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膀胱冲洗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膀胱冲洗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摘要】膀胱冲洗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但在其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护理问题。
本文首先对膀胱冲洗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其操作步骤和意义。
接着探讨了膀胱冲洗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如感染、出血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包括保持操作部位清洁、及时观察病情变化等方法。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患者安全。
结论部分强调了膀胱冲洗中护理问题的重要性,呼吁护理人员做好各种可能问题的准备,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有效减少和解决护理问题,保障患者的健康。
通过本文可以了解膀胱冲洗的护理问题及对策,为护理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膀胱冲洗,护理问题,对策,护理过程,注意事项,观察记录,解决,准备,科学方法,效果1. 引言1.1 膀胱冲洗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膀胱冲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清洁膀胱内的异物或排除结石。
在进行膀胱冲洗的过程中,护理问题可能会出现,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应对。
本文将就膀胱冲洗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膀胱冲洗护理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在进行膀胱冲洗时,护理人员需注意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避免因冲洗过程造成的不适和并发症。
膀胱冲洗可能引起感染、出血、疼痛等护理问题,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护理人员应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监测患者症状变化、调整冲洗液的温度和流速、及时处理并发症等措施。
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和细心的观察,可以有效减少并解决膀胱冲洗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护理人员应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对患者负责,做好护理问题的预防和处理工作,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2. 正文2.1 膀胱冲洗的概述膀胱冲洗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护理操作,通常用于治疗膀胱疾病或者预防感染。
膀胱冲洗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一、感染(一)发生原因1.导尿破坏了泌尿系局部的防御机制,尿道分泌物无法排出,细菌在局部繁殖,逆行感染。
2.膀胱冲洗破坏了引流系统的密闭状态,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
3.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4.引流管的位置过高,致使尿液倒流回膀胱,引起逆行感染5.冲洗液被细菌污染。
(二)临床表现排尿时尿道烧灼感,常有尿急、尿频、尿痛、排尿不畅、下腹部不适等膀胱刺激症状,急迫性尿失禁,膀胱区压痛,尿常规检查可见脓尿、血尿。
尿培养细菌阳性。
(三)预防及处理1.安抚患者,加强心理护理。
2.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尽可能缩短,尽可能不冲洗膀胱3.如有必要冲洗膀胱时应在冲洗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尿道口护理。
4.密切观察冲洗情况,使冲洗管的位置低于病人膀胱位置约15〜20cm。
5.不使用过期的冲洗液,冲洗液使用前应仔细观察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缝及溶液有无沉淀等。
6•必要时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
二、血尿(一)发生原因1•插导尿管损伤尿道。
2.冲洗液灌入过多并停留时间过长后放出,导致膀胱内突然减压,使黏膜急剧充血而引起,一般常见于昏迷的病人。
3.继发于膀胱炎。
(二)临床表现尿外观呈洗肉水状,甚至有血凝块,尿常规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多于5个。
(三)预防及处理1.预防及处理同导尿术并发症2.每次灌注的冲洗液以200〜300ml为宜,停留时间以5〜10 分钟为宜。
三、膀胱刺激症状(一)发生原因1,泌尿系感染。
