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胃肠道营养的护理-2019年文档
- 格式:docx
- 大小:11.34 KB
- 文档页数:3
馈控制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控制计划和监控内容,从而达到护理安全的目的。
1.2.4.1 加强对容易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的环节进行前馈控制 要避免口头交接班环节或正在做另外一件事时受到干扰的环节,建立标准化的处理流程,杜绝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1.2.4.2 加强对容易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的人群进行前馈控制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加强对老年体弱、视觉、听觉、知觉障碍的患者安全护理,同时要重点加强对容易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的护士进行专科理论和专科技能的培训,做好前馈控制,避免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1.2.4.3 加强对容易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的时段进行前馈控制 针对交接班时段、深夜时段制定工作指引,加强对容易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的时段进行前馈控制。
2 结果2007年的护理安全质量比2006年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达98.5%以上。
3 讨论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繁忙而且琐碎,新入职的护士面对工作时往往手足无措。
建立了各班、各层次护士标准化护理工作流程能使护士工作目的明确,工作更有条理性、科学性和符合规范化标准。
如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制定规范化的患者治疗流程,能按时准确的完成各项治疗,避免延误、漏做甚至做错治疗的发生。
规范化的患者服药流程能保证患者发药到口,规范了患者外出时药物的处理标准,避免了因患者请假或外出检查等原因造成漏发药或患者少服药等情况发生。
执行是一种行为,是将计划转化为实践结果的过程[3]。
执行力是理解、组织实施并完成任务的能力,护理团队的执行力强弱决定护理质量的高低,对和谐的护患关系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团队的执行力是护理管理质量的关键。
现代护理管理理论应高度关注安全管理中信息的分析,贯切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严格事先控制,积极从源头上抓防范,而不是救火式的事后补救。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提高护理安全质量是医院整体水平提高的前提和保证。
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摘要】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科重度烧伤的患者44例进行分析讨论,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治疗并给予相关的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后一周的生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情况。
结果一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以及lgg、lga、nk细胞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治疗采取早期补液方案,[1]伤后24小时补液量按病人的公斤体重每1%烧伤面积补液15ml计算,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ml,另加每日生理需水量2000ml,即为总补液量。
晶体与胶体溶液的比例一般为2:1,特重烧伤为1:1。
伤后第二个24小时补液量为第一个24小时计算量的一般,日需量不变,第三个24小时补液量根据病情变化而决定。
补液时晶体液体首先平衡盐水,其次选用等渗盐水;胶体首选血浆,以补充渗出的血浆蛋白,也可用血浆替代品或全血,iii度烧伤应多输新鲜血。
因烧伤有第一个8小时内渗液最快,故在首个8小时内输入胶体、晶体的总液量的1/2,其余分别在第二个、第三个8小时内输入。
日需量应在24小时内均匀输入。
补液原则一般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胶晶液体交替输入。
122 观察组患者在实施肠外营养治疗的同时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治疗加强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护器官功能。
烧伤后患者丢失蛋白质较多,消耗增加,应加强营养,补充高蛋白、高热量以及多种维生素的食物,提高机体免疫力。
我科选择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sp)为主要的肠内营养物质,促使肠黏膜屏障的修复及身体功能的康复。
13 数据统计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
2 结果21 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生化检验结果比较详见表1其中观察组患者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氮平衡的恢复情况均由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作者:毕秋燕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2期摘要: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病人均好转出院,体质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好,未发生休克、感染等症状,无明显心理障碍结论大面积烧伤病人护理得当,能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护理我科2010年2月—2012年2月对3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结合全身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创面护理、管道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大面积烧伤病人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7岁~78岁,烧伤面积30%~90%(浅Ⅱ度~Ⅲ度);火焰烧伤17例,热液烫伤5例,电灼伤5例,化学烧伤3例;烧伤深度:浅Ⅱ度5例,深Ⅱ度23例,Ⅲ度2例。
