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冲洗的问题与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84.30 KB
- 文档页数:2
膀胱冲洗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膀胱冲洗:利用导尿管,将冲洗液冲入到膀胱内,再利用虹吸原理将冲入的液体引流出来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尿路感染者;泌尿外科术后伴有出血者;需要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
分为开放式膀胱冲洗和密闭式膀胱冲洗两种,临床上常用密闭式膀胱冲洗。
(一)、膀胱痉挛
1、原因
(1) 除膀胱逼尿肌本身的病变外,膀胱冲洗液的冷刺激。
(2) 手术创伤、留置导尿管水囊压迫膀胱颈部。
(3) 患者紧张、焦虑心理也是引起膀胱无抑制性收缩的原因。
2、临床表现
患者明显膀胱胀感,急迫的排尿感,阵发性下腹部、会阴、膀胱尿道痉挛性疼痛,肛门坠胀。
同时膀胱冲洗不通畅,冲洗液颜色加深,冲洗液返流及导尿管周围有溢尿。
3、预防及处理
(1) 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转移患者注意力。
(2) 酌情减少气囊内的液体量,以减轻对膀胱三角区的刺激。
(3) 控制膀胱冲洗液的温度,冲洗液温度控制38~40℃左右最为适宜。
(4) 控制膀胱冲洗液速度,要根据尿液颜色及时调整冲洗速度。
若渗血较多时加
快冲洗速度避免形成血块堵塞管腔引起膀胱痉挛。
当引流液变浅时,滴速可调慢,引流液正常后调至60~80滴/分,以有效降低膀胱痉挛频率。
(5)术前选用光滑、组织兼容性强、型号合适的硅胶导尿管。
膀胱冲洗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摘要目的分析膀胱冲洗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方法选取4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给予前列腺增生摘除术治疗,术后均进行膀胱冲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尿流率。
结果术后患者最大尿流率显著高于术前,手术前、后患者尿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给予患者膀胱冲洗及相应护理干预,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给予前列腺增生患者摘除术治疗,并实施有效的膀胱冲洗及护理,可有效避免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痊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膀胱冲洗;护理问题;护理对策膀胱冲洗作为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及膀胱结石等疾病手术治疗前后重要内容,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尿道插管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保持患者泌尿道通畅,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1]。
现阶段,膀胱冲洗一般选择一次性输液器进行操作,差错事件发生率高。
本文主要分析了膀胱冲洗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现将其相关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6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42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55岁,平均年龄(68.4±3.1)岁,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确诊为前列腺增生,均给予前列腺增生摘除术治疗,对手术治疗前后患者尿流率进行测定。
1. 2 方法1. 2. 1 膀胱冲洗方法膀胱冲洗的具体操作:将0.9%的生理盐水装入密闭式瓶中,并将其置入温热水(40℃)中浸泡30 min。
随后连接生理盐水瓶与输液器,并连接三腔气囊导尿管,尿管出口与无菌引流袋连接,最后将调节器打开实施冲洗。
1. 2. 2 护理措施①加强接受膀胱冲洗患者的心理护理。
患者因长期受膀胱冲洗的刺激,可导致其发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及疼痛现象,治疗及护理配合性降低,所以医护人员要详细向患者讲解膀胱冲洗的内容、目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心中疑虑,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治疗与护理依从性;②加强病情监测。
膀胱冲洗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摘要】膀胱冲洗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但在其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护理问题。
本文首先对膀胱冲洗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其操作步骤和意义。
接着探讨了膀胱冲洗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如感染、出血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包括保持操作部位清洁、及时观察病情变化等方法。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患者安全。
