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6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一、物质与物体1. 物质的性质- 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 物质的颜色、形状、温度、硬度等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 物质能否溶解、能否燃烧、能否导电等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2. 物体的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物体运动的状态可以受到力的作用而改变。
- 物体的运动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
二、植物的生长与变化1. 植物的生长-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土壤等。
- 植物的生长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器官。
-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生理过程。
2. 植物的变化- 植物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变化。
- 植物会进行开花、结果、落叶等周期性的变化。
-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会经历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等生命过程。
三、人体与健康1. 人体- 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等部位组成。
- 人体有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八大系统。
- 人体需要运动、饮食、睡眠等来维持健康。
2. 健康-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社交、道德等各方面的良好状态。
-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等。
- 健康问题包括疾病、受伤、营养不良等。
四、地球与宇宙1.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
- 地球有地壳、地幔、地核等结构。
- 地球上有大气层、水圈、陆地等环境。
2. 宇宙- 宇宙是由物质、能量、空间、时间等组成的。
- 宇宙中有恒星、行星、星系等天体。
- 宇宙的探索包括对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大爆炸等的探索。
以上就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总复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一、填空: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种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到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5、种凤仙花的方法:①选种。
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②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③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深度约1厘米,每个小坑里放1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土盖上。
④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6、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我们可以用文字、图画、照片等方式记观察日记。
7、种子萌发先生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8、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9、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0、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养料。
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11、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的。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12.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
子叶呈卵圆状、淡黄色、没有明显的叶脉;后面长出的叶子叫真叶,呈扁长状、深绿色、有明显的叶脉13、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14、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死亡的5个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种子萌发不需要阳光,一般都是在土壤下面进行。
(P2)3、播种方法:①选种…、②准备花盆和土…、③放种子(深度:1~2cm)…、④土壤湿润…(P4)4、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P7)5、研究根的作用实验:步骤3: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P8)6、植物根的作用: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P8)7、风仙花最早的两片叶子是由子叶发育而来,所以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8、叶子的作用: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老鼠和植物的实验)(P11)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P11)10、植物的生长速度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根、茎、叶(营养器官)先生长;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后生长。
(P12)11、茎的作用: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
支撑:能让叶子更好地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运输:因为茎内有许多管子(P13)12、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大部分是自己制造的,利用光合作用制造而来。
13、叶子上气孔的作用: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蒸发水分都是通过气孔进行。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蚕卵的颜色(淡黄色)、大小(芝麻大)、形状(扁圆形)。
(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P23)2、养蚕窍门四步骤。
①移动…②桑叶新鲜…③“房间”清洁…④不喷杀虫剂…(P23)3、为什么要在蚕窝上扎小孔,洒水?(P23)因为这样能够保证蚕窝内的含氧量,以及提高蚕对桑叶的采食量和吸收率。
4、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1、当蚕蛹变成蚕宝宝后,我们需要(准备蚕宝宝的食物)并将它们放在(蚕宝宝笼子)中。
2、蚕宝宝会经历(4次蜕皮)的过程,每次蜕皮后身体会长大一些。
2-2《蚕宝宝的生长变化》1、蚕宝宝的生长变化可以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不同。
2、在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中,我们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并及时更换食物。
