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天气与气温
- 格式:docx
- 大小:20.17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节天气与气候一天气和天气预报基础梳理·自主预习一、天气与生活1.天气:(1)概念: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大气状态及其变化。
(2)特征:多变性。
2.气候:(1)概念: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2)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3.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等关系密切。
二、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气象学家根据卫星云图等各种资料获取大气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后对未来一日或几日天气状况所作出的预测,是人们获取天气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2.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由探测系统、信息处理、预报系统和气象服务四部分组成。
3.常用天气符号:图示导航·重点突破一、几种常见的天气符号【探究·思考】说出下列城市天气状况。
提示:北京:多云转阴。
上海:小雨转中雨。
济南:小雪转霜冻。
广州:雷电转晴。
二、风向、风力图【探究·思考】1.星期一升国旗时,小明发现国旗向东飘展,小明说今天早上的风向是东风,小明说的对吗? 提示:不对,风向是风的来向,红旗向东飘展,风向为西风。
2.图中的风力全是6级吗?提示:不是,西北风和东南风的风力是4级。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句子描述天气的是(A)A.夜来风雨声B.温和湿润C.干旱多风沙D.炎热干燥2.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B)A.阴转多云B.四季如春C.风和日丽D.暴风骤雨武汉樱花久负盛名,开花期主要集中在3月中上旬。
读武汉市2022年樱花始花期的天气预报。
据此完成3、4题。
3.武汉樱花始花期内的天气状况是(B)A.7日气温日较差最大B.9日天气晴朗C.8日一直下大雨D.11日阴天小雨4.在开花期间,下列条件有利于延长樱花花期的是(C)A.大风天气增加B.出现霜冻天气C.气温小幅度下降D.气温持续升高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读表,完成5、6题。
重庆市部分区县AQI区县铜梁区万州区潼南区奉节县AQI 73 40 103 215.AQI指空气质量指数,数值越大,污染越严重。
第2节气温课堂笔记1.天气(1)含义:内近地面的气温、、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2)要素:天气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压、风、湿度和。
2.气温(1)含义:空气的温度称为。
气温用于描述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它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2)气温的测量:①测量的工具为温度计,单位是摄氏度(℃)。
②在气象观测中,温度计通常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里。
(3)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
(4)气温与生物关系密切,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也很大,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
分层训练A组基础训练1.北半球国家气象站台的百叶箱正门的朝向应该为()A.朝北 B.朝南 C.朝东 D.朝西2.下列有关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B.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平均大气冷热状况C.天气仅指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D.目前,天气的预报水平低于地震预报水平3.夏日我省城市中最高气温不是在太阳辐射最强的中午12:00,而是在午后14:00,其主要原因是()A.城市行道树遮阴B.城市中风速较大C.城市中人口较多D.地面热量传给大气有一个过程4.2015年6月3日,几声惊雷在某某上空炸响,随后瓢泼大雨铺天盖地而来,新一轮强降水天气模式被重新启动,对此,你要做的准备是()A.多穿御寒的衣服 B.带好防雨的用具C.带好雨伞预防冰雹 D.减少御寒衣服5.某山海拔100米的山脚处气温为20℃,则这座山海拔2100米的A处气温为()A.20℃ B.12℃ C.0℃ D.8℃6.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现象或行为的描述跟气温变化无关的是()A.随着气温的升高,狗的呼吸频率要明显加快B.冬天到来的时候,蛇要进行冬眠,一直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才出来活动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约22℃,因此喜欢在夜间工作D.蜗牛在夏天高温的时候会选择夏眠7.下列叙述中,描述天气的有()①某某昨日狂风暴雨,台风肆虐②我国降水集中在夏季③春季多风沙,秋季凉爽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
天气和气温
【教材分析】:
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二节“天气和气温”。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刚刚在前面学习过了第一节“大气层”,理解了地球的周围存在着大气,以及大气的存在对地球、我们人类生活的影响。
也掌握了大气温度随高度的上升的变化情况,从而深刻理解大气分层的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对“对流层中空气的对流是怎样形成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了云、雨、雪、雷电等复杂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上。
在这基础上,更深入学习天气和气温是教学内容所要求的,是为这一章后面的天气预报、气候和气候的影响因素等内容打下基础,这一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天气的概念以及天气的要素,知道天气现象有哪些。
2、掌握怎样测量气温。
3、理解气温对生物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天气的概念观察并描述生活中的天气情况;
2、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或其他物体的温度;
3、能根据生活中动物的行为判断天气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将所学的有关天气的知识善于应用,观察生活中的天气变化,培养学生将知识融合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2、动手制作一个温度百叶箱,观察学校的气温和天气预报中的是否一致,从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难点】:
1、怎样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理解为什么还要用最高温度计与最低温度计测量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2、对百叶箱内与箱外的气温进行对比,理解为什么要将温度计放在百叶箱内进行测量?
