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全套课件】【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67.77 MB
- 文档页数:305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观察与发现事物的特征观察方法2. 动物与植物常见动植物的认识生物的基本需求3. 空气与水空气的性质水的形态与特性4. 声音与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与反射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2. 使学生了解常见动植物的特点,认识生物的基本需求。
3. 让学生了解空气与水的性质,增强环保意识。
4. 培养学生对声音与光现象的好奇心,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观察方法的掌握与应用生物的基本需求的理解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常见动植物的特点理解空气与水的性质探究声音与光现象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动植物标本、空气与水实验器材、声音与光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观察记录表动植物图片实验器材:空瓶、水、镜子、音叉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点。
2. 新课内容(20分钟):讲解观察方法,让学生运用方法观察事物。
认识常见动植物,了解生物的基本需求。
介绍空气与水的性质,进行实验演示。
探究声音与光现象,讲解相关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观察与发现:事物的特征观察方法2. 动物与植物:常见动植物的认识生物的基本需求3. 空气与水:空气的性质水的形态与特性4. 声音与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与反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事物,记录其特点。
画一幅动植物画,注明其基本需求。
收集关于空气与水的资料,了解其性质。
记录生活中关于声音与光的现象。
2. 答案:观察记录表动植物画空气与水资料声音与光现象描述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1.运动和位置【教材简析】《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
为落实“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学习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
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置没变,是静止。
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
拓展板块,本活动是告知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
其实质也是在应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在本课中将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帮助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对于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
学生通过活动能意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决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