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层测井识别方法共9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0.80 MB
- 文档页数:90
54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工 程 技 术1 水淹层储层性质变化特征1.1含油性变化油层水淹后随着水淹程度增大,含水饱和度逐渐增加;含油饱和度逐渐降低,与水洗程度成比例。
弱水淹层含油饱和度降低约10%;中等水淹含油饱和度降低约20%~30%;强水淹时含油饱和度降低约30%以上。
1.2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由于注入水的冲洗,岩石孔壁上贴附的粘土被剥落,含油砂岩较大孔隙中的粘土被冲散;沟通孔隙的喉道半径加大,孔隙变得干净、畅通,孔隙半径普遍增大,缩短了流体实际渗流途径;岩石孔隙结构系数变小,物性好的岩石孔隙度,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渗透率明显增大。
(图1)为水淹层前后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对比图。
1.3油、气、水分布状态和流动特点的变化水淹前的油层,水呈束缚状附着在孔壁的粗糙表面上或微小的细孔中。
注入水进入地层后,水驱油的过程中,水相和油相由开始的连续流动状态逐渐转变为不连续窜流或分散状态。
在亲水性的岩层中,孔道较小或孔道拐弯处,沿孔壁窜流的水会在此处将油切断,形成滞留的油块或油滴;在亲油性岩层中,沿大孔道中心流动的水,流经狭小孔道截面时,也可能在此处形成水滴。
因此,油田在注水开发以及油层水淹后,对于偏亲油的岩层,注入水将不断驱替大孔道的油而占据大孔隙空间。
对于偏亲水性岩层,注入水会不断将油切断形成油水混合液,两者都会使地层的含水饱和度升高,剩余油饱和度降低,使油的流动阻力增加、相对渗透率减小,在测井曲线上的反应是地层电阻率发生变化。
油水分布发生的具体变化,与地层的非均质性、重力、注水井地层吸水状况等因素有关。
1.4油层饱和度的横向分布由于地层孔隙分布和大小不均,孔隙结构复杂等原因,注入地层的水在它所流经的孔隙过程中,不可能将孔隙中的油全部驱替干净。
对于一个投入注水采油的油层来说,从注入端到采出端区域内,在采油井中出现注入水之前,地层中的含油饱和度或含水饱和度的分布是不连续的。
水淹层测井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测井工艺,是探测注水开发油田含水率高低、预测地下剩余油的重要技术。
目前,该技术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多个技术系列,成为为高含水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挖潜提供依据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水淹层测井技术有自然电位测井、激发极化电位测井、电阻率和介电测井、核测井以及复电阻率测井等。
其中,复电阻率测井技术是目前国内油田较常使用的一种先进的水淹层测井技术。
石油企业呼唤水淹层测井技术我国绝大多数油田为陆相沉积,油藏非均质严重,天然能量不足,主要采用注水方式开采。
我国是世界上注水开发油田比例较高的国家之一,注水开发的储量占总储量的60%以上。
长期的注水开发,使得许多油田的含水都比较高。
以中原油田为例,目前,该油田80%以上的区块都处于高含水状态。
高含水的特点,使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高含水区域与低含水区域分布无序,使得剩余油调整挖潜难度增大,措施效果变差,也使得调整井的井位难定。
要克服这两个困难,必须要搞好控水稳油,在此基础上打好高效调整井。
无论哪种对策,前提都是要弄清地下油水的分布情况,确定剩余油富集区域。
对于注水开发油田来说,测井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水淹层的解释精度。
水淹层的动态过程十分复杂,加之多层合采合注、清污混注,使得水淹过程变得较为复杂,加大了对水淹层的解释难度。
预测地下剩余油分布的方法主要有测井、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物质平衡、生产动态分析等,其中测井是通过井筒采集地层信息最多、覆盖面最广、采样密度最大、最能实时反映地层条件下各项参数的技术,是监测静态和动态含油饱和度的主要手段。
在此条件下,注水开发油田水淹区内的测井技术———水淹层测井技术应运而生。
剩余油挖潜的“火眼金睛”为搞好注水油田开发,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着手水淹层测井研究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尤其是近10年来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除了较系统地开展了水淹层岩石物理特性的实验研究和水淹层测井解释模型及解释方法的研究外,各油田还建立了适合自己油田特点的水淹层测井系列。