结论部分强调了膀胱冲洗中护理问题的重要性,呼吁护理人员做好各种可能问题的准备,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有效减少和解决护理问题,保障患者的健康。
通过本文可以了解膀胱冲洗的护理问题及对策,为护理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膀胱冲洗,护理问题,对策,护理过程,注意事项,观察记录,解决,准备,科学方法,效果1. 引言1.1 膀胱冲洗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膀胱冲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清洁膀胱内的异物或排除结石。
在进行膀胱冲洗的过程中,护理问题可能会出现,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应对。
本文将就膀胱冲洗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膀胱冲洗护理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在进行膀胱冲洗时,护理人员需注意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避免因冲洗过程造成的不适和并发症。
膀胱冲洗可能引起感染、出血、疼痛等护理问题,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护理人员应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监测患者症状变化、调整冲洗液的温度和流速、及时处理并发症等措施。
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和细心的观察,可以有效减少并解决膀胱冲洗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护理人员应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对患者负责,做好护理问题的预防和处理工作,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2. 正文2.1 膀胱冲洗的概述膀胱冲洗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护理操作,通常用于治疗膀胱疾病或者预防感染。
膀胱冲洗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摘要】.膀胱冲洗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程序,用于清洁和治疗膀胱疾病。
在进行膀胱冲洗过程中,护理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
常见的护理问题包括感染、患者不适和心理压力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护理人员应该遵循一系列对策,包括避免感染的措施、确保患者舒适的方法、定期观察患者反应以及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这些对策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也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其心理压力。
在膀胱冲洗过程中,护理问题及对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关键词】膀胱冲洗,护理问题,对策,感染,舒适,反应观察,心理支持,重要性1. 引言1.1 膀胱冲洗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膀胱冲洗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程序,用于清洁膀胱内部,预防感染和排石。
在进行膀胱冲洗时,护理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了解这些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膀胱冲洗的定义和作用,列举常见的护理问题,并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
通过避免感染、确保患者舒适、定期观察患者反应以及提供心理支持,可以有效地提高膀胱冲洗的护理质量。
膀胱冲洗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只有充分了解和积极应对这些问题,才能保证患者接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提高医护人员对膀胱冲洗护理问题的认识,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2. 正文2.1 膀胱冲洗的定义和作用膀胱冲洗是一种医疗程序,通过向膀胱注入液体来清洁和治疗膀胱内部。
通常情况下,膀胱冲洗用于清除膀胱内的尿液残留物、病菌或结石,同时也可用于治疗膀胱炎、尿道炎等疾病。
膀胱冲洗一般由医护人员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冲洗的频率和液体成分。
膀胱冲洗的作用主要包括清洁膀胱内部、减少感染的风险、缓解症状、促进康复等。
通过冲洗,可以有效清除膀胱内的细菌和污垢,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一膀胱冲洗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并发症:一、感染二、血尿三、膀胱刺激症状四、膀胱痉挛五、膀胱麻痹预防及处理措施一、感染(1)安抚患者,加强心理护理。
(2)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尽可能的缩短,尽可能的不冲洗膀胱。
(3)如有必要冲洗膀胱时应在冲洗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尿道口护理。
(4)密切观察冲洗情况,使冲洗管的位置低于病人膀胱位置约15~20cm。