1.2 结果30例病人均好转出院,体质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好,未发生休克、感染等症状,无明显心理障碍。
2 护理2.1 入院护理大面积烧伤病人病情危急,抢救应争分夺秒,病人送入院后,组织人力立即投入抢救。
2.1.1建立静脉通道烧伤休克可危及生命,而休克期是否以平稳状态渡过至关重要。
因此必须及早静脉输液,确保胶体、晶体溶液按时足量输入,以迅速恢复有效血容量。
病人入院后应快速建立两条静脉留置通道,迅速补液。
2.1.2 呼吸道护理大面积烧伤患者常有吸入性损伤、面颈部深度烧伤,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咽痛,喉头喘鸣,紫绀等气管阻塞症状,严重时常并发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入院应立即予以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维护呼吸功能。
2.1.3 留置导尿管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期以及婴幼儿、会阴部烧伤病人常常留置导尿,不仅可以观测微循环灌注量,动态观察休克发生、发展;而且还可以通过留置导尿,促进会阴部创面早日干燥、愈合,防止双大腿敷料污染。
2.1.4 估计面积和补液量 .粗略估算烧伤面积,胶体和电解质液量=烧伤面积(Ⅱ、Ⅲ度)×体重(kg)×1.5ml(儿童1.8ml、婴儿2.0ml),另加基础水分2000ml(儿童70~100ml/kg、婴儿100~150m1/kg)。
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摘要】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本文首先概述了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的重要性,强调了其在恢复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接着详细介绍了严重烧伤患者的能量要求及营养支持,早期肠内及胃内营养支持,蛋白质需求及蛋白质支持,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补充等方面的内容。
总结了营养支持的实施措施,包括合理的饮食安排和监测,以及团队合作和综合护理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了解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需求和护理方法,为其康复提供有效的支持。
【关键词】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护理、能量要求、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蛋白质需求、微量元素、维生素、实施措施、总结。
1. 引言1.1 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概述严重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外伤,除了对患者的皮肤造成损伤外,还会对全身造成各种生理和代谢的紊乱。
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严重烧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及时有效地进行营养支持可以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营养支持一方面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维持患者的基本生理功能,另一方面还需要满足患者在愈合过程中对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需求。
而在实施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早期的肠内及胃内营养支持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这种形式的营养支持可以有效地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减少肠道屏障功能的破坏,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促进伤口的愈合。
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需要一支专业的团队来进行综合评估和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
只有在全面而科学的营养支持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严重烧伤患者的能量要求及营养支持严重烧伤患者的能量要求及营养支持是关于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以帮助恢复健康。
烧伤会导致机体代谢显著增加,消耗大量能量,因此患者的能量需求也会明显增加。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体表面积烧伤程度等因素,确定患者每日的能量需求,通常需要高热量高蛋白的营养支持。
烧伤病人营养护理常规烧伤后,机体呈高代谢状态,营养储备大量消耗,加之营养摄入、吸收和利用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碍,病人可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对感染的易患性增高、创面愈合迟缓,严重者危及生命。
对于严重烧伤病人来说,烧伤营养的目的不再被认为只是饱腹的手段,单纯的补充或维持营养,更重要的是作为治疗措施,成为综合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达到迅速封闭创面,保护各组织与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维护细胞代谢,改善免疫功能,参与调控机体的生理活动,促进病人康复的目的。
【营养评估】烧伤病人的营养需要量,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烧伤面积、创面情况,伤前的营养状态,以及病人有无合并伤和全身感染而定。
在计算营养素的需要量时,应先估算供应总量,再考虑蛋白质、糖类、脂肪的比例,以及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的量。
常用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
(一)营养需要量1、热量计算公式:成人每天kJ=104.6kJ(25kcal)×体重(kg)+167.4kJ(40kcal)×烧伤面积%。