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及应用Ξ吴 畏(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油藏评价室 163712) 摘 要:本文课题主要以研究对象的地质状况及岩石物性资料、试油试水资料等与测井资料的关系,在对水淹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水淹层测井解释的适用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利用混合地层水电阻率法定量解释水淹层的情况。
关键词:混合地层水;水淹层1 概述目前各大油田相继进入勘探开发后期,水驱油田测井解释方法的研究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之上。
然而由于国内大油田的地质结构、开发现状及资源条件等均不同,尚没有一种通用、有效的水淹层解释方法。
对某油田而言,在注水开发早期,注入水一般都是淡水(或少量的淡、污水混注);到了开发中期,注入水一般以淡、污水混注为主;到了开发中后期,随着地下水采出量的增加,注入水一般以污水回注为主。
这样就使地层水性质变化很大,随着注水时间延长,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差异也增大,给水淹层解释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本文主要以某油田两个开发断块为研究对象,根据该断块的地质状况及岩石、物性资料等,在对水淹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水淹层测井解释的适用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测井资料的环境校正及标准化方法研究;(2)利用分形几何、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岩性划分;(3)利用优化方法(动态规划)进行井间储层对比。
(4)水淹层定性、定量解释方法研究。
①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定性解释水淹层;②利用优化方法定量解释水淹层;③利用4m电阻率相对值法定量解释水淹层;④利用混合地层水电阻率法定量解释水淹层。
(5)水淹层解释成果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本文将主要介绍利用混合地层水电阻率法定量解释水淹层的方法和应用效果。
2 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211 定性解释方法水淹层的定性解释方法,是老油田加密、调整过程中现场解释的一项重要技术。
定性识别水淹层,就是根据测井曲线判断油层是否水淹。
由水淹层水淹机理及特征可知,油层水淹处最基本的变化是地层水电阻率R w和地层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孔隙度泥质含量和渗透率等性质的变化均不如R w和S w的变化明显。
裸眼井水淹层测井综合解释方法研究
裸眼井水淹层测井是一种用于测量井下水层厚度和水层特性的方法。
在常规的油气勘
探工作中,了解井下的水层情况对于油气资源的开发非常重要。
裸眼井水淹层测井方法可
以提供详细的水层特性信息,能够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决策和规划油气开发项目。
这种测井方法主要依靠测井工具进入井中进行测量。
通常,井中会放置裸眼井水淹层
测井工具,该工具会通过传感器测量井下水层的厚度、含水层的渗透率和岩石的温度等参数。
在进行裸眼井水淹层测井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测量的位置。
通常,会在需要测量的地
层上方和下方安置相应的封堵器,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然后,通过使用测井绳将测井工
具下放到需要测井的位置。
一旦测井工具到达目标位置,就可以开始进行测井。
传感器会测量水层的厚度、含水
层的渗透率和温度等。
这些测量数据会被传回地面,并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在测井数据分析阶段,可以根据测井工具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水层的厚度、含水层的渗
透率和温度等参数。
这些数据可以提供详细的水层特性信息,包括水层的分布、厚度和含
水层的渗透性等。
工程师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确定油气开发的策略,例如合理的钻探深
度和生产井眼位置等。
裸眼井水淹层测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油气勘探方法。
通过测量井下水层的厚度和特性,可以为油气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这种测井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将对油气勘探和开发工
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油气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发展。
