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格式:pdf
- 大小:106.30 KB
- 文档页数:3
课题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基础篇】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A.有发热、发光现象B.有新物质生成C.有气体放出D.有物质状态的变化【答案】B【解答】解:由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可知,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则没有生成新物质。
故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故选:B。
2.2020年1月以来,我国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富有成效。
疫情防护期间,下列外出回家的操作步骤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登记身份信息B.用体温计测体温C.用洗手液洗手D.用消毒剂消毒【答案】D【解答】解:A、登记身份信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体温计测体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用洗手液洗手只是将手上的杂质冲洗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用消毒剂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食物腐烂C.葡萄酿酒D.蜡烛燃烧【解答】解:A、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食物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葡萄酿酒有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A。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铜制作导线B.用生铁制作炊具C.用酒精作燃料D.用液氮冷冻食品【答案】C【解答】解:A、用铜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用生铁制作炊具是利用生铁的导热性和延展性,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C、用酒精作燃料是利用酒精具有可燃性,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利用了化学性质,故C正确;D、用液氮冷冻食品是利用液氮气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C。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A.颜色变化B.沉淀生成C.新物质生成D.气体生成【解答】解:A、B、D都只是化学变化中经常伴有的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并不是任何化学变化都一定有此现象,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会生成新物质;故选:C。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清单一、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本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粒子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3.特征:一般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
4.常见的物理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为水蒸气)形状的改变(如铁块被压成铁片)位置的移动(如沙粒的运输)溶解、过滤、结晶等操作考点1:判断物理变化例题: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铁生锈B. 酒精挥发C. 蜡烛燃烧D. 食物变质答案:B详解:铁生锈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只是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食物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二)化学变化1.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本质: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特征:常伴随有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4.常见的化学变化:燃烧(如木材燃烧)金属的锈蚀(如铁生锈)食物的腐烂发酵(如酿酒)动植物的呼吸光合作用酸碱中和反应考点2:判断化学变化例题:下列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爆炸B. 工业制氧C. 钢铁生锈D. 汽油挥发答案:C详解: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属于物理变化;工业制氧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分离出氧气,属于物理变化;钢铁生锈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汽油挥发是汽油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
考点3:化学变化中的现象判断例题:下列有关化学变化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答案:A详解: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描述正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描述正确;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描述正确。
1.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生锈B.食物腐烂C.冰雪融化D.蜡烛燃烧【答案】C【解析】解:A、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2.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胆矾研碎C.粮食酿酒D.苹果榨汁【答案】C【解析】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水由固体变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胆矾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了酒精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苹果榨汁过程中,只是把苹果中的汁液榨取出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3.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电热器取暖B.光合作用C.水利发电D.太阳能供热【答案】B4.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B.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答案】B【解析】解:A、千锤万凿出深山,只是将石头开采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蜡炬成灰泪始干,包含着物质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 错;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只是花的吹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 错。
故选:B。
5.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B.密度C.挥发性D.可燃性【答案】D【解析】解:A、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课前预习1 物理变化:概念如特征例如,、、气味、熔点、沸点、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2 化学变化概念如特征自主学习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B.铁锅生锈C.樟脑丸在衣橱中变小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木炭燃烧B.食物腐烂C.矿石粉碎D.火药爆炸3、翰林汇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4、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 )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B.放热和发光C.有气体逸出D.有其它物质生成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 B.铁生锈 C.豆磨成豆浆 D.汽油挥发6、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 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C.蜡烛燃烧、乒乓球变瘪 D.菜刀生锈、牛奶变酸7、物质的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铁能在潮湿空气中生锈B.硫磺是淡黄色固体C.石墨耐高温,熔点高D.水在4℃密度最大为1 g/mL8、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B.40C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 .C.酒精能够燃烧.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9、下列变化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里变成粉末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C.露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变质D.常压下,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10、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1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片生锈,火药爆炸B.蜡烛燃烧,酒精挥发C.玻璃熔化,黄酒变酸D.瓷器破碎,滴水成冰合作交流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课题内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教学分析课标解析: 知道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类物质在性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知道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了解物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可以从物质的存在、组成、变化和用途等视角认识物质的性质。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任务仍是概念教学,深入研究物质的变化,就必须要了解物质的性质,通过典型的变化过程来说明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别。
本节课的学习,也渗透着物质变化——性质——用途间的关系,为以后得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与本质,在此基础上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此外,在八年级已经学习了熔点、沸点、压强、密度等知识,也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2.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联系3.明确物质用途所运用的性质,判断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达成评价能够准确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难点重点: 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难点: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和联系先行组织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物质变化,为物质的性质的学习奠定基础;再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如酒精、水等,进一步规范学习物质的性质。
问题与活动1.创设情境,构建项目,引入课题。
【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酒精,可以用来医药消毒、化妆品、食品等,这些都是利用了酒精的性质,那么什么是性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初探定义。
思考:根据生活经验思考,酒精具有哪些性质:教学评价展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水溶性是否挥发在空气中点燃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0.8g/ml 能与水互溶易挥发易燃烧通过了解酒精的性质,我们发现有些性质是物质本身就有的,有些性质需要化学变化才能显现,那么二者有何区别,又该如何确定是哪一种性质呢?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概念。
3.步入重点项目任务一:初探定义【探究新知】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比拟、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分析,体会化学就在你我身边。
(2)通过观察和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化学的兴趣。
(3)体会、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根本素养之一。
【学习重点】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学习难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雪是如何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新物质产生?雪的形成与蜡烛的燃烧这两个变化有何不同?2.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阅读课本P6~P8“实验1-1〞的内容,完成课本P7的表格。
提出问题: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
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探究实验: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研碎;实验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实验4:石灰石和盐酸反响。
投影:这四个实验的视频。
学生:观察,进一步比拟实验现象。
课堂讨论交流展示生成新知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
先对学,再群学。
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
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检测反响达成目标一、当堂检测二、课后提升三、家庭作业《精英新课堂》完成学生用书的“夯根底分点练〞局部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整合练〞局部稳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名师测控》完成学生用书的“根底闯关〞局部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局部稳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
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态度
价值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
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
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
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