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20.87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第【1】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1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02 电子课本图片图片03 教学设计图片教学目标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水泥、放晴、明朗”等14个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初步学习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重、难点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字,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演讲《自报家门》—汪曾祺一、激趣导入1.一叶落而知秋,铺满落叶的水泥道路上会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张秋生的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去欣赏秋天的美吧!师板书课题。
顺势指导铺和泥的书写,生在练习本上书写两个,强调书写要求和三星评价标准,同桌互评。
2.生齐读课题,理解课题含义。
“金色巴掌”是指的什么?(文中是指“水泥道两边的法国梧桐树的落叶,它们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过渡语:我们不仅知道它是法国梧桐叶,我们还知道它是掉在地上的落叶啊!(板书落叶)作者把梧桐树的落叶当作金色巴掌多有童趣啊!生再读题目。
如果你走在这样的水泥道上,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快乐)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课文,再读课文。
统编人教版三上语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铺、秩、堂”等10个生字,会写“铺、告、小心”等13个字,能读写“水泥道、法国梧桐、金色的巴掌、排列”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懂得用美的眼光去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一比喻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对美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设:为什么说水泥道铺满了金色巴掌?(3)释题:“铺满”一词说明了水泥道上法国梧桐落叶的数量很多。
“金色”一词说明法国梧桐树叶的颜色很美。
“巴掌”一词说明法国梧桐树叶的形状像巴掌。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畅。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指导学生读好词语。
3.学习第1自然段(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水泥道有什么特点?(2)交流:水泥道很湿,很干净。
(3)出示句子: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理解“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的意思。
(4)指导朗读:读出对水泥道干净、整洁的喜爱之情。
4.学习第2自然段(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水泥道上有什么?(2)交流:水泥道上铺满了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3)出示句子: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体会“熨帖”“平展”的意思。
(4)指导朗读:读出对水泥道上法国梧桐树落叶的喜爱之情。
5.学习第3自然段(1)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把水泥道比作地毯?(2)交流:水泥道颜色金黄金黄的,形状像地毯,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3)出示句子:它们排列得那么整齐,那么有秩序,就像一排排站立的士兵,等待人们去检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地教案与反思第【1】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教学目标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
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
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四、交流课文内容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地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学习用查字典、看图、找反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
3.朗读课文,抄写课文中喜欢的句子。
4.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秋天的美。
观察身边的景物,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教学重点】学习用查字典、看图、找反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秋天的美。
观察身边的景物,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出示)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它的叶子像什么?(梧桐树)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领略一下法国梧桐在水泥道上留下的美景吧!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及对秋的赞美之情。
三、识字写字1.出示本课需要识记的生字、多音字,让学生读一读。
2.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5.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6.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按照字的结构划分识记生字;(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
铺:“甫”上横要长,下框内两短横居中,中竖贯穿上下。
紧:上下宽,中间稍窄,各部分都要写扁,“幺”最后一笔是点。
四、指导朗读朗读课文。
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课后练习第1题)点拨:写景的文章最好的理解方法就是朗读。
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水泥道的美。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准确读写“印、规、铺、迟”等生字,理解“明朗、湿漉漉、熨帖、规则、凌乱”等词语。
2.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感受秋天的水泥道上的美丽,体会作者的心情。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准确读写“印、规、铺、迟”等生字。
2.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感受秋天的水泥道上的美丽,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湿漉漉、熨帖、规则、凌乱”等词语。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挂图、法国梧桐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一叶落而知秋,铺满落叶的水泥道路上会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去欣赏秋天的美吧!师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理解课题含义。
“金色巴掌”是指的什么?(文中是指“水泥道两边的法国梧桐树的落叶,它们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3.“铺”是个多音字,引生注意积累。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生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你难理解的词语,读出文章的感情。
2.检查预习情况。
(1)我会读洼印凌增棕靴(2)我会写铺:左右结构,不能少写一点。
泥:右边是半包围结构,竖弯钩要写规范。
晶:品字结构,上面一个日要写扁一些,印:左边的部分不要少写一横。
迟:“之”字底要舒展。