2.冲洗液温度过低。
(二)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三)预防及处理1.如由感染引起,给予适当的抗感染治疗。
2.碱化尿液对缓解症状有一定作用。
3.遇寒冷气候,冲洗液应加温至38〜40C,以防冷刺激膀胱。
四、膀胱痉挛(一)发生原因1.膀胱内有异物(如血凝块)阻塞导尿管致使引起不畅,导致膀胱压力过高2.冲洗液选择错误:例如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患者,由于手术部位疼痛,愈合不良,膀胱充盈欠佳,这时如选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会导致膀胱痉挛。
膀胱冲洗护理措施第一篇:膀胱冲洗护理措施什么叫膀胱冲洗?利用虹吸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液体注入膀胱,达到清洁膀胱稀释尿液,清除沉淀,混浊结晶物,防止尿管都塞,维持尿管通畅。
(一)目的1、使尿液引流通畅。
2、治疗某些膀胱疾病的逆行感染。
3、前列腺及膀胱术后预防血凝。
4、清除膀胱内的血凝块、粘液、细菌等异物,预防膀胱感染。
膀胱冲洗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并发症:一、感染二、血尿三、膀胱刺激症状四、膀胱痉挛五、膀胱麻痹预防及处理措施一、感染(1)安抚患者,加强心理护理。
(2)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尽可能的缩短,尽可能的不冲洗膀胱。
(3)如有必要冲洗膀胱时应在冲洗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尿道口护理。
(4)密切观察冲洗情况,使冲洗管的位置低于病人膀胱位置约15~20cm。
(5)不使用过期的冲洗液,冲洗液使用前应仔细观察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缝及溶液有无沉淀等。
(6)必要时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
二、血尿(1)预防及处理同导尿术并发症。
(2)每次灌洗的冲洗液以200~300ml为宜,停留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三、膀胱刺激症状(1)如由感染引起,给予适当的抗感染治疗。
(2)碱化尿液对缓解症状有一定作用。
(3)遇寒冷气候,冲洗液应加温至38~40℃,以防冷刺激膀胱。
四、膀胱痉挛(1)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术前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详细讲解,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同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术后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以减轻患者的紧张。
(2)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停止膀胱冲洗,使病人减轻痛苦。
(3)冲洗时密切观察,保持管道的通畅,注意冲洗液的温度(以20℃较为合适)和速度(每分钟80~120滴,每15~30分钟快速冲洗半分钟为宜)以防对膀胱造成刺激而引起痉挛。
(4)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止痛剂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5)操作动作要轻柔,技术过硬以减少对病人的刺激。
(6)酌情减少导尿管气囊内的气体(或液体),以减轻对膀胱三角区的刺激。
持续膀胱冲洗的护理简答题摘要:1.持续膀胱冲洗的目的和作用2.持续膀胱冲洗的操作要点3.持续膀胱冲洗的护理措施4.注意事项和并发症处理正文:持续膀胱冲洗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护理措施,主要用于使尿液引流通畅,治疗某些膀胱疾病,清除膀胱内的血凝块、粘液、细菌等异物,预防膀胱感染,以及在前列腺及膀胱手术后预防血块形成。
在进行持续膀胱冲洗时,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要点,以确保冲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一、持续膀胱冲洗的目的和作用持续膀胱冲洗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尿液流通畅,防止尿路感染和血块形成。
在膀胱肿瘤切除术、经尿道膀胱前列腺电切术等手术后,持续膀胱冲洗可以帮助清除创面血凝块和炎症物质,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同时,对于某些膀胱疾病,如慢性前列腺炎、膀胱炎等,持续膀胱冲洗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二、持续膀胱冲洗的操作要点1.无菌操作:在进行持续膀胱冲洗时,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定期进行尿道口周围导尿管的清洁护理,防止感染发生。
2.冲洗速度:通常情况下,持续膀胱冲洗的速度为60-80 滴/分。
根据患者病情和出血情况,护理人员可适当调整冲洗速度。
如出血较多时,可加快冲洗速度,减少膀胱内血块形成;病情稳定时,可适当减慢冲洗速度。
3.导尿管通畅:在持续膀胱冲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确保导尿管通畅,避免尿液淤积。