3、怎样理解气温高低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教学设计】:
一、引入:根据上课时的天气情况聊聊有关天气的话题,从而引入这节课的内容——天气
与气温
老师:上节课同学们都知道了对流层是最容易产生复杂多变的天气,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每一天的天气都不一样,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区别,那大家说说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同学们:…….
老师:在今天的天气情况下,大家最想做什么呢?
同学们:……
老师:除了刚才大家描述的今天的天气以外,还有哪些天气现象?
同学们:…….
老师:那什么样的天气才是晴朗的,什么样的才是多云的?什么样的是严热的、寒冷的呢?
这些天气之间是怎样区别的?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学习天气。
二、天气
老师:那天气是怎样定义的呢?
老师:根据气象科学研究,天气就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板书),刮风、下雨、雷电都属于天气现象。
老师:影响天气的要素很多,主要有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板书)。
老师:根据天气的定义和天气的要素,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下面这几个词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
(阴转多云、冬暖夏凉、晴空万里、秋高气爽、和风细雨、终年高温、冬雨夏干、雷电交加)
同学们:……
老师:(根据学生的判断进行分析讲解)
三、气温
老师:刚才已经知道天气有许多要素组成,气温是其中的一个,那气温是指什么呢?我们先看看它的定义。
气温就是大气的温度,表示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板书)。
我们一般是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o C)。
老师:这是一支普通水银温度计,同学们都见过吧,在七年级观察水的沸腾的时候,就是用它测量水的温度。
下面是玻璃泡,里面有颜色的是水银,外面还有均匀的刻度,它利用的原理就是热胀冷缩。
现在呢,我们也可以用它开测量气温。
现在温度计的示数就是28 o C.
老师:在气象观测中,除了使用普通温度计定时测量气温以外,还要使用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测量一天当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老师:那最高温度计是怎样测出一天中的最高气温的呢?
老师:其实最高温度表的构造与一般温度表不同,它的感应部分内有一玻璃针,伸入毛细管,使感应部分和毛细管之间形成一窄道(见图7-10)。
当温度升高时,感应部分水银体积膨胀,挤入毛细管;而温度下降时,毛细管内的水银,由于通道窄,却不能缩回感应部分,因而能指示出上次调整后这段时间内的最高温度。
老师:最低温度表中的感应液是酒精,它的毛细管内有一哑铃形游标(见图7-11)。
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柱便相应下降,由于酒精柱顶端表面张力作用,带动游标下降;当温度上升时,酒精膨胀时酒精柱经过游标周围慢慢上升,而游标仍停在原来位置上,因此它能指示上次调整以来这段时间内的最低温度。
老师:在气象观测中,温度计通常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
百叶箱的朝向基本是朝向南北方,是防止太阳光的直接辐射而影响所测的气温的准确性。
百叶箱一般放在距离地面的1.5--2米左右,是因为这个高度的空气稳定,并且人类活动都在这一高度,更具有实用价值。
但是在气象观测中为什么要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吗?
老师:课外,请同学们做一个活动,模拟气象观测台,做一个测量学校气温的百叶箱,可以参考课本54页的活动,每隔一段时间分别观察一次百叶箱内、外温度计的读数,做好记录,并对比,看看有什么意外的收获。
同时观察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大概是出现在什么时候。
并和天气预报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进行比较,看看你我们学校的气温是怎样的,也可以验证一下天气预报的准备性。
老师:这个任务就安排给第一小组的同学,做好方案经我审阅以后执行,我会根据你们的活动数据、成果收获(用报告的形式)给你们打课外活动分,以后其他的小组也会有类似的活动,请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做好。
四、气温与生物的关系
老师:刚上课的时候同学们也说了,在现在这种天气下,我们最想去游泳;如果是冬天很冷的时候,同学们还想去游泳吗?可能大家就想呆在暖和和的家里了。
气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很多动物的行为也都和气温的变化有关。
比如:准备下雨的时
候,蚂蚁会搬家,蜻蜓会飞的很低,河里的鱼会跳出水面呼吸等等,在炎热的夏天,狗会张大嘴巴,露出舌头,大口大口地喘气……这些都是为什么呢?
同学们:…….
老师:其实他们也和人类一样,根据天气的变化调整生存的行为,也是为了适应外界环境。
老师: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最适宜生存温度,我们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2摄氏度,如果温度过高,像35摄氏度,我们会觉得很热,很难受,所以我们想要降温,就用到了空调,也有人通过游泳,来让我们的身体觉得舒服。
动物也有他们的方式进行降温避暑或者御寒。
比生物生存的最适宜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是有害的。
老师:请同学们议一议“高温和严寒对人类有哪些危害?可以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老师:对于我们国家和世界上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请同学们参看55页的图2-10.
四、练习
老师:同学们,请做一下练习,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还有,第一组的同学请抓紧时间跟我商量你们做百叶箱的方案,尽快动手。
【教学反思】
(根据上课的情形再做教学反思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