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7
临邑县中学当堂达标教案课时教案学校年级学科化学授课人班级时间课题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2.会判断典型易分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难点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
方法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手段实验教案与思考板书设计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区别:有无其他物质生成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有化学变化达标测必做题评选做题学生掌握情况教学反思教案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我们知道,大到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认识物质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使人类的生活得到进步和提高。
下面我们观察几个小实验。
二、物质变化演示实验1—1:水的沸腾1—2:胆矾的研碎。
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过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再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3]演示[实验1—4]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描述吗?请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描述:1.反应前后物质的颜色;2.反应前后物质的状态学生倾听,思考,举例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描述实验现象;分组讨论、交流结果:教案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师生共同归纳以上前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后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学会辨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掌握归纳总结的方法认识到化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化学与其他学科息息相关二、教学重点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及区分三、教学难点区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师:一年有四季的更迭,春夏秋冬,循环往复,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同学们,畅所欲言,说一说你想到的变化。
生: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请学生举手发表意见师:(展示课件,观察课件上的图片)同学们,观察多媒体的图片,说一说图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答案预设:加湿器加速液态水挥发成水蒸气;木梳摔断;烟花绽放;冬天水结成冰师:小组讨论,畅所欲言,说一说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学生答案预设:合理即可师:同学们开拓思维,回答的都非常棒,那从化学的角度看,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我们一起来探索,行动起来。
2.新课讲授(1)实验探究实验一:水的沸腾师:介绍实验仪器,播放实验视频(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实验,视频播放中,教师配以文字讲解,提示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进行观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答案预设:液态水沸腾,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玻璃片,液化。
师:同学们都发现了水的状态变化,那在这个过程中,水还是水吗?有新的物质生成吗?(完成课本P7表格实验记录)生:水还是水,整个过程中水发生状态改变,除了水没有其他物质,所以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实验二:胆矾的研碎师:介绍实验仪器,实验试剂,播放实验视频,观察实验现象(完成课本P7表格实验记录)学生答案预设:块状胆矾研磨成粉末状师:在本实验中,除了胆矾还有没有其他新物质呢?生:没有,实验中胆矾的大小发生了变化实验三:配制硫酸铜溶液及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师:介绍实验仪器,实验试剂,播放实验视频,观察实验现象(完成课本P7表格实验记录)生:第一步蓝色固体逐渐消失,得到蓝色溶液。
第二步生成蓝色沉淀师:你们认为本实验中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呢?学生答案预设1.认为胆矾消失了,认为蓝色硫酸铜溶液是新物质师:(纠正学生的答案,归纳总结)第一步胆矾并没有消失,胆矾变得更小了,肉眼看不到了,我们看到的蓝色还是胆矾的颜色,第二步,蓝色消失了,说明溶液中胆矾被反应完全,新的蓝色沉淀生成表示有新的物质产生,新的物质是氢氧化铜。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掌握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能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物质性质变化规律的理解。
二、作业内容(一)理论知识学习1. 预习课本内容,掌握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2. 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及其特点,如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等。
(二)实验操作与观察1. 完成家庭小实验:准备一些常见的物质(如水、食盐、小苏打等),观察并记录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过程。
2. 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铁生锈、食物腐败等,分析其变化过程及原因。
(三)问题解答与讨论1. 完成课后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巩固所学知识。
2. 与同学或家长讨论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分享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1. 理论知识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做好笔记,重点标注不理解的内容,以便课堂听讲时重点关注。
2. 实验操作与观察部分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及现象,分析变化原因,形成实验报告。
3. 问题解答与讨论部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积极与同学或家长交流讨论,拓展知识面。
4. 所有作业内容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保持字迹工整、答案完整。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课后习题的答案正确率等方面进行评价。
2.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对于有创新性和深度的见解给予额外加分。
3. 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将给予指导性意见,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并加深理解。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2.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提出的疑问和见解,教师将给予及时回应和解答,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