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制动器检修
- 格式:ppt
- 大小:25.67 MB
- 文档页数:30
一、实训背景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盘式制动器因其制动效率高、散热性好、结构简单等优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鼓式制动器。
为了提高汽车维修技术水平,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维修人才,本实训旨在通过对盘式制动器的拆装、检修和调试,使学生深入了解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故障排除方法以及维护保养技巧。
二、实训目标1. 掌握盘式制动器的拆装、检修和调试技能;2. 了解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和故障排除方法;3. 熟悉盘式制动器的维护保养技巧;4.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三、实训内容1. 盘式制动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盘式制动器主要由制动盘、制动钳、摩擦片、液压系统等组成。
制动盘固定在车轮上,与车轮同步转动。
制动钳由两个摩擦片组成,分别安装在制动盘的两侧。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液压系统将制动液传递到制动钳,推动摩擦片压向制动盘,产生摩擦力,从而实现制动。
2. 盘式制动器拆装步骤(1)拆卸制动钳:首先,将制动钳固定螺栓拧下,拆卸制动钳;(2)拆卸制动盘:将制动盘与制动钳分离,拆卸制动盘;(3)拆卸摩擦片:拆卸摩擦片与制动钳的连接螺栓,拆卸摩擦片;(4)拆卸制动液管:拆卸制动液管,以便进行制动液的排放和补充。
3. 盘式制动器检修步骤(1)制动盘检修:检查制动盘是否存在裂纹、变形、磨损等问题,必要时进行车削加工;(2)摩擦片检修:检查摩擦片是否存在磨损、烧蚀、污染等问题,必要时进行更换;(3)制动钳检修:检查制动钳是否存在损坏、变形等问题,必要时进行更换;(4)液压系统检修:检查制动液管路是否存在泄漏、堵塞等问题,必要时进行清洗或更换。
4. 盘式制动器调试步骤(1)调整制动间隙:根据制动钳的型号和制动盘的厚度,调整制动间隙;(2)检查制动效能:通过踩下制动踏板,检查制动效能是否达到要求;(3)调整制动液液位:根据制动液消耗情况,调整制动液液位。
四、实训过程1. 实训教师讲解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拆装步骤和检修方法;2. 学生分组进行实训,按照实训步骤进行操作;3. 实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4. 学生完成实训任务后,进行总结和评价。
盘式车轮制动器检修
操作过程:
1.清洁盘式车轮制动器的检查;
2.制动盘端面跳动的检查;
3.制动盘厚度的检查;
4.制动盘轴向跳动的检查;
5.制动衬片厚度的检查。
1、拆卸
1.拆下制动钳上下内六角螺栓;
2.取下制动钳体,并用拉具取出活塞;
3.取下制动摩擦片,拆下制盘;
2、盘式制动器结构、零件名称:
定位弹簧、制动蹄(摩擦片)、制动盘、制动钳支架、防溅盘、导向销、放气螺钉、制动分泵、(活塞)制动钳体、密封圈、防尘罩3、制动器主要零件的检修
1.制动盘检修:是否有裂纹、变形、磨损、沟槽极限为0.50mm;2.盘的厚度检查:磨损极限为2mm;
3.盘的圆跳动不大于0.06;(用百分表)
4.制动蹄片检查:其磨损量是标准厚度的1/2;
5.检视防溅检查:变形、裂纹;
6.制动支架检修:变形、裂纹、螺纹损伤不大于2牙;
7.制动钳体的检修:1裂纹、密封皮碗:发胀、老化、破损;活塞
与油缸壁:拉伤、磨损、沟槽;防尘罩盖:发胀、老化、破损8.轮毂的检修:轴承外杆与轮毂的配合间隙为(过度配合)一0.03mm;
4、复装与调整
在先拆后装,后拆先装,装调后,排气制动系统内的空气。
盘式制动器的检修方法盘式制动器是一种常见的汽车制动装置,它的正常运行对于车辆的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长时间使用或不当操作,盘式制动器会出现磨损、烧蚀、漏油等问题,影响制动性能。
因此,定期对盘式制动器进行检修和维护是必要的。
一、检查盘式制动器的外观和连接部件检查盘式制动器的外观是否有明显的损坏,如裂纹、变形等。
同时,要检查连接部件,确保制动器与车轮、制动总泵等部件的连接牢固,没有松动。
二、检查制动盘和制动片1. 检查制动盘:先清洁制动盘表面,检查是否有裂纹、磨损、烧蚀等情况。
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
2. 检查制动片:拆卸制动片,检查其厚度是否在规定范围内,一般情况下制动片的最小厚度为3mm。
同时,检查制动片的磨损情况,如果磨损不均匀,应进行修整或更换。
三、检查制动器的液压系统1. 检查制动油:检查制动器的油液是否充足,同时要注意检查油液的污浊程度。
如果油液变黑或有杂质,应及时更换,并清洗油路系统。
2. 检查制动器的管路:检查制动器的管路是否有漏油现象,如果有,要及时修补或更换。
四、检查制动器的调整和性能1. 调整制动器间隙:制动器的间隙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制动性能。
应根据制动器的调整要求,调整制动器的间隙。
2. 检查制动器的性能: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制动性能的测试,包括制动力、制动距离等指标。
如果发现制动性能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调整或更换制动器。
五、清洁和润滑1. 清洁:在检修过程中积累的灰尘、油污等要及时清洁干净,保持制动器的清洁。
2. 润滑:对制动器的活动部件进行润滑,保证其灵活运动,减少磨损和噪音。
六、总结和建议在检修盘式制动器时,需要仔细检查各个部件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或更换。
