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第一章总复习
- 格式:pdf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11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复习教案最新3篇篇一:数学《有理数》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
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类比,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
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地位。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0的乘除法,对于两个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两个正数相除、0与正数相除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
同时由于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还有一定的困难。
另外,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对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能力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4、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5、教学难点: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探索与运用。
确定教学目标的理由依据是:新课标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基于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有理数1、知识点结构图如下:2、回顾与思考本章我们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了负数,使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
引入负数不仅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且还拓展了减法运算的范围。
由此,类似于x+2=1的方程就可以解了。
我们知道,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
由于整数可以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数,因此有理数可以写成qp (p、q 是整数,q≠0)的形式;另一方面,形如q p (p、q 是整数,q≠0)的数都是有理数。
所以,有理数可用q p (p、q 是整数,q≠0)表示。
本章我们研究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
实际上,与负数有关的运算,我们都借助绝对值,将它们转化为正数之间的运算。
数轴不仅能直观表示数,而且还能帮助我们理解数的运算。
在运算的过程中,数形结合、转化是很重要的思想方法。
我们从具体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归纳出了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运算律。
运算律不仅能给数的运算带来方便,而且还是今后研究代数问题(如解方程、不等式等)的基础。
请你带着下面的问题,复习一下全章的内容吧。
1。
你能举出一些实例,说明正数、负数在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的作用吗?2。
你能用一个图表示有理数的分类吗?引入负数后,减法中哪些原来不能进行的运算可以进行了?3。
怎样用数轴表示有理数?数轴与普通直线有什么不同?怎样利用数轴解释一个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各有什么关系?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都能转化为加法与乘法运算吗?5。
有理数有哪些运算律?结合例子说明运算律在有理数运算中的作用。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法1、知识点结构图如下:2、回顾与思考本章学习了整式的有关概念与整式的加减运算。
由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一些一般的数量和数量关系,给研究问题和计算带来方便,这是数学上的一个重大发展。
从数到式,字母参与运算,得到了各种式子。
其中表示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初一数学总复习第一章有理数一、知识要点本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有理数的概念与有理数的运算两部分。
有理数的概念可以利用数轴来认识、理解,同时,利用数轴又可以把这些概念串在一起。
有理数的运算是全章的重点。
在具体运算时,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运算法则,二是运算律,三是运算顺序,四是近似计算。
基础知识:1、正数(position number):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负数(negation number):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有理数(rational number):正整数、负整数、0、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5、数轴(number axis):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满足以下要求:(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6、相反数(opposite number):绝对值相等,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7、绝对值(absolute value)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
记做|a|。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得:|a-b|表示数轴上a点到b点的距离。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交换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表达式:a+b=b+a。
加法结合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五年级上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章节总复习知识点教学目标1.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取积的近似数。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地计算连乘、乘加、乘减题。
难点: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8、解决问题(1)分段计费关键是理解题意。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总复习教案第一章:汉字复习教学目标:1. 复习并掌握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出现的重点汉字。
2. 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和对汉字结构的认识。
教学内容:1. 复习课本中的重点汉字,包括难写字和易错字。
2. 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如笔画顺序、部首组合等。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重点汉字,学生跟读并书写。
2. 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笔画顺序和部首组合。
3. 进行汉字书写练习,学生自主完成一定数量的汉字书写。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重点汉字。
2. 学生能够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并正确书写。
第二章:词语复习教学目标:1. 复习并掌握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2. 提高学生的词语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课本中的重点词语,包括成语、俗语等。
2. 分析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
1. 教师出示重点词语,学生跟读并解释意思。
2. 分析词语的用法和意思,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3. 进行词语运用练习,学生自主完成一定数量的词语填空或造句。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重点词语。
2. 学生能够正确填写或造出一定数量的词语。
第三章:成语复习教学目标:1. 复习并掌握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出现的重点成语。
2. 提高学生的成语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课本中的重点成语,包括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成语,并能够辨别成语的正确与否。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重点成语,学生跟读并解释意思。
2. 分析成语的用法和意思,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3. 进行成语运用练习,学生自主完成一定数量的成语填空或造句。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重点成语。
2. 学生能够正确填写或造出一定数量的成语。
第四章:语法复习1. 复习并掌握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语法知识。
2. 提高学生的语法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课本中的重点语法知识,如句子结构、词性、短语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总复习教案第一章《有理数》总复习一、内容分析小结与复习分作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了正数与负数、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以及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方法与运算律,从而给出全章内容的大致轮廓,第二部分针对这一章新出现的内容、方法等提出了5个问题;通过这5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主动进行新的知识的建构。
二、课时安排:小节与复习的要求是要把这一章内容系统化,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学习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有理数的概念与有理数的运算两部分。
因此,本章总复习的二课时这样安排(测验课除外):第一课时复习有理数的意义及其有关概念;第二课时复习有理数的运算。
三、教学方法的确定:设计典型例题,检测学生知识,科学地进行小结与归纳。
四、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本节课将复习有理数的意义及其有关概念。
其内容包括正负数、有理数、数轴、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相反数与绝对值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数轴来认识、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借助数轴,把这些概念串在一起形成一个用以描述有理数特征的系统。
另外,在运用有理数概念的同时,还应注意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认识。
一、教学目标;1.理解五个重要概念:有理数、数轴、倒数、绝对值、倒数。
2.使学生提高区分概念的能力,正确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3、能正确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有理数五个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有理数、数轴、倒数、绝对值、倒数。
三、教学难点: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正数和负数:(给出四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必要性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1)温度为-4℃是什么意思?(2)如果向正北规定为正,那么走-70米是什么意思?(3)21世纪的第一年,日本的服务出口额比上一年增长了-7.3%,这里的“服务出口额比上一年增长了-7.3%”是什么意思?(4)请同学们谈一谈,为什么要引入负数?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例子吗?2.有理数的分类:(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理解有理数的含义。
五上册总复习回顾与整理教案第一章:数学知识回顾1.1 回顾本学期学过的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方程等。
1.2 整理学生的学习笔记和练习册,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
1.3 讨论并解决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第二章:语文知识回顾2.1 回顾本学期学过的语文知识,包括汉字、词语、句子、语法、阅读理解、作文等。
2.2 整理学生的学习笔记和练习册,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
2.3 讨论并解决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第三章:英语知识回顾3.1 回顾本学期学过的英语知识,包括单词、短语、语法、句型、阅读理解、口语交际等。
3.2 整理学生的学习笔记和练习册,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
3.3 讨论并解决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第四章:自然科学知识回顾4.1 回顾本学期学过的自然科学知识,包括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
4.2 整理学生的学习笔记和练习册,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
4.3 讨论并解决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第五章:社会科学知识回顾5.1 回顾本学期学过的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
5.2 整理学生的学习笔记和练习册,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
5.3 讨论并解决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第六章:数学科目专题复习6.1 针对数学科目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如分数、小数、整数的混合运算,进行专项复习。
6.2 分析学生在这些知识点上的常见错误,并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
6.3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第七章:语文科目专题复习7.1 针对语文科目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如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写作,进行专项复习。
7.2 分析学生在这些知识点上的常见错误,并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
7.3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第八章:英语科目专题复习8.1 针对英语科目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如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听力理解、口语交际,进行专项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