当入量明显大于出量时,应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持续膀胱冲洗的护理措施1.妥善固定导尿管,避免松动和移位。
2.定期清洗导尿管,注意手部卫生。
3.调整冲洗速度,确保尿液流通畅。
4.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腹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四、注意事项和并发症处理1.在持续膀胱冲洗过程中,如出现明显的鲜血流出或者剧烈疼痛,以及回流量少于输注量,应立即停止冲洗,并到医院进行处理。
2.对于长时间持续膀胱冲洗的患者,需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和腹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如感染、血肿、尿外渗等。
3.对于出现感染症状的患者,应根据医嘱给予相应抗感染治疗,并加强对尿液和导尿管的清洁护理。
持续膀胱冲洗的护理要点持续膀胱冲洗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护理方法,主要是为了帮助患者清洁膀胱,预防膀胱感染和缓解尿路症状。
然而,这项护理存在风险和挑战,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护。
本文将向您介绍持续膀胱冲洗的护理要点,并提供相关实用的建议。
一、持续膀胱冲洗的定义持续膀胱冲洗是指护士将生理盐水或药物定时通过导管引流入膀胱,以清洗膀胱内污物和刺激黏膜,调节尿液的渗透压力和酸碱平衡,改善尿路疾病或手术后的症状。
正常情况下,膀胱应该是干净的,但是一些患者由于手术或病理原因,可能需要进行持续膀胱冲洗以清洁和保护膀胱。
二、持续膀胱冲洗的适应症1. 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等。
2. 液体平衡失调,如尿液过多或过少,输液时需要控制尿量。
3. 手术后护理,如膀胱开放性手术、前列腺切除术、导管放置等。
4. 监测尿液pH值、尿液混浊度、尿液中结晶体等。
三、持续膀胱冲洗的护理要点1. 使用无菌膀胱导管进行冲洗:膀胱导管是持续膀胱冲洗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要求导管要无菌且符合规范的尺寸和长度。
护理人员需要进行良好的手卫生和防护,避免导管感染。
2. 选择适合药物和液体:不同的疾病和情况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和液体进行冲洗,例如生理盐水、碘伏、硝酸银等,在选择时需要慎重考虑患者的过敏反应和药品副作用,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并发症。
3. 确保持续膀胱冲洗的安全性:持续膀胱冲洗需要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管理,包括测量尿液量、尿液外观和颜色、肚子的疼痛和灼热感、尿液pH值和电解质水平等。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持续膀胱冲洗,并及时与医生进行交流和沟通。
4. 定时更换膀胱导管和保持导管通畅:膀胱导管需要定期更换,避免导管的堵塞和感染。
护理人员需要保证导管通畅,防止冲洗液的清洗过程中出现退流和污水倒灌等现象。
5. 护理人员需要进行持续膀胱冲洗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并及时了解最新护理技术和要求,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优化患者的护理体验。
什么叫膀胱冲洗?利用虹吸原理,将一定量无菌液体注入膀胱,达成清洁膀胱稀释尿液,清除沉淀,混浊结晶物,预防尿管全部塞,维持尿管通畅。
(一)目标1、使尿液引流通畅。
2、诊疗一些膀胱疾病逆行感染。
3、前列腺及膀胱术后预防血凝。
4、清除膀胱内血凝块、粘液、细菌等异物,预防膀胱感染。
膀胱冲洗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方法并发症:一、感染二、血尿三、膀胱刺激症状四、膀胱痉挛五、膀胱麻痹预防及处理方法一、感染(1)抚慰患者,加强心理护理。
(2)留置导尿管时间尽可能缩短,尽可能不冲洗膀胱。
(3)如有必需冲洗膀胱时应在冲洗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标准进行尿道口护理。
(4)亲密观察冲洗情况,使冲洗管位置低于病人膀胱位置约15~20cm。
(5)不使用过期冲洗液,冲洗液使用前应仔细观察瓶口有没有松动、瓶身有没有裂缝及溶液有没有沉淀等。
(6)必需时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
二、血尿(1)预防及处理同导尿术并发症。
(2)每次灌洗冲洗液以200~300ml为宜,停留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三、膀胱刺激症状(1)如由感染引发,给合适抗感染诊疗。
(2)碱化尿液对缓解症状有一定作用。
(3)遇严寒气候,冲洗液应加温至38~40℃,以防冷刺激膀胱。
四、膀胱痉挛(1)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担心情绪,术前对患者进行疾病具体讲解,使患者对疾病有充足认识,同时保持一个良好心态;术后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以减轻患者担心。
(2)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尽早停止膀胱冲洗,使病人减轻痛苦。