测井判别油、气、水层测井资料是评价地层、详细划分地层,正确划分、判断油、气、水层依据;从渗透层中区分出油、气、水层,并对油气层的物性及含油性进行评价是测井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做好解释工作,必须深入实际,掌握油气层的地质特点和四性关系(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掌握油、气、水层在各种测井曲线上显示不同的特征。
1、油、气、水层在测井曲线上显示不同的特征:①油层:微电极曲线幅度中等,具有明显的正幅度差,并随渗透性变差幅度差减小。
自然电位曲线显示正异常或负异常,随泥质含量的增加异常幅度变小。
长、短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均为高阻特征。
感应曲线呈明显的低电导(高电阻)。
声波时差值中等,曲线平缓呈平台状。
井径常小于钻头直径。
②气层:在微电极、自然电位、井径、视电阻率曲线及感应电导曲线上气层特征与油层相同,所不同的是在声波时差曲线上明显的数值增大或周波跳跃现象,中子伽玛曲线幅度比油层高。
③油水同层:在微电极、声波时差、井径曲线上,油水同层与油层相同,不同的是自然电位曲线比油层大一点,而视电阻率曲线比油层小一点,感应电导率比油层大一点。
④水层:微电极曲线幅度中等,有明显的正幅度差,但与油层相比幅度相对降低;自然电位曲线显示正异常或负异常,且异常幅度值比油层大;短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幅度较高而长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幅度较低,感应曲线显示高电导值,声波时差数值中等,呈平台状,井径常小于钻头直径。
2、定性判断油、气、水层油气水层的定性解释主要是采用比较(对比)的方法来区别它们。
在定性解释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比较方法:①纵向电阻比较法:在水性相同的井段内,把各渗透层的电阻率与纯水层比较,在岩性、物性相近的条件下,油气层的电阻率较高。
一般油气层的电阻率是水层的 3 倍以上。
纯水层一般应典型可靠,一般典型水层应该厚度较大,物性好,岩性纯,具有明显的水层特征,而且在录井中无油气显示。
②径向电阻率比较法:若地层水矿化度比泥浆矿化度高,泥浆滤液侵入地层时,油层形成减阻侵入剖面,水层形成增阻侵入剖面。
裸眼井水淹层测井综合解释方法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导致我国的石油资源储量不断减少。
随着石油开发规模和开发程度的扩展,现阶段的油田开发已经进入了高含水的开发阶段,在对油层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对油田进行注水,导致石油开采由纯油转变为油水,这时就需要技术人员对水淹层进行测试,对其中的含水率和含油量进行分析,从而提高石油开采效率。
标签:裸眼井水;淹层测井;综合解释方法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油田开采工作都进入了开发的中后期,油层中的含水量比较高,因此对裸眼井进行水淹层测井综合解释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每个地区的地质情况不同,导致每个地区的油藏情况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对油层进行注水开采后,产生的水淹层情况也是不同的,这时就需要使用测井综合解释的方法来对水淹层测井进行综合解释和分析,对各个地区的油田水淹层规律进行了解,从而提高石油开采效率。
一、水淹层的含义和分类水淹层主要是指在油田开采的过程中,对油层进行注水,这就导致原本开采出来的纯油转变成了油水,这时油田开发中后期出现的必然结果。
水淹层根据其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注水水淹、边水水淹和底水水淹三种类别。
因为每个地区油田的油藏类型都是不同的,如果对油层进行注水,就会使其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对石油开采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因此需要对水淹层测井进行综合解释,对水淹层的规律进行分析,从而对水淹层中的含水率和含水量进行了解,进一步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
二、裸眼井水淹层测井综合解释方法研究分析(一)水淹层引发的油层变化在对裸眼井进行注水石油开采时,当水进入油层之后,不仅会对原油进行驱赶,而且还会使油层的物理特性发生变化,这时石油储层的参数以及测井参数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对油水的运动状态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时就需要对油水的运动规律进行分析,对水淹层的规律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水淹层中的含水量,更好的开展油田开采工作。
油层注水后会引发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油层所产生的电导感应率会不断增大,而电阻率却随之变小,这主要是因为油层中注水后,水将油层中的油气驱赶出去,提高了油气中的含水量,这时油层中的自由流体的导电面积就会增大,导电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会变小,从而降低了其导电阻碍。