2-3《蚕宝宝变成蚕蛹》1、在蚕宝宝的第五个阶段,它们会停止进食并(吐丝结茧)。
2、蚕宝宝在茧里变成蚕蛹需要(约10天)的时间。
2-4《蚕蛹变成蚕》1、在蚕蛹变成蚕的过程中,需要(约2周)的时间。
2、蚕蛹变成蚕后,我们需要(为它们准备桑叶)作为食物。
2-5《蚕的繁殖》1、雄蚕和雌蚕在交配后,雌蚕会产下(卵)。
2、蚕卵经过(10天左右)的孵化后,变成蚕宝宝。
2-6《蚕桑产业》1、蚕桑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之一,它包括(养蚕、桑叶种植、丝绸加工)等环节。
2、蚕桑产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和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动物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过程叫做孵化。
幼虫或幼崽会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
2、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蚕卵大约为圆形,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比芝麻粒小许多。
4、刚产下的蚕卵一般为淡黄色,经过1-2天后会变成淡红色或浅褐色,再经过3-4天会变成灰绿色或紫黑色。
1、卵是动物一生的初始阶段,可以孵化成小动物。
2、鸡卵包括卵壳、卵白、卵黄、气室等结构。
3、卵壳具有保护卵的作用,卵白为卵提供水分和营养,卵黄为卵孵化提供营养物质,气室为卵提供氧气。
胚发育成小动物,是生命的开端。
1、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氧气和食物。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个过程叫做蜕皮。
蜕皮前蚕不吃也不动,就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
3、蚕房搭的小架子是为蚕宝宝结茧做准备的。
蚕的一生要蜕皮6次,但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只蜕4次皮。
4、蚕头部有口,主要作用是取食;腹部有足,主要作用是运动;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作用是呼吸。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15、在三个密闭的透明玻璃钟罩内放入一些生物。
1号钟罩内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2号钟罩内是提供了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3号钟罩内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和有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
任选一个钟罩分析钟罩生物会出现的现象和原因。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蚕卵是有生命的。
蚕卵是扁圆形的,像芝麻那么大。
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49—56天2、养蚕窍门四步骤。
①移动…②桑叶新鲜…③“房间”清洁…④不喷杀虫剂3、为什么要在蚕窝上扎小孔,洒水?(因为这样能够保证蚕窝内的含氧量,以及提高蚕对桑叶的采食量和吸收率。
)4、小蚕爱吃桑叶,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要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蚕的一生总共要蜕5次皮,其中幼虫期要蜕4次皮。
5、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所以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
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6、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形态是圆筒形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具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个小孔,为吐丝孔。
胸部三对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
腹部五对足,帮助身体运动。
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称尾角。
身体两侧有小黑点是蚕的呼吸器官(气门),蜕皮之前,蚕不吃食物,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一样,这样的现象叫做“眠”7、蚕到了五龄末期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
8、蚕蛹的体形粗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长有黑色的眼睛,眼睛下面有一对触角的原始体。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一、观察力和描述能力的培养1. 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例如:植物、动物、天气、四季的变化等。
2. 学习用准确的词语来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和特征。
二、认识和保护环境1. 了解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学会如何保护环境。
2. 学习垃圾分类和减少浪费。
三、物体的性质1. 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性质,以及常见物体的材质。
2. 探索物体的可拉伸性、可压缩性、可溶解性等性质。
四、生活中的力1. 了解推力、拉力、摩擦力等力的作用,并能够观察并描述力对物体的影响。
2. 学习合理运用力,例如:使用简单机械来减轻力的大小。
五、生活中的能量1. 了解光能、热能、声能、电能等能量的来源和传递方式。
2. 学习如何节约能源,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六、天文地理知识1. 了解太阳、地球、月亮的基本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习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的形成原因。
七、生活中的健康与安全1. 学习正确的饮食、锻炼和休息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2. 学习安全知识,正确应对紧急情况。
八、科学实验与探究1. 培养对事物进行实验和观察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2. 学习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和安全操作规范。
九、学习与合作1. 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2. 学习与同学合作,互相尊重、帮助、合作。
综上所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内容涵盖了观察力和描述能力的培养、环境保护、物体的性质、生活中的力和能量、天文地理知识、生活中的健康与安全、科学实验与探究以及学习与合作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们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增强对环境保护和健康安全的意识,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内容丰富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情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长,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终身学习者。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复资料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1 运动和位置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时,我们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时,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在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时,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
