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岭南民俗舞蹈的时代化发展之路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6
从岭南舞蹈作品中透视广府文化作者:杜娟来源:《艺术教育》2013年第09期【内容摘要】广府文化绚丽多姿、独具一格,是构成岭南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广府舞蹈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情、人文特色和生活气息,同时又融汇了当地的文化秉性,充分体现广东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广府文化舞蹈作品舞蹈动作随着文化市场的欣欣向荣,广州市政府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文化,大力发展广东文化,近几年推陈出新,着力在舞蹈创作中强调本土文化,推进广东舞蹈的新气象。
创办岭南舞蹈比赛,致力于本土舞蹈的创作和表演,以本土文化为支撑,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
从单个舞蹈作品《广绣情》《彩云追月》到舞剧《岭南行走》《骑楼晚风》《广州往事》《风雨红棉》,音乐剧《西关小姐》,每个舞蹈作品都渗透着浓郁的广府文化,给观者多层次、多角度的丰富的感觉。
广府文化所具有的移民文化、兼容文化、开放文化特点,使广府文化尽管历尽沧桑,仍独树一帜,继续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突出地方独特的风格与特色,其文化特点对广东社会历史乃至海外华侨华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要营造一个氛围,让各地域文化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一、广府文化定义广府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历史。
广府文化是以广州为中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从属于岭南文化,在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
广府文化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又带有其地域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如今的肇庆市封开县是“广府的首府”,是广州文化的发祥地。
广府文化在美术、音乐、雕塑、建筑、服饰、语言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
广府文化不能等同于岭南文化,仅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从舞剧《广州往事》看其开放性舞蹈叙事诗《广州往事》音乐响起,码头上穿梭着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忙碌着。
舞剧讲述的是从海外求学的三少爷带着他的同学亨利、露西回到广州十三行做生意的故事,折射出那个年代的广州影像。
再现了清代政府将广州作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舞蹈画面帮助我们探究历史,翻开广州十三行车水马龙下广州率先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篇章。
狮舞岭南,振兴乡村
高浩然
【期刊名称】《电影文学》
【年(卷),期】2024()4
【摘要】1.外景恒隆商场开业现场日正午,阳光照在恒隆商场外每一个人的脸上,让人情不自禁地皱起眉头。
突然,鼓声、锣声、镲声响作一团,在广场前的空地炸开了锅。
原本在台下绑着腰带的武者腰一抬,胸一挺,双手扛起一个巨大的黄色狮头三步并作两步地踏上舞台。
威武的狮头刚一上台,台下所有人的目光就齐刷刷地被狮头上亮晶晶的双眸和亮丽的毛发吸引,震撼和羡慕的表情在人们脸上交相呼应。
【总页数】8页(P177-184)
【作者】高浩然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6
【相关文献】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俗技艺传承发展的教育模式探究r——以黔西南州古磨村"狮灯舞"为例
2.会议目的地——狮舞岭南传奇佛山
3.马桥手狮舞——中国狮舞奇葩——访马桥手狮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赵雪林
4.乡村振兴背景下岭南传统村落更新改造研究——以岭南印象园为例
5.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藤县狮舞产业化发展途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岭南舞蹈的艺术形态内涵与传承【内容摘要】不同的民族习俗、生活习惯以及风土人情等要素构成了广东岭南舞蹈的主要风格,为岭南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文化资源和舞蹈元素。
它是不同特色的民间风俗的融合,也是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思想感情的结晶,这些素材为岭南舞蹈表达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生产过程提供了重要内容。