2003年11月第18卷第6期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 urnal of Xi ′an Petr oleum Inst itute(N at ur al Science Edition) N o v.2003V ol.18N o.6 收稿日期:2003-03-03 作者简介:宋子齐(1944-),男,重庆市人,教授,主要从事测井解释、储集层、油藏方面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1-5361(2003)06-0050-04利用常规测井方法识别划分水淹层Recognizing watered -out zones by using traditional well logs宋子齐,赵磊,王瑞飞,康立明,陈荣环,白振强(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摘要:根据测井曲线的水淹特征,分别对砂泥岩剖面和下套管的老井水淹层段进行分析,阐述了自然电位、电阻率、双频介电测井、人工激发极化电位、声波时差、中子伽马、自然伽马、热中子寿命及碳氧比等测井曲线识别划分水淹层的方法、技术及特点,指出提高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实用效果的进一步实验研究工作.关键词:水淹层;识别;测井方法;测井解释中图分类号:P 631.8+11;T E 15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各大油田相继进入勘探开发后期,水驱油田的测井解释作为石油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就显得愈来愈重要.然而,由于国内各大油田的地质特点、水驱开发及资源条件不同,尚没有一种通用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国外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常利用某些测井新技术以确定地层水真电阻率及地层含水饱和度.由于我国测井仪器的局限,在工作中很难套用国外的方法.为此,从水淹层的特征研究入手,针对砂泥岩剖面的特点,对不同类型井段,根据单一测井曲线的水淹层特性以及多种测井曲线水淹特征的组合,分析并阐述水淹层段识别划分的方法.1 砂泥岩剖面水淹层段的划分为了强化开采,在边外或边内注入淡水,使得评价储层的含油饱和度更加复杂.划分淡水淹层虽然困难,但在较好的地层条件下,仍可用自然电位曲线、地层自然电流曲线、电阻率曲线、介电测井曲线、人工电位曲线等把水淹层识别划分出来.1.1 自然电位基线偏移由于油层内部的非均质性影响,大多数水淹层都具有局部水淹的特点,被水淹的局部部位就引起自然电位曲线基线偏移.基线偏移的主要原因在于油层被淡水水淹以后,原始地层水矿化度局部受到淡化.假设砂岩下部已被水淹,地层水的矿化度由水淹前C w 2变为水淹后C w3,围岩的地层水矿化度为C w 1.若C mf <C w3<C w 2≤C w1,C w1=C w4,这时3个界面的电动势分别表示如下:上部砂泥岩界面的电动势S P 1-2=K 1lgC w1C mf -lg C w 1C w 2+K 2lg C w2C mf=(K 1+K 2)lg C w2Cmf . 目的层内水淹部分与原状地层部分界面的电动势S P 2-3=K 2C w3C mf -lg C w2C mf +lg C w 2C w 3=0.下部砂泥岩界面的电动势(SP 3-1=SP 3-4)S P 3-4=K 1lgC w1C mf -lg C w 1C w 3+K 2lg C w3C mf=(K 1+K 2)lg C w3Cmf .因此,水淹层上下自然电位基线偏移应为 S P =SP 1-2-SP 3-4=(K 1+K 2)lg C w2C w3.(1) 从上述可知,自然电位基线偏移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淹前后地层水矿化度的比值,二者的比值越大,自然电位基线偏移越大,表明油层水淹程度越高.自然电位这种基线的偏移现象在指示淡水水淹层方面,往往能见到较好的效果.图1所示的华北油田岔39-130井第38号层为淡水水淹层,该层下界面自然电位SP 偏移13mV,经单层试油日产油2.2t ,水125m 3,表明为强水淹层.图1 岔39-130井测井曲线及自然电位(SP )偏移现象对应油层界面,自然电位上部基线偏移,表明油层上部水淹;若下部基线偏移,表明油层下部水淹.对于污水水淹层,自然电位基线偏移不明显.1.2 地层电阻率曲线油层注入淡水后,电阻率的变化是不一致的,原油的被取代和束缚水的淡化,使得地层电阻率的降低不是很大,到了后期还会上升.因此,淡水水淹层的电阻率取决于淡水和束缚水电阻率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地层孔隙中的份量.在许多油田,如前苏联杜依玛兹和其他一些油田,被淡水水洗的含油层段的视电阻率曲线表现为较高的电阻率值,并且比一般的油层段高,然而在一般情况下仅根据电阻率划分水淹层段是很困难的,因为未水淹的油层段与淡水淹层段具有同一数量级的电阻率数值.利用径向电阻率比值,有利于识别水淹程度较高的水淹层,增阻侵入一般是中高水淹层特点,而减阻侵入则是油层和弱水淹层的特点,在双侧向测井曲线上它们都有相当清楚的显示.另外,利用自然电位与电阻率曲线的对应性分析,常常是分析边水水淹层的重要依据.