备。
8.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期应禁食,如无特殊原因,在第3天开始可给予少量饮水,以后根据情况给予少量流质、半流质饮食。
9.环状烧伤病人应睡翻身床,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及纱垫,对受压创面进行热风疗法。
10.注意保暖,室温30~34°C度以上,相对湿度30~40%,保证病人充分休息。
【感染期护理】
1.密切观察局部、全身症状及体温的变化。
每2~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呼吸急促者应给氧。
2.病人体温在39.5°C度以上,做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若体温不升应提高室温,注意肢体保暖。
3.病人出现腹胀或腹泻应禁食。
4.给高蛋白高热量饮食,鼓励病人多进食,厌食者可鼻饲。
5.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注意用药后的作用和副作用。
6.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积极预防褥疮。
7.皮肤软组织扩张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