同时,定期保养和维护盘式制动器,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行车的安全。
另外,建议在检修盘式制动器时,最好参考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手册,以确保检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通过以上的检修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保养和维修盘式制动器,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良好的制动性能。
实习报告:盘式制动器的检修一、实习背景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盘式制动器在各类车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为一种重要的汽车安全部件,盘式制动器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
为此,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盘式制动器检修实习课程,以提高自己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二、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原理、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以下是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1. 盘式制动器结构原理盘式制动器主要由制动盘、分泵、制动钳、油管等部件组成。
制动时,分泵的活塞受油管输送来的液压作用,推动摩擦片压向制动盘发生摩擦制动。
盘式制动器具有散热快、重量轻、构造简单、调整方便等特点。
2. 检修方法(1)制动盘检查:用游标卡尺或千分尺测量制动盘厚度,检查是否有裂纹、磨损、锈斑等现象。
如有问题,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2)制动钳检查:检查制动钳是否有裂纹、变形等现象。
如有问题,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3)摩擦片检查:用直尺或游标卡尺测量摩擦片厚度,检查磨损是否均匀。
如有问题,应及时更换。
(4)制动间隙调整:检查制动间隙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调整。
3. 注意事项(1)在检修过程中,要确保安全操作,防止制动系统泄漏、失效。
(2)更换零部件时,要选用符合车辆要求的正品配件。
(3)检修过程中,要遵循操作规程,确保制动系统性能达到最佳。
三、实习心得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原理、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操作中,我学会了如何检查盘式制动器的各个部件,并对制动间隙进行调整。
同时,我也认识到盘式制动器检修的重要性,以确保行车安全。
实习期间,我还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提高检修效率。
在实践中,我发现制动盘、制动钳、摩擦片等部件的磨损程度与驾驶习惯有很大关系。
因此,我提醒大家要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减少对制动系统的磨损。
四、实习总结本次盘式制动器检修实习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我对盘式制动器的检修技能有了明显提高。
制动系统主要零部件检修对于一定结构的汽车,需要正常的维护以保持制动系统良好的技术状况,在行车过程中发现制动系统有故障或存在隐患,要及时查明原因并排除,以保证行车安全。
一、制动器检修1.钳盘式制动器检修(1)固定卡钳盘式制动器的检修固定卡钳盘式制动器制动块摩擦衬片厚度磨损到2 mm,即应进行更换,而且4块必须同时更换。
新盘表面平面度公差不超过0.025 mm,两端面平行度不超过0.125 mm。
但只有拆下制动钳上的制动块之后才能测量其厚度。
平时维护一般可通过制动钳上的观察孔检查。
制动钳壳体不得有严重锈蚀和损伤现象,否则必须更换。
对于轻微锈蚀可用细砂纸打光。
橡胶密封圈必须保持良好的弹性,应定期更换。
(2)浮动卡钳盘式制动器的检修浮动卡钳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钳通过支架上装有带衬套筒的螺钉销与车桥固定连接,其内外侧凸缘分别支承于螺钉销尾部和套筒上,因此,制动钳可沿螺钉销轴向浮动。
只有制动钳的内侧装有制动分泵,而外侧只装有制动块。
制动时活塞推动内制动块压靠在制动盘上,同时,制动钳整体沿螺钉销向内侧移动,从而使外制动块也p①厚度检查。
在进行厚度检查时,要将车辆升起并卸下车轮。
测量距制动盘外缘10 mm,相隔约45°的8个测量点的厚度,如图1所示检查厚度偏差。
如果制动盘的厚度小于最大修理极限值,则应更换制动盘。
如果只是制动盘厚度差不符合要求,则可使用车床进行修整。
除厚度公差外,还必须将表面粗糙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这样可以避免制动跑偏和性能异常,延长摩擦片使用寿命。
图1测量制动盘厚度②端面跳动检查。
检查端面跳动可以用专门的仪器,在实际制动的情况下,仪器检测能提供非常准确的读数。
也可用千分表检查端面跳动,但需要举升车辆,卸下车轮,并将制动盘重新固定在轮毂上,同时拆下制动钳并挂好。
先检查制动盘表面是否有裂纹和较深的划痕,然后彻底清洗制动盘,除掉锈迹或污物。
将千分表固定到制动钳上,并使千分表测量头接触到距离制动盘外缘10 mm左右,如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