边水推进的结果,往往造成油层水淹部位电阻率降低和自然电位幅度增大,这一特点可作为识别中-高矿化度边水水淹的标志.例如华北油田岔15-172井,13号层4m 电阻率数值在4.4 ・m 左右,而本区油层电阻率值在6~8 ・m ,比该区块油层电阻率值低,因此认为该层已被水淹,经校正处理后将该层解释为强水淹层(该层原解释为油层).经试油证实,该层日产油0.11t ,日产水9.54m 3,含水率达98.5%.1.3 介电测井值增大介电测井又称电磁波传播测井,它主要测量高频电磁波在井眼附近地层中的传播时间和衰减率,从而提供一种评价含水饱和度的手段.这种方法几乎不受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因此有利于淡水地层和含重质油地层的油气评价.特别是能够比较有效地评价水淹层,国外广泛应用其指示地层含水量.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V )主要取决于介质的介电常数 ,其表达式为V =1t po =1!,(2)式中,t po 为介质的电磁波传播时间; 为介电常数;!为介质的导磁率,在普通介质中近似为1.岩石 值与其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很大,但与水的矿化度关系不大,而含油和含水岩石的值有很大差异,这就使我们可以应用介电测井划分被不同矿化度水淹的油层.用于介电测井的电极具有很高的垂直分辨率,根据岩层与围岩的相互关系,可划分厚度0.5~1.0m 的薄层.应用介电测井的最佳条件是岩石电阻率在40~50 ・m ,泥浆电阻率0.5~0.8 ・m 或更低,侵入带直径不超过0.8m .1.4 人工极化电位曲线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由岩石颗粒表面的电荷与电解液中的正离子组成的偶电层发生了形变,这种现象叫做“体极化”.而当外电场去掉之后,偶电层又立即恢复原状,并形成与外电场同向的极化电流.极化电场在地层中形成的电位称为人工极化电位.实验证明,在固定激励电流和其他测量条件一致时,人工极化电位随地层水电阻率和含油饱和度增加而增高,随渗透率增高而降低.因此,当储集层的物性和含油性接近时,人工电位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也就是说,淡水水淹层将比同类储层未水淹时的人工电位读值要高,据此划分水淹层段.但是,由于人工电位的读数受渗透率的影响很大,因此,在非均质严重、渗透率变化大的地层中,其应用效果变差.一方面容易把高渗透的强水淹层误认为低渗透的水淹层;另一方面,又容易把低渗透地层误认为水淹层.另外,人工电位曲线还不能指示边水和污水回注的水淹层.—51—宋子齐等:利用常规测井方法识别划分水淹层1.5 声波时差曲线一般情况下,油层和水淹层的声波时差差别不大.但当地层黏土成分中的蒙脱石含量很高时,由于蒙脱石遇水膨胀,岩石孔隙结构发生变化,以及油层水淹后长时间注入水冲刷,粒间孔隙的黏土桥被冲散,地层产生裂缝等,都可以使岩层的孔隙度增大,引起水淹层的声波时差比油层声波时差大,用以划分水淹层段.2 在下套管的老井中划分水淹层段在下套管的老井中划分产层的水淹部位,确定油水界面的变化,主要借助于放射性测井获得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测量条件和地质条件.在一般情况下,用未射孔地层的放射性测井资料,就可准确地划分被矿化水水淹的层段,射孔打开地层以后,由于井筒内流体侵入地层,情况变得复杂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利用中子伽马测井、中子寿命测井、自然伽马测井和伽马能谱测井等组合方法来划分被矿化水水淹的层段.2.1 中子伽马测井由于水淹层的氯含量相对高于未水淹的油层,所以在水淹层段中子伽马数值比油层高,据此可以划分水淹层段.但根据前苏联有关文献报导,当矿化水水淹层含油饱和度达30%~40%时,这种地层的中子伽马曲线与纯水层无大的差别,难于区分.另外在解释中子伽马测井资料时,还必须考虑产层的储集性质,因为随着孔隙度减少,含油和含水段的差别也要减少.2.2 自然伽马测井氯化钙型地层水中的镭、钡离子与注入水中的硫离子生成不可溶的放射性盐类,并呈悬浮状态随水流动,沉淀并附集在井眼附近,从而产生高自然伽马异常.若地层是一般的非含放射性质的地层,出现此现象可以划分为水淹层段.2.3 热中子寿命识别水淹层热中子衰减时间测井是测量热中子从产生的瞬间起,到大部分被吸收所经过的平均时间,通常用∀表示,称为热中子寿命,单位为!s.∀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介质的宏观俘获截面.二者之间的关系为∀=1V#=4.55#.(3)由于油、水及氯的俘获截面相差很大,则在高矿化度地区注淡水时,被注入水水淹的地层就容易与未受水淹的地层区分开来,用以划分水淹层段.2.4 碳氧比(C/O)能谱识别水淹层碳氧比能谱测井是利用脉冲中子发生器,向地层发射14.4×106eV的高能快中子,然后测量这些高能快中子与地层元素原子核发生非弹性散射而产生伽马射线的能谱.对所产生的非弹性散射线进行能谱分析,就能指示和确定地层中相应元素的含量.因油层碳含量高,水层氧含量高,计算C/O比就能够指示油水层.地层孔隙度为30%、含油饱和度为100%的油层,C/O比值为1.79;而含水饱和度为100%的水层,C/O比值则为1.55,所以C/O值的大小可以识别划分水淹层段.根据图2华北岔河集油田岔15-115井32,33层的碳氧比测井成果图,两层C/O数值为1.425~1.460.解释为强水淹层段,该井相对层位都已严重水淹.3 结束语油田投入注水开发之后,随着开采时间的推移,注入水将不断冲洗储油层而造成水淹.