大面积烧伤患者(>50%)按50%计算。
(1)糖类每日摄入糖类应占摄入总热量的50%~55%。
(2)脂肪每日摄入的脂肪应占每日摄入总热量的25%~30%。
(3)蛋白质正常人每日需要蛋白质0.8~1.0g∕kg。
烧伤病人每日需补充蛋白质2.5~3s∕kg,蛋白质在总热量中应占25%左右。
(4)无机盐根据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进行补充。
(5)维生素烧伤面积40%以上的病人,各种维生素的需要量比正常人多6~10 倍。
(6)微量元素严重烧伤病人在不能进食时需补充一定量的微量元素,以补锌离子更为重要。
(二)营养物的种类1、胃肠内营养制剂:胃肠内营养制剂主要为要素饮食,其特性如下:①高热量、高蛋白和各种氨基酸溶液,含有最佳的热量和氮的比例,一般为627LJ:1g。
②消化后蛋白,不需肠道消化,在小肠上段可完全吸收,因此胃液、胰液、胆汁、肠液分泌可减少。
如何护理大面积烧伤患者?发布时间:2021-06-01T07:15:56.072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4期作者:陈香朴[导读] 何为大面积烧伤,指由于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损伤总面积占成人体表面积的15%之间,或儿童体表面积的5%以上。
是它常发生于体表,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等,也可发生于其他部位,如眼部、口腔、呼吸道、食管、胃等。
大面积烧伤病人往往病情危急,救治难度大,烧伤后愈合、康复时间长。
陈香朴蓬溪县人民医院四川蓬溪 629100何为大面积烧伤,指由于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损伤总面积占成人体表面积的15%之间,或儿童体表面积的5%以上。
是它常发生于体表,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等,也可发生于其他部位,如眼部、口腔、呼吸道、食管、胃等。
大面积烧伤病人往往病情危急,救治难度大,烧伤后愈合、康复时间长。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大面积烧伤患者临床各期不同病情,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大面积严重烧伤即按病理生理及临床病程分四期,各期之间相护交错,每期护理侧重要点各不相同。
烧伤后的病人一般都病程长,而烧伤护理工作是时间最长、任务最重、贯穿整个治疗工作始终的一项工作。
烧伤病人的护理工作如果只能有效的进行治理,而不能更好的进行护理,也会加重病情或使已经治疗好的部分重复感染等现象发生,所以烧伤病人的护理工作任务也很重要。
大面积烧伤病人护理得当,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并降低死亡率。
以下为个人在大面积烧伤病人护理工作中体会:1做好日常基础护理保持病房空气清新、病床清洁干燥,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对室内地面桌面等用1:1000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保持室内温度在26摄氏度以上,湿度在40%-60%,限制探视人员,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要保持口腔整洁,每天用漱口液进行漱口,面部烧伤患者双眼要用眼药膏、眼药水,来防止眼部的感染。
做好疼痛护理,剧烈疼痛时防止坠床,遵医嘱合理使用止痛药。
2体液渗出期护理重点大面积烧伤后如抢救不及时或不当,人体不足以代偿迅速发生的体液丧失。
大面积烧伤健康宣教一、概念:烧伤泛指由热力、电流、化学物质、激光、放射线等所造成的组织损伤。
通常所称的烧伤一般指由热力所造成的。
二、现场急救:1.迅速脱离热源如火焰烧伤应尽快脱离火场,脱去燃烧物,就地打滚或者跳入水池灭火,小面积烧伤立即用冷水连续冲洗或者浸泡。
2.保护创面剪开取下伤处的衣裤,不可剥脱,创面用干燥的敷料或者布类简单包扎后送往医院。
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放置通气管或者行气管切开。
4.其他救治尽快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给予补液治疗,避免过多饮水,可适量口服淡盐水,保持情绪稳定,疼痛剧烈可酌情使用镇痛药。
三、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面色、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末稍循环、烦渴症状,记录24小时出、入量;如出现脉率快、面色苍白或发绀、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呼吸困难、高热或体温不升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2.遵医嘱给氧。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病室禁烟火。
3.做好患者创面护理,保持创面及敷料干燥;注意保持肢体各关节功能位。
4.控制感染,定时消毒,限制探视。
5.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必要时禁食,遵医嘱用鼻饲或胃肠外营养。
6.做好康复护理,指导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僵硬;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清洗,水温不宜过高,勿搔抓创面。
7. 做好安全管理。
预防跌倒、坠床发生。
四、出院指导:1.自我监测:若烧伤处出现破损、渗液等及时就诊。
2.饮食指导: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食物。
3.活动与休息:烧伤部位在1年内避免暴晒,晴天尽量少出门或出门打伞,涂防晒霜。
参考文献:《外科护理学》2017年6月第6版拟定人:何** 审核人:修订日期:2020年8月拟定日期:2019年4月。
早期胃肠营养预防老年人严重烧伤后胃肠道并发症
姜会庆;胡心宝;解伟光;陈一飞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
【年(卷),期】2002(015)003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32例老年严重烧伤后胃肠道并发症的防治. 方法:分析本院1980~2001年共收治的老年烧伤患者130例,其中严重烧伤32例,均施行早期胃肠营养支持,并了解休克期与感染期消化系统严重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32例中除2例因败血症死亡外均治愈,无一例发生胃肠道应激性溃疡大出血. 结论:老年严重烧伤早期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施行早期胃肠营养支持,重视蛋白质补充,可预防胃肠道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并发症.