文章从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入手对岭南舞蹈的艺术形态、内涵及传承进行探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舞蹈艺术形态内涵传承富有特色并具有民族风味的岭南舞蹈文化既是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岭南文化中主要的组成形式之一,同时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宝库中璀璨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形式之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与非物质文化有关的保护政策和条列,同时广东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一些与非物质文化保护有关的细则。
岭南舞蹈作为广州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发展。
多民族大聚居的岭南使该地区的文化具有多元与融合的特色。
在谈及岭南民间的舞蹈发展过程时,不仅要把眼光放在汉族及与汉族紧密联系的客家人那里,也要从根本上去挖掘该地区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味,从实质上把握岭南民族舞蹈的特色。
作为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岭南民族舞蹈其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1.传统舞蹈;2.新编写舞蹈。
本文主要针对岭南民间传统的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展开讨论和分析。
一、岭南舞蹈的艺术形态作为受到外界影响较大并且依山傍水的岭南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物质和文化形式,并有其特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舞蹈是一种能够从实质上反映当地生活特色的艺术形式,能够从本质上体现出当地的风味。
法国文艺批评家丹纳指出:“一个时代的精神以及周围的风俗人情决定了该作品的生命力。
”具有悠久历史的岭南传统舞蹈,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形成了多元化的特点和形态。
组成其民间舞蹈艺术的除了有汉族人民编的“龙舞”“春牛舞”等之外,还有壮族舞蹈的典型代表“师公舞”“采茶舞”,黎族舞蹈“打柴舞”(即“跳竹竿”)“钱铃双刀舞”,畲族舞蹈“猎步舞”“栽竹舞”,瑶族的“长鼓舞”等,通过这些舞蹈的表演和演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岭南的舞蹈特色,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底蕴。
岭南文化形成发展的历程以岭南文化形成发展的历程为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起源阶段岭南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先民文化。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岭南地区就有人类居住和繁衍生息的痕迹。
这些先民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接触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他们以捕鱼、狩猎和农耕为生,形成了以水乡文化和农耕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岭南文化。
二、交流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岭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逐渐增多,这也对岭南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在商周时期,岭南地区成为了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的交汇点。
中原文化的影响使岭南地区逐渐接纳了铜器、青铜礼器等文化元素,而南方文化的特点则使岭南地区保留了部分原始的特色。
这种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为岭南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繁荣阶段随着历史的发展,岭南地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
在南越国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岭南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南越国的统治者积极吸收和融合了中原文化的一些元素,同时也保留和发展了岭南地区原有的文化传统。
这一时期,岭南文化在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传承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岭南文化逐渐走向了成熟和稳定。
在历代的统治者的倡导下,岭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宋代以后,岭南地区成为了中国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岭南文化也因此得以继续繁荣。