由于储油层岩性、物性的差异,以及注入水来源和性质的不同,油层水淹程度及由此引起的物性、电性和含油性的变化也将变得复杂.为此,根据单一测井曲线的水淹层特征和多种测井曲线水淹特征的组合来识别划分水淹层,常用的测井曲线有自然电位、电阻率、双频介电测井、人工激发极化电位、声波时差、中子伽马、自然伽马、热中子寿命及碳氧比测井等.这些测井方法对砂泥岩剖面水淹层段识别划分具有各自的特色及其相应的适应性,文中分别做了适当的分析和阐述,各油田应结合各自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测井方法、技术,扬长避短,利用现有的有效信息提高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的实用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水淹层测井技术和评价解释的水平和效果,尽快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实验研究工作:(1)开展水驱过程中岩石物理实验研究工作,为建立新的水淹层测井方法和解释模型提供依据.例如,使用新的试验研究方法,包括CT、核磁共振、网络分析等,研究水驱过程中油藏剩余油饱和度和岩石电化学参数及物性参数变化规律.(2)开展碳氧比能谱、过套管电阻率、电磁感应、电磁波及核测井的时间推移测井方法研究,分别掌握水驱过程中不同方法下的油藏剩余油饱和度和相—52—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应水淹层参数的变化.(3)深入开展水淹层的三饱和度测井解释方法研究,发展新的测井解释理论和方法,求准产层原始油饱和度、剩余油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参数,分析确定产层的采收率和采出程度,为油藏综合治理、调整开发方案提供必要数据和依据.图2 岔15-115井碳氧比测井成果图参考文献:[1] 宋子齐.沈84块油藏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富集研究[J ].测井技术,1998,22(6):7-10.[2] 韩清忠.用常规电阻率测井资料确定水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J].测井技术,1996,20(5):6-9.[3] 肖慈王旬.利用测井录井信息识别水淹层[J].测井技术,1998,22(3):14-18.编辑:贺元旦—53—宋子齐等:利用常规测井方法识别划分水淹层Ⅵhorizontal g as w ell is predicted under o pen hole co mpletion,perfo ratio n com pletion and fracturing co mpletion separately,and the factors o f influencing the productivity are analyzed.The productivity of a horizontal g as w ell under different w ell co mpletion fo rms separ ately is co mpar ed w ith the pro ductivity of a vertical gas w ell under fracturing com pletio n,and it is show n that under the three w ell co mpletion forms, the for mer is all greater than the latter.In initial stag e,the fo rmer is about4tim es as much as the latter under open hole completion and perforation and7tim es under fracturing co mpletion;after three years,the fo rmer is2times as m uch as the latter under o pen ho le com pletion and perforation completion and4times under fractur ing co mpletion.Key words:horizo ntal w ell;variable mass flow;no n-Dar cy flow;pseudopressur eW AN G Zhang-hong,ZH AN G Shi-cheng,W A N G Yu-f ang,et al(Co llege of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Engineering,Univ er sity of Petro leum,Changping102249,Beijing,China)JXA PI2003V.18N.6p. 39-42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water injection development of the low-permeability oilfields in Eerduosi BasinAbstract: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practices and for matio n char