(3)冲洗时亲密观察,保持管道通畅,注意冲洗液温度(以20℃较为适宜)和速度(每分钟80~120滴,每15~30分钟快速冲洗半分钟为宜)以防对膀胱造成刺激而引发痉挛。
(4)必需时给镇静剂、止痛剂以减轻患者痛苦。
(5)操作动作要轻柔,技术过硬以降低对病人刺激。
(6)酌情降低导尿管气囊内气体(或液体),以减轻对膀胱三角区刺激。
(7)教会患者应对膀胱痉挛方法:如深呼吸、屏气呼吸法等。
(8)术前选择光滑、组织相容性强、型号适宜硅胶导尿管。
持续膀胱冲洗护理常规持续膀胱冲洗是前列腺摘除术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措施,是防止引流管内血块阻塞、减少膀胱痉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持续膀胱冲洗护理常规1、保持冲洗管及尿管引流通畅,防止血块堵塞尿管。
2、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的变化,准确记录每日冲洗液量及引流量。
3、根据尿液的颜色调整冲洗速度。
在冲洗过程中如果引流液颜色较前加深、呈鲜红色血性或血凝块流出,应调快冲洗速度,若血块堵塞引流管,可用无菌注射器冲洗;如果引流液颜色逐渐变淡,则调慢冲洗速度。
4、膀胱痉挛的护理:在冲洗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阵发性膀胱憋胀感、急迫的尿意感、膀胱痉挛性疼痛,可同时观察到膀胱持续冲洗速度自行减慢、停止,甚至发生逆流或冲洗液不自主从尿道口流出,提示患者发生膀胱痉挛。
护理措施包括:(1)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一旦发生膀胱痉挛症状,立即给予心理疏导并耐心抚慰患者,嘱患者深呼吸,全身放松,保持安静,适时安排患者收听音乐或收看电视节目以转移注意力。
(2)加强导尿管的护理,确保膀胱冲洗及引流通畅。
(3)应用镇痛泵。
术后应用镇痛泵可镇痛并抑制膀胱痉挛,但在应用期间,要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如发现血压下降可暂停药液的注入。
(4)遵医嘱应用解痉止痛的药物,如消炎痛栓1枚肛塞,杜冷丁50J或吗啡10J 肌肉注射。
6、停止膀胱冲洗后,嘱患者多饮水,每日行会阴擦洗以保持会阴部的清洁,每周更换尿袋2次防止逆行感染3 护理要点3.1 心理护理由于手术后疼痛及长时间的管道留置、膀胱冲洗、尿囊刺激引起的不适,患者容易引起焦虑、不安、厌烦等心理,可导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排斥治疗,更甚者自行拔管的现象。
因此术前术后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向患者和家属说明留置管道、膀胱持续冲洗的重要性,交代冲洗时的注意事项。
指导和教会患者分散和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避免患者过于关注留置尿管和膀胱冲洗导致的情绪不稳定。
对于强烈要求拔管的患者应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勿使其自行拔除尿管;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牵拉引流管加重患者的不适。
泌尿科术后膀胱冲洗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手术后膀胱冲洗并发症预防的方法及护理进展。
通过对术后膀胱冲洗并发症原因的分析,冲洗溶液和方法的选择,以及冲洗装置的改进和相关护理对策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护理人员提高膀胱冲洗的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标签:泌尿外科膀胱冲洗感染痉挛出血膀胱冲洗是泌尿科疾病手术后一项常见而重要的技术操作,膀胱冲洗主要作用是预防及治疗感染、出血,预防尿管堵塞、尿潴留及辅助治疗膀胱肿瘤等五个方面[1]。
膀胱冲洗可引起膀胱痉挛、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
近年来,对术后膀胱冲洗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科研提供参考依据。
1、膀胱冲洗的定义与作用膀胱冲洗法是将药液经导尿管注人膀胱进行冲洗的方法。
其目的是冲洗膀胱内异物,保持尿管引流通畅,防止感染,治疗膀胱炎等疾病。
泌尿科疾病手术后膀胱冲洗常用于以下情况:①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有膀胱造瘘管,冲洗液可经造瘘管进入,经导尿管排出。
②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使用三腔导尿管,冲洗液可经冲洗管进入,经导尿管排出。
③经尿道前列腺扩裂术后:术中保留高压三腔气囊导尿管,使用三通连接尿管、尿袋和冲洗液。
2、常见的并发症2.1膀胱痉挛(1)低顺应性膀胱、不稳定膀胱及开放手术临床研究显示,低顺应性膀胱、不稳定膀胱及开放手术易产生膀胱痉挛。
三角区的肿瘤手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则更高。
(2)引流管位置因膀胱的交感神经主要分布在膀胱三角区、颈部、后尿道前列腺及精囊腺等位置。
当膀胱造瘘管旋转过低触及三角区或气囊尿管水囊内注水过多刺激膀胱三角区,或者因过度牵引尿管,造成膀胱颈部压力过大引起膀胱频繁收缩,发生痉挛。
术后1天左右患者感到难以忍受三腔气囊尿管,气囊充水20~30 ml的患者术后不同程度地发生膀胱痉挛,放水后逐渐减轻消失。
(3)冲洗液温度室温低于20 ℃时,以室温冲洗液冲洗后患者会感到膀胱区不适,周身寒战。