岭南文化在这一时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如岭南画派的兴盛、岭南文人的崛起等,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现代阶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岭南文化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岭南文化需要寻找到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要保护和传承自己的独特优势。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岭南文化得以继续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岭南文化的形成发展历程是一个丰富多样的过程。
从起源阶段到现代阶段,岭南文化经历了起伏跌宕的历程,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同时,也保留和发展了自身的独特特色。
潮汕英歌舞的传承与发展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的东部沿海地区,这里的英歌舞是当地独具特色的传统艺
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潮汕英歌舞源于民间,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传承,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成为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汕英歌舞的起源
潮汕英歌舞起源于潮汕地区的农民生活和民间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英歌舞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通常是在节日庆典、婚礼等场合表演。
舞者身穿色彩斑斓的服饰,配以具有潮汕地方特色的面具,舞蹈动作优美独特,富有民俗风情。
传承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发展,潮汕英歌舞在传承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然而,潮汕地区的文化部门和文艺团体一直致力于英歌舞的传承与发展工作。
他们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展览和比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英歌舞的学习和传承中。
未来展望
在全球化的今天,潮汕英歌舞也在不断开拓新的发展方向。
通过与其他地区的
文化交流,潮汕英歌舞有望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发展机遇。
在未来的日子里,潮汕英歌舞将继续传承下去,成为潮汕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综上所述,潮汕英歌舞作为潮汕地区独有的文化表现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
文化内涵。
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推广潮汕英歌舞,让其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继续传承下去。
从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岭南舞蹈的艺术形态内涵与传承广东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其中岭南舞蹈作为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形态和丰富的内涵,通过世代传承,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将对岭南舞蹈的艺术形态、内涵以及传承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岭南舞蹈,是指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的传统舞蹈形式,其中以广东地区的岭南舞蹈最为著名。
岭南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舞蹈动作而闻名,它集南方温柔和细腻的特色,同时又融合了北方的刚健和豪放,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韵味。
岭南舞蹈通常分为民间舞蹈和宫廷舞蹈两大类,每种舞蹈都有着不同的表演方式和舞蹈动作,但都表现出岭南舞蹈的独特魅力。
岭南舞蹈的艺术形态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舞蹈的动作。
岭南舞蹈动作细腻多变,表现出了舞者的高超技艺和优美身姿。
其次是音乐伴奏。
岭南舞蹈通常伴随着传统的音乐,这些音乐多以民间传统音乐为基础,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为舞蹈增添了韵味。
舞蹈服饰和道具也是岭南舞蹈的重要艺术形态。
岭南舞蹈的服饰多为古代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而舞蹈中所使用的道具也是丰富多彩,如绸扇、绸带、花篮等,它们赋予了舞蹈更为生动的表现形式。
岭南舞蹈内涵丰富,既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又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传承。
在岭南舞蹈中,每个舞蹈作品都有着特定的主题和寓意,例如《广东侬好》表现出广东人民的热情好客和乐观豁达,而《啊哟喂》则展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岭南人民精神。
