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层测井解释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174.50 KB
- 文档页数:29
水淹层特征分析及测井解释方法简介作者:王遂华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年第01期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于能源的需求,在我国的石油能源中,国外进口石油所占的比重在逐年加大,为提高我国的石油开采能力,需要在开采、勘探以及测井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提高我国的石油开采能力。
本文将在分析水淹层地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使用混合地层水电阻率法来定量的对水淹层进行解释。
关键词:混合地层水电阻率法;水淹层;测井解释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1 前言随着我国大规模以及长时间的开采,国内的各大油田都相继进入了勘探开发的后期,使用水驱油田测井解释的方法逐渐被各大油田所重视,但是由于各地油田在地质结构以及开发条件、进程以及资源条件等方面的不同,无法建立起一套通用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来为后续的油田开采保驾护航,从而为油田的开采提出了较大的困难。
本文将在分析水淹层特征结构的基础上对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进行分析阐述。
2 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在油田的开采过程中,注水开发的早期多使用的是淡水,随着开采的持续进行,为提高采油效率采用的是淡水与污水相混合的模式,随着时间的进行,到了油田开采到了后期,随着地下水由于压力等进入到开采中,此时所注入的水多为污水。
不同的阶段注入水的性质不同会使得地层的水性质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而为水淹层的解释到了不小的挑战。
在水淹层测井解释的解释方法中分为定性和定量解释两种。
2.1 水淹层测井定性解释水淹层测井解释的定性解释方法是一些开采时间较长的油田加密、调整过程中现场解释的重要技术,水淹层测井定性解释主要是对水淹层进行定性解释,其主要是根据测井所得出的曲线来对地下油层进行定性解释,主要判断地下油层是否被水淹,通过对水淹层的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判断油层是否为水淹的重要依据是判断地层水的电阻率和地层中的含水饱和度的相关变化,依据地层中的孔隙度泥质含量以及地层渗透率等的所带来的变化均不如以上两个变化明显。
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水淹层是指石油、天然气等地下储层经过开采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水进入储层内部,形成水力连通而被淹没的地层。
在油气开发中,水淹层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地质问题。
水淹层的存在,不仅对油气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地质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也具有实际意义。
因此,研究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文研究的内容是针对水淹层测井数据,探讨解释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淹层测井数据的特点分析,包括电性、声波、密度等物理参数的变化特征、水淹层、油层和气层的识别方法以及水淹层影响的影响因素等。
2. 建立适合水淹层的测井解释模型,并对测井数据进行综合解释。
通过对水淹层测井数据的参数处理,建立起模型,探讨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对测井数据进行解释。
3. 与实际地质情况对比,验证解释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与实际地质情况的对比,评价测井解释结果的可靠性,确定水淹层的存在、位置和大小,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数学建模、数据处理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具体为:1. 建立水淹层测井解释模型。
通过分析水淹层的物理性质和测井参数的变化规律,建立水淹层测井解释模型,为后续的测井解释提供基础支撑。
2. 对测井数据进行处理。
采用统计分析、信号处理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对测井数据进行处理,并与实际地质情况对比,评价测井解释结果的可靠性。
3. 实验验证。
选取典型水淹层地质条件的油田或气田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实地测井,并与实际地质情况对比和验证模型和解释结果的准确性。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本文预期成果为:1. 探讨了水淹层测井数据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建立了水淹层测井解释模型。
2. 对测井数据进行综合解释,验证了解释结果的准确性。
3. 建立了水淹层识别、定位和评价的技术框架,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水淹层的形成机理和地质特征,提高油气开发效率和降低环境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水淹层测井解释与评价综述水淹层测井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测井工艺,是探测注水开发油田含水率高低、预测地下剩余油的重要技术。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水淹层测井技术已经形成了多个技术系列,成为为高含水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挖潜提供依据的重要手段[1]。
0我国多数油田,一般都采用早期注水开发方式,随着油田水驱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油田的水淹程度日趋增高,导致产层的流体性质、孔隙结构,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油气水分布规律等,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水淹层测井解释利用测井资料对水驱油藏水淹所发生的变化进行评价,以便弄清水淹部位和水淹程度,是研究剩余油饱和度的主要手段,为进行二次乃至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提供依据,也为近一步调整油田开发方案,加密井布井,注采关系调整,确定老井封堵措施等方面提供了科学的指导[2]。