(3)我积累明朗湿漉漉熨帖凌乱增添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我”在一段落满梧桐树叶的水泥路上的所见所想,表达了“我”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读完课文,你产生了什么样的疑问呢?预设:(1)为什么“我”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它美在哪里?三、熟读课文,积累优美句子1.熟读课文,把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录在摘抄本上,并且多读几遍。
2.写一写。
在田字格中把本课的生字词语各抄写两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课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复习认读。
2.回顾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它美在哪里?3.生自学课文第7—10段,边读边思考上面的问题,在文中勾画出写水泥道的美的句子,和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泥道铺满金色巴掌的美丽景象。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 讲解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 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水泥道铺满金色巴掌的美丽景象。
4. 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指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泥道铺满金色巴掌的美丽景象。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2. 学具:学生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水泥道铺满金色巴掌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生字词:通过PPT课件展示生字词,讲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跟读并模仿。
3.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泥道铺满金色巴掌的美丽景象。
4.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水泥道铺满金色巴掌的美丽景象,讲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5. 观察与感受: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6. 表达与交流: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板书设计1. 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泥道铺满金色巴掌的美丽景象。
3.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观察与感受自然环境,表达与交流。
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水泥道铺满金色巴掌的美丽景象的短文。
2.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用图画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地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地教学反思第【1】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反思今天,学习了一篇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课后的阅读链接,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说说讲的是什么。
因为有两个生僻字,学生读起来不顺畅,我鼓励孩子们多读几遍。
有同学站起来说,讲的是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我接着提问,为什么把这篇阅读链接和课文放在一起呢?同学们很快地说出,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写的是从家到学校的路上景色。
那么它们不同之处呢?有部分同学说出,课文写一处景色很具体。
由此,我带着同学们仔细地再读阅读链接,总结两篇的不同特色,引出了下面的主题,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在上学、放学路上看见的景色。
十来分钟过去了,说实在的,我有点忐忑,很担心孩子们写不出来,无从下笔。
没想到第一上来交练笔的是平常一个很不起眼的同学,而且她的错别字很多,阅读起来非常吃力。
我决定让她读出自己的练笔,出乎意料,她读的很流畅,景色也描写的很有特点。
我非常高兴的给她的练笔,画上一颗五星作为奖励。
有了第一个,马上第二个、第三个……都大声地朗读了自己的练笔,不少同学都是一次性过关。
其中优秀的唐子萱同学,她家距离校门口只有十几米远,我想路上有什么景色值得写呢?没想到,她给了我一个惊喜,校门口长长的斜坡,两边的遮天蔽日的大树,就是她眼中的美景,一年四季大树呈现出的不同的美,深深打动了我。
最近作业总不完成的万彤彤同学,也让我开怀了一把。
她写了校门口的大树像士兵保护着同学们,门口的小草在微风中点头,和们说“byebye”,路边的野花在舞蹈,像个小姑娘。
我使劲夸奖了她,她害羞的脸红了。
平常一动笔就犯愁的叶紫嫣同学,也顺畅地写出了几句话。
爱偷懒的李晓明,在朗读自己的练笔时卡壳了,自己发现语句不通顺,掉了字,赶紧下去继续修改。
练笔写的干巴巴的李缘福,在讲台边听了几位同学的练笔,自己领悟出自己的问题所在,语言啰嗦、口语化,没有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图片)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 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很美)3. (板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评读。
2.(课件出示)秋风秋雨图,让学生谈感受。
(板书:一夜秋风一夜秋雨)预设一:当我看见这些无比巨大的森林,被秋风吹落在地,心里头有一种甜滋滋的感觉,因为它美,瞬间会让我感到,这里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秋天的叶子会跟着秋风伴舞,它随风,轻轻的落下。
落下。
只到地上铺成一个金黄的“地毯”,在秋风之下,我也会跟着它奔跑。
预设二: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指导带有美好的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九自然段。
谈话过渡: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有了什么新发现呢?(1)自由读第第二至九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2)总结:(课件出示)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导语】这篇课⽂描写了上学路上⽔泥道的美。
秋天⼀夜风⾬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咱上,发现⽔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喻的⼿法详细描写⽔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泥道的美。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会认“洼、印”等6个⽣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
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读懂课⽂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巴掌的⽔泥道上⾏⾛的情形。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热爱⼤⾃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然、⾛进⼤⾃然的愿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能够增强对⼤⾃然热爱的感情,体验⼤⾃然给⼈们⽣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然、了解⾃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学习课⽂内容,体会作者对⼤⾃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活中的美。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课时 【课时⽬标】 1.会认“洼、印”等6个⽣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
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
2.读课⽂,初步了解课⽂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出⽰图⽚,导⼊新课。
1.出⽰图⽚:法国梧桐树(课件出⽰2)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法国梧桐树。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课件出⽰3) 法国梧桐树,⼤乔⽊,⾼可达20-30m,树冠阔钟形;⼲⽪灰褐⾊⾄灰⽩⾊,呈薄⽚状剥落。