岭南舞蹈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一些舞蹈作品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岭南探梦》、《粤女十娘》等,这些舞蹈作品不仅是当地人民生活方式的真实反映,更是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载体。
岭南舞蹈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断传承和发扬,岭南舞蹈才能得以保存和发展。
在传承方面,首先是要加强对舞蹈技艺的传授。
舞蹈技艺是岭南舞蹈的核心,只有不断培养和传承优秀的舞蹈技艺,才能使岭南舞蹈焕发出新的活力。
岭南非遗舞蹈创作路径岭南非遗是指广东、广西、海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了丰富多彩的舞蹈文化。
岭南的舞蹈画面优美,动作矫健,极富有地方特色。
岭南非遗舞蹈以其独特魅力深受人们喜爱,如何创作出更具岭南风情的非遗舞蹈成为了当代舞蹈创作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岭南非遗舞蹈的创作路径,希望能够为舞蹈创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
一、学习传统舞蹈要想创作出更具岭南风情的非遗舞蹈,首先需要深入学习岭南地区的传统舞蹈。
这包括学习广府舞、粤剧舞蹈、岭南歌仔戏舞蹈等各种舞蹈形式。
通过学习传统舞蹈,可以了解岭南舞蹈的基本动作、编排技巧、舞台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知识,为后续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传统舞蹈的过程中,还可以向老一辈舞蹈艺术家请教,了解他们对于舞蹈的理解和创作经验,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
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录像、网络视频等工具来学习传统舞蹈的表演方式和技巧,加速学习的速度。
二、深入了解岭南地域文化岭南地区地域文化博大精深,融合了汉族、客家、壮族等多种民族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想要创作出更具岭南风情的非遗舞蹈,就需要深入了解岭南地域文化,包括民间传说故事、地方传统节日、手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深入了解岭南地域文化,可以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去创作舞蹈作品,将岭南地区独特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舞蹈创作当中,使作品更具民族特色和地方气息。
比如可以以岭南地区的传统节日为题材进行创作,借助舞蹈的形式传承和展现民间传说故事,或者以岭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为灵感源泉,创作出有着浓厚民族风情的非遗舞蹈作品。
三、融合现代舞蹈元素在学习传统舞蹈和深入了解岭南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融合现代舞蹈元素进行创作。
现代舞蹈形式更加自由和开放,可以吸收各种舞蹈风格和元素,将传统舞蹈与现代舞蹈进行巧妙融合,创作出更具有时代感和辨识度的非遗舞蹈作品。
可以借鉴现代舞蹈的编舞手法、舞台设计、灯光音响等方面的表现元素,将其运用到非遗舞蹈创作中。
探索岭南民俗舞蹈的时代化发展之路作者:李依禅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2016年第08期[摘要]本文以岭南民俗舞蹈的概念简介及其特点为切入点展开论述,接着简单阐述岭南民俗舞蹈的文化价值,然后从强化岭南民俗舞蹈的文化底蕴、开发岭南民俗舞蹈的娱乐价值以及创新岭南民俗舞蹈的艺术价值三个角度详细阐释岭南民俗舞蹈的时代化发展之路,最后从三个方面简单论证实现岭南民俗舞蹈时代化发展必须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岭南民俗舞蹈时代化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传统艺术的古色古香、现代文化的先进、新颖与西方艺术的开放自由相互冲击和融合,对岭南民俗舞蹈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岭南民俗舞蹈是我国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是南方传统文化中非常优秀的艺术形式,在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因此,如何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有效夯实岭南民俗舞蹈的发展基石、实现岭南民俗舞蹈的时代化发展、丰富农民的文化艺术活动对于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岭南民俗舞蹈的概念简介及其特点岭南民俗舞蹈来源于农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又高于农民群众的现实生活。
(一)岭南民俗舞蹈岭南民俗舞蹈源于农民群众的生产劳动,是一种具有较强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优秀艺术形式。
岭南民俗舞蹈借助连贯有力的肢体动作和寓意深刻的舞台造型或塑造人物形象或反映社会史事,并以此阐释创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艺术的主观体验,因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岭南民俗舞蹈以艺术的视角审视和展示农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和意识形态,通过艺术元素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岭南地区农民群众在主观诉求、思想体验、休闲娱乐时的情感需求,因而能够受到农民群众的喜爱和参与。