一、油层水淹后产层物理性质的变化受注入水影响,储层性质发生了与开发初期不同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岩石的电学性质、孔隙结构、水动力学系统等方面[3]。
1、孔隙度、渗透率的变化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的推进和冲刷使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发生改变,其变化大小与水洗程度有关。
弱水洗时,岩石中的粘土矿物受注入水浸泡发生膨胀,孔喉变窄,孔径变小,被冲刷的胶结物也可能堵塞孔道,导致孔隙度变小、渗透率降低;强水洗时,受注入水的长期冲刷,粘土矿物被冲洗,使得泥质含量降低,孔隙度变大,渗透率提高。
因此,在注水井附近的高水淹区域,储层渗透率有明显提高[3]。
2、含油性及油水分布的变化注水开发前,储层内主要为束缚水,含油饱和度高。
随着水驱程度的提高,油水分布发生变化[3]。
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的差异,物性好并且与注水井连通性好的区域先水淹,含油饱和度降低;相反,物性差且与注水井层连通差的区域后水淹或未水淹,剩余油饱和度相对较高,成为挖潜调整的主要对象。
3、润湿性的变化岩石的润湿性与岩石的性质和孔隙结构有关,并由其亲水能力表现出来。
一、水淹级别解释标准
测井解释在判断水淹层及水淹级别中,它采用的标准是根据含水率(Fw)而确定的,即:当Fw≤35%时,测井解释为低水淹(D);
当35%<Fw>75%时,测井解释为中水淹(Z);
当Fw≥75%时,测井解释为高水淹(G)。
众所周知,测井解释确定的是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而含油饱和度(So)与含水率(Fw)是有差别的,如何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则可以通过建立试油结果与测井解释确定的含油饱和度的一个关系,找出其中的关联。
在建立了试油结果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后,还需了解该油田的含油饱和度(So)、残余油饱和度(Soi)、束缚水饱和度(Swi)之间的关系。
这样,在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后,根据剩余油饱和度(So)与含水率(Fw)的关系、剩余油饱和度(So)与残余油饱和度(Soi)和束缚水饱和度(Swi)之间的关系,确定水淹层及水淹级别。
我们通过对塔里木轮南油田的含水率、残余油饱和度(Soi)和束缚水饱和度(Swi)与剩余油饱和度的研究,确定了轮南油田水淹层的解释标准:
低水淹层:Φ>15%,Soi≥35%,Fw≤35%
中水淹层:Φ>15%,35%>Soi>25%,35%<Fw≤75%
高水淹层:Φ>15%,Soi≤25%,Fw>75%
须注意的是:①脉冲中子测井的俘获截面曲线的特征与感应测井曲线很相似,因此感应测井在特殊复杂层(如低阻层)解释中遇到的困难,同样在脉冲中子测井资料中也会遇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种测井方法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②以前曾多次提过,无论那种方法所求剩余油饱和度都是有误差的,不能严格按其大小判断水淹级别。
第38卷 增刊2008年11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Journal of J ilin University (Earth Science Editi on ) Vol 138 Sup 1Nov 12008扶余油田高含水期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郑福先,王 波,王丽娜,刘淑玲,李晓辉大庆钻探工程公司测井二公司,吉林松原 138001 摘要:随着注水开发时间的增长,注水开发油田相继进入高含水期,储层原始的地质特征发生了很大改变,造成测井解释计算剩余油饱和度的困难。
针对高含水期油田地质和油藏特点,分析了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结合油水井动态资料,从定性解释上升到较为合理的定量解释。
在实际生产中,见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水淹层;特征分析;解释评价;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P618113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郑福先(1962—),男,吉林榆树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测井和研究工作。
W a ter Flooded Layer I n terpret a ti on M ethods i nthe O il F i eld H i gh W a ter Cut St ageZ HE NG Fu 2xian,WANG Bo,WANG L i 2na,L I U Shu 2ling,L I Xiao 2huiN o 12Logging Co m pany of D aqing D rilling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Corp .Songyuan,J ilin 138001Abstract:The l og inter p retati on on s wep t layers is al w ays considered a puzzle at home and abr oad,with the ti m e of fl ood devel opment increasing,the oil fields using fl ood devel opment entered in high water cut stage,the reservoir p ri m itive geol ogic features changed greatly,causing the difficulties of accouting re maining oil saturati on by l og inter p retati on .A i m ing at geol ogic and reservoir features of the oil fields in the high water cut stage,this paper analyses bore l og res ponse characteristics,combined with the dyna m ic docu ments of oil wells and water wells,and inter p reted fr om qualitative inter p retati