(5)不使用过期的冲洗液,冲洗液使用前应仔细观察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缝及溶液有无沉淀等。
(6)必要时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
二、血尿(1)预防及处理同导尿术并发症。
(2)每次灌洗的冲洗液以200~300ml为宜,停留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三、膀胱刺激症状(1)如由感染引起,给予适当的抗感染治疗。
(2)碱化尿液对缓解症状有一定作用。
(3)遇寒冷气候,冲洗液应加温至38~40℃,以防冷刺激膀胱。
四、膀胱痉挛(1)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术前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详细讲解,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同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术后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以减轻患者的紧张。
(2)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停止膀胱冲洗,使病人减轻痛苦。
(3)冲洗时密切观察,保持管道的通畅,注意冲洗液的温度(以20℃较为合适)和速度(每分钟80~120滴,每15~30分钟快速冲洗半分钟为宜)以防对膀胱造成刺激而引起痉挛。
(4)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止痛剂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5)操作动作要轻柔,技术过硬以减少对病人的刺激。
(6)酌情减少导尿管气囊内的气体(或液体),以减轻对膀胱三角区的刺激。
(7)教会患者应对膀胱痉挛的方法:如深呼吸、屏气呼吸法等。
(8)术前选用光滑、组织相容性强、型号合适的硅胶导尿管。
五、膀胱麻痹(1)重新导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膀胱冲洗操作常见并发症与处理
(一)感染
预防:
1、严格无菌操作,注意会阴部卫生;
2、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尽可能缩短,尽可能不冲洗膀胱;
3、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管路受压、扭曲、堵塞;
4、密切观察冲洗情况,使集尿袋位置低于患者膀胱位置约15-20cm,防止尿液返流。
处理:
1、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菌素治疗;
2、嘱患者每天摄取足够的水分,维持尿量每日在2000ml以上;
3、保持尿道口清洁,做好会阴护理。
(二)膀胱痉挛
预防:
1、做好心理护理,缓解病人紧张情绪,转移注意力,减轻不适感;
2、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停止膀胱冲洗;
3、行膀胱冲洗时,密切观察患者腹部,保持管道的通畅,适当调节冲洗液温度(20℃较为合适)和速度(每分钟80-120滴,每15-30分钟快速冲洗半分钟为宜);
4、选用光滑、组织相容性强、型号合适的硅胶导管。
处理:
1、减慢冲洗速度或暂停冲洗;
2、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镇静解痉止痛药物,减轻患者痛苦;
3、教会患者应对膀胱痉挛的方法:如深呼吸、屏气呼吸、热敷腹部等;
4、必要时拔除导尿管。
(三)膀胱麻痹
预防:
1、停用某些膀胱冲洗液,如呋喃西林冲洗液,改用温生理盐水冲洗膀胱。
2、局部热敷,膀胱按摩,减轻膀胱不适感。
处理:
1、报告医生,重新导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2、对症用药或针灸治疗。
(四)膀胱破裂
预防:
1、注意观察膀胱是否充盈,患者有无尿胀、下腹部不适等;
2、保持冲洗通畅,避免冲洗管路受压、扭曲、堵塞;
3、必要时请医师处理。
处理:
手术修补。
简易膀胱冲洗法常见问题及对策简易膀胱冲洗法是排空膀胱后先夹闭引流袋,然后将连接好冲洗液的输液器接好针头按输液程序排尽空气,再消毒橡皮,将针头扎入已消毒好的导尿管中放冲洗液即可。
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冲洗液与静脉输液混淆:由于膀胱冲洗液的溶剂多为0.9%氯化钠注射液,输液管采用的是与静滴药物相同的输液器,外观难以区分,护理人员在更换输液时易将输液连接在冲洗输液器上,造成医疗差错事故。
冲洗针头脱落:简易膀胱冲洗法是将针头插入消毒好的导管中,而临床广泛使用的大多是硅胶管钢针易自硅胶管中脱落,如翻身不当或出现躁动,针头极易脱落,造成药液外漏,严重时可能使病人或他人受伤。
气囊破裂导管脱落:临床留置导尿多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两腔除在分叉处能分清外,其他导管处则不能确认。
插入针头时如盲目插入,可能是针头插入气囊使输液不畅,也可能穿破气囊使气囊内的气体或液体溢出,失去固定作用而使导管脱落,需重新置管,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对策固定标识:在冲洗液外包装上加一固定标识,标识应醒目,便于使用固定。
固定针头、加强巡视:针头插入胶管后妥善固定,可用胶布粘牢或用绷带系于胶管上。
加强巡视发现脱落及时更换针头,重新消毒后再冲洗。
对躁动的病人要全程看护,待冲洗液体全部放出方可离开。
针头插入位置要准确:无论是双腔还是三腔导尿管,首先应明确其使用原理,分清每腔的作用,不能盲目进针,冲洗针头均应靠近胶管开口0.5cm處进针,进针后针尖位置不能超过分叉处。
否则针尖易刺破气囊腔壁,气囊内液体慢渗入导尿管腔内,气囊消失致尿管脱落。
参考文献1 杨顺芳.膀胱冲洗中气囊导尿管与输液器连接方法改进.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1:6.2 许山.简易膀胱冲洗法.现代护理报,20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