1-2 各种各样的运动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也不一定相同。
1-3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
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当运动的距离相同时,用时短的运动快,用时长的运动慢。
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1-6 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当运动的时间相同时,距离长的运动快,距离短的运动慢。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有米/秒、千米/时。
1-7 我们的“过山车”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 测试“过山车”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的最高处。
比较小球在不同“过山车”轨道上运动的快慢时,我们需要测量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
增加过山车轨道起点的高度、用更加光滑的材料做、减少曲线轨道,增加直线轨道可以加快小球在过山车轨道上运动速度。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2-1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这个过程叫做孵化。
教科版⼩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资料A4第⼀部分填空题第⼀单元植物的⽣长变化1、通过实验表明,种⼦萌发需要(阳光、空⽓、温度)。
2、列举三例可以分成俩瓣的植物种⼦如:(蚕⾖、⼤⾖、花⽣)。
3、将⼀株带根的植物浸泡在试管⾥的⽔中,过些时候,⽔⾯会(下降),这⼀变化说明根有(吸收⽔分)的作⽤。
4、处在⽣长期的植物遇到适当的环境就会(长⾼长⼤)。
5、凤仙花的第⼀对叶⼦显(椭圆形),(绿⾊),叶⼦上(⽆明显叶脉)。
6、凤仙花以后长的叶⼦是(绿⾊),有(明显)的叶脉,(披针形)。
7、凤仙花茎的下部颜⾊(较深),上部颜⾊(较浅),叶⼦长在(茎节)上。
8、凤仙花⽣长期的主要特征是(叶的形态变化)和(茎的粗细、颜⾊变化)。
9、茎处于植物体的(中央部位),它把植物⾝体的各部分连成⼀个整体,承担着(运输)的任务。
10、种⼦植物开花后其植株基本不会再(长⾼)。
11、植物的花具有特殊构造,开花是为了(结出果实)。
12、凤仙花(6)⽉开花,花长在(叶腋)⾥,颜⾊有(⽩⾊和粉⾊)。
13、出现花蕾后凤仙花的⾼度增长(缓慢)或(停⽌⽣长)。
果实慢慢(变⼤),颜⾊从绿⾊逐步变为黄绿⾊。
14、凤仙花的果实⾥约有(⼏⼗粒)种⼦,⼀颗凤仙花可以结(⼏⼗、上百个)果实。
15、⼀粒种⼦能够发育成⼀颗(植株),并再次结出多粒(果实),形成植物的(⽣命周期)。
16、开花植物⽣长到⼀定阶段会(结果),果实由(种⼦)发育形成。
17、植物都要经历(出⽣、成长、繁殖、衰⽼)直⾄死亡的过程。
18、有些植物可以⽤(根、茎、叶)繁殖后代,但绿⾊开花植物⼏乎都是从(种⼦)开始新⽣命的。
19、不同植物的种⼦,它们的 (形状、⼤⼩、颜⾊) 等(各不相同) 。
种⼦⾥⾯有(胚根)和(胚芽)。
20、观察植物,我们可以⽤(记录表),也可以⽤(⽂字、图⽚)记录,还可以写(观察⽇记)。
21、种⼦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长,根的⽣长速度(很快)。
不同植物的根是不相同的,但是⽣长⽅向都(相同),22、选种要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运动和位置1.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5.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6.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9.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1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魏巍青山在后退。
12.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13."生地日行八万里.温天通看下何”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干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集裴箱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
3.一个物体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4.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5.一个物体围绕者一个中心沿圆形轨迹运动,就叫做转动。
6.一个物体反复来回时所做的运动叫做摆动。
7.钟摆的运动、秋千的运动是摆动。
8.在围绕中心转动的同时,物体的整体做移动叫做滚动。
2016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 、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4、凤仙花的播种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5、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7、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植物叶都是平展的,且在植株上是交叉生长的,这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9、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10、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1、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12、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13、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果实中有种子。
14、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15、植物生长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所有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到衰老直至死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是56天。
2、鸡、鸭、青蛙、乌龟等动物都产卵。
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
3、观察蚕: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 5毫米。
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
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
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
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孔。
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
如需要空气、需要食物、需要一定的温度等。
养蚕的盒盖上要扎小孔,给蚕提供空气。
养蚕适宜的温度是室温。