(二)岭南民俗舞蹈的主要特点:首先,岭南民俗舞蹈是农民群众集体智慧、艺术创作和艺术体验的多元结晶,拥有非常强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艺术品位。
岭南民俗舞蹈立足南越文化,以北方文化的艺术精华发展为自己的艺术主体。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岭南民俗舞蹈又借鉴和吸收一些时代元素和西方文化,发展较快。
其次,岭南民俗舞蹈集中体现了农民群众在生产劳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群体诉求,因而拥有非常浓郁的乡土气息,是不可多得的传统文化精品。
岭南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大杂居现象明显,各族的宗教信仰和民俗舞蹈都不一样,岭南民俗舞蹈在兼收并蓄中表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显露出浓郁的民族风情。
最后,岭南民俗舞蹈历经千百年的文化熏陶和艺术积淀,因而拥有独特而突出的艺术风格。
岭南民俗舞蹈作品在整体结构上注意各章节、艺术造型、舞蹈动作之间的协调性和逻辑性,从而使舞蹈作品浑然一体,具有很高的欣赏性、审美性和艺术性,成为岭南地区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品。
二、岭南民俗舞蹈的文化价值岭南民俗舞蹈承载着农民群众的生活感受、艺术体验和理想追求,记录着农民群众的人生感悟、思想意识和艺术创作。
第一,岭南民俗舞蹈是自娱自乐的群体文化。
岭南农民喜欢舞狮子、舞人龙、舞麒麟、舞春牛等大型集体表演的舞蹈活动,常常是场地越大越好、人越多越热闹,气氛越活跃,舞蹈也表演得越生龙活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也越来越大。
因此,岭南民俗舞蹈多由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担任主角。
第二,岭南民俗舞蹈是脱离现实的神兽文化。
岭南民俗舞蹈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表现出岭南农民对神灵的敬畏和崇拜,希望通过祭祀活动或舞蹈表演获得神兽的庇护和帮助,能够获得美好幸福的新生活,从而反映出岭南农民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渴望。
第三,岭南民俗舞蹈是惩恶扬善的主流文化。
农民群众不但渴望神灵的保佑,也希望得到英雄或超人的帮助,因而在舞蹈作品中塑造了很多救民于水火的英雄形象,从而反映出久经生活苦难的岭南农民心中存有的反抗意识,希望在英雄的帮助下改变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尴尬境遇,告别社会最底层的悲惨生活。
第四,岭南民俗舞蹈是男女平等的和谐文化。
封建女性靠依附男人生活,自然就会失去较多的自尊与权力,多成为男人社会的娱乐工具和附属物。
但是,女性在岭南民俗舞蹈活动中却得到格外的优待,甚至能够在舞火狗舞蹈中享受实属难得的成人礼待遇,从而表现出岭南地区是女性的世外桃源。
三、岭南民俗舞蹈的时代化发展之路舞蹈是社会发展的艺术记载,因此,岭南民俗舞蹈只有在厚积薄发中与时俱进,才能够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才能够不被时代所淘汰。
(一)强化岭南民俗舞蹈的文化底蕴岭南民俗舞蹈是优秀的文化产品,是充实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精神食粮,具有较高的艺术教育、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等价值,因此,岭南民俗舞蹈的时代化发展必然要夯实自身的文化基础。
“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情感、观念、信仰、文化交织的精神集合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1],是提高其艺术性和审美性的重要基石。
第一,把握时代脉搏,导引创作动机。
岭南民俗舞蹈作为优秀的文化产品,是迎合和实施大众艺术教育和思想教育的有力抓手,因此,岭南民俗舞蹈在创作过程中必须提高针对性和指向性,能够紧扣时代脉搏,满足大众进行舞蹈活动、体育健身和艺术鉴赏的诸多需求。
例如,在大众文化的催生下,广场舞极大地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大江南北出现了广场舞热。
岭南民俗舞蹈可以借鉴传统舞蹈中健身价值较高的舞蹈节目如《金鳌舞》、《一条龙》和《高脚狮》等,为大众创作出具有岭南民俗舞蹈风格的广场舞,满足大众进行健身活动和艺术体验的客观需求,有力充实大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能够直接促进岭南民俗舞蹈的大发展。
第二,紧扣时代精神,凝炼主题思想。
岭南民俗舞蹈是对大众进行艺术教育的文化作品,因此,岭南民俗舞蹈的主题思想必须紧扣时代精神,将社会正能量和主流思想进行高质量的大范围传播,对大众起到思想教化和艺术熏陶的教育效果。
主题思想是舞蹈灵魂的有效载体,能够体现出岭南民俗舞蹈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层次。
例如,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时代精神,而岭南民俗舞蹈中的《麒麟舞》不但表现出神兽的刚直不阿、威猛有力、除恶扬善,还能够成为宣扬英雄文化的有力抓手,对大众进行英雄教育,鼓励大众见义勇为、伸张正义、扶危济困,共建和谐社会和幸福家园。
第三,满足时代需求,充实大众生活。