幼枝、幼叶密⽣褐⾊星状⽑。
叶掌状,花黄绿⾊。
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串,呈刺⽑状,果柄长⽽下垂。
花期4-5⽉;果9-10⽉成熟。
它适应性强,⼜耐修剪整形,对多种有毒⽓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体,⼴泛应⽤于城市绿化,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道树。
3.谈话导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就与法国梧桐树有着密切的联系,板书课题:铺满⾦⾊巴掌的⽔泥道。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巴掌为什么是⾦⾊的?⽔泥道上怎么会铺满⾦⾊巴掌? (2)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请你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句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反思第1篇】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的学习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理解词语,为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奠定基础。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我们常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对词语的理解要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在课文中的具体语境中去揣摩,这样的词语教学是一种感性的体会。
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联系上下文”理解。
这种方法是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如,教学“明朗”一词,就需要联系前文领悟,“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而第二自然段写到“天开始放晴了”,这正是“明朗”的意思,一引导一点拨,学生就能很很容易找到。
二、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要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对学生使用工具书能力和查阅工具书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第六自然段时,文中出现了“熨帖”一词,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感的词语,需要学生理解这个词的含义。
于是,我就出示了字典中的意思:1、(用字、用词)贴切,妥帖。
2、心里平静。
3、舒服。
4、(事情)完全妥当。
学生在对比选择中,找到了“熨帖”在文中的意思,就是指躺在彩色地毯的梧桐树叶很舒服,很享受。
从而让学生明白查字典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使课标中“查工具书学习字词”这一要求落到了实处。
三、找反义词理解词语解释词语时,有的可以找出这个词的反义词,再加以否定,就可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如教学“凌乱”一词,先让学生采用找反义词(否定词“不”+凌乱)的方法,得到“凌乱”的意思就是不整齐。
同时“凌乱”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可以理解为“不规则”的意思。
这一教学环节,不仅让学生学会了通过反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又巩固了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的迁移运用。
当然,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如“找近义词”“结合图片”“借助生活经验”等。
教给学生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后,遇到词语理解就能很好地结合多种方法,再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理解方法去体会和感悟,让词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图片)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 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很美)
3. (板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评读。
2.(课件出示)秋风秋雨图,让学生谈感受。
(板书: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预设一:当我看见这些无比巨大的森林,被秋风吹落在地,心里头有一种甜滋滋的感觉,因为它美,瞬间会让我感到,这里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秋天的叶子会跟着秋风伴舞,它随风,轻轻的落下。
落下。
只到地上铺成一个金黄的“地毯”,在秋风之下,我也会跟着它奔跑。
预设二: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指导带有美好的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九自然段。
谈话过渡: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有了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第二至九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课件出示)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板书:彩色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高兴,大家再来读读这部分课文。
(4)有了新发现后,“我”是怎么做的?(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我一张一张仔细地数着。
)读读第二至九自然段,读出“我”的喜悦之情。
2. 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板书:水泥道真美)带有赞叹地语气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读文,阅读链接。
1.(课件出示)
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
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
2.学生自由阅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3.互相交流,说说“我”的上学路是怎样的?(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在上学路上都看到了什么?(看看那些
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我”有什么感受?(百看不厌)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
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如: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并且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和主人公一同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去感受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的那份快乐和欢愉,以及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由衷的喜爱之情。
学会认真细致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必备的能力。
通过本文作者仔细观察而使自己有了新发现,作者抓住水泥道的变化,描写了雨后水泥道的变化,特别是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描写更是形象,文章写得很美,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又使学生真正懂得细致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这样就非常自然地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的兴趣,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不足之处: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力做到用微笑来面对学生。
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学生的机会,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这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