acter istics o f Chang6and Chang3of main low-per meability r eser voirs in Ansai,Jing'an and Huachi oilfields,Eerduo si Basin,som e techniques fo r o ptimizing and adjusting injection-pr ojectio n parameter s and w ater-flooding w ays are put forw ard to improve the results of w ater-flooding development,sing le-w ell production and final reco ver y factor of super low-permeability oilfields.T hey can reduce dev elo pment investm ent and production cost,and can finally enhance w hole development benefits.Key words:Eerduosi Basin;low-perm eability oilfield;w ater-flooding;recovery facto rL I X ing-z hong,YAN G K e-w en,S H I Cheng-en,et al(Co llege of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Eng ineering,Univer sity of Petro leum,Chang ping102249,Beijing,China)JXAPI2003V.18N.6p.43-46,57Water driving oil test in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Qiaokou oilfield Abstract:Because of the hetero geneity of the reservo ir in Qiaokou o ilfield,the result o f m ulti-layer w ater dr iv ing oil is studied by means of three o ne-dimension ex perimental m odels m ade o f the co res fro m fo ur w ells in the oilfield w ith different gr ade per meability.Some developm ent measur es,such as reasonably subdividing development series of strata,im prov ing w ater entry pr ofile,tapping the potential of poor thin lay er s,and so on,are put for w ar d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and they are applied to the developm ent practice of the oilfield.The appli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sures improve w ater absorbing difference among strata,enlarge the sw ept vo lum e o f injected w ater,and increase w ater floo ding reserves and final recov ery factor.Key words:Qiaokou oilfield;multi-lay er reservoir;w ater dr iv ing oil test;development resultMA X ian-sheng,H U S hun-x ing,GEN G Shi-j iang,et al(No.6Production Plant,Zhong yuan Oilfield Co mpany,Dong ming274511,Shandong,China)JANPI2003V.18N.6p.47-49Recognizing watered-out zones by using traditional well logsAbstract:T he techniqu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co gnizing w atered-o ut zo nes by using natural po tential log,resistivity,dual-frequency dielectr ic,induced po larizatio n,acoustic mo ve-o ut,neutron gam mar-ray,natur al gamm ar-ray,ther mal neutron lifetim e and carbon-to-oxy gen ratio log curves are pr esented.T he recog nition of the w atered-out zones o f sand-shale profile and old cased w ell i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 log curve and the compound char acter istics of sev eral log curv es.Key words:watered-out zo ne;recog nition;lo gging;log ging interpretatio nSONG Zi-qi,ZH AO L ei,W A N G Rui-f ei,et al(College o f Petroleum Engineering,Xi'an Shiyou。
