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发展性评价体系:基础性指标
- 格式:xls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9
附件1:晋中市太谷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各乡(镇)中心校、县直中小学、乡办中学、子弟校、星光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新世纪第一个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具有我县特色的督导评估机制,促进中小学校规范办学、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等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督导评估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中小学督导评估体系,以推动全县中小学走向现代学校建设为重点,以提升办学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核心,以实现学校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
二、组织机构组长:赵卯平太谷县教育局局长常务副组长:刘永明太谷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副组长:程志军太谷县教育系统党委书记杜春祯太谷县教育局副局长王根太太谷县教育局副局长段够年太谷县教育局副局长耿家江太谷县教育系统纪委书记冀中良太谷县教育工会主席成员:(略)三、督导评估的目的通过督导评估,指导全县中小学校坚持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行为,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引导社会各方面和学生家长用正确的标准评价学校,关心和支持教育,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引领学校增强核心发展力,促进学校更好地向科学、和谐、均衡、优质发展。
四、督导评估的范围1、全县的小学、初中(包括子弟校、民办学校)。
2、各乡(镇)中心校。
五、督导评估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
指导思想、指标设定、权重分配、结果处理等都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2、科学性原则。
评估方案的制定、评估指标及指标体系的设计、评估的组织实施,都要按评估活动本身的客观规律办事,用科学可行的评估方法技术和评价工具,实事求是地对学校进行价值判断,做到科学、合理、客观、公正。
发展性学习评价一、追求评价内容的科学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领域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作了较为具体的阐述,重视过程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根据课程目标,在恰当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同时,加强过程性评价,重视发展性评价,即评价内容应体现“五性”。
以第一学段为例:1.基础性。
包括认识数(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口算、估算、笔算)技能;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等现象,获得初步的测量(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应强调的是,学段目标是该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应允许一部分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
在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应重点考察学生结合具体材料对所学内容实际意义的理解,以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评价为主。
如:用对话方式呈现“小兔采蘑菇”情境:小白兔说“妈妈,我采了25只蘑菇。
”兔妈妈说“我比你采的多得多。
”小黑兔说“我采的比小白兔多一点。
”小灰兔说“我采的比小白兔少一些。
”请在62、30、18这三个数中选一选,它们各采了多少只蘑菇。
让学生结合具体材料感受“多得多”等词语的含意,体会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学习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思考性。
是指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世界、获取信息、思考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简单的分析、推理、归纳、类比等思维能力;能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是课程目标的重要方面,教学中必须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而且,这些策略性知识还应该用评价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学习。
学生需要教师对他们个人的创造性的方法加以反馈、总结和评价,从而认识解决问题的本质。
如;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学生中出现了“画正字”、“举手点数”、“分边站在一起数”等多种收集数据的方法,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收集数据方法的多样性。
精细化管理是什么(精选多篇)第一篇:精细化管理是什么什么是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化。
它是源于发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
精细化管理将管理的对象逐一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使每一项内容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使每一个问题都有专人负责,为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
可以说,精细化管理是一种高效、节约的企业管理方式。
管理专家汪中求认为:精细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第二篇:精细化管理的一点认识学校管理精细化,有助于学校管理迈上科学、规与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教育是个战略问题,质量也是个战略问题,一所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质量和水平决定着教育、教学、服务等方方面面的质量和水平,代表着一所学校的形象,体现着一所学校的校本精神。
下面就结合我的谈一谈我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一点认识。
精细化管理就是把学校管理强调目标的细化、分解、落实,并把过程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
我主要管理德育处纪律和宣传方面工作。
我简单谈谈中楼道检查做了精细化。
把楼道检查不单单看作是规学生行为,更重要的是把楼道检查进行了科学性的总结:细致化分类制表、细致化分类记录、细致化分类汇并严格检查执勤人员到岗。
每周都在升旗后进行汇总公布,并把每周执勤记录保存,以便于查阅分析。
细致的数据有利于后来的总结分析,有利于发现问题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总之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规学生行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有力保障。
精细化管理是要靠科学的制度来规。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各地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有益的经验。
但是,现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尚未形成健全的教师、学校评价制度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精神,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经国务院同意,现就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1.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2.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3. 对学生、教师与学校的评价的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重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也要重视在学校的课程管理、教学实施等管理环节中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教育氛围。
评价标准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4. 评价方法要多样,除考试或测验外,还要研究制定便于评价者普通使用的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积极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转载]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它是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实际依据。
这些标准和体系主要有以下三类。
依据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
这种体系的特点是结构清晰,脉络分明。
如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制订的《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内部资料。
)
表8-4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