on t o relatively advisable quantitative inter p retati on .By theoret 2ical analysis and actual exa m inati on,this paper concludes inter p retati on and evaluati on means f or water fl ooded layers which are fit f or the oil fields in high water cut stage .I n actual p r oducti on,using this method can see re 2ferable app licati on effects and p r ovide reliable reference f or scientific reas onable adjusted devel opment in oil fields .Key words:water f oolded layers;characteristic analysis;inter p retati on and evaluati on;app licati on effects0 引 言扶余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凹陷区东缘,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多高点穹隆背斜。
常规测井水淹层综合识别方法研究摘要:油层水驱开采是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方法,水淹层测井解释是注水开发油藏监测的关键技术,其解释精度直接影响油田开发效果。
在水驱过程中油层的性质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在储层及测井曲线上有所显示。
通过分析研究这些特征,对水淹层解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淹层渗透率孔隙度测井曲线特征1 水淹层储层性质变化特征1.1 含油性变化油层水淹后随着水淹程度增大,含水饱和度逐渐增加;含油饱和度逐渐降低,与水洗程度成比例。
弱水淹层含油饱和度降低约10%;中等水淹含油饱和度降低约20%~30%;强水淹时含油饱和度降低约30%以上。
1.2 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由于注入水的冲洗,岩石孔壁上贴附的粘土被剥落,含油砂岩较大孔隙中的粘土被冲散;沟通孔隙的喉道半径加大,孔隙变得干净、畅通,孔隙半径普遍增大,缩短了流体实际渗流途径;岩石孔隙结构系数变小,物性好的岩石孔隙度,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渗透率明显增大。
(图1)为水淹层前后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对比图。
1.3 油、气、水分布状态和流动特点的变化水淹前的油层,水呈束缚状附着在孔壁的粗糙表面上或微小的细孔中。
注入水进入地层后,水驱油的过程中,水相和油相由开始的连续流动状态逐渐转变为不连续窜流或分散状态。
在亲水性的岩层中,孔道较小或孔道拐弯处,沿孔壁窜流的水会在此处将油切断,形成滞留的油块或油滴;在亲油性岩层中,沿大孔道中心流动的水,流经狭小孔道截面时,也可能在此处形成水滴。
因此,油田在注水开发以及油层水淹后,对于偏亲油的岩层,注入水将不断驱替大孔道的油而占据大孔隙空间。
对于偏亲水性岩层,注入水会不断将油切断形成油水混合液,两者都会使地层的含水饱和度升高,剩余油饱和度降低,使油的流动阻力增加、相对渗透率减小,在测井曲线上的反应是地层电阻率发生变化。
油水分布发生的具体变化,与地层的非均质性、重力、注水井地层吸水状况等因素有关。
1.4 油层饱和度的横向分布由于地层孔隙分布和大小不均,孔隙结构复杂等原因,注入地层的水在它所流经的孔隙过程中,不可能将孔隙中的油全部驱替干净。
大庆龙虎泡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龙虎泡油田是我国北方油田中的大型油田之一,但是该油田产量逐年下降,水淹层厚度也不断增加,从而制约了该油田的进一步开发。
因此,对于水淹层的准确测井成为了该油田开发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针对水淹层的测井技术已经发展了很多种,但是这些技术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存在一定的限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本研究将以大庆龙虎泡油田为例,探究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的改进,旨在提高水淹层测井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水淹层产生的原因,探究其在测井中的影响;2.研究已有的水淹层测井方法并进行对比分析;3.针对大庆龙虎泡油田的实际情况,提出改进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4.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改进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结合工程实践,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方法,结合大庆龙虎泡油田的实际情况,对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进行系统性分析和改进探讨。
具体方法包括:1.采集水淹层测井原始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2.对已有的水淹层测井方法进行调研、分析和比较;3.开发水淹层测井解释软件,并进行模拟实验;4.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提出改进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5.结合工程实践,对改进方法进行验证并提出相关建议。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旨在提高大庆龙虎泡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预期结果包括:1.针对水淹层测井方法的缺陷,提出改进的解释方法,并且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2.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新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过去测井数据的重新解释提供支持;3.针对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方案,为龙虎泡油田的后续开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