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大众对岭南民俗舞蹈的固有风格和艺术特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欣赏到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传统舞蹈表演,还能够缩小岭南民俗舞蹈与现实生活的时代差异,加速岭南民俗舞蹈的与时俱进,有效充实大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大众进行文化消费和艺术欣赏的现实需求。
例如,岭南民俗舞蹈以集体舞蹈为主,能够为大众提供较多的参与机会,从而使大众获得表现自我、展现才华、塑造个人形象的好渠道,因而能够激发大众参与岭南民俗舞蹈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岭南民俗舞蹈获得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发展动力,同时也使大众在神兽文化中得到教化和启迪。
所以,要多开展岭南民俗舞蹈活动,有效充实大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开发岭南民俗舞蹈的娱乐价值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大众急需一种能够舒缓神经、放松身心、强身健体的休闲娱乐活动,以恢复和提高大众的体力、精力和精神面貌,能够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和日常工作。
大众文化的兴起也使大众进行文化消费和艺术体验的需求日益得到足够大的重视,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和艺术体验需求逐渐成为岭南民俗舞蹈的发展方向和成长动力,同时也为岭南民俗舞蹈提供坚实不变的受众群市场,成为岭南民俗舞蹈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文化节是岭南民俗舞蹈扩大自身影响力和感召力、拓展受众群队伍的大好机会,因此,岭南民俗舞蹈要在文化节期间为大众准备足够多的舞蹈节目,尤其是多准备一些适合大众集体参与的群体性娱乐舞蹈活动,让大众在参与中、在表演中、在体验中有效培养对岭南民俗舞蹈的喜爱情绪和依赖心理,积极成为岭南民俗舞蹈的群众基础和发展动力。
文化节是各种传统艺术百花齐放的竞技平台,对于岭南民俗舞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岭南民俗舞蹈要重视文化节前的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地展示自身的娱乐价值、健身价值和艺术价值,让大众在参与舞蹈表演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感受到岭南民俗舞蹈的艺术神韵,从而有助于大众对岭南民俗舞蹈形成较好的情感体验。
广场舞市场是岭南民俗舞蹈走进千家万户的重要突破口,更是开发岭南民俗舞蹈娱乐价值的重要渠道和实现机会。
广场舞是大众进行日常体育锻炼、休闲娱乐的首选活动,具有较高的人气指数和庞大的受众群,因此,岭南民俗舞蹈积极开拓广场舞市场是开发自身娱乐价值、扩大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首先,岭南民俗舞蹈要降低自身的表演难度,只保留一些古色古香的经典动作或主要造型,吸收一些广场舞元素,强化自身的大众性和娱乐性,加速岭南民俗舞蹈与大众文化的融合。
其次,岭南民俗舞蹈要减少对表演器材的依赖,多创作一些徒手表演或使用简单器械进行表演的舞蹈节目,便于大范围群众的参与,降低门槛。
最后,岭南民俗舞蹈要强化专业舞蹈人士的培训工作,为广场舞表演提供较多的领舞者,降低大众的学习难度,提高岭南民俗舞蹈的亲和度,有效拉近与受众群的距离。
(三)创新岭南民俗舞蹈的艺术价值岭南民俗舞蹈拥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准,不但能够表现出传统舞蹈表演艺术的唯美,也能够表现出舞蹈道具的精湛工艺、思想内涵和艺术品位,从而使岭南民俗舞蹈成为多元艺术的整合体,具有较高的欣赏性、艺术性和思想性。
另外,岭南民俗舞蹈多带有图腾崇拜的痕迹,诸多神兽形象成为岭南民俗舞蹈表演过程中的主角,神兽成为除恶扬善、匡扶正义、造福人民的超人英雄,更使岭南民俗舞蹈表演蒙上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以家喻户晓的《麒麟舞》为例,麒麟是岭南地区“公认”的灵兽,承载着逢凶化吉、除暴安良、广散吉祥的重任,是大众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因此,在大众制作麒麟道具的过程中都怀着非常虔诚和无比崇拜的心理,将最高级的传统手工艺应用在麒麟道具的精雕细刻之中,从而使麒麟道具的造型与艺术风格庄重典雅、高端大气,达到“简约而不简单”的艺术境地,具有较高的审美性和艺术性。
有时,手工艺精湛的麒麟道具还需要“开光”,才能够使麒麟道具具有灵气和神气,才参加舞蹈表演活动,从而使麒麟道具的传统色彩、迷信色彩和图腾崇拜色彩更为浓厚。
麒麟舞的伴奏音乐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欣赏性,伴奏乐器以传统乐器锣、鼓、唢呐为主,在高亢嘹亮、直入心扉的唢呐声中,锣鼓为岭南民俗舞蹈演奏出铿锵有力的节奏感和掷地有声的艺术氛围,从而能够为岭南民俗舞蹈营造出较为完美的表演平台。
甚至岭南民俗舞蹈的舞蹈动作都师出名门,与南方武术息息相关,不但能够给予大众强烈的视觉刺激和力道感,也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欣赏性。
因此,岭南民俗舞蹈在多元化艺术整合中体现出勃勃生机。
四、实现岭南民俗舞蹈时代化发展必须注意的问题“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最具个性的文化形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最耀眼的明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