【总页数】2页(P261-262)
【作者】姜会庆;胡心宝;解伟光;陈一飞
【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江苏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江苏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江苏南
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江苏南京,21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44
【相关文献】
1.48例严重烧伤病人早期胃肠营养的护理 [J], 陈雪英;董月菊;杨玉俊
2.48例严重烧伤病人早期胃肠营养的护理 [J], 陈雪英;董月菊;杨玉俊
3.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鼻饲预防胃肠道并发症的护理 [J], 赖玉明;鄢君平;凌英
4.早期进食并应用谷氨酰预防小儿严重烧伤后急性消化道溃疡出血 [J], 祁义;马万荣
5.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鼻饲预防胃肠道并发症的护理 [J], 赖玉明;鄢君平;凌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度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发表时间:2010-12-03T10:20:51.8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2期供稿作者:李少峰[导读] 众所周知,严重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自始自终是烧伤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李少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烧伤科福建福安 355000)【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103-03【摘要】统计和分析了200例重度烧伤病人的营养供给情况和供能、供血量、氮平衡、血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数、白细胞、IgG 的动态变化。
认为重度烧伤病人的供能以2×BEE,供氮以2.5g%/kg/d蛋白质为宜。
营养评价靠单项指标可靠性不大,应以各项临床实验室检查的动态变化趋势,结合病人的总体状况和创面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营养供给途径以肠道营养(EN)为主,静脉营养(PN)作为补充。
重度尤其特重度烧伤病人实施TPN应谨慎。
【关键词】重度烧伤营养支持营养评价众所周知,严重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自始自终是烧伤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过去烧伤营养支持主要靠中心静脉营养,容易带来“置管”、“代谢”、“感染”等方面的并发症。
近几年来,多数学者不主张中心静脉营养。
因为通过静脉输液远远不能满足病人摄取营养的要求,为评价营养支持在严重烧伤病人治疗中的作用,我们随机抽样200例严重烧伤病人进行比较分析。
1 临床资料1.1病例的抽样条件⑴成人烧伤面积浅II°>30%TBSA,或III°>10%TBSA;⑵按住院顺序随机抽样,隔一抽一;⑶随机抽样从1994年以来200例严重烧伤病人,男121例,女79例,年龄最小者12岁,最大者72岁,平均38岁。
烧伤面积31~49%TBSA119例,50~79%TBSA71例,>80%TBSA10例。
饮食(包括要素膳)与静脉高营养或与周围静脉营养合用。
开始时间为伤后4~5天,平均应用时间为24.5天。
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胃肠道营养的护理
大面积烧伤在临床较为常见,由于其损伤面积大,易使体液、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丢失,此外大面积烧伤可增加代谢量,患者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早日愈合,控制感染及减少各种并发症,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给予营养调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现结合临床实践就60 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胃肠道营养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大面积烧
伤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为20〜
74岁,平均(36.5 ±5.3 )岁;烧伤深度:□度43例,m度17
例;均给予早期胃肠内营养治疗,其中经口营养32例,经鼻饲
营养28 例。
1.2 护理
1.2.1心理护理由于大面积烧伤后患者创面疼痛较甚,加之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导致患者食欲下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动之以理,晓之以情,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肠内营养的意义及重要性,及时解除患者的疑虑,疏导心理障碍,对于患者不明白或不理解的医护操作要向患者作解释说
明,以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1.2.2口服药的护理对于烧伤患者来说营养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尤其是烧伤面积较大者更应给予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胃肠道营养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且要以能进食者则以食补,能进食者不用置管为原则。
因此,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早期要经口进食,先给予患者少量高能量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鱼汤、蛋
花汤、牛奶等,进食时速度宜慢,以防发生呛咳。
1.2.3置管的护理当部分患者经口进食不能满足烧伤患者的身体需要量时,应早期给予留置胃管输入营养液。
对于长期留置胃管者,在插管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置管时宜选用管径较细且柔软的胃管,经鼻置入胃内50〜60 cm,并妥善固定。
医护人员在日常要注意定期检查胃管的长
度,定时调节固定带及更换固定带,以防胃管脱出。
此外,每周应定期清洁鼻腔2 次。
1.2.4管饲期间的护理置管后营养液的总量由少逐渐增加,初起每日营养液总量控制在500 ml ,以后根据病情需要可逐渐增加至2 000 ml 。
管饲液以现配现用为原则,每日更换输液器,每次滴完后用10〜15 ml温开水冲洗胃管,以防管腔堵塞或细菌
污染。
管饲期间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大便次数、性质及量,以及患者是否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结果
本组60例患者在入院4〜6 h内均给予肠道营养,经医护人
员细心的医护,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00%;创面愈合时间最短35 d,最长88 d;且患者体质恢复快,并发症少。
3讨论
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肠道营养支持对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
研究表明,胃肠道营养支持可通过以下作用机制而达到治疗作用[1-5]。
①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大面积烧伤
后,胃肠道由于组织血液灌流不足致使胃肠道黏膜发生缺氧性损
坏,加之烧伤后低蛋白血症可导致胃肠道黏膜水肿,从而引发应
激性溃疡。
早期胃肠道营养可防止上述反应的发生,还可有效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②预防感染:由于烧伤患者烧伤面积较大,易被感染,而研究结果表明,感染是引起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感染途径主要有烧伤创面感染、肠源性感染、医源性侵袭性感染。
其中肠源性感染是临床最为多见的,在病理因素作用下,易致肠黏膜缺血、肠黏膜进行性萎缩。
③促进创面早日愈合。
烧伤后机体呈高代谢状态,营养储存大量消耗,同时营养摄入、吸收、利用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碍,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出现营养不良。
因此加强经口营养可满足患者机体的能量需求,保证创面愈合顺利。
加之医护人员给予患者细致入微的心理护理、口服法的护理、置管的护理、管饲的护理等护理措施,解除了患者的思想顾虑,保证了正常医疗程序的完成,因此对大面积烧伤
患者给予早期胃肠道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时给予合理的护理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