一膀胱冲洗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并发症:一、感染二、血尿三、膀胱刺激症状四、膀胱痉挛五、膀胱麻痹预防及处理措施一、感染(1)安抚患者,加强心理护理。
(2)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尽可能的缩短,尽可能的不冲洗膀胱。
(3)如有必要冲洗膀胱时应在冲洗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尿道口护理。
(4)密切观察冲洗情况,使冲洗管的位置低于病人膀胱位置约15~20cm。
(5)不使用过期的冲洗液,冲洗液使用前应仔细观察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缝及溶液有无沉淀等。
(6)必要时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
二、血尿(1)预防及处理同导尿术并发症。
(2)每次灌洗的冲洗液以200~300ml为宜,停留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三、膀胱刺激症状(1)如由感染引起,给予适当的抗感染治疗。
(2)碱化尿液对缓解症状有一定作用。
(3)遇寒冷气候,冲洗液应加温至38~40℃,以防冷刺激膀胱。
四、膀胱痉挛(1)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术前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详细讲解,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同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术后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以减轻患者的紧张。
(2)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停止膀胱冲洗,使病人减轻痛苦。
(3)冲洗时密切观察,保持管道的通畅,注意冲洗液的温度(以20℃较为合适)和速度(每分钟80~120滴,每15~30分钟快速冲洗半分钟为宜)以防对膀胱造成刺激而引起痉挛。
(4)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止痛剂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5)操作动作要轻柔,技术过硬以减少对病人的刺激。
(6)酌情减少导尿管气囊内的气体(或液体),以减轻对膀胱三角区的刺激。
(7)教会患者应对膀胱痉挛的方法:如深呼吸、屏气呼吸法等。
(8)术前选用光滑、组织相容性强、型号合适的硅胶导尿管。
五、膀胱麻痹(1)重新导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持续膀胱冲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膀胱冲洗(bladder irrigation):利用导尿管,将冲洗液冲入到膀胱内,再利用虹吸原理将冲入的液体引流出来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尿路感染者;泌尿外科术后伴有出血者;需要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
分为开放式膀胱冲洗和密闭式膀胱冲洗两种,临床上常用密闭式膀胱冲洗。
【并发症】膀胱痉挛
【发生原因】
1.除膀胱逼尿肌本身的病变外,膀胱冲洗液的冷刺激。
2.手术创伤、留置导尿管水囊压迫膀胱颈部。
3.患者紧张、焦虑心理也是引起膀胱无抑制性收缩的原因。
【临床表现】
患者明显膀胱胀感,急迫的排尿感,阵发性下腹部、会阴、膀胱尿道痉挛性疼痛,肛门坠胀。
同时膀胱冲洗不通畅,冲洗液颜色加深,冲洗液返流及导尿管周围有溢尿。
【预防及处理】
1.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转移患者注意力。
2.酌情减少气囊内的液体量,以减轻对膀胱三角区的刺激。
3控制膀胱冲洗液的温度,冲洗液温度控制38~40℃左右最为适宜。
4.控制膀胱冲洗液速度,要根据尿液颜色及时调整冲洗速度。
若渗血较多时加快冲洗速度,避免形成血块堵塞管腔,引起膀胱痉挛。
当引流液变浅时,滴速可调慢,引流液正常后调至60~80滴/分,以有效降低膀胱痉挛频率。
6.术前选用光滑、组织兼容性强、型号合适的硅胶导尿管。
【并发症】稀释性低钠血症(水中毒)
【发生原因】
1.术中冲洗液被快速、大量吸收所致。
2.手术时间过长,如高压冲洗下超过90分钟。
3.冲洗液的压力过高,超过5.89kPa(60cmH2O)。
4.冲洗液采用低渗冲洗液,如蒸馏水等。
5.术中电切血管开放较多、前列腺包膜的完整性破坏。
6.膀胱冲洗液温度控制不当。
【临床表现】
患者可表现为胸闷、气促、高血压、心律失常、烦躁、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少尿、惊厥和昏迷,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预防及处理】
1.采用低压冲洗,将冲洗压力控制在3.93kPa(40cmH2O)以下。
2.高压冲洗时应经常排空膀胱,防止膀胱过度充盈。
3.避免前列腺被膜穿孔,如外渗明显,应切开引流,并尽早结束手术。
4.使用等渗冲洗液,尤其高压冲洗时避免使用低渗冲洗液。
5.术中冲洗液的温度一般与体温相同或接近即可,经统计资料显示,34~35℃最适宜。
6.控制手术时间,手术细致操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非电解质冲洗液的吸收是预防水中毒的最有利手段。
7.减少术中出血,缩小创面,减少冲洗液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