4、小蚕爱吃桑叶,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鸡毛或毛笔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刚从卵里出来的蚕是蚕的幼虫。
5、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蚕宝宝一生共蜕皮 4次。
蚕的一生共蜕皮6 次6、在蚕要吐丝前,它不怎么吃叶子,且身体开始发黄发亮。
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7、蚕蛹经过10天-15天,会变成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
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每只雌蛾大约产300-500粒卵。
8、蚕的一生经历了卵、蚕、蛹和蚕蛾四种形态。
9、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蚕蛾的头上长着1 对触角,胸部长着2 对翅、3 对足。
像蚕蛾这样的小动物我们称它为昆虫,我还知道蚂蚁、蜜蜂、螳螂、蚊子、蝴蝶、苍蝇、蜻蜓等都昆虫。
10、刚出生的蚕宝宝像黑色的小蚂蚁,所以称它为蚁蚕。
11、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称为变态。
变态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现象。
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称为完全变态。
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的称为不完全变态。
12、动物:卵生:从卵孵化而来。
如鸡、蝴蝶、鸟、蜻蜓、鱼……胎生:由母亲直接生下来。
如山羊、狗、熊猫……变态:幼年期与成年期差别太大。
如蜻蜓、蝴蝶、蟾蜍……不变态:幼年期与成年期差别不大。
如鸡、山羊、熊猫、鱼……13、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名称生命周期生命周期的时间鸡卵—>雏鸡—>成鸡约14年蝴蝶卵—>幼虫—>蛹—>成虫约20年蜻蜓卵—>幼虫—>成虫约1年山羊小羊—>成羊约15年鱼卵—>幼鱼—>成年鱼约50年14、人的周期:l 15岁以前都叫儿童(其中不满1岁的为婴儿,12岁一15岁的为少年)l 16岁一35岁为青年l 35岁一60岁为中年l 60岁以后为老年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3、温度计主要有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刻度(0℃37℃-5℃-10℃,会读、会写)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4、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5、测量水温的方法: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③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6、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7、冰与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冰和水的共同点:无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
冰和水的不同点:冰有固定形状水没有固定形状;冰不会流动水会流动;冰是固体水是液体。
8、让冰融化速度快的方法有:加热、在太阳下晒、用手捂6、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做凝固。
加热、吹风能加快蒸发。
7、水在自然界中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
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水的形态变化的过程变化的条件霜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雪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冰水(液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露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云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雾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8、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从哪里来?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凝结成了小水滴。
9、如果在冰中加入大量的盐,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冰中放盐后温度会迅速降低,大约在-7℃左右。
10、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海洋里的水却总也不会溢出来,江河里的水也一直流不完,这是什么原因?江河湖海里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变成大量的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云随风飘动,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就会降落下来,形成雨或雪,雨水汇成小溪,流入江河湖海。
第四单元《磁铁》1. 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常见的有环形磁铁、饼形磁铁、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等。
2. 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磁铁能吸铁,被广泛地利用在许多方面:冰箱门的封条、门吸、悬浮式列车、铅笔盒、皮包、指南针等。
3、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4、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特点:不都是用铁制成的,可以是镍、钴等。
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特点:都不是用铁制成的。
5、磁铁隔着一些物体水、纸、木板、衣服等也能吸铁。
6、用小钢珠磁铁的中间,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小钢珠总向磁铁的一端滚动。
7、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并且不管是什么形状的磁铁都有两个磁极。
8、两个磁极接近,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9、一个能够自由移动的磁铁,静止时,磁铁的一端总是指向南方,是南极,用S表示;另一端总是指向北方,是北极,用N 表示。
10、各种形状的磁铁都有南、北极),并且当磁铁断成几节后,每一节都有两个极:南极和北极11、磁铁总会指向南北方向,因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体。
12、两个或多个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把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变大增强、增大,把相互排斥的磁铁捆绑在一起,磁力会变小减弱、减小。
13、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人们用磁石制成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它的勺柄指向南方。
14、900多年前,人们把铁片和钢针磁化,制作出了指南鱼和水浮式指南针。
15、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16、做磁针可以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30次。
17、检测磁针南北极的方法有:(1)用指南针(2)悬挂法(3)用已知南北极的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