1 水淹层储层性质的动态特征1.1 含油性、孔隙度与渗透率动态特征油层水淹会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含水饱和度会随着水淹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含油饱和度随水淹程度的增加而减小。
弱水淹层的含水饱和度为10%~30%,中水淹为30%~70%,强水淹则超过70%。
岩石孔壁附贴的黏土会因为注入水的冲洗而剥落,含油砂岩孔隙内的粘土被冲散,扩大了孔隙半径,增加了孔喉的顺畅和清洁程度。
从水淹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动态变化可以看出,水淹导致储层孔隙度及渗透率增大。
1.2 油气水的分布及流动情况水驱油开发会将持续流动形式的油相和水相变为间断或分散形式,在亲水性岩层内,水沿孔壁流动时会被较窄部分切断,形成滴状或块状滞留油。
在亲油性岩层内,大孔道的水流在经过狭窄截面时会变为水滴。
对于水淹层,亲油性岩层,注水会驱替大孔道油,亲水性岩层内,注水则会切断油而形成油水混合液体,从而增大地层的含水饱和度,降低含油饱和度,阻碍油的流动,降低渗透率。
1.3 油层饱和度实际横向分布特征地层孔隙大小和分布不均匀,且有较复杂的孔隙构成,注入水流经孔隙,并不能完全驱走油质。
在注水之前,储层的含水或含油饱和度都呈现间断性分布。
注水前缘地区,会突然改变含油饱和度,前缘到注水侧区间,含水饱和度逐步提升,含油饱和度下降,该区间出现油水两相共流现象。
前缘侧到采油侧方向上,前缘侧邻井小区域内的含油饱和度会略高,但是超过这一区域,会趋于最初的含油饱和度。
在束缚水饱和度等于含水饱和度的情况下,地层流体为单相油。
持续注水,前缘部分会沿注水方向前移,扩展了双向流动区域,地层内流体完全变为双相流动区域。
注水驱油作用加强,会增大每一处含水饱和度,且同一时间内各个部位的含水饱和度也不同。
1.4 压力和温度变化注水开发过程中,每层产出水量不同,各深度的起初地层压力和注水后压力有所不同,长时间注入冷水会降低地层温度,在注水井近区有着更直观的表现。
2 关于水淹层测井曲线分析2.1 电阻率特点油层水淹后会加大地层的含水饱和度,增加导电离子,降低电阻率。
(1)水淹层水淹机理实验研究主要采用岩心实验分析、理论模拟研究及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分析水淹层电阻率特征及饱和度关系的理论关系,确定地层电阻率Rt与地层含水饱和度Sw随注入水电阻率Rwj的变化规律,为水淹层定性和定量解释打下基础。
(2)水淹层定性识别方法按区块进行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分析测井曲线响应特征、沉积特征、水淹层水淹状况和地层水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
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和生产测井资料,以及邻井吸水或生产状况,在考虑不同的沉积单元和水淹特征等情况下,采用①自然电位基线偏移法;②电阻率变化率法;③综合分析法等,建立水淹层级别划分的定性标准。
(3)水淹层储层参数定量评价1)剩余油饱和度主要采用由阿尔奇公式以及由阿尔奇公式衍生的以电阻率为基础的各种公式,以取心井为基础,物理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研究各区块剩余油饱和度与岩性、物性及电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影响饱和度计算的因素和测井响应特征,通过各公式应用效果的对比分析,确定适合各区块的剩余油饱和度计算模型。
2)束缚水饱和度以压汞及相渗检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在相关性分析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参数(粒度、密度、中子和伽马等)建立束缚水饱和度模型。
如果有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则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T2截止值和T2谱分布确定束缚水饱和度。
同时考察依此数据为基础,建立常规测井资料建立束缚水饱和度模型。
3)残余油饱和度采用检测数据和不同测井参数之间相关分析和多元参数回归的方法,建立残余油饱和度模型。
4)地层水电阻率确定采用按区块进行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沉积特征、水淹层水淹状况和地层水变化规律之间关系分析。
充分考虑注水不同阶段、不同沉积单元的测井响应特征及变化规律,在定性解释的基